师爱,让孩子的心田洒满阳光

2016-06-29 13:44唐晓霞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4期
关键词:师爱阳光孩子

唐晓霞

【摘 要】冰心老人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有爱就有一切。做了近三十年的老师,当了近二十年的班主任,一直在火热的教育教学一线,边实践边感悟着教师之爱。这爱,伴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不断地发展与深化着,深谙了“教师爱是小学教师的灵魂”。

师爱,是一种母亲的情怀,每一个孩子都是自己的孩子,爱每一个孩子,绝不放弃、不抛弃;师爱,是医生的情怀,绝不“斥责”“病人”为什么“生病”,而是“治病救人、再造生命”;师爱,是农民的情怀,面对再“贫瘠”的土壤,都要坚持“播种”和“耕耘”。

【关键词】师爱 孩子 洒满 阳光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4-0183-01

教师有了爱,其智慧才能像春雨,无私地滋润着幼苗和花朵.一位师德高尚的人民教师,不仅仅只爱少数学生,而是爱每一名学生,爱全体学生,尤其要关心、帮助班级中的后进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的周围难免会有许多“学困生”,他们渴望进步,他们不愿只听到老师一次次的批评与喝斥,他们同样希望老师给予他们支持与帮助,表扬与赞赏,他们荒漠的心田也需要爱的阳光的滋润。

一、爱需要有平等的尊严

享受平等是每一个学生的需要,更是每一名“学困生”的渴求,在学生面前,教师的言行举止时刻要把“公正、平等”放在首位,学生最希望教师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而面对“学困生”,更需如此,教师千万不能因为某些“学困生”思想、学习成绩、日常行为等问题而冷落、歧视他们,如冷落、歧视他们,只会使他们丧失自信心,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结果使“学困生”更差。记得一次在我的数学课上,发现两名学生在说话,在同学面前,我批评了成绩差的彭乐,而没有点名批评成绩好的赵淑怡,从彭乐那不服气的眼神中似乎在说我偏向赵淑怡。确实这件小事我处理的欠妥,我忽略了师爱的关键——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公正是学生信赖老师的基础,对于“学困生”,公正更是转变“学困生”的第一道关口,而我却在关口上出了问题,这件事使我体验到了教师这种平等的爱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而“学困生”需求的更是这种平等、公正,希望老师对他们投入更多的是关注,更多的是平等的尊严。

二、爱需要有成功的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作为成功的学习者,是每个儿童的共同愿望。 “优等生”之所以学习好,是他们进行着“成功→兴趣→更大成功→更浓厚兴趣”的良性循环,而“学困生”之所以不喜欢学习,是他们进行着“失败→缺少兴趣→更大失败→更缺乏兴趣”的恶性循环,失败使他们感到无能、无力、无望。因此我们应时时关爱“学困生”,不让他们沉默,让他们有充分时间和空间展示自己,要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我班的孙晓亮同学由于基础差,经常挂红灯,为了让他在学习上产生兴趣,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我让全班同学先用圆规在纸上画一个圆,然后剪下来,再折一折、量一量,看看会有什么发现,并在组内交流。过了一会儿,曹旭同学举起了手,我当然不会错过让他表现的机会。孙晓亮站起来小声地说:“我发现这些折痕都相交于一个点。”我不失时机走过去抚摸着他的头,鼓励说:“ 你的发现很好。那你能给这个点起个名字吗? ” 孙晓亮的脸红了,有些激动,歪着头想了想,天真地说:叫中心。”掌声送给他师”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之后,我亲切地对孙晓亮说:”你发现这个点在圆的中心,很了不起!那我们就把它叫做圆心,好吗?下面大家看看这些折痕有什么特点?” 这时,孙晓亮又举起了手,我又迫不及待地叫了他, 孙晓亮胸有成竹地说:”短的都一样长,长的也一样长。”我又接着问:那你知道短的叫什么?长的又叫什么吗?” “短的叫半径,长的叫直径。”我非常吃惊,他以前从未有过这样的表现,我不禁问道:”你是怎么知道的呀?”他自豪地说:”我提前预习了,我也想得到老师的表扬,我今天真开心。”这时,我发现孙晓亮是那样的可爱。学困生也需要成功的体验,这将是他今后学习的动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的引导是倾向于孙晓亮的,有意识地给他创造机会。为了让孙晓亮在学习上能更自信,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时。布置的家庭作业是让同学们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放学时,我又把孙晓亮留下来。辅导他怎样进行收集,并举了一些例子,让他回家寻找,还允诺在课堂上多给机会让他表现,相信他一定会表现得更好。通过课堂上的表现,他的上进心得到满足,自信心得到增强,让他体验到了成功,学习的兴趣也明显提高了。

教师要对“学困生”每一次的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及时进行表扬;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当他们回答错误时,绝不挖苦、讽刺,而是逐步引导,使他们一步步接近成功。这样逐渐培养了他们成功的心理、自信的心理,使每个学生相信自己能学习、会学习,同时充分利用优生,用他们的自信去感染“学困生”,带动他们一起学习,让优生成为转化“学困生”的好帮手。让每一个学生感觉到阳光的温暖。

三、爱需要有持久的恒心

学生学习成绩的波动性较大,往往是受到家庭、社会、学习方法不当等因素的影响。“学困生”经常会有这样的现象:今天学过的知识,明天就忘记;今天刚被表扬,明天又做错事,受到批评。因此我们一定要耐心疏导,持之以恒,不怕麻烦。转化“学困生”的工作是有一定难度的,要允许学生有反复行为,仅仅几次谈话、补课并不能立竿见影,对于学生转化过程中出现的反复要客观分析原因,采用对症下药的方法,须知“学困生”的转化是需要一段时间、一段过程的。即使这些“学困生”在努力之后有明显的改变,我们也要注意跟踪,时刻警惕出现突然滑坡的现象,应一而再,再而三地做工作。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反复发生,我制定了一套适合本班实际情况的“打分评优制度”内容包括学习习惯,学习成绩,思想道德等很多方面,一周一小结,期末总结,并制定了相关的奖励制度。其中一条是“不按时完成作业,或作业质量不高者每次扣0.2分;作业完成得好,每次加0.2分。”这主要是针对学困生制定的,经过一学期的努力,这套评分方案收到良好效果。学困生的学习主动了,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教师的爱是神圣的,教师对“学困生”的爱更是独特的,它有着“亲其师”的动力,还有着“信其道”的效应,我们要用一颗真诚的爱心,转变学生的思想,激发学生的智慧,使学生在爱的阳光中健康成长!阳光就在我们手中,只要我们肯用心,一定能唤醒春天的耳朵,让“学困生”在爱的滋润下破茧成蝶!

“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写照。其实教师的工作没有任何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伟绩,唯有的是默默地耕耘,脚踏实地地践行着为人之师的职责,同时我也坚信我对教育事业无怨无悔的执着的追求,会使教书育人这一神圣的天职得到最真实、最鲜明、最生动的诠释和升华,那就是——师爱永恒。

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爱是春雨,能滋生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师幼心灵。用爱去滋润一株株幼苗,让孩子的心田洒满阳光,让孩子的身心在师爱中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师爱阳光孩子
走,出发!
平凡而真挚的师爱
以师爱诠释教育
有一种师爱叫欣赏
师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