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课堂教学理念

2016-06-29 13:41周礼洪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4期
关键词:自身素质因材施教小学语文

周礼洪

【摘 要】人生这个大舞台,每个人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要扮演好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呢?亲切幽默,是小学生比较欢迎的教师类型,富有情感的教学语言对于提高小学生的兴趣有很大的帮助。每一个小学生都是未经雕琢的矿金石,这就要求教师应当善于发掘每一位学生的内在潜能,因材施教,把含金量提高到最高点。

【关键词】小学语文 自身素质 教师类型 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4-0181-02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客观地要求了教师应把最新最科学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在教师这个专业知识领域应关注新课标,与时俱进;能灵活运用电教化教学手段,让课堂不止是课堂,更是学生学习的乐园。

一、小学语文教师理解教材要“独”要“新”。

教材是小学语文教师施教的载体,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具备独立解读文本的能力。它关系到教师能否正确把握教学内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目前,许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并不理解教材,他们不知道教材的编写意图,所以不能实现教学目的。在平时的备课当中,由于教师可以参考他人教案、参考书,还可以去查阅资料,于是出现了照本宣科的现象,甚至有的教师完全照抄照搬别人的教案,这就扼杀了教师的创造性。教师自己钻研出来的东西代表的是自己的思想,理解教材才会有新意,才会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填补教材空白处流动的内容,才会超越教材。

二、高度的责任心,浓厚的兴趣。

1、教师的素养最根本的一条是高度的责任感。教师得先肯负责任,才能谈到循循善诱,师生合作。教师的这种责任感从何而来?首先来自对教学工作本身的意义的正确理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吴伯箫同志生前曾经满怀深情地说过:“教师是树人的人。树谷,树木,有所谓农艺,园艺,是劳动,也是艺术。树人是更辛勤的劳动,更精湛的艺术。教师的神圣职责是培养人,教育人,所以被称誉为‘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岂止像韩愈在《师说》里说的‘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教人怎样做人。”(《特级教师笔记·序》)这里就提出了教师所肩负的神圣职责问题。也许大家还记得一件震惊全国的事件——清华大学的一个学生用硫酸泼狗熊。这个学生平时守纪律,爱学习,成绩优异,经常拿奖。而这样一个好学生为什么会有如此残忍之举?这样的人是符合社会需要的吗?答案不言而喻。因此,每个从事教育工作的人,不仅要明白自身工作的意义,明白教育的目标在于把新生的一代培养成合符社会需要的“人”;而且对他所致力培养的,究竟该是怎样的“人”,这样的“人”又应该怎样去培养,心中都得有把权衡的标尺。这标尺就是教育工作者的理想。2、童第周曾说:“对工作有了浓厚的兴趣,遇到困难、挫折,才能顽强攻克,百折不回。” 我们只有对自己所从事的语文教育工作有浓厚的兴趣,才会对工作进行钻研,并在钻研中有所发现,有所突破,有所前进;同时这又会激发我们的兴趣,由此进入一种良性循环。只有这种从持久的、不懈的研究中产生出来的兴趣,才是推动工作、促进工作的动力。

三、重新认识语文教学,改变教学方式。

新课标倡导“要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等这些富有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树立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教学的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其中学生应为主角。在对话的过程中,师生不仅是平等的,而且应凸现学生主体的地位。在课堂中,教师首先是参与者,与学生平等交流,其次才是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学生应畅所欲言,自主互动,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问题让他们去提,问题让他们去议,答案让他们去辩,结论让他们去得。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才是新课程下充满生命活力的新课堂。今后的语文教师,不应是“授之与鱼”,终年辛劳而收效甚微的塾师,而应是“授之与渔”,教导孩子拥抱生活,在游泳中学会游泳的教练,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使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的智者。

四、具备科研能力,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广大教师要善于把自己的育人经验,通过系统总结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是教书育人活动所必须的,也是教育者素质的标志之一。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一方面教育者对自己主管或任教的专业学科的历史、现状应有个较全面的了解,要学习研究本国、本省、本地区的教育历史,了解当地教育发展的历程,还要掌握国内外教育科研动态及发展趋势;另一方面,积极钻研教育科学及关联的科学知识,如教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等,通过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找出规律性的育人方法,掌握人的成长发育规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育科研能力是基础教育教师所必备的能力。现代教师要从经验型转向科研型,要成为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内容、教育对象、教育方法和教育实践者和研究者,为提高教学水平,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造性人才能力,那种“教教材”的“教书匠”的传统做法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高效率地提高学生素质,迫切地呼吁着教师的创新智慧。所以,教师必须以研究者的姿态,进行教育教学并在不断的研究与探索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总之,新课程的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要求,这就是教师要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教育艺术的探索者,校本课程的开发者。作为21世纪的新型教师,我们要不断地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摸索,在实践中完善。教师必须精心组织教学,才能全面地实现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平等、自由、宽松、愉快的环境中,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和实践者,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靳长影. 全面创新语文教学理念,全力提升语文教学质效——谈新课改后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J]. 考试周刊, 2011,(58)

[2]尚成武. 谈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创新理念的渗透[J]. 中学教学参考, 2011,(16) .

[3]陈春娟. 情也悠悠 思也悠悠——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 成才之路, 2009,(09).

猜你喜欢
自身素质因材施教小学语文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试论科研档案工作者应具备的素养要求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
谈如何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