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哲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4-0115-02
处于信息高速公路、数字化的信息时代,领略着信息海洋“冲浪”的乐趣,感受到电子超文本的无穷魅力。只要输入既定的网址,本土的汉赋唐诗以超文本的形式展现自己的风采,伴随着美妙的旋律,展示古典视觉神韵。这便是诗歌的“超文本”。本人引进“超文本”将诗歌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起来,下面具体介绍诗歌的“超文本”教学。
“超文本”是美国学者纳尔逊自造的英语新词,是一种以非线性为特征的数据系统。根据黄鸣奋先生的观点:“超文本区别于非超文本之处,在传播学视野里集中体现为交互而非单线,交叉而非径直,动态而非稳态 。我们将这些特征归结为‘非线性。就此而言,超文本与非超文本的区别,也就是非线性与线性的分野”。由此引申出超文本美学理念:交互性、交叉性两大特征。
诗歌“超文本”教学是借鉴黄鸣奋先生的超文本美学理论提出来的。超文本美学是以超文本为基础而建构的,而超文本的两大支柱——交互性、交叉性,是对建构主义理念与诗歌教学的一种新的诠释,引导我们以学生为中心,创设互动的教学环境,以丰富、精彩的视听素材交叉性的展示,让我们的思维处于径直性与交叉性的延伸,整个教学过程呈现动态发展,不是教师依纲据本,按照既定的备课进程循规蹈矩。总之,让学生在诗意乐趣、诗情画意中欣赏诗歌神韵,展现个体的智慧和能力。请看下面诗歌“超文本”教学理念的内容:
一、交互性
所谓“交互性”,指的是相互作用。既有师生的互动关系、又有文本与学生的交互关系、学生之间的交互关系。
建构主义理论家皮亚杰十分重视儿童之间的相互影响。他认为儿童之间彼此交流联系,可使他们不断了解他人的观点。在同一认知水平上的其他儿童比成人更能促使儿童从自我中心解脱出来。因此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探讨,有助于探究性的发现答案,帮助鉴赏的建构。
计算机支持合作学习为我们提供了学生同伴之间交互的活动平台。传统的个别化CAI注重于人机交互活动对学习的影响,CSCL强调利用计算机支持学生同伴之间的交互活动。在计算机网络通讯工具的支持下,学生们可突破地域和时间上的限制,进行同伴互教、小组讨论、小组练习、小组课题等合作性学习活动。计算机支持的有意学习环境软件提供了一个合作学习环境和公共的数据库,支持学生用“记事本”(notes)发表自己的观点,用注释(comments)来响应他人的观点,学生既贡献自己的想法又共享他人的意见,这种由学生自制的数据库形成了CSILE的核心。正如黄鸣奋先生对超文本阅读的好处所作的阐述:学会“有为而发”,“有的放矢”。学生可以根据赏析诗歌所得的感受在网上论坛、聊天室、留言版进行异步或同步交流、讨论,也可以在网络课堂小组中选择作为合作伙伴,一起研究讨论问题,共同揣摩诗词的妙处,犹如古人的诗话会、诗社等,从而深刻地体会“网上邻居”的含义。
当然,在这“超文本”环境中,教师仍要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在网络中容易走入迷途,导致不能把握重点,不能寻找有效信息,不能正确地赏析诗词,教师应该利用网络控制手段,如控制台及电子教室系统,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背景加以引导控制,在突现个性和差异性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超文本环境有针对性地实行分层教学与个别交流探讨。
在整个学习进程中,学生是知识建构的积极参与者,教师则是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在超文本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提出一种新的“超文本”与诗歌教学模式:
教师:创设情景 → 呈现任务 → 启发指导 → 激励进步
学生:进入情境 → 自主探究 → 协作学习 → 交流反馈
这种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超文本环境”,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中,体现建构主义的“学生为主”“教师为导”的基本理念。
这种教与学模式在研究性学习方面,尤能体现其意义。本人曾尝试让学生分组研究“李白的山水诗”、“李清照的奇与悲”、“校园诗歌”、“乡愁何处”等研究课题,通过研究活动,使学生与诗歌有较广的接触,并能“知人论世”,由感性到理性,从审美的角度体会到中国的传统文化的蕴意和博大。通过这一研究活动,大大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协作意识,在超文本环境与文本环境中,发现他们对诗歌寻幽探胜的智慧和热情。
二、交叉性
控制论创始人维纳曾说:“清楚的了解科学研究中所用的信息概念,就可说明,把两条信息简单放在一起,价值较小,而如果能够在某个头脑或机关中将这两条信息有效的组合起来,价值就可增加,这条信息借助于另一条信息而变得丰富起来。”他的观点富于启发意义,如果能将信息加以比较鉴别,互为参照将使意义丰富起来,我们也可以从“互文性”这一观点得以参鉴。它打破了文本作为自足的密封整体观念,代之以文学生产是在其他文本在场的情况下进行的。
我们都知道古代的用典、为经文作注、为诗文评点都给后人研究诗歌留下了重要的参考资料,新世纪初对夏、商、周朝代的准确年考也是根据大量的古文献参考资料的。诗歌鉴赏可以借鉴各种参考文本如:鉴赏辞典、诗词注释、诗话词话、名句赏析等来扩大我们的视野。也可以通过超文本网络资料。比如:网络软件《陶渊明诗二首》共设置了六个节点:时代与生平、思想内容、艺术特色、深远影响、经典赏析、作品选粹均来源于权威著作《中国文学史》,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自由进退,适时适量的自主浏览,成为信息处理的决策者,有利于提高不同层面学生摄取知识的能力,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也可以登陆清华大学“中国古典诗词赏析”主页,这里浩瀚的知识海洋,充分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决策信息、建构诗歌赏析知识体系的意义。当然,也要防止在海洋中迷失了方向,所以适时的提问与引导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此外,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世界为我们提供的各种音乐与古典诗歌联姻的资料。比如:赏诗苑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陶醉于诗的意象和音乐中,产生联想和想象,一曲李清照的 《一剪梅》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孤独难遣绵绵无期的相思之情;一曲《扬州慢》可以引导我们感受山河残破,人民不幸的沉痛之情,一曲《念奴娇 赤壁怀古》将山河之胜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读罢内心激荡,颇有“天风海雨逼人”之感。而许多的邓丽君的名曲也有唐宋诗词,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邓丽君的经典歌曲的网站上,收录了李煜和多位宋代词作名家的经典作品,包括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秦少游的《桃源忆故人》(玉楼深锁多情种),聂胜琼的《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和《虞美人》,欧阳修的《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朱淑真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等,由台湾声名卓箸的曲作家古月,刘家昌,翁清溪,陈扬等谱曲,曲与词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再加上邓的内敛婉约清丽的唱腔让学生更加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与意境。
让学生在诗请画意中学诗,在诗意“乐”趣中学诗,这种滋味并不寻常,“超文本”的诗歌教学为我们展示了这样的空间,恰如孔子的“游于艺”,通过艺术的学习、欣赏、陶冶,获得审美享受,培养一种艺术化的自由精神和人生境界,让学生读诗、学诗、爱诗,正如荷尔德林的话:人,劳绩累累,但仍诗意的定居于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