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提高牧区小学生语文素养的一剂良药

2016-06-29 19:31王建霞韩进学
考试周刊 2016年47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读书家长

王建霞++韩进学

在少数民族牧区,学校和社会的图书资源稀少,受传统的教学观、信息化媒体普及和家长文化水平较低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学生普遍不爱读书,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低下及语文素养整体下降。

一、现状与问题

少数民族牧区学校,由于办学条件差,图书馆藏书少,并且陈旧,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家长普遍文化水平低,社会无图书资源,再加上电视、电脑和手机等现代信息工具的影响,学生不愿意自觉地读书。这些现实问题,使学生的阅读量距“语文课程标准”所指的“六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100万字以上……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的要求相去甚远。

二、原因与分析

为了弄清楚“学生为什么不爱阅读”这个问题,我们通过访谈、发放问卷、实际检测等方法,从学生阅读书籍的来源、课外阅读时间、阅读量、读书兴趣、读书内容、读书方式和习惯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主要归因如下:

(一)部分学生对读书不感兴趣,找不到读书的乐趣。

电视、电脑游戏、手机等传媒的普及,对学生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冲击着学生传统的课外阅读。因为电视节目异彩纷呈,手机功能强大,电脑则是开启了无限广阔的领域,学生沉迷于中,自然对读书失去兴趣,更有甚者把阅读当成一种负担。

(二)学生家中适合学生阅读的书很少。

由于牧区学生家长文化水平较低,大多数只是达到高中毕业层次,他们只注重给孩子吃好、穿好,却不注重给孩子买书。有些家长偶尔也带孩子上书店,可是却不会帮助孩子选择图书,只会买一些工具书。课外读物的匮乏,无疑是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最大障碍之一。

(三)学生读书的时间没有保障。

在牧区,“分数”还是社会评价教育的重磅因素。学校和教师都在为“分数”而拼搏,学生在学校的时间被安排得满满的,没有专门的阅读时间。回家后,还要忙于完成家庭作业,有时候要忙于做家务,有时候又贪于玩耍,不能很好地安排读书时间。

(四)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据调查,在一个班级中能自觉读书的人不足全班学生的一半,大部分学生是在老师或家长的督促下阅读的。在读书方法上,大部分学生阅读时不做笔记,也没有使用工具书帮助阅读的意识,读书后更不愿意与同学交流读书的收获和体会。

(五)学生阅读的书籍与学生的实际年龄有差异。

小学的高年级学生大多不欣赏陶冶性情的名著,不看深奥的自然科学类书籍,而喜欢浏览浅显易懂的卡通漫画、通俗小说及童话寓言等,读书内容与年龄、年级不相符,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效果不明显。

(六)学生没有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

有些学生只读趣味性很强的书,他们喜欢脑筋急转弯、幽默与笑话一类的书,看完之后一笑了之。读书时缺乏正确的读书方法和良好的读书习惯,不会问为什么,不会将读书与生活、学习结合起来,结果囫囵吞枣,耗时低效,从而丧失课外阅读那片肥沃的土地。

三、对策与实施

(一)加大宣传,降低要求,积极鼓励,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阅读感兴趣,才能把学生带入阅读的殿堂。首先,加大宣传力度,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阅读上。我们利用学校宣传栏和教室黑板报对读书的好处进行大力宣传,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阅读上。同时在学生中树立阅读标兵,宣传榜样,使学生找到学习的典范。其次,我们对学生的阅读提出了最低层次的要求:每天读半小时的书籍,内容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决定,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漫画、童话、杂志等),无论阅读时间长短,坚持读半小时就可以得到表扬。再次,积极鼓励,激发兴趣。我们开展了课前一分钟推荐图书的活动,让学生把自己喜欢或阅读过的书籍推荐给班级,使推荐者有成就感,也使其他学生对推荐的书感兴趣。我们还定期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老师在不经意间引导学生认识到读书的好处,使他们逐步爱上读书。

(二)培训学生家长,转变家长观念,提高家长意识。

受电视等媒体影响,好多家长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但不知道怎样做才对孩子有利。他们为孩子买的书大多是学习辅导用书或工具书,却不知道孩子需要什么样的书。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每学期对学生家长进行培训,使他们懂得如何在家中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如何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和方法等。并为他们提供学生必读书目,鼓励他们为孩子购买适量的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订阅适合学生阅读的报纸杂志。

(三)开展书香校园创建活动,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

我们以学校“书香校园”创建活动为契机,积极改善阅读条件,让读书渐渐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首先,保证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学校规定了学生每天读书的时间,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由老师指导学生读书。其次,购置了大量图书,创办了无门图书室,还鼓励各班级建立班级图书角,使学生有书可读。再次,设计适合不同年级的读书卡,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一年级学生要求能每天阅读,并把读的内容讲给老师同学听;二至三年级的学生要求能在读书时写明书名,积累一些好词佳句;四至六年级的学生要求能写明书名、作者,并能积累好词佳句概括主要内容。老师经常检查学生的读书卡,起到了一定的督促作用。同时这样分层要求,达到了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的目的。

(四)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全身心投入阅读。

在学生中积极倡导“读好书,好读书,会读书”的理念,通过新颖活泼、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激发学生读书兴趣。为使学生的阅读取得最好的效果,每学期都安排交流读书卡的活动,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读书收获,产生成就感。组织学生定期办读书小报,将自己读到的好文章摘录在小报上,同其他学生一起分享。并举办“我爱上了读书”“读书的乐趣”等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让学生总结读书方法,交流读书收获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享受阅读的乐趣,使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读书中。

(五)创新阅读方法,强化学生的阅读效果。

学生通过大量阅读,不但能获得大量积累,还能产生“审美感应”,真正把握作品的形象和蕴含的内在哲理、情愫。因此,我们引导学生认识到阅读不仅仅是课堂中的事,在图书室、在河边、在路上、在床头都可以阅读;阅读不仅仅是正襟危坐地读名著,书声琅琅地读课文,读通知、读广告、读短信都是阅读。把学生的视野引向课外,让学生到课外汲取营养,丰富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与此同时,我们注重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能力。要求学生动手写文章概要,记录好词好句。这种训练可以督促学生认真阅读,有效地摄取和组织信息,感受整篇文章,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读书家长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长请吃药Ⅱ
我们一起读书吧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