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俐娟
(河南工程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郑州 451191)
莫言作品译介途径研究
——中国文学作品“走出去”的新探索
宋俐娟
(河南工程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郑州 451191)
摘要: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籍作家。莫言作为国内当代优秀作家代表,其作品在国外广泛传播,是中国当代文学对外传播的成功案例。自2012年起,对莫言作品英译的研究也逐渐增多,然而却鲜有从译介途径方面进行研究的。本文以莫言作品在海外出版传播现状为出发点,调研统计了莫言作品的译著情况,并通过对其译介途径的分析,总结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国门所应努力的方向,以期能够为当代作家文学作品“走出去”提供一定的参考,增强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影响力。
关键词:莫言;英译;译介途径;传播
一、引言
自20世纪80年代起的三十多年时间里,莫言创作了上百部文学作品,其中包括12部长篇小说,36部中篇小说,62部短篇小说,9部话剧以及几十万字的散文作品,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包括《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生死疲劳》等作品。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籍作家,其作品被认为“很好地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了一起”[1]。莫言作品能够在国外获此殊荣,自然离不开译者对其作品原汁原味地翻译,近年来许多学者也对其作品的海外出版情况进行了研究。如邵璐对莫言小说的英译本进行了研究;曾景婷以葛浩文英译莫言作品为例,探究了中国文学如何“走出去”的问题;卢迪则对莫言小说在英语国家的译介与传播进行了研究。虽然众多学者对莫言作品的英译进行了研究,但专门针对其译介途径的研究却较少,因此,本文主要对其作品从译介途径选择方面进行了研究,根据莫言作品英译本出版情况的统计,分析其英译本取得成功的原因,并探讨未来国内优秀文学作品“走出去”在译介途径方面应努力的方向。
二、莫言作品海外出版现状
(一)莫言作品海外出版特点分析
截至2014年底,莫言作品被翻译成了英语、法语、俄语、韩语、日语、德语等22种语言。如图1所示,其作品海外传播在发达国家影响力较大,除此之外,受中国影响较大的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传播也较多,这说明文化传播受经济及地域影响较大[2]。图2为莫言作品海外出版年份统计图,首个海外译本为1989年由井口晃翻译的《莫言选集》。莫言文学作品的海外译介始于20世纪90年代,自2002年后译本数量开始有较大增幅,到2012年达到顶峰。从时间上看,莫言作品于1989年崭露头角,这实际上离不开张艺谋导演改编的同名电影《红高粱》的影响[3]。同名电影获奖后,莫言陆续在国际文学界获得重要奖项,其获奖时间多在2000年以后:2001年,《酒国》(法文版)获得法国“儒尔·巴泰庸外国文学奖”;2005年,莫言凭《红高粱》获得意大利诺尼诺国际文学奖;2006年获得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2008年,《生死疲劳》获得美国“纽曼华语文学奖”;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根据2014年《人民日报》海外版的统计数据,2014年世界影响力最大的中国文学作品中,莫言的作品《蛙》排名第19位,世界图书馆馆藏量为36[4]。频繁获奖扩大了莫言作品的曝光率,同时也增强了人们对莫言作品的认可度。
图1 莫言作品海外译本出版数量统计
图2 莫言作品海外出版年份统计
(二)莫言作品海外出版分析
表1统计了莫言部分作品的英译出版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莫言作品译本在出版社选择上主要以影响力较大的商业出版社为主,辅以部分大学出版社。莫言的《红高粱》《酒国》《丰乳肥臀》《师傅越来越幽默》等作品都由不同的英美出版社再版多次,足见其作品的受欢迎程度。经过对比分析可知,大型出版商对于莫言作品的推广传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5]。大型商业出版社对海外市场运作规律、推广策略等更加熟悉,能够更容易地获得广大读者的信任。从译者的选择来讲,莫言的作品多由汉学家葛浩文翻译,葛浩文熟悉中国文化,了解英语与汉语之间的差异,且本身具有很高的写作水平,这也保证了莫言作品译本的质量,对其作品的传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莫言作品海外译介途径
(一)海外出版社
莫言作品英译本在出版社选择上几乎都选择由海外出版社出版,其中从美国市场分析,莫言曾与美国企鹅出版集团、海鸥出版社以及拱廊出版社等大型出版社合作。选择大型知名出版社的好处在于出版社对作品在海外的推广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
表1 莫言部分作品英译本统计
企鹅出版集团是世界最大的图书出版商之一,其在1993年出版了莫言作品《红高粱》,后又推出了《红高粱家族》。企鹅集团在版图书达250000多种,在全球影响较大,其集团商标也曾被评为图书出版界最受喜爱的商标,对莫言作品的传播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海鸥出版社曾于2010年出版了莫言的小说《变》,并与2012年出版了莫言《四十一炮》的最新译本(葛浩文译)。
拱廊出版社以出版特色作家作品而出名,曾出版过多位文学巨匠的作品。该社曾出版过莫言的《酒国》《师傅越来越幽默》《丰乳肥臀》《天堂蒜薹之歌》《生死疲劳》等五部作品,在2012年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又对其作品进行了再版,这对扩大莫言作品海外影响力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6]。
2014年,澳大利亚墨尔本麦高·汉密尔顿出版社出版了莫言小说《蛙》。同年俄罗斯圣彼得堡安芙兰出版社也出版了莫言作品《生死疲劳》。
(二)电影
电影是容易为大众所接受的文化产品,近年来电影文化越来越繁荣,其受众面也越来越广,将文学作品拍成电影能够极大地推动其传播范围。莫言小说借助电影而得以广泛传播,其中不得不提到《红高粱》。1986年《红高粱》出版时并未引起海外关注,1988年张艺谋导演根据该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莫言才开始逐渐进入西方世界[7]。2004年,莫言作品《丰乳肥臀》在国外发行时,出版商在推介中仍然提到了电影《红高粱》,可见电影在莫言作品海外传播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当然,其作品能否得到持续关注还需要看文学作品的自身价值。以莫言的《丰乳肥臀》和《酒国》为例,虽然没有改编成电影,但从目前来看,其在海外的影响力却远大于初期的《红高粱》。
(三)报纸、杂志、电视
报纸、杂志、电视等的报道能够扩大人们的视野,影响其观念和态度,是提高文学作品知名度较好的途径。《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图书馆周刊》等主流报刊就曾报道过莫言作品,并对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8]。《泰晤士报》曾评价莫言是鲁迅先生的文学继承人;《华盛顿邮报》在评价莫言作品《丰乳肥臀》时,就认为该部作品可能会使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纽约时报书评》曾评论莫言的《师傅越来越幽默》将生活中的困难、灾难演绎成了一种令人振奋的东西;著名文学评论期刊《当代世界文学》高度评价《师傅越来越幽默》中的叙述技巧,认为是中国式的巴洛克。这些重量级报刊的评价对莫言作品在海外的传播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根据《红高粱家族》改编的电视剧《红高粱》获得巨大成功,在海外引起华人观剧热潮,也吸引更多人关注莫言作品。
(四)在线书店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上书店成为人们购买图书的新去处,读者可通过网络获得最新作品。莫言的海外作品传播也离不开网络新媒体,其文学作品几乎都能够从亚马逊获取到。亚马逊作为全球最大的网络书店经销商,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众多读者,现如今读者只需进入亚马逊网上书店,通过鼠标点击就可以轻松购买莫言的文学作品,网上书店已经成为莫言作品推广的重要途径[9]。
(五)代理人
国外出版社由于语言问题,往往对中国文学作品了解较少,在引入出版中国文学作品时通常持比较保守的态度,一般会通过代理人选取一部分翻译样本,对中国文学作品进行出版选择。文学代理人会寻找优秀作家,将其作品译本推荐给值得信赖的出版社,起到一种很重要的中介作用。莫言在海外拥有众多知名作家朋友,其很多作品都是由国外知名作家作为文学代理人向出版社推荐才得以出版,并最终得到了西方世界的认可。
(六)书展
书展也是一种译介传播途径。一般出版社通过参加大型书展从而与其他出版社进行相互交流,获得优秀作家的作品[10]。以莫言的《生死疲劳》为例,该书在瑞典出版就是由于其参加了哥德堡国际书展,并在书展上被隆重推荐。
四、中国文学作品海外译介有效途径研究
由于我国文化、社会制度等与英美国家不同,再加上不同语言间翻译的准确性较难把握,因此在对外文化交流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然而,莫言作为一位优秀的作家,他的多部作品得以在国外广泛传播,其成功经验对中国文学作品“走出去”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一)加强国内外出版媒体全方位合作
出版物是文化的载体,出版产业“走出去”自然带动文化产业“走出去”。中国出版业“走出去”实际上是出版集团把国内作家的文学作品,通过不同途径推向海外市场的过程,其目的是扩大国内文学作品的海外影响力,提升国家软实力。加强国内外合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加强版权贸易。积极与海外出版集团签订版权协议,由海外大型出版社负责国内文学作品的翻译与海外出版营销。
2. 加强图书贸易。国内出版社可与国外有影响力的图书经销商建立紧密关系,以方便我国图书能够快速进入国外主流市场,为读者所接受[11]。除此之外,国内出版社也可通过在海外建立分支机构,以本土化运营的方式建立海外营销渠道,为国内文化作品输出打下基础。
3. 与国外出版社合作出版图书。合作出版的优势在于出版物题材选择、译者选择、海外营销等方面,由于有海外出版社的专业意见,这种方式能够确保出版物题材与海外市场需求相符合,易于为国外读者接受。
4. 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开发数字出版物。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移动端阅读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选择,互联网的无国界性质也使得数字出版物能够快速广泛地传播出去。国内出版社应该以优秀文学作品为素材,积极通过与国外数字化图书平台合作,建立新的文化传播途径。
(二)加强文学作品的影视拍摄
从电影《红高粱》获得国际大奖开始,莫言逐渐为国外所熟知,电影在其作品传播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中国作品要想“走出去”,应通过适当的模式,将文学作品改编为优秀电影作品,则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12]。实际上,世界各国都把影视作品作为国家的重要标识,作为传播本国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渠道。在英美法等发达国家,影视文化产业甚至成为国家的支柱性产业,因此,优秀的影视作品能够发挥的影响力非常巨大。从中国文学译介来看,国内文学作品转化为优秀影视作品,再通过参加国际文化艺术节、电影节等商业平台进行推广宣传,提高影视作品以及文学作品的国际知名度,促使影视观众从观看影视到阅读原作,从而促使文学作品“走出去”。
(三)借助报纸杂志等大众媒体进行宣传
要扩大中国文化在西方国家的影响力,就要借助西方主流媒体的影响力。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国内外文化的差异,西方媒体对于中国的看法仍然存在着偏见。因此在同西方媒体交流的过程中,应该加强沟通,消除分歧,促使西方媒体加大对中国文学的报道力度。具体而言,对于文化译介,应加大与《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图书馆日报》《出版社周刊》等主流媒体的联系与合作,增强相互间的了解,通过主流报纸杂志报道国内文学作品最新动态。
(四)积极参加各种国际性书展
书展作为重要的图书推介形式,对促进文化交流意义重大。参加国际书展能够促成出版社之间就优秀文学作品进行签约,开展图书贸易。这一点从莫言小说《生死疲劳》在瑞典的出版过程就可以看出来。在以往的国际性图书展览会上,中国也曾多次参展,通过书展活动展示我国文化产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五)引入国际文学代理人制度
中国优秀文学作品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现阶段最缺乏的是能够全面了解国际市场、熟知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并且和国际出版集团有良好合作背景的推荐人。很多国内文学机构往往与国际汉学家接触较少,译本在海外发行出版以后甚至不懂怎么保护作者和译者的权益。因此,国内应该建立起文学代理人制度,当出版商需要与某位作家联系时就可以直接先与代理人接触,由文学代理人给出专业的意见[13]。实际上,以莫言为首的一部分优秀作家也都在国外拥有自己的版权代理人,帮助作家处理海外出版事务。中国文学作品要走向世界需要专业的文学代理人,因此应注重建立文学代理人制度,通过聘请专业的版权经纪人,为中国文学作品做版权代理。
(六)政府应加大对国外翻译家的资助
莫言作品在海外得以大范围的传播,离不开优秀的翻译家对其作品原汁原味地翻译。以其英译本为例,莫言作品大多数英译本都是由葛浩文翻译的。在一次访谈中,葛浩文曾经提到过,有些大陆作家的文学作品由美国翻译家进行翻译,然而经费却是由其他基金会筹集。近年来,虽然国家为促进文化交流而成立了数十个优秀文学作品译介项目,但国家资助海外汉学家参与国内文学作品翻译的情况还较少,而从英美包括日本等发达国家促进文化翻译的情况来看,这些国家都在积极地资助国外翻译家对其作品进行翻译,这样能够更好地促进作品融入当地市场。
五、结语
本文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为契机,主要对其作品译本的广泛传播从译介途径方面进行了研究,首先对其作品在海外的出版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重点对英美国家进行统计,了解莫言作品译本海外出版情况。莫言作品在海外出版发行基本上都选择了大型出版社。通过分析莫言作品在海外广泛传播的原因,从其作品的译介途径选择方面进行了探讨,并结合莫言作品海外传播译介途径的成功经验,笔者总结出当代中国文学“走出去”还需要在译介途径方面努力,并提出多方面策略,如加强与国外出版社全方面合作,加强优秀文学作品向优秀影视作品转化,利用报纸期刊等大众媒体宣传,积极参加国际性书展,建立完善文学代理人机制,资助国外优秀汉学家等,希望能有助于中国文学作品的海外传播,增强中国文化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邵璐.莫言英译者葛浩文翻译中的“忠实”与“伪忠实”[J].中国翻译,2013(3):62-67.
[2]邵璐.翻译中的“叙事世界”——析莫言《生死疲劳》葛浩文英译本[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2):68-71.
[3]曾景婷.中国文学“走出去”译介模式探究——以葛浩文英译莫言作品为例[J].翻译论坛,2015(2):18-23.
[4]燕频.文化强国视域下的我国媒体对外传播策略研究——以《人民日报》海外版为例[J].中国报业,2013(6):5-8.
[5]卢迪.莫言小说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传播[D/OL].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2015-12-22]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271-1014126112.htm.
[6]许方,许钧.翻译与创作——许钧教授谈莫言获奖及其作品的翻译[J].小说评论,2013(2):4-10.
[7]朱振武,杨世祥.文化“走出去”语境下中国文学英译的误读与重构——以莫言小说《师傅越来越幽默》的英译为例[J].中国翻译,2015(1):77-80.
[8]鲍晓英.从莫言英译作品译介效果看中国文学“走出去”[J].中国翻译,2015(1):13-17.
[9]孙会军.葛译莫言小说研究[J].中国翻译,2014(5):82-87.
[10]单畅,王永胜.葛浩文英译:“异域”风情中的“归乡”情结——以莫言《师傅越来越幽默》的英译本为例[J].当代作家评论,2014(3):202-207.
[11]崔玮崧.陌生化与读者接受性共场:葛浩文英译莫言小说《生死疲劳》研究[D/OL].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4[2015-12-22]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270-1014337590.htm.
[12]王德威.狂言流言,巫言莫言——《生死疲劳》与《巫言》所引起的反思[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10.
[13]濮丽雅.莫言作品在英语世界的译介[D/OL].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2015-12-22]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271-1014125991.htm.
[责任编辑亦筱]
收稿日期:2016-01-12
作者简介:宋俐娟(1983-),女,河南孟州人,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I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390(2016)03-006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