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玲
(皖南医学院,芜湖 241002)
走在智慧图书馆之路上的图书馆员职业幸福感研究
朱玲
(皖南医学院,芜湖 241002)
摘要:对健康判断的主观感受来自于主体主观幸福感的评价,图书馆员依赖图书馆工作获得职业幸福感。通过调查,对在智慧图书馆发展过程中图书馆员职业幸福感影响因素和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探讨了智慧图书馆员职业幸福感的实现途径。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图书馆员;积极心理学;职业幸福感
健康对于人类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人类对于健康的认识在人类历史上的不同地域、人类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乃至同一发展阶段的不同学派和学者都不尽相同。世界卫生组织在1948年颁布的《组织法》中给出的健康定义有着广泛的认同: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幸福的完好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和虚弱。[1]
1986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发表的《健康促进渥太华宪章》中又一次强调,“健康是一个积极的概念,它不仅是个人身体素质的体现,也是社会和个人的资源。”[2]健康不仅是一种基本人权,也是社会和个人的重要资源,研究图书馆员的健康状况,不仅关系馆员个人的健康和幸福,也关系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顺利与否。图书馆事业正经历由数字图书馆向智慧图书馆的转变,在实现互联、高效、便利的智慧图书馆的过程中[3],图书馆员面临专业概念、专业方法和专业技术上的种种改变,如何保持处变不惊、应付自如、心情舒畅的健康身体,顺利实现这一转变,是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和意义所在。
对健康的科学判断来自于对身体进行的各种医学检查,而对健康判断的主观感受则来自于对生活是否满意,是否快乐和幸福的问题回答。[4]图书馆员在工作中健康状态的主观判断来自于在图书馆工作中幸福感的感受。本文以图书馆员的职业幸福感为切入点,探讨在向智慧图书馆发展过程中,图书馆员职业幸福感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以及职业幸福感的实现途径。
1图书馆员职业幸福感研究现状
积极心理学认为主观幸福感是指主体主观上对自己现有的生活状态正是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生活状态的一种肯定的态度和感受。也就是说,主观幸福感是一个人对自我的生活状态、周围环境和相关事件的关于满意的认知和评价,同时也是一个人在情绪体验上对这些方面的主观认同。[5]主观幸福感在工作场所中的反映即是职业幸福感,以往的研究中曾经使用工作满意度、工作投入、工作倦怠、离职意愿等指标评估职业幸福感,然而很少有文献较全面地评估职业幸福感。[6]
杨莉在《图书馆员幸福感研究文献计量分析》一文中分析了截至2015年1月1日发表的与图书馆员幸福感相关的有效文献80篇,笔者进一步分析了截至2015年11月20日涉及职业幸福感的文章。笔者在CNKI中选用“主题”检索项,采用“馆员 and 职业幸福感”作为检索策略,得到48篇文献,去除一篇涉及档案馆员的非相关文献和一篇重复文献,获得有效文献46篇。
对文献进行关键词分析,首先去除出现频率最高的“图书馆员”和 “职业幸福感”,然后对含义相近的关键词进行合并,如“大学图书馆”合并到“高校图书馆”,“倦怠情绪”合并到“职业倦怠”,“职业规划”“生涯规划”合并到“职业生涯”,“服务心态”合并到“服务心理”,对合并后的关键词出现频率进行排序,如下表1,除以上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外,还有以特定馆员群体,如女性馆员、流通馆员为研究对象的文献。
涉及图书馆员职业幸福感的文章中最早一篇为2006年惠冬芹发表的《图书馆员积极人格的构建》,这篇文献同时也是此类文献中被引次数最高的一篇。文献阐述了积极人格特征与图书馆服务工作的相关性,以及构建图书馆员积极人格的途径。
在被引次数大于1的20篇文献中,17篇采用文献综述法,3篇采用调查法。其余的26篇文献中未有采用调查法研究的文献。曹尚卿在《广东图书馆员的职业心理与幸福感》一文中设计了关于工作满意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三个维度的调查,其中工作满意度包含薪酬、环境舒适安静、休息时间、对工作感兴趣4个指标。赵薏敏在《关于馆员职业幸福感的调查研究——以天津市公共图书馆为例》一文中同样使用了上述4个指标。付慧英在《中小学图书馆员职业幸福感研究》中设计了包括家庭氛围、生活满意、人际适应等非职业因素在内的10个幸福感维度。
2研究内容
2.1研究方法与设计
主观幸福感生成的主要理论包括实现论、信息加工判断理论和基因或人格特质论。[5]其中,实现论的理论基础包括弗洛伊德的快乐原则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经历了快乐论到实现论的不同阶段。快乐是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希望自然而然持续的心境。幸福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快乐与幸福是两个相互关联又相互区别的心理体验[7]。
本研究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理论基础,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与其他使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进行主观幸福感研究的不同点在于:(1)分析职业因素在每一需求层次中的来源因素;(2)高层次需求的满足不以低层次需求的满足为前提;(3)加入了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后期得出的自我超越的需要层次所对应的因素;(4)忽略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和学历等样本特征对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只考虑工作部门、工作年限和职称等职业特征。将以上4点作为量表设计和分析的依据,共分析了23个职业幸福感影响因素。在设计调查问卷时,考虑到因被调查者对相似题目回答时可能出现的厌烦情绪导致的误差,剔除了重复表达的5个近似影响因素,最终设计了涉及3个样本特征和18个指标的图书馆员职业幸福感调查问卷。
2.2调查结果讨论分析
研究以调查问卷随机调查的形式进行,回收了来自安徽、江苏、上海、浙江、广东和山东共8家公共馆和高校馆馆员的网络问卷226份。利用统计工具SPSS statistics 19对样本进行均值分析和简单线性回归分析。
2.2.1样本特征分析
根据回收的226份问卷,对样本进行工作部门、工作年限、职称三个特征量进行统计,得到表2。
表2 样本特征量分析表
从部门分布来看,流通部、参考咨询部是人数最多的两个部门,分别超过20%,采编部和信息技术部各占15.49%,其次是办公室部门,占11%,人数最少的是期刊部,只有不到10%。工作年限在1-5年和5-10年是样本中所占比重最大的两个工作年限段,占样本总数的80%以上。中级职称是馆员队伍中最庞大的一支队伍,超过50%,其次是初级,占30%以上,高级职称,包括副高级和正高级,只占不到20%。
2.2.2均值分析
表3 均值分析表
表3是按照各指标均分值升序的排序表。从该表中可以看出:(1)“工作新鲜感”得分最低,说明馆员认为图书馆工作感受按部就班,极易引起职业倦怠,降低工作激情;(2)均分值得分排名第一的是“希望通过学习达到智慧图书馆的需要”一项,“希望图书馆向着智慧图书馆发展”一项均分排名第三,而“明确图书馆对馆员的要求”一项均分值落在了分值较低的后半部分指标里,说明馆员希望图书馆向着智慧图书馆的方向发展,也希望通过学习达到智慧图书馆的需要,而对智慧图书馆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却不明确;(3)“工作新鲜感”的低得分和“希望自身达到智慧图书馆的需要”的高得分是最明显的一对矛盾,一方面工作极度倦怠,另一方面极度希望自身发展;(4)“工作胜任度”一项也有较高的分值,说明馆员对自己的工作熟悉,能够胜任,这也恰和“工作新鲜感”的低分值一致;(5)样本的收入主观满意度也很低,排在倒数第二的位置,由于样本工作年限在1-10年间的数量占80%以上,他们正值结婚、购房、生子等高峰期,存在较大的经济压力,对收入的高期望值也拉低了本指标的分值。
表4 分部门指标均值表
对不同部门进行均值统计,选取均值最高与最低差异最大的四个指标,我们可以看出:(1)流通部和期刊部的工作新鲜感得分值最低,其次为办公室;(2)工作压力得分最高的是信息技术部,说明信息技术部主观工作压力感受最强烈;(3)培训学习机会分值最低的是流通部门,最高的是办公室;(4)办公室最明确智慧图书馆对馆员的要求,期刊部门最不明确,其次是流通部门。由此可以得出,直接面向读者的流通部门和期刊部门最易产生工作倦怠,缺乏培训学习机会,而将新技术应用于图书馆的信息技术部门主观压力大。
2.2.3简单线性回归分析
表5 简单线性回归分析表
选取“喜欢工作的程度”作为因变量,其他各项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简单线性回归分析,将所得结果的B值、t值、Sig值列入表5中,B值为简单线性回归中的常数项,简单线性回归中的检验P值(Sig.)反映了模型中的显著性,Sig.小于0.05,即为显著。从表5可以看出,收入、工作环境健康度、工作新鲜感、工作胜任度、同事协助程度、领导认可、工作成果的公正评价、社会地位、希望自身达到图书馆的需要这11项指标的Sig.值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这11项指标与喜欢工作的程度显著相关。显著性不强的6项指标在均值分析中基本处于得分中间分值的位置,一定程度上也印证了之前均值分析的参考性。
3智慧馆员职业幸福感实现途径
智慧图书馆的概念来自于2003年芬兰奥卢大学图书馆提供的一项名称为“Smart Library”的新服务,奥卢大学图书馆学者艾托拉发表研究论文,名为《智慧图书馆:基于位置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8]。较智慧图书馆概念出现更早的智慧一词的应用,可追溯到1992年新加坡提出的“智慧岛计划”,这是“智慧城市”概念的雏形。[9]美国IBM公司又于2008年提出了涉及21个概念支撑的“智慧地球”[10]。在全球实践智慧城市、智慧地球的氛围中,国内外的图书馆领域学者纷纷开展智慧图书馆建设的理论探索和实践。
智慧图书馆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通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改变用户和图书馆系统信息资源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确性、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从而实现智慧化服务和管理的图书馆模式[11]。这是2010年严栋发表的《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一文中对智慧图书馆所下的定义,也是我国在智慧图书馆方面研究的最早的一篇文献。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实现智慧图书馆的技术基础,在众多的智能技术中首先应用到智慧图书馆中的是RFID,其应用时间甚至比智慧图书馆概念本身出现的时间还要早。继2002年新加坡国立图书馆首先大规模应用RFID系统以后,其他一些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的图书馆也开始应用RFID技术。深圳图书馆是我国国内全面采用RFID技术的第一家图书馆[12]。在图书馆用户广泛受益于这一新技术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它对图书馆员所带来的冲击却很少被关注。在通往智慧图书馆的路途上,将会出现很多新生技术和方法的应用,改变图书馆员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工具。接下来,笔者将以主观幸福感生成的三大主要理论,即人格特质论、信息加工判断理论和实现论为主要理论基础,以及本文第2部分图书馆员职业幸福感调查研究结果为参考,探讨在向智慧图书馆发展过程中图书馆员职业幸福感实现途径。
3.1智慧图书馆员的界定
互联、高效和便利是智慧图书馆的三大特点。便利是智慧图书馆的宗旨,是互联、高效的落脚点,也是智慧图书馆科学发展人本理念的精髓所在[3]。美国图书馆学家杰西·谢拉在1976年曾指出图书馆学始于人文主义,过分热心科学技术和行为学派的社会活动,就会看不到个人及其需要和包含在这些需要中的人文主义价值[13]。智慧图书馆实现绿色发展,进行数字惠民,而对待在图书馆中提供服务的馆员,更要有人文精神,关注他们的需要。如果在智慧图书馆的发展中,一味求快,过分强调技术的重要性,抛弃在发展过程中对于新技术还未适应的传统部门的馆员,也是对图书馆人文精神的抛弃。
因此,智慧图书馆员不仅包括提供智慧的智慧馆员、提供参考咨询的学科馆员和参考馆员,还应包括传统部门的一般馆员。对于服务在第一线的借阅室、阅览室的馆员,是不是包括在智慧图书馆员的队伍中,是智慧图书馆是否具有人文精神的重要体现,基于此也能更好地把控智慧图书馆发展方向和进度,为实现图书馆员职业幸福感创造一个优良的人文环境。
3.2智慧图书馆员岗位再配置
依据馆员的人格特征和能力进行工作岗位的优化配置。霍兰德 1959年提出的人格—工作匹配理论,认为个人的人格特征决定了其兴趣,从事与兴趣相关的职业可以最大程度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从而获得更加出色的表现。提出六种性格特质,分别对应六种职业类型:现实型、研究型、社交型、常规型、企业型、艺术型[14]。首先进行人格测试,使得馆员对自己的人格特质有所了解,对有意换岗的馆员在一段时间内进行培训,并仍在原岗位上工作,一段时间后通过新岗位考核后换岗。
3.3智慧图书馆员队伍分析
传统图书馆的部门根据图书馆的业务流程划分为采访、编目、典藏、流通、阅览、参考咨询等,现代图书馆通过业务流程重组对图书馆业务部门进行了更加科学的设置,包括文献建设部、读者服务部、网络技术部、信息开发部、办公室等部门[15]。笔者依据这一设置,以及第二部分调查分析结果和对智慧图书馆的认识,对智慧图书馆员的分类进行初步的探索和分析,建立智慧图书馆员类型—职业幸福感分析表,见表6,希望可以吸引其他研究者对智慧图书馆员进行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服务型智慧馆员在智慧图书馆中直接面向读者服务,其情绪对于服务效果有直接影响。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工作中的积极情绪对助人行为有重要的作用[16]。服务型智慧馆员如果能在积极的情绪中提供服务,就会使用户获得良好的图书馆使用体验。然而,由第2部分职业幸福感调查分析可知,流通部和期刊部的工作新鲜感的均值在所有部门中最低,由于工作内容单一,极易产生职业倦怠。通过对图书馆新生概念、技术、方法等的培训,让他们了解图书馆今后的变化;小范围的轮岗制,如在不同借阅室、阅览室轮岗;通过丰富生活、主动调动快乐情绪等方式化解职业倦怠情绪。
资源型智慧馆员在智慧图书馆中借助智慧设备和技术对资源进行配置、选择、加工处理,对应传统的采编、参考咨询等围绕知识资源展开工作的部门。由于工作流程固定,也较易产生职业倦怠,根据前面的调查分析可知,采编部门的工作新鲜感均值也处在较低的位置,而参考咨询的工作需要向用户提供知识资源以外的增值服务,因而他们的良好情绪对于工作质量也很重要。职业倦怠情绪可以通过主动调动快乐情绪和鼓励创新工作方法来消除。
技术型智慧馆员是智慧图书馆中智慧技术的主要引进和应用者,对智慧技术的敏感度以及操控程度直接关系智慧图书馆实体的质量。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带来的是巨大的压力,从前面的调查分析可知信息技术部的工作压力均值最高。然而压力是一个含糊的概念,当被感知为挑战时,压力源可以产生积极的效果,激发并驱使我们解决问题。可是长期的压力源则威胁着健康,我们将能否胜任工作解释为控制感的压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员工对工作环境的控制力越强,就越健康,寿命也越长[16]。这一职业压力的化解方式只能通过深度的学习,将压力控制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感知为可以被挑战的目标。
综合型智慧馆员所需要的是一种整合能力,将技术、资源、服务整合为一个可用的智慧资源提供给用户,这种能力影响智慧图书馆的实现,因而也具有很大的职业压力,通过学习培训化解因对新生技术的不了解而产生的压力,同时积极建立各种沟通方式,化解各方面联系的压力。
表6 智慧图书馆员类型——职业幸福感分析表
3.4职业幸福感其他相关因素的实现
以上主要解决了影响图书馆员职业幸福感实现的最突出因素——工作倦怠与自我实现之间的矛盾和职业压力与健康之间的矛盾,而从调查中得知,其他相关因素,如收入的主观满意值、工作环境的健康值都处在较低的分值。要提高这些因素的分值,需要相关政策部门的干预和支持,笔者只在这里提出设想和建议。
在提高收入方面,是否可以借鉴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案例,如政府的气象部门将相关的气象信息特许给增值服务提供商等,在中办发[2004]34号《关于加强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若干意见》的文件中说明对具有经济和社会价值、允许加工利用的政务信息资源,应鼓励社会力量进行增值开发利用。区别于政府信息公开的信息资源部分的公益性,增值开发利用的部分可以收取适当的费用。
在图书馆危害环境影响方面,如文献中的可吸入尘、尘螨、铅,信息技术设备的辐射等危害,可通过创新工作方式、做好防护设施,隔绝相关危害。
变革时有,二十世纪媒体经历了报纸、广播、电视、再到网络的改变,改变的是人们对信息传播技术的使用方式,而传播的内容——文化这一本质特征却没有发生改变。同样,图书馆在变革转型过程中,图书馆在由传统图书馆转变为智慧图书馆的过程中,图书馆的精髓——服务不会变。笔者以本文向图书馆员、图书馆管理部门以及上级领导部门提供参考,抓住智慧图书馆发展机遇,变压力为挑战,在知识服务的基础上,向读者提供更好的智慧服务,使得图书馆员可以在幸福的职业感受中转变为智慧图书馆员。
参考文献:
[1] WHO.Constitutio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M].Geneva: WHO,1948.[3].
[2] WHO.Ottawa charter for health promotion[M].Geneva: WHO,1986.
[3] 王世伟.论智慧图书馆的三大特点[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11):23.
[4] 傅华,高俊岭.健康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资源——对WHO有关健康概念的认识和解读[J].中国健康教育,2013(1):3.
[5] 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00.
[6] 吴伟炯.本土心理资本与职业幸福感的关系[J].心理学报,2012,44(10):1349.
[7] 苗元江.从快乐到实现:实现幸福感概观[J].广东社会科学,2011(5):119.
[8] DanKoh.智慧城市评价体系研究[J].城市建筑,2014(1):335.
[9] 刘岩.基于共词分析的国内智慧图书馆研究探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5(18):9.
[10] 武岳山.“智慧地球”概念的内涵浅析[J].物联网,2011(4):2.
[11] 严栋.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J].图书馆学刊,2010(7):8.
[12] 刘红梅.基于RFID应用的图书馆服务创新——以深圳图书馆为例[J].图书情报论坛,2012(2):56.
[13] 李燕波.国内智慧图书馆研究中的不智慧[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4(1):66.
[14] 王来顺.霍兰德职业选择理论及其现实运用[J].求索,2009(7):160.
[15] 李松妹.现代图书馆管理概论[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83,86-87.
[16] 戴维·迈尔斯.心理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456,458.
(责任编辑:孟凡胜)
Research on the Librarians’ Professional Well-being on the Road to the Smart Library
ZHU Ling
(Wannan Medical College,Wuhu241002,China)
Abstract:The subjective perception of health judgment comes from the evaluation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the librarians depend on their work in the library to obtain professional well-being.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factors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professional well-being of librarian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smart library, and probes into the ways to realize the professional well-being.
Key words:the smart library; librarian; positive psychology; professional well-being
作者简介:朱玲,女,馆员。
收稿日期:2015-12-18
中图分类号:G2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25(2016)03-00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