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乐清
[摘 要]《数控加工基础》课程将数控原理、编程基础、仿真、数控机床操作的理论实践内容进行整合,构建“基于能力培养,学习性工作任务驱动”的新课程内容,引入数控模拟仿真技术和实际设备,以“使用数控机床加工机械零件的操作”为任务,采用行动导向教学,实施教、学、做一体化,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有效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基于工作过程
一、《数控加工基础》课程构建一体化教学的基本思路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成为机械制造类课程最好的教学模式之一,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胜任相关职业岗位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理实一体化课程(简称一体化课程)是将理论教学和实践学习结合成一体的课程,它的核心特征是“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学生通过对技术(或服务)工作的任务、过程和环境所进行的整体化感悟和反思,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的统一,这种一体化教学模式符合教学优化的原则。
《数控加工基础》课程是高职机械制造类课程针对机械装备制造行业的数控加工职业岗位群(工艺员、程序员和操作员)而设置的专业课程。该课程按“工学融合、德技双修”人才培养模式要求,采用以任务为驱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思路,即将数控原理、编程基础、仿真、数控机床操作的理论实践内容进行综合,构建“基于能力培养,学习性工作任务驱动”的新课程内容,引入数控仿真技术和实际设备,以“使用数控机床加工机械零件的操作”为任务,将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融入载体中,在仿真的基础上再利用设备实际演练,重复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使之理论、技能与实践合一。
二、《数控加工基础》课程一体化教学实施的可行性
《数控加工基础》课程要求学生在前期《图纸信息识读与零件测量》、《机械加工基础》等专业课程的基础上,为后续课程提供数控机床的结构与原理知识、数控机床操作技能的能力支撑。对《数控加工基础》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还要培养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尊重科学、精益求精的良好品质,提升学生获取信息、团结合作等职业综合能力。所以这门课程的实施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一体化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是课程一体化教学实施的条件之一
“一体化教师”能胜任基于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技术、实际生产和管理于一体的工作系统化课程的教学。对理论实操的有效结合、融会贯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可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准备教学课题,对课题中理论、实操、仿真软件的比例、教学手法、教学形式等方面根据学生以及教学条件的具体情况加以调整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一体化教学课程构建是一体化教学实施的条件之二
《数控加工基础》一体化课程构建分为四个步骤,即行业情况分析、工作过程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学习领域描述、学习情境设计。在构建“一体化”的学习情境中,教学过程应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个性化教学。还要为高职学生提供可持续发展空间,在选取学习任务时既要考虑进行一些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也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学习,因此将教学性任务和工作过程性任务相结合。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活动,将相关知识融合在任务、案例中学习;在工作过程性任务中采用六步或四步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即按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个过程完成教学。
3.实训基地建设是课程一体化教学实施的条件之三
“教、学、做”一体化客观上对教学场所提出了要求。需要教学进行从理论课堂到实践课堂的距离不能太远。在这方面德国的职业教学和国内的职业培训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我们进行了数控一体化实验室建设,把多媒体教室、数控仿真实验室、数控车间三个场所合一,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活动空间。
三、转变教学理念,适应课程一体化教学
1.从“以教师为主体”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改变过去教师一言堂传授知识,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充当教学的组织者,这是应一体化教学的需要必须进行的角色变换,教师应为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获取知识,如采用引导文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他们参与教学活动,注重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变新、旧知识的分裂为新、旧知识的联系
以思维导图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改变过去把教学内容分为多个教学阶段,采取复杂的课题进行全面理解。如在数控仿真中要用到对刀,这些已经学过了,但是在实际加工中,还有个别学生可能忘记了,那么可以通过在仿真系统中就要反复操作达到完全正确。在此基础上进行其他任务的学习时用到这个操作也是重复复习,这样再一次接触这方面的问题学生就能进行正确操作。
3.将教学过程中难懂的问题分解为易懂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把难懂的问题拆开变为易懂的,降低难度,以便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如对刀过程中的刀具长度补偿和刀尖半径补偿操作,难度虽然不大,但有些学生操作易出错,于是我们在教学设计该知识点进行分步讲授,同时配以图解和仿真软件示范。这样学生们就容易懂了,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读出准确的数值并完成操作,从而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课程宏观采用引导文法和任务驱动法,微观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需要分别采用六步或四步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仿真模拟法、讲授法,以变化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5.变单一考核为综合考核制度
课程将过去一贯的期末考试分解为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两部分,各占总成绩的比例为6:4。过程考核以每个情境的任务进行考核项目,结果考核在课程结束后以题库中随机抽题作为课程考试试卷,闭卷笔答,做到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知识掌握程度。
四、《数控加工基础》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效果分析
《数控加工基础》课改后受到学生们的喜爱,认为这门课程既符合学生的实际特点,突出实践训练,又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使学生在“做中学”。既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又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加以解决,这门课程突出目前职业教学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周海进.数控加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2011(S1).
[2]周杏芳.职业技术教育中“一体化”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3]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手册 赵志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