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教育如何转型升级?
——专访湖南师范大学校长蒋洪新

2016-06-25 04:24阳锡叶通讯员粟用湘
湖南教育 2016年13期
关键词:师范教育师范院校师范

本刊记者 阳锡叶 通讯员 罗 明 粟用湘



师范教育如何转型升级?
——专访湖南师范大学校长蒋洪新

本刊记者 阳锡叶 通讯员 罗 明 粟用湘

近日,某知名师范院校明确,2016年起将逐步缩减师范类本科招生,学校成立教师教育学院,师资培养将统一纳入教师教育学院进行研究生教育。这引起了社会对师范类院校改革的关注。

实际上,从本世纪初开始,大量师范院校纷纷缩减师范生招生比例或者向综合性高校转型。从我省来看,作为全国知名的“211工程”师范大学,湖南师大也在朝着有师范特色的综合性大学发展,改革举措备受教育界瞩目。那么,师范院校为何会纷纷转型?师范教育现状如何?师范教育怎么办?改革将向何处去?记者就这些问题,专访了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湖南师范大学校长蒋洪新教授。

记者:蒋校长您好。当前,许多以师范命名的院校都纷纷改成综合性高校,比如湖南原来每个地市州几乎都有一所师范院校,但目前全省只有4所以师范命名的本科院校。为什么很多师范院校要朝综合性大学发展?目前师范教育存在哪些问题?

蒋洪新:自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以来,我国逐步开始在层次和机构上调整,实行由“三级”向“二级”乃至“一级”师范教育体系的过渡,逐渐形成以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高等学校参与的开放性教师教育体系。在这一过程中,中师消失,很多师范院校通过合并、转型、升格,变成了综合性高校,不再以“师范”命名。如湖南省,上世纪90年代最多时有14所师范院校,升格后只剩下4所师范本科院校,并且也都向学科综合化发展,非师范专业数和学生数都超过了师范教育。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师范院校有拓展办学空间,提升办学层次的主观需要。但是在升格的过程中,很多学校片面地理解了大学发展,认为综合性发展才是大学发展的方向,才能提升大学的办学水平与竞争力,因此纷纷谋求综合化。其实大学发展更重要的是注重内涵、提升特色。二是顺应教师专业化趋势,教师培养体系由原来的师范院校体系向着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转型,客观上促成了这一现象。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中小学教师培养”,相关体制机制的出台使综合性大学办师范教育的积极性得到提高。为了应对竞争,提高综合办学实力,师范院校在办学模式上逐渐向综合性大学靠拢。三是各师范院校面对大学扩招和学生就业多元化的不得已之选择。一所动辄上万人的高校,全部办成师范教育既不现实也不可能,只能走综合化道路。

目前湖南4所以师范命名的本科院校,大体上还保持了原有的教师教育特色,但总体来看,师范教育的问题还是比较突出:一是师范教育的地位有所下降,普遍表现为教师教育师资上升的空间被挤压,人员老化,力量弱化,导致了有些院校师范专业被削减;二是师范教育改革的力度不大,基本上是维持传统的培养模式,难以适应新时期新型教师的要求;三是生源质量得不到保障,大部分师范专业的免费和优惠政策在扩招后取消了,现有条件对优秀生源缺少吸引力。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又制约着当前的师范生培养质量。

不过,应辩证看待师范院校向综合性大学转型对于师范生培养质量的影响。事实上,综合性大学具有学科众多、师资雄厚、科研高端和学术氛围浓郁的优势,培养的教师视野和能力更广阔,综合素质更高,更适应时代的需要,有助于全面提高教师教育的质量。关键是师范院校向综合性大学转型过程中,要保持并加强教师教育特色,绝不能削弱甚至丢掉教师教育。

记者:有调查数据显示,现在全国每年毕业的师范生有60多万人,但基础教育的师资需求只有25万,整体上师范生的供需矛盾比较严重。目前,一方面,城市学校对教师学历要求越来越高,但另一方面,基层教师又还存在较大缺口,特别是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这些“小学科”教师紧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矛盾?

蒋洪新:这些现象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教师要求的复杂性的反映,是现阶段我国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出现的结构性矛盾的体现。

第一种供需矛盾是基于优质师范毕业生短缺与城市高层次、高质量教师需求之间的矛盾。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城市学校也越来越需要高层次、高质量的教师,这是其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而高等院校教师教育改革的步伐相对滞后,传统的育人模式难以满足城市学校的需要,因此现阶段尤其缺少能充分适应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优秀师资。

第二种供需矛盾是学生就业意向多元化与基层特别是农村学校师资短缺的矛盾。造成这一现状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2000年前后,停办了一大批地方中等师范学校,再加上地方师专大部分转型升格为本科综合性大学,直接导致培养的人才下不去、留不住,农村基层学校师资短缺和师资质量下滑问题日益严重,在“小学科”上体现得更为突出。二是由于教育发展不均衡,农村基层学校办学条件相对较差,不足以吸引优质师范毕业生前往就业,加上当前师范教育过程中并没有凸显教师的教育情怀,以至很多师范毕业生宁愿暂时不就业,也不愿意选择从事基层教师职业。

记者:今年起师范生和非师范生均须通过“国考”才能成为教师。能否请您解读一下为何要进行此项改革,这给师范教育带来了哪些影响?

蒋洪新:以前教师资格考试都是由各省自主组织,从2011年起,教师资格政策开始调整,改为全国统考,同时打破中小学教师过去的“铁饭碗”,实行定期注册制度。目前已有包括湖南省在内的22个省份推进试点改革,2016年这项制度将全面推行。

国家进行教师资格政策改革,一是基于推进教师教育专业化的需要,使教师这个职业向律师、医生等从业资格认证颇为严格的职业靠近,提高教师职业的准入门槛,破除教师资格终身制;二是促进师范院校进行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改革,提升师范生整体培养质量;三是引入竞争机制,吸引更多的非师范专业学生报考教师资格证,有利于教师队伍组成多元化,提升教师队伍的质量和水平。

改革对师范教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积极的角度讲,一方面改革为师范院校教师教育提供了一个基本的质量标准和课程范式,保障了教师教育的基本质量;另一方面改变了师范生毕业就直接“领证”的模式,师范生和非师范生一样要参加“国考”才能具有从业资格,强化了师资培养的竞争性,对师范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倒逼机制,能够促进师范院校调整课程设置,加强对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

从消极的角度看,师范生需要同等参加“国考”,会导致教师培养过程中部分教学内容的应试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全面提升师范生培养质量的诉求是相悖的。应该看到,考试的意义还是有限的,依照国外教师教育的惯例,非师范专业的毕业生要申请教师资格证书,必须到相关师范院校接受一定时间的教育理论学习和教育实践,方具有考试资格,我们相信这一制度在以后会逐步变得更加完善。在目前情形下,师范生培养肯定还是需要应对“国考”,这也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标准之一,但同时又要保持对教师文化与师道精神的关注,提升师范生整体素养。

记者:您认为我国中小学真正需要怎样的教师,应该培养怎样的教师?未来如何改革?湖南师大有何举措?

蒋洪新:我认为,目前我国中小学需要既能胜任学科知识教学、又具备突出的教育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反思意识和教育科研能力的教师,换而言之就是,我们需要的是既有专业素养、又有教育情怀的教师,师范院校应该向这个培养目标努力。

我想,当前师范院校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还需要着力理顺几个主要关系问题,包括: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问题、精英教师培养与合格教师培养的关系问题、学科教学与教育科学整合问题、教育理论素养与实践素养融合的问题等。

未来一段时间里,我校也将进一步加大教师教育改革力度,主要举措大致包括:切实加强通识教育,避免本科阶段教育的过于专门化,提升人才培养的宽广度与未来发展的潜力;着力提升师范生综合素养,包括教师生命意识、教师专业精神、教师基本职业技能等;优化教师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体系与教学模式,提升师范生教育理论学习的实效性;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解决见习与实习如何在理论学习阶段适度融入的问题;密切学科教学与教育科学之间的联系,切实提升学生的学科教育意识与教学科研能力。

记者:您对我国师范教育改革有哪些建议?

蒋洪新:我国是教育大国,要切实提升教育质量,逐步实现小班化教学,优质师资还有着很大缺口,师范教育不能削弱,只能加强。在国家政策层面上,要进一步改善教师待遇,尤其是农村、边远地区的教师待遇。目前,城乡之间、学校之间教师待遇相差太远,要在整体提高教师待遇的基础上,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实行工资倾斜政策,以切实提高教师职业地位和吸引力。

作为师范院校,要进一步强化自己的教师教育特色,注重内涵教育,在提升办学层次的同时,更要提高教学质量,吸纳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优点,培养适应基础教育改革需要的人才。同时,非师范生报考教师资格证书,如何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其综合素养,特别是必要的理论学习与实习实践环节,还需做进一步的研究,以保障入职教师的质量。

猜你喜欢
师范教育师范院校师范
“美育视域下的音乐师范教育教学价值重构”学术研讨会线上召开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哈尔滨新区师范附属小学校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高素质师范生的培养理念摭探——以高职师范教育为例
中国近代幼儿师范教育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近代师范教育思想发展研究综述
地方师范院校音乐专业艺术实践活动课程化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