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涛, 朱 珠, 张雅雯
(1.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51;2.铜陵学院, 安徽 铜陵 244000)
电力类高职基础课程衔接本科研究
蔡涛1, 朱珠2, 张雅雯1
(1.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合肥230051;2.铜陵学院, 安徽铜陵244000)
摘要:调研各类型专升本现行政策,研究现有专科高职和应用型本科电力类专业培养方案基础课程体系,分析本专科课程衔接现状。为了完善搭建人才培养“立交桥”,探索“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推进学习成果互认衔接”的有效途径,提出一些改革现有电力类高职基础课程体系设置与本科衔接培养方案的建议。
关键词:专科高职;衔接本科;电力类专业
0引言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在教育体系中应当具有良好的衔接特性。2015年,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适度提高本科高等学校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比例”和“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推进学习成果互认衔接”。强化高职教育承上启下的功能,完善中职、专科高职、本科高职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四个培养层次的要求[1]。在课程内容的微观层次和培养方案的宏观层次做好衔接工作对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都十分重要。具体到不同学科专业的情况又各不相同。文章分析现有专升本相关政策及途经,在广泛研究电力类专科高职和应用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基础上,重点关注基础课程的衔接问题。
基础课程是搭建学科知识体系框架的基石,专业课程的知识点需要基础课程的支撑。专科高职和应用型本科教育两个层次基础课程衔接是做好整体培养方案衔接工作的基础。基础课程又可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不同高校在划分具体课程时略有不同。电力类专业特点是对数学和物理两大类基础课程相对其他工科专业有较高要求,文章重点跟踪这两类课程的衔接情况,并提出改革建议。
1电力类专业基础课现状分析
1.1专升本衔接现状
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制订专升本具体政策,分析近年专升本相关政策,总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成人高考;二是自学考试;三是普通高校应届专升本[2,3]。按照教学层次衔接一致的要求,三种方式最终取得本科学位应当具有相一致的学科知识框架。2011年,教育部颁发《关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免考课程的试行规定》中规定名称和要求相同的专业课程可以免考,这要求不同层次阶段课程在相同条件下承认学分转换。成人高考和普通高校应届专升本制定培养方案时都不同程度地考虑了专科高职阶段已学习的基础课程情况,减免公共基础课,减少部分专业基础课。
教育部2015年教职成(2015)10号文中对专科层次电力技术类专业(专业代码5301)目录制定12个专业,相关专业大类还有热能与发电工程类(专业代码5302)与新能源发电工程类(专业代码5303)。表1列举电力类专业目录中几个专业衔接情况。
表1 电力技术类高职(专科)目录举例
由表1所示可知大部分电力类高职专业都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为主要本科接续专业。接下来主要调研各招收专升本及成人专升本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基础课程设置情况。以某应用型高校为例,该校接收电力类应届专升本学生,学期一般为3年,调研相衔接电力技术类本科和专升本培养方案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某高校相衔接专业基础课程学分
比较表2两个方案,专升本公共基础课程减少,公共基础课程中思想政治课程内容不再重复设置,消除了大学英语外的所有公共选修课。政治素质课程本科一般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等。而专科一般只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专升本专业不再开设政治素质课程则导致专升本学生本科毕业时至少缺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近代史纲要》两门政治素质课程。专升本培养方案专业基础课程单从占学分比例看似乎有所提高,但总体学时比本科培养方案减少200学时,这200学时主要考虑以专科阶段学习课程学时替代。表2所示某高校培养方案数据具有普遍性,考察相关电力类成人本科专升本培养方案也有类似情况。
电力类专业课程内容对数学和物理类课程有较高要求,下面具体考察某应用型本科高校,调研这两大类课程设置情况。
1.2数学类课程调研
应用型本科工科数学开设类别一般少于研究型大学开设的数学课门类。相同科目的深度要求也稍有不同,少数研究型大学甚至不区分工科和理科的基础数学课程。表3调研某应用型本科高校本科培养方案和该校专升本培养方案中的数学类课程设置情况。部分高校会在表3基础上增加复变函数、偏微分方程等课程,这两门课的课时都在40课时以上。
表3 数学类课程设置
可以看出专升本培养方案中减免高等数学一元微积分等相关内容,这部分内容在高职专科阶段已经讲授。调研多所专科高职电力类专业,数学课程一般包括函数、极限与连续、导数与微分、导数的应用、不定积分、定积分及其应用、解析几何与多元函数微积分、级数、拉普拉斯变换、常微分方程、线性代数等内容。部分高职学院会在10个课时内讲授部分概率论、积分变换等知识点。总体来看,大部分知识点都有较好衔接。但是在复变函数、积分变换和偏微分方程等课程设置上各高校会出现一定差异。
1.3物理类课程调研
考察物理类课程同时考察公共基础课程和相关专业基础课程。电力类专业广义上的物理类课程包括电路分析、电子线路分析、电磁场理论、工程力学等课程内容。电力类专科高职常见课程如表4所示。
表5是某应用型本科高校开设的物理类课程本科培养方案和该校专升本培养方案。电力类专科高职一般不开设大学物理课程,相关物理知识在各专业基础课程中讲解。
专科高职一般将模拟电子技术与数字电子技术两门课程合并为电子技术课程开设。相关课程比照本科要少一些学时,而专升本时电工基础课程会重复开设,一般不再细化开设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综合来看专升本学生在完成本科学习后与高中入学本科培养方案在物理类课程内容上仍有相当内容的缺项。
表4 专科高职物理类课程
表5 物理类课程
2衔接分析
由于专科高职和应用型本科培养目标的不同、学时不同,导致在相同内容课程教授时重点与形式都有所不同。高职教育为了打破过强学科体系,往往会弱化部分理论学科知识点教授。总体来看专科高职基础课程体系较为薄弱,基本遵循够用就行。但是实际后续课程中,尤其电力类有较高数理要求专业课程,很难满足够用要求。与专升本衔接的课程也出现部分衔接重复、部分衔接不够的情况,在电力类专业部分知识点衔接不充分的情况十分明显。参考其他多所高校专升本培养方案及成人本科专升本培养方案发现,调研结果是具有普遍意义的。
从课程分析可以看到数学类课程在电力类专科高职培养方案一般压缩为一门90学时以内的高等数学课程,这门课程要支持随后的电路分析、电力系统分析、高电压等课程是有一定难度的。后续课程需要大量常微分方程、积分变换,甚至部分偏微分方程内容做知识点支撑。在实际教学过程,常常是遇到具体问题时实时补充。专升本的培养方案基本完成衔接功用,但是由于在专科高职阶段数学课程较为庞杂,部分内容难免重复。
物理类课程知识点在电力类专科高职阶段主要在各专业基础课程中讲解,没有单独开设大学物理课程,专升本培养方案中一般也不再单独开设本科应有的大学物理课程。这样造成在整个专升本毕业的本科生,专科3年加专升本3年共6年的学习期间没有系统学习过大学物理课程,物理学概念零散在各专业基础课程中讲解。电工学类课程专升本学生毕业时总的知识结构也没有高考入学本科生全备。以一个具体的知识点为例,表现衔接脱节尤为突出。麦克斯韦方程(Maxwell’s equations)是电磁学的基本原理,本科教学一般在大二上的大学物理电磁学部分重点讲解。按现行大多数电力类专升本培养方案,学生本科毕业后没有专门的一门课程会讲解此基础知识点。笔者认为作为一名电力类毕业本科学生没有学习过麦克斯韦方程(Maxwell’s equations)等基本电磁学知识是不合适的。现行的专科高职教育与专升本教学两者衔接时,电力类本科专升本毕业后没有系统学习过大学物理中电磁学知识,这也突显专科高职弱化学科教学,专升本教学在衔接基础课程时又没有做到与本科内容衔接面面俱到,造成衔接知识点教学上的脱节。
3课程改革建议
专科高职教学学时有限,方向侧重岗位技能教学,体现职业性。专升本教学体现本科应用型课程,忽略一些基础性课程[4]。要做好两者之间的衔接要依靠两者自身培养方案的共同协作,需要找到共同的平衡点。一些改革建议如下:
(1)专升本培养方案制订时要调研专科高职基础课程学习情况,对相关学科补缺补差,减少重复内容。
(2)专科高职适时补充基础学科知识,有利于满足学生毕业后再进入高校各学科领域继续深造的需要。
(3)专科高职部分课程可以依照本科课程要求讲解知识点。专科高职整体基础课程学科体系没本科全面,但是部分课程应该按照本科知识体系要求开设,这样便于“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的实现。考察国外通行的专升本方案会发现,很多国家在基础课领域并不区分专科教学与本科教学,真正实现学分积累[5,6]。在学分制成熟的教育体系中,不同教育层次的学分互相承认,这要求不同层次相同课程知识结构一致、修学要求一致。
4结束语
做好专科高职培养方案和专升本培养方案的衔接工作既是提高专升本本科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也是对专科高职教学融合不同教育层次教学的基本要求。专升本教学的基本教学要求应当与本科教育无异,专升本教学才能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专升本教育的认可也是对专科高职教育的满意度体现。
文章在综合调研相关政策规定、各层次的多所高校电力类本专科培养方案的基础上,重点关注数学与物理类基础课程衔接情况。分析衔接重复与不足之处并提出一些课程体系改革建议。
参考文献:
[1] 鲁昕.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R].2015年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年会讲话,2015.
[2] 董大奎,陆瑞峰,林冶.高职“专升本”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5(10):56-57.
[3] 孙江.我国专升本问题研究综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97(9):25-28.
[4] 王莉平.高职“专升本”未来发展走向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26(6):137-138.
[5] 常桐善.大学“专升本”招生体制探析——美国加州大学的经验与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30(3):17-24.
[6] 卢菲菲.新加坡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特色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12.
[责任编辑:王敏]
Electric Power Basic Courses Connection Between Undergraduate an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AITao1,ZHUZhu2,ZHANGYa-wen1
(1.AnhuiElectricalEngineeringProfessionalTechniqueCollege,Hefei230051,China; 2.TonglingUniversity,Tongling244000,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current polices of upgraded courses for bachelor degree and the training schemes of the electric power major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lectric power basic course connection between undergraduates an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present condition. To optimize the building of talent training ″overpass″ and explore the efficient path of mutual recognition of credits, some proposals on adjusting the training schemes about the basic course system sett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connect with undergraduate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onnecting with undergraduate; electric power major
收稿日期:2016-05-17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质量工程“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专业改革试点”项目(项目编号:2012zy126)。安徽省教育厅质量工程“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专业特色专业”项目(项目编号:2015tszy084)。
作者简介:蔡涛(1984-),男,安徽合肥人,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电力系,讲师,研究方向为非线性系统控制。 E-mail:ctt@mail.ustc.edu.cn朱珠(1987-),女,安徽铜陵人,铜陵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新能源发电技术、电力系统保护。 张雅雯(1990-),女,江苏张家港人,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电力自动化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06(2016)02-01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