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虎威钢琴作品探析

2016-06-24 08:33西华大学艺术学院四川成都610039
黄河之声 2016年5期
关键词:创作特色演奏技巧钢琴

袁 斌(西华大学艺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039)



黄虎威钢琴作品探析

袁 斌
(西华大学艺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039)

摘 要:我国著名作曲家黄虎威教授在其漫长的艺术生涯中,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中国钢琴作品,完美的诠释了中国民族风格旋律与西洋乐器结合产生的独特魅力,让中国民族音乐风格获得了生命力与延续力,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黄虎威教授的作品体裁丰富,和声色彩鲜明,结构布局严谨,创作手法新颖,充分体现了作曲家独特的音乐风格。本文将对黄虎威教授的三部钢琴作品:《乡村的节日》、《欢乐的牧童》、《巴蜀之画》的创作特色、演奏技巧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挖掘出作品中蕴含的创作思想与艺术内涵。

关键词:黄虎威;钢琴;创作特色;演奏技巧;艺术内涵

一、《乡村的节日》

这是黄虎威教授创作的第一首钢琴曲,是作曲家于西南音专作曲系毕业时的作品。此作品根据云南弥渡民歌《跳花灯》改编,描绘了正月十五过新年,男女老少跳花灯的欢乐热闹场面。作品为三部曲式,速度按快板到行板再到快板的设置,让听众能准确的抓住作曲家的乐思,并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音乐画面。

谱例1-1

在演奏第一部分的主题时,应注意三连音的流畅平均,常有演奏者不能将三连音的时值均分,从而造成听觉效果上的节奏错位。第三小节的切分节奏,颇具动感的韵律,恰到好处的体现了元宵佳节的快乐气氛。演奏者还应该注意音符与音符之间、乐句与乐句之间的连贯与跳跃,做到张弛有度,才能用对比的方式体现出欢快的音乐情绪。

谱例1-2

此片段中的波音,在演奏时应快速有力,指尖充分灌注力量,瞬间释放于琴键,配合手腕从左到右的快速力量转移,弹奏出该和弦具有的华彩音色。此片段中“ff到p”的力度设定,体现出作曲家对于和声走向与音响效果的娴熟驾驭能力,做到了强弱交替,动静结合的情绪安排。

谱例1-3

此段为作品的第二部分,乐曲速度变为了行板。演奏者在弹奏此段时,应完全按照连音线的要求,将乐句演奏得通顺完整,流畅自如而不失柔美悠长的音乐效果,让听众从乐曲第一部分的欢快情绪中,得到片刻的安静,从而为乐曲第三部分的主题再现做好铺垫。第二部分的复调写作手法也是该乐曲的一大重点,演奏者要注意左右手力量的转换,使主旋律在左右手中交替出现,达到此起彼伏的效果。

二、《欢乐的牧童》

黄虎威教授改编的钢琴独奏曲《欢乐的牧童》,主旋律引用自石夫先生编曲的新疆哈萨克族民歌《牧童之歌》。这首钢琴作品曲调鲜明,节奏欢快,给听众以欢欣鼓舞之感,塑造了潮气蓬勃、策马奔驰的牧童形象。该作品为三部曲式结构,三个部分的音乐情绪对比鲜明:第一部分欢快活泼,第二部分抒情优美,第三部分回到主题,与第一部分的欢快活泼形成首尾呼应。

谱例2-1

前16小节的左手伴奏,为了体现欢快活泼的音乐情绪,伴奏音型采用断奏的方式来演奏。但此段落的断奏分为两类:一类是单独的跳音,演奏时应注意手指坚实有力且具有弹性,手臂放松,力量下沉,在触键的瞬间注意力量的爆发与释放,使音色集中明亮,具有通透感;从第9小节开始为第二类断奏,此时跳音的上方加上了连音线,音色应该与前面的断奏区分开,不能过于快速干脆,而是在演奏时,指尖离键的速度变慢,使音符的时值较之前面更长,变为一种较为舒缓的断奏。

谱例2-2

从“cantabile”这个表情术语开始,乐曲进入第二部分,该部分要表现出如歌的,轻柔流畅的音乐情绪。演奏者在弹奏该部分的前8小节时,应充分放松肩膀、大臂、手腕,使力量畅通,并做好音符之间的连接,活用手腕,依靠力量的转移淋漓尽致的体现出连音线的效果。第9小节速度标记变为“vivace”—活板,此时乐曲的速度应该有稍微的提升,为第三部分的进入做好铺垫。

谱例2-3

第三部分,作曲家再次运用巧妙的作曲技法对乐曲的主题进行再现和再创造,将主旋律设置在左手,而右手的单音密集跑动作为主旋律的背景。演奏者在弹奏此段时,应充分协调好左右手力量的分配。因为根据人体机能,左手先天力量弱于右手,要突出左手主旋律,应控制好右手的力量,切忌弹奏力量强于左手,导致伴奏音群的音量大于主旋律。左手在弹奏主旋律时,应注意好小节之间的分句提手,更要注意好小节内的断奏与连奏,让音乐情绪准确完整的表达出来。右手的密集单音跑动应运用最常用的非连奏技术:手型架好,手指三个关节突出,指尖有力,下键迅速,才能使此段的音色具有结实、明亮、集中、富有颗粒性且弱而不虚的效果。

三、《巴蜀之画》

《巴蜀之画》是黄虎威教授创作的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钢琴组曲,由六首颇具四川民歌特色的钢琴小品组成。其中《晨歌》、《抒情小曲》、《蓉城春郊》采用了汉族民歌元素;《空谷回声》、《弦子舞》、《阿坝夜会》采用了藏族民歌元素。六首小品的音调贴近生活,表现了朴实纯真的民族风情和人民的美好生活。六首作品虽主题不同,但通过作曲家巧妙的构思和布局之后,融合为一个整体,表现出了我国特有的民族音乐风格,是我国钢琴作品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一)《晨歌》

平和、流畅的旋律取材于蒲江民歌《割草歌》。在弹奏此作品时,手指尽量贴键,用指腹演奏,才能使音色圆润饱满而不过于清脆。手腕和手臂的力量要舒缓轻柔,不直接推向指尖。为了达到“ppp”的极弱效果,可以借助于左踏板的功能,让乐曲的效果更符合作曲家的力度设定。

(二)《空谷回声》

作品具有乐段重复的曲式结构特点,主旋律取材于藏族民歌《山上的积雪,好似一朵花》。该作品相对于第一首《晨歌》,虽然曲调仍属于流畅自然,但在速度上有了明显的提升。通过一强一弱的重复性乐句来展示声音力度上和层次上的对比,恰到好处的印证出作品标题的含义。

(三)《抒情小曲》

采用四川江油民歌《隔河望见姐穿青》的主题旋律改编而成,这是一首展现情人对唱的钢琴作品。在婉转抒情的曲调中,第二部分的十六分音符起到了烘托音乐情绪的作用,弹奏时应该让音符晶莹剔透,平滑流畅。最后两小节的渐慢处理,让听众体会出情人间感情细腻绵长之感。

(四)《弦子舞》

这首欢快活泼的作品取材于阿坝藏族民间歌舞曲《弦子舞》的旋律。在演奏时,清晰的跑动和灵动的跳音应做到完美的结合,以此来表现出藏族节日载歌载舞的欢乐气氛。

(五)《蓉城春郊》

主题曲调来源于四川民歌《大河涨水》,曲调宽广自由,全曲以流畅连贯的单音旋律与顺滑的波音和弦为基调,为听众描绘出一幅岷江水浇灌川西平原的优美画卷。

(六)《阿坝夜会》

这首作品为单一主题的三部曲式结构,取材于藏族民歌《伊拉将巴若》,音乐情绪奔放热情,展现出藏族人民豪迈的性格特点。左手变换音程跳音的交替,对烘托音乐情绪起到了关键作用,弹奏时应贯注指尖力量,让音色结实有力,积极跳跃。■

[参考文献]

[1] 但昭义.钢琴教学与辅导.北京华乐出版社,1999.

[2] 张钱.音乐美学基础.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

[3] 黄虎威.和声写作基本知识.人民音乐出版社,1978.

[4] 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上海音乐出版社.

猜你喜欢
创作特色演奏技巧钢琴
纸钢琴
许地山散文的创作特色分析
浅谈低音提琴在演奏中的技巧问题
浅谈二胡传统作品与移植作品演奏技巧的特点及异同
钢琴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