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与探索

2016-06-23 07:10黄丽华
管理工程师 2016年1期
关键词:订单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黄丽华

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与探索

黄丽华

摘要:文章主要在建立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创新实践的前提条件上,阐述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模式,提出教师队伍保障机制、核心课程保障机制、校内外实践基地保障机制、利润分配方案保障机制四个保障机制。

关键词: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

目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都在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高职院校和企业间的校企合作是培养实践技能强、操作水平高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最有效途径,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产教深度融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一、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创新实践的前提条件

1.争取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自主权

考虑到大学生是将来订单合作企业的“潜在员工”,具有双重身份,学生报到时用人单位可以考虑学生及岗位的需求,对新学生进行面试,在取得订单企业的认可后再进行注册入学。

改革考核方式、内容和录取办法,一是要求已合作的生源基地中职学校建立规范的中职学生三年的综合素质档案,从档案中能比较客观反馈学生的各方面情况。二是确保考核内容真实准确,公平公正地进行考核,并由试点院校组织对学生进行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核。改革招生录取机制,中职学生综合素质成绩占40%,单列招生院校入学考试成绩占60%,相关招生计划纳入学校年度单列招生计划进行统一管理,自主录取招生,更好地积累经验,探索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创新实践的规律。

2.明确三方的责权利,签订三方协议

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人才模式应该坚持合作共赢、责任共担的原则,在实施订单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要坚持校企共同育人、学校教师和师父共同教学,签订好学生与企业、学生与学校、学校和企业的三方合同。订单培养的企业需要向学生传递订单培养企业的企业文化以及实践技能;并派请优秀的企业人员担任学生的实践师傅(导师)。学校需要承担学生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学生应积极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遵循教育规律,在学生学习期间不能按企业的员工要求来安排学生的生产任务,特殊情况下需要加班须事先征得学生同意。

二、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模式

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模式应立足地方,以服务地方为原则,以更好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服务为宗旨。

1.校企共同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

图1 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1)明确培养目标。在以前学校主要培养理论扎实的人才,现需要培养知识面宽、技能强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学校的各专业教师必须主动提高自己的双师素质,熟悉专业所对应工作流程,具备本专业领域内较强的职业实践能力。

(2)探索培养模式。高校可进行调研确定行业、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优化专业设置。学生的专业标准可以让行业企业的人员参与制定,共同打造专业特色,共同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合作订单班级根据校企合作的不同形式,采取“1+2,1.5+1.5”的不同培养模式。

(3)完善课程体系。一方面取消不能适应企业需求的课程,增加企业需求相适应的技能型课程;另一方面把校企合作的课程改革成符合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课程,主要以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和素质提高为一体,重新确定了公共基础课程、职业基础课程、职业技能课程、职业限选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等完整的课程体系。

(4)丰富教学内容。在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上,可由专家、订单培养的企业人员、专业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丰富化,主要是负责该项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内容的确定、教学方式的创新、质量监控、学生学业的评价,等等。

(5)改善教学方法。原有的教育多数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订单式人才培养的需要,在教学方法上应采取更加具有创造性、激发学生潜能和求知欲望的教学方式。学院要求教务处和各系各专业要负起全责,指导合作企业制定不同专业的细化订单培养的管理办法,合理安排实践岗位,实行校企共同参与的“柔性化”的教学方法管理模式。

2.改革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模式下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

第一,建立预防为主、实时监控,并能及时纠偏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改革分工学院校企合作部门、教务部门、教学督导部门、系在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中的职责,合理分工、协同工作;改革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和班主任的职责,强调指导教师做好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及实时追踪了解学生在订单培养的企业情况,做好有关思想工作和心理辅导工作,帮学生正确了解社会和适应社会。

第二,建立和完善三级督导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院、系、学生信息员”督导、督管、督学一体化的三级教学督导运行体系,重点改革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运行标准和管理制度。

第三,建立校企共同参与的社会综合考核评价系统。学院在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创新过程中对学生考核要坚持以企业为主、学院为辅,学院与企业、教师与师傅都要密切合作,共同监控学生在校外实习的教学质量。同时,建立学生、家长、用人单位、政府部门和学校的社会综合考核评价系统。

三、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保障机制

1.教师队伍保障机制

实施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教师是关键因素,各系要建设理论基础扎实、有较强技术技能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和企业行业技术骨干、能工巧匠等构成的专兼结构的“双师”教学团队。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企业把人才需求信息传递给学院各系,帮助学院各系规划专业设置、改革课程和教材、设计教学过程。通过深入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促进各系形成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分别为学生教授理论和实践课程内容,学生可以通过一边学理论一边操作实践,促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

2.核心课程保障机制

全面实施课程体系改革,重点建设一批订单培养模式的核心课程,定期进行行业和市场调研,以岗位(群)需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满足学生职业生涯需要,适应行业发展和科技进步需要为目标。在新形势下,订单式人才培养可围绕“课证融通”的方式构建订单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不断更新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手段与模式,建立课程评价,适应社会、校企合作需求的课程体系,课程标准中可以包括岗位技能标准。

3.校内外实践基地保障机制

改革原有校内外实训基地,与企业合作,建立一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一批多岗位、稳定型的校外实训基地。产业结构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认真分析区域地方产业结构,并不断根据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主动调整,但还应考虑到高职教育的周期性,适应性调整应该是长期的、动态的和超前的。根据产业结构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调整院校内外实践基地,通过校内外实践基地的调整,引导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4.利润分配方案保障机制

校企合作的基础建立在双方之间对于利益的追求上,要想能够取得更好的合作关系,能够调动双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校企合作关系中利益分配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构建校企合作双方利益分配模型保障双方利益分配。

在利益分配问题上,常考虑用博弈论分析。通过建立纳什谈判模型对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利益进行分配。假设企业A和高校B建立了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关系,承担成本系数αA和αB;承担风险系数βA和βB;机会系数为γA和γB;另外,假定利益分配的权重为ω1、ω2、ω3,那么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重要程度μ=αω1+βω2+γω3。

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利益分配为π,在合作初期,学校合理基础利益分配方案为pA(p1,p2),企业合理基础利益分配方案为pB(p1,p2),以此作为双方合作的基础,也是双方可以接受的最低下限。

根据纳什模型的思路,假设:

(1)μA为企业重要程度系数,μB为高校重要程度系数,并且μA+μB=1。

(2)pA为企业利润分配系数,pB为高校利润分配系数,并且pA+pB=1。

(3)p+(A)=max{p1,p3}为企业最大分配系数;

p-(A)=min{p1,p3}为企业最小分配系数;

p+(B)=max{p2,p4}为高校最大分配系数;

p-(A)=min{p1,p3}为高校最小分配系数。

因此,根据纳什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利益分配模型,构建数学模型,具体数学模型表达式如下:

(1)

(2)

解得到:

(3)

(4)

刚开始在进行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中,企业和高校之间更多考虑自身的利益进行合作;而在上面的数学模型中,合作的底线限为最低分配系数也就是可以接受的收益下限;而合作的最高限为最高分配系数也就是可以接受的收益上限,一般情况下,最终双方进行校企联合订单式培养的最终利益分配方案处于两者的直接的水平。

总之,走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道路,不仅是高职院校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提高办学水平的必然选择,也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创新模式可以运用企业经营理念改革各专业的运营模式,积极融入地方经济,努力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成为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主导性方向。各院校可以努力引进订单合作企业的企业文化特质,学习现代企业管理的机制和精华,推进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模式朝向纵深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亚妮.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初探[J].教育发展研究,2006,(10):68-73.

[2]阳立高,韩峰,刘建江.基于校企合作的高校高层次、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12):273-274.

[3]胡常胜.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企业动力不足的原因探析[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22-24.

[4]李传伟,董先,姜义.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之育人机制研究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5,(9):75-77.

目(FJJKCG14-086))

(责任编校:罗红,张静)

(基金项目:泉州纺织服装学院重点科研项目(QFJG2014103);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社科A类项目(2014年福建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专项)(JAS14919);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项

(作者单位:泉州纺织服装学院)

猜你喜欢
订单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宇航通用单机订单式管理模式构建与实践
山西临猗:开展订单式培训 打造劳务输出品牌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