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应该为中小衔接做什么

2016-06-23 15:24徐承芸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6年5期
关键词:学段课外阅读读书

徐承芸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为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了中小学教育四个学段,即第一学段(一、二年级),第二学段(三、四年级),第三学段(五、六年级),第四学段(七、八、九年级)的学段目标与内容。但是,观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普遍呈现的问题是各学段教学目标不明确,导致课堂教学高耗低效。小学高年级是中小衔接的两年,在这个关键时期,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具体的工作,为小学生今后的初中语文学习奠定较好的基础,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 听写段落,形成良好的语感

小学高年级学生错别字多,是让师生都很头痛的问题。错别字多,大抵有以下原因:(1) 在高年级,小学阶段需要掌握的生字新词都逐步呈现出来了,原来学习的生字词有的遗忘了,新学的又学得不扎实;(2) 学生尚未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课外书读得少,字的复现作用没能有效发挥;(3) 学习生字的方法掌握不够好,形近字之间的联系与差别没有充分思考,所以形近字、同音字容易混淆。

小学高年级听写段落,是帮助学生减少错别字、形成良好语感的好方法。我的具体做法是:在五年级上学期开始的三个月,与学生商定听写的内容为每次三段话,每段话中嵌有哪几个生字,哪些标点符号,教师事先告诉学生,以降低听写难度。批改时要求放低,本课生字错一个扣1分,其他学过的字错4个扣1分,没有学过的字写错不扣分。三个月后,听写一段话时,教师不再报标点,学生根据记忆或理解,给句子注上适当的标点符号。批改时,对学生言之有理的标点给予肯定。经过一年的听写段落训练,我发现学生不仅错别字少了,作文里“一逗到底”的现象也没有了,学生的语感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二、 加强听记,提高笔记的能力

初中教师常常抱怨,初一的学生不会记笔记。反思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的确比较忽视培养学生记笔记的能力。小学生记笔记,大多是抄写教师的板书,不用思考,全部抄下,回去再背。而初中教师大多是将重点笔记讲出来,甚至不明确指出,由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遴选教师讲课的信息,进行独立笔记。两者差别较大,导致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受阻。

做好中小衔接,小学高年级教师可以将抄笔记改为听记。听记伊始,教师可以说慢一点,多说几遍,然后逐步加快速度,培养学生快速听记的能力。快速听记也有一些方法,比如:分要点记,抓关键词,在书本上圈画批注等。还可以鼓励学生总结一些他们自己尝试有效的方法,互相交流、分享。

快速听记,要注意强调书写工整。教师可以教给学生沿线书写,注意字与字之间保持等距,少涂改等方法。还可以通过评选“优秀笔记”的活动,展览学生的优秀笔记,鼓励他们交流记笔记的独特感受。

三、 多写读后感,鼓励独立的思维

小学高年级学生大脑重量的增加十分显著,几乎接近成人。他们的思维发展水平由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注意力的稳定性也在提高,言语发展水平由口头言语向书面言语过渡。

讲坛

可以说,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身体、心理等方面都具有了培养独立、创新思维的条件。

新《课标》在“阅读”的要求中提到:“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在“写作”的要求中提到:“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从以上要求可知,高年级应鼓励学生的个人创见,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思维能力。

写读后感,正是培养学生个人创见很好的途径。读的内容可以来自教材,可以来自报刊、新闻,也可以是课外读物。对学生进行一事一议的训练,鼓励学生在作文中阐述自己的观点,体会写作的主旨是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写作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 广泛阅读,铺陈人生的底色

我国的语言学家、教育家吕叔湘先生说:“学生的语文课学好没有,要看他阅读的能力如何,写作的能力如何,而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必得多练习才能提高。”多练习、多实践,是培养学生语文技能的基本途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仅仅靠阅读教材是远远不够的。新《课标》要求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教师可根据需要,从中外各类优秀文学作品中选择合适的读物,向学生推荐。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教师应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1. 帮助学生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

高年级教师应引导学生阅读“不偏食”,要告诉学生,不同的书籍将给予我们不同的精神营养。教师在为学生推荐阅读篇目时,可以推荐他们喜欢读的、体现学生生活的小说、诗歌散文作品,可以推荐长篇文学名著,如《西游记》《水浒传》《骆驼祥子》《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高尔基的《童年》、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还可以推荐科普科幻作品,如儒勒·凡尔纳的系列科幻小说,各类历史、文化读物及传记,以及介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常识的普及性读物等。

2. 教给学生阅读长篇作品的方法

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阅读书本梗概,了解书的大意;通过阅读目录,了解书的大致结构,从而进行选择性阅读或通篇阅读。阅读方法多样,喜欢的段落可以进行感情朗读;阅读长篇作品一般采用默读,因为默读可以边读边思考,能保持一定的阅读速度。有些长篇作品,学生还可以尝试略读、浏览,大致了解大意或选择性地阅读相关篇目。

为提高阅读质量,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教师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读书的基本方法,如在自己的书上“圈”“画”“批”“注”,做读书笔记,做读书卡片等。同时,鼓励学生运用课堂教学中习得的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作品语言。

阅读长篇作品,除了读懂作品内容,还应指导学生读后思考作者的表达方法和写作特点,从而进行学习、迁移并运用。

3. 将课外阅读引进课堂

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要让课外阅读走进课堂。课外阅读进课堂,体现在:定期安排课堂阅读课,师生在课堂上静静地阅读课外书;定期召开班级读书会、读书演讲会、自编自演剧表演等与阅读相关的活动;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过程性评价,每学期评选班上的“读书大王”“小小读书迷”,使爱读书的孩子成为学生的榜样。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师生同读一本书的活动,参与学生的读书交流活动,以促进学生持久的读书热情。

五、 加强综合性学习,培养交流分享的习惯

综合性学习是新课改背景下积极提倡并新增的一个课型,它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按照教材设计或自行设计综合性学习活动,是有效提高小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良好途径。

比如,有的教师在执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组主题单元“人与动物”时,相机组织开展了“我们的动物朋友”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内容包括“同读《我的野生动物朋友》”班级读书会、“我随蒂皮游非洲”读后感演讲会、“我的动物朋友”主题画报展示和“我眼中的动物英雄”诗歌故事会等。学生全过程积极地参与,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对动物的了解和喜爱。

开展有意义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还有利于形成学生开朗、豁达、乐观、上进的性格。

(作者单位:江西省教育厅教学教材研究室)

猜你喜欢
学段课外阅读读书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
我们一起读书吧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