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剑锋
全神贯注地读完《周国平论教育》这本书,我成了拥护周先生教育思想的“粉丝”。粉丝们追求偶像,因为偶像有吸引力。周国平先生吸引我的地方到底是什么?我想,是他通达的教育智慧。
周国平先生论及的教育问题具有普遍性,但他的观点却不像普通人那样狭隘,具有一种通达的智慧。“通”是一种开通,周先生学贯中西,引经据典,教育视界之辽阔令人钦佩;“达”是一种洞达,周先生的教育理念,立足于对人生与人性的思考,一眼望穿教育的本质和使命。这种通达的智慧能使闻者的教育视角为之一阔,教育思想为之一清。
学校教育到底能做些什么?我想,我们至少可以努力让学生在功利的大环境下,确保一份童年的乐趣。作为一个班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我绝不占用学生的非工具学科的上课时间,给学生补课,更不侵占体育课的快乐时光;我尽量不在课间休息的时间进教室,让学生尽情享受同伴沟通的乐趣;我大力倡导课外阅读和写作,所以我的学生大都喜欢读书,也曾多次在杂志报纸上发表作文,还在兴趣的驱使下写起了自己的小说;我还鼓励学生找到和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不要因为学习而丢掉它们。
我一切的做法,与周先生教育的理念不谋而合,因为“教育的根本使命就是要实现人之为人的价值”。“人生的价值,可用两个词来代表,一是幸福,二是优秀”。儿童有让生活变得更幸福的需要,也有让自己变得更优秀的需要。何况人活于世,童年只有一次。我们格外珍视自己的童年回忆,就不该去剥夺学生们正在经历的美好时光。功利的秤砣不够分量去称量学生的童年,唯有人生和人性的尺子才够丈量教育质量的优劣。在这一点上,周先生提醒我们:“与幸福而有意义的人生这个目标相比,获得一个好职业之类的目标,显得何其可怜。”
说到幸福,周先生认为:“幸福,最重要的成分是精神上的享受。”而充实精神和塑造灵魂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阅读。读了周先生关于阅读经典的一系列文章之后,我深感自己能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作为一名常在五、六年级循环的老师,新学期伊始,我们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每人带两本书来充实班级图书角(漫画书除外),方便大家流动借阅。我曾留意过学生带来的这些书,有《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格林童话》《童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十万个为什么》,但也有诸如《查理九世》《赛尔号》之类的书。因为找不到合理的理论依据,又为了避免挫伤学生阅读的兴趣,从前我没有对后面一类书挥起大刀。直到领略了周先生的阅读理念,我才对这个问题建立起更清醒的认识。
“把受教育者引领到经典著作的宝库里,让他们了解、熟悉、领悟存在于其中的传统,受其浸染,加入到人类精神探索的伟大进程中去,在我看来,不可能有比这更名副其实也更有效的素质教育了。”周先生用一句话点明了阅读经典对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是的,一味沉浸在低级趣味的书里,学生的人格往往也只能止于浅薄。“纯正的阅读趣味正是在读好书中养成的”。所谓的“好书”,应该就是经历了一代代人类筛选、沉淀下来的,那些超越时代、超越国界的经典著作,即周先生所说的“永恒的书”。
我想,若以此为标准,今后我在布置图书角的时候,还有两件事必须做。首先,开一张书单,把适合本学段学生阅读的经典著作推荐给他们;其次,筛选学生带来的书,剔除完全不可读的书,保留些许可读可不读的书。推荐必读的书,让图书角的品位上升,让学生享受内涵更为丰富的精神食粮。
听君一语,如拨云见日。周先生用智慧的文字反复提点我们:教育不该只停留在学会知识、应付考试、找好工作这么急功近利的层面,它应该是对儿童内在精神的塑造,是对人类精神文明的传承,是对人们幸福生活的追寻。通达地面对教育,我们或许就会拥有足够的目力,望见远方那一片更敞亮的教育天地。
(作者单位:无锡市新区坊前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