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洁
【摘要】语文是我们的国语综合科目,是小学中年级学好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通过教师的教育指导小学中年级学生已经能够掌握基本的学习技巧,中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学习的知识的渴望也会不断的增加,在课堂上学习的语文知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要。因此,教师除了给学生授课外,还需要重点开发学生学习语文自学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年级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长远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小学生中年级 语文 自学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60-01
随着现代教育的进步,人们对教育地位与作用的认识不断加深,终身学习成为现代教育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拥有学习能力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要前提。在语文课堂上重点培养中年级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的良好的基础。语文自学能力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培养中年级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一、小学中年级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要有针对性
自学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这种学习态度是来源学生内心对知识的渴望,只要学生拥有学习的欲望和对知识的渴望的目标,认识到学好语文需要不断的积累,不断反复推敲运用,只有自学学习的意识,学生才会愿意学习的语文,才会学习好语文的动力,从而有利于语文自学能力的发展和进步。培养学生自学意识的习惯,良好的习惯可以使中年级学生终身受益,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培养学生认识水平需要老师的正确指导下进行,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举例自学语文成功的例子,让学生认识到学好语文是需要自身努力并且通过努力能够实现的。
二、小学中年级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培养要有鼓励性
中小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有出色的表现,教师要及时表扬鼓励。良好的兴趣是良师益友,在学生的兴趣得到充分的发挥并且很出色,教师要给予恰如其分的表扬,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鼓励嘉奖,而课堂上有些不爱表现自己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这些学生在他们特长的方面便显得出色,教师就要着重的鼓励他们继续发挥他们的优点,激发学生潜在能力的发挥。这样通过渐次奖励来鼓舞学生的自学学习行为,有助于学生产生自我成就感,不知不觉就会建立起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通过鼓励的方式促进学生把学习兴趣转移到自学学习语文上来,以培养新的自学学习能力。平时教师收集一些优秀的文章以及好词佳句、至理名言等词句,让学生学习欣赏,学会理解、学会表达运用、学会思考启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及时在课堂上对通过自学能力获得的知识给予表扬鼓励,鼓励自学能力好的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学知识、自学方法、自学技巧等感言。让他们成为全班的学习好榜样,树立学生语文自学的信心。
三、小学中年级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培养要有保证性
中年级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学生以后学好语文的关键阶段,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把学习方法转化成学习能力,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反复实践,然后转变为自己的学习习惯,最后拥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老师可以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应当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语文的方法融汇到每节课每一环节的教学中,对学生耐心培养、严格要求,做到坚持不懈。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打造出不同的学习环境,可以组织一些与语文有关的课外活动,课外阅读以及社会实践,通过实践帮助学生亲身体会,学习观察生活,增加学生的生活经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让学生认识到掌握自学学习方法对学习好语文很重要。课前预习是自学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借助老师或者工具书来阅读文章,识别生字词,扩展词汇量能够通读课文,掌握课文的中心思想和文章要表达的深刻内涵。有效的自学学习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积累起来的,而是需要持之以恒和长期的社会实践,掌握基本的自学方法是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重要保证。
四、结语
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时代,自学学习能力是青少年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功。学生能否在以后学习生涯中取得进步和成功,取决于学生他们的自学学习的能力,自学学习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教师在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过程中占主导地位,教师应该遵循中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 培养学生的自学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学生自学学习的信心,引导学生掌握自学方法,对学生以后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具有进步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荣生.从文体角度看中小学作文教学——从《国文百八课》说起[J].上海教育科研.2008(03)
[2]张新海.论课程发展的自组织机制[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
[3]周宪.文化研究:为何并如何?[J].文艺研究. 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