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背后是语文

2016-06-19 16:06:37马建秀
小学教学(数学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对折表象理解能力

◇马建秀

数学背后是语文

◇马建秀

文字是语言的视觉形式,是被符号化了的语言。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直接影响数学学习能力,如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

一 学生语文理解能力差的表现

1.对概念、定义、法则理解模糊,难以形成表象。

如循环小数的定义:“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中,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循环小数。”有的学生不明白什么是“依次不断”,从而把2.1345354345543…这样的数当作循环小数,出现认知上的错误。在这个数中,数字3、4、5虽然重复出现,但是没有依次重复出现。出现这类错误的学生没有形成循环小数的表象。

2.不明白数学语言的意思。

数学语言极为严谨、缜密,往往多一个字、少一个字或语序颠倒后会有天壤之别。如“a+b的平方”和“a平方+b平方”截然不同。

3.阅读能力低下导致不理解题意。

很多家长抱怨孩子不会单独做题,但是家长一读题孩子就会做。有的家长说孩子读一遍没什么感觉,让他再读几遍,就会茅塞顿开。这些实例都充分反映出孩子不是不会计算,而是不能充分理解文字所表达的题意。如对于“过点D分别画出直线AB的平行线和垂线”,学生因没能关注到“分别”这一关键词,而只完成了一个要求。

解决实际问题时,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经历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写出表达式等过程。如对于“一根4分米长的绳子,对折再对折后,每段绳子有多长”,学生因不理解“对折再对折”的意思,导致无法画图建立表象,更不用说利用数学模型梳理数量之间的关系了。

二 问题解决的基本思路

尽管在小学,数学、语文、外语是分科课程,但不能“铁路警察,各管一段”,而是要站在学生综合发展的角度看待本学科的教学,寻找学科间的相关点,做到相辅相成,互为支撑。

1.在数学课程教学中,不妨训练一点儿语文方面的功夫,适时进行一些听、说、读、写的训练,把“数学阅读”当作数学教学的常规来抓。

2.数学教师备课时,可以适时添加一些语文知识的要素。如在概念的理解方面,弄清学生容易在哪些方面出现障碍;在法则的运用过程方面,弄清学生容易在什么地方出现问题;在定义的内容方面,让学生思考需要哪些词语限制;等等。

3.在语文课上,也可以把数学教材上的段落作为教学的“例子”。如语文特级教师谢宗元,在语文课上用的却是《九章算术》中古人讲勾股定理(“折竹抵地”)的案例:“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本三尺,问折者高几何?”这样做,使学生既学了文言文,又建立了两门学科之间的相依相存联系。

4.建议在小学低年级恢复“包班制”授课模式。利用一个教师上两门课的优势,达到两者兼顾、相互支撑的目的。

提高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不只是语文领域的教学目标,也是数学领域的重要课题,这一问题已经引起广大教师的关注,有待于更多有识之士作深度研究。

(作者单位: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福兴小学)

猜你喜欢
对折表象理解能力
对折十次
绘画往事:表象的折射
平移、对折和旋转,一网打尽
“买一送一”不等于“打对折”
透过表象看公式
教你识破非法集资及传销的“十三种表象”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3:10
大学生公民国际理解能力测评指标体系构建
实验帮我发现规律
运用纸质地图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上)
地理教学(2015年15期)2016-01-06 1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