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选课走班也进入深层次探索。那么走班后,如何通过评价来促进学生富有差异地学习与发展呢?经过我们长期的实践研究,一种以“促进成长”为旨归、以“多元发展”为特点的学生差异学习与发展评价体系初步建构起来。
一、评价设计:以“个别化学习”为导向
选课走班,旨在给每一个学生提供相适应的教育,因此走班后,学生的学习呈现个别化的特点。这样,差异学习评价设计毫无疑问地需要以个别化学习为导向,这也可以看出评价目标必然从甄别学习的优劣转向促进学习的进步。当然需指出,学情差异测查既是学生选课走班的前提,也是评价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依据。在评价设计之前,我们先从性格特点、优势智力、学习类型和学习基础(或从学习基础、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学习风格)等方面进行学生学情差异测查。接下来,再从三个方面着手设计相对完善的学生差异学习与发展评价体系。
(一)评价内容
差异学习与发展评价应当是为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评价,我们将评价内容分为学业、素养和特长三个模块。学业评价是从学习课时、修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学分认定。学习课时即按时出勤情况。修习过程评价包括课前自学、课堂常规、课堂表现、作业质量、单元检测等。而学习结果评价包括学科阶段性测试和学科基本能力测评。只有出勤课时必须达到90%以上,修习过程评价良好,测试成绩合格,学生才能获得应有的学分。素养评定,主要是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等级评价,如学生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往能力、合作精神等。就特长认定看,是指评价学生的标志性成果,如评审学生的发表作品、获奖成果及证书、等级考试证书、研究性学习报告及过程资料等。这样的差异学习与发展评价设计以课程学习、素养提升、特长发展为载体涵盖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方方面面,能够为学生个别化学习与个性发展情况作出全面评价。
(二)评价方式
我们在评价方式上坚持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诊断性评价包括当堂测试、单元过关、阶段性测查等,旨在了解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通过个别化的学业诊断分析为学生提供参考建议,学生可通过网络化的评价平台自主查阅,或者由教师面谈进行“一对一”的学习诊断。过程性评价分两部分:一是常规学习表现,即学生出勤情况、课堂表现、作业质量等常规性学习情况,由任课教师、学业导师负责评价,其评价结果与学分评定挂钩。二是常规教育表现,即学生班级活动、社会实践等日常行为规范或主题性教育活动参与情况,由班主任(或辅导员)、成长顾问、活动主管等负责评价,其评价结果按等级记入学生成长档案。终结性评价主要是按学年度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情况作出结论性的评价。
(三)评价标准
如果学生取得相同的成绩或进步,但因其个体在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诸方面存在差异,他们所付出的努力就必然不尽相同。为了激发每一个学生成长的内在动力,我们在评价标准上实行“一标+多标”的双轨运行制。对行政班相关的学生发展评价实行全校统一标准,对教学班相关的学生学习评价实行符合年级、层次实际的多重标准。这样,既能确保学生在核心素养方面达到合格要求,也有利于学生在学科素养方面得到长足发展。
就烟台本土的差异教育实践看,以“个别化学习”为导向的学生差异学习与发展评价设计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心理学关照。从教育心理学的视角切入,对学生进行学习差异测查,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方式和学习心理等情况,有利于找准每一个学生学习发展的起始点、动力点、挑战点,既为学生的“真学习”找到个性化指导依据,又为学生的差异性学习评价提供参考。二是学科性分层。主要是按数学、英语两科甚至按语、数、英、理、化、政六科组织学生进行2-3个层次的选课走班,尽管选课走班的学科范围有大有小,但都实行分层次评价,有利于激发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动力,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心态平和地稳步发展。三是综合化审视。无论是对学生学习差异的测查以及对学生差异学习的评价,还是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评定,都强调从多维度、多侧面进行审视,这样有利于学生全面而客观地认识自己,也能够促进每个层次学生持续而健康的发展。
二、评价实施:以“成长档案袋”为依托
学生在选课走班后实现了个别化学习,如何建立适应学生个别化学习的评价管理机制呢?为此,我们以学生成长档案袋为依托,加强差异学习与发展评价实施的研究。按照评价内容,将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表现材料分成知能、德行和成果等三大类别,知能类包括作业本、阶段测试(单元测试、期末考试)以及学科能力测试等级;德行类,包括行为习惯记录卡、社团活动表现等;成果类,主要指获奖证书、发表文章等。
(一)学业评价
对学生学业进行多元化评价,有利于全面真实地反映每一个学生各学科的学习情况。对学科阶段性测试,我们采用“一卷多选”“一试多卷”的考试形式。“一卷多选”是指对ABC三个层次的学生采用同一份试卷进行考试,试卷由必做题(如100分)、选做题(如50分)组成,对ABC三个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评价、同层比较。而“一试多卷”则是针对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分别命制难度不同但分值相同的试题,组织分层考试和分层评价。对学科基本能力测评则采用“一科多测”“一科多考”的测查形式,对核心素养采用日常观察、表现性评价等质性评价方法。“一科多测”是指对学生同一学科的多项基本能力分别测评,如语文学科包括写字、朗读、背诵、阅读赏析、交际对话、习作等多个项目的测评。“一科多考”是指对学科基本能力测评每年组织两次,最终选最高分记入成长档案袋。如果学生对测试成绩不满意,可以提出不超过2次的重测申请。
(二)素养评定
为了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我们根据课程的教学进程,把学生常规学习表现评价与每个教学班的所有学生对接,这样,任课教师、学业导师通过网络平台都可以找到自己班的学生名单,随时记录每位学生在日常学习行为中表现出的问题解决、合作探究、创新实践等核心素养情况。同样根据教育的活动安排,把常规教育表现评价与每个行政班的所有学生对接,由班主任、辅导员、成长顾问负责记录学生在日常教育行为表现中表现出的自我管理、组织协调、人际交往等核心素养情况。对两大类的核心素养,我们除了采用行为记录法、评定量化法进行日常观察评价,还多进行表现性评价。当然,在评价主体上强调多元化。
(三)特长认定
学生特长是多元的,对学生特长进行多元化认定,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明确自己的发展优势,增强学习信心。我们每学期组织一次对学生标志性成果的征集,成立专门组织对征集的成果进行认定。标志性成果包括正式发表的文学和艺术作品,在各级演讲比赛、书画展、文艺汇演等比赛中的获奖证书以及艺术等级考试证书,科技发明、电脑作品制作等获奖证书,等等。在认定时按县级以上、县级、县级以下将标志性成果分成高中低三个等级。
就烟台实验学校的具体做法看,学生差异学习与发展评价的实施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多平台展示。从学科教学、社团活动、养成教育等诸多方面,创设尽可能多的平台,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发展的学习需要,也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众多的平台展示中发现自我、唤醒自我、成就自我。二是序列化增值。学校所研制的诸多项目的学习评价标准在符合学生认知、身心发展之序的同时,其自身也形成内在的逻辑序列,建构起逐级升高的评价标准体系,以此指引学生逐步发展、梯次达标,不断提升自己的行为水准,达到生命增值的目的。三是艺术性引导。通过学生成长档案评价,将学生的学业成绩、素养等级、标志性成果等记录入档,除此之外,还通过即时性评价,对学生进行适时适度的激励与惩戒,使学生在艺术性引导中调整自我、长足发展。
三、评价反馈:以“愉悦性接受”为要义
选课走班后,学生学习与发展评价的反馈变得更为复杂。学习评价反馈的目的不在于用结果对学生的学习作出判定,而是用结果为学生改进学习提供支持。所以我们把“愉悦性接受”作为评价反馈的基本要义,采取“等级+特长+评语”的综合性评价方式,从“学业、素养、特长”三个方面反馈学生学习与发展情况。
(一)呈现结果
将百分制的精确性评价转变为等级制的模糊性评价,有利于学生认可、接受评价结果,并愉悦地接纳自我。我们为学生呈现的差异学习与发展评价结果是多元化的,其核心是等级制评价的集中体现。具体来说,学业评价的反馈是学分认定,即根据学科阶段性测试的平均分、标准差、进步幅度和日常学习的出勤、作业等等以及学科基本能力测试等级对学生进行学分认定。在素养评价方面,通常对常规学习和常规教育两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按具体标准评定为A、B、C、D四个等级。对特长也按标志性成果的认定情况转化为相应A、B、C三个等级。
(二)参与主体
为了让学生在多方评价中不断反思,认识自我,进而积极主动地学习与发展,我们倡导参与评价反馈的主体多元化。在学年末,各实验学校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点评、家长寄语形式,全面反馈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情况。例如牟平一中依托校园网络研发了拥有学生评价、班级评价、家校联系三大系统的多元化评价网络系统,家长可以通过系统将孩子在家的表现在线反馈给教师,学生可以通过这个系统进行在线自评和互评,从而构建起一个涵盖“教师、职员和家长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的学生多元化评价体系。这样,评价主体是多元的,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凭借网络系统及时获取相应的评价信息,对自己的学习与发展做出适度调整。
(三)沟通方式
很多学校通过发放家校联系卡、学习喜报和《给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将学生学习与发展情况及时反馈给学生本人和家长。除此之外,成长顾问、学业导师、辅导员要基于学生学习发展规划和成长目标,以面谈、建议书和修订学习方案等形式进行“一对一”的沟通,这就提高了评价结果运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分析学生差异学习与发展评价的反馈,可以发现其特点有三:一是综合化呈现,就“学业、素养、特长”等“综合素养”的相关内容,采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的多元化评价方式,所收集的评价信息更加全面,有利于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做出真实的评价,也有利于催生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与责任,增强家长教育学生的责任感。二是客观性解释。按照相对科学的评价标准,基于事实和数据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进行客观公正的评定,将核心素养、学业成绩确定出相应的等级,并由自己、同学、教师、家长撰写评语进行解释,有利于学生在多方评定中对自身素质发展情况形成正确的认识。三是温情式表述。对评语、等级等,都尽可能采用人性化的、富有温情的方式,使评价更具情感性、针对性和感召力,不仅让学生易于接受和认可,增强学习自信心,而且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增强进取心。
学生差异学习与发展评价体系,解决了三个关键性问题:一是价值转向,即在学生学习评价的价值取向上由“求同”转向了“求异”,即由同向竞争、同步要求、同标评价转变为多向发展、异步要求、异标评价,有利于促使每个学生基于自身实际获得真切而长足的发展,能够让每个学生不再过多地通过横向比较来评定自身的优劣,而是将目光聚焦于自身的纵向比较而全身心地追求“做最好的自己”。二是内容选定,即在学生学习评价内容的选择上由以往过于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持续提高或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转变为强调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特长发展,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内容和学习目标,在享受适合自己的基础教育中获得个性化发展,达到“合格+特长”的教育目的。三是方式优化,即在学生学习评价方式上由以往将学生的学业成绩、特长表现以及教师所作出终结性的评语进行简单叠加,转变为把学业成绩转化为相应等级,以标志性成果替代特长表现性评价,评语也表现为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形式,更有利于学生从内心接受评价结果。
【车言勇,山东省海阳市教学研究室副主任,中学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张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