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宏波
【内容摘要】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建构性,让学生在对历史资料泛阅精读中自主构建历史知识体系并生成初步的历史观,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可以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实现初中历史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初中历史 泛阅精读 互动教学 有效教学
初中历史作为传统文科范畴中的学科,阅读是基本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来提高教学质量,又是一种基本的教学思路。结合这两种传统与现代的教学方式可以发现,阅读相对于学生而言,主要是信息的输入过程,强调的是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与视觉输入的知识之间发生相互作用;而侧重于互动的学习方式则同时存在着信息的输入与输出,对于学习个体而言,强调的是信息输入输出过程中的精加工过程。如果在教学中同时将两种方式灵活运用,则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泛阅精读,重在学生的自主构建
初中历史教学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历史知识是需要学生建构的,历史观是学生在对历史事件的分析中逐步形成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选择阅读作为教学方式之一。考虑到初中学生的阅读特点以及初中历史内容的组合特征,笔者以为应当结合具体的内容,采用泛阅或精读两种不同的方式。
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一课的教学中,需要让学生认识到古代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商路;需要让学生认识到阿拉伯数字的发展与传播;需要让学生了解马可·波罗在元朝的生活与工作经历以及《马可·波罗行纪》及其影响等;还需要让学生认识到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笔者分析后认为,这些内容如果全部采用讲授的方式,必定是费时费力且效果不彰明的,于是尝试泛阅与精读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点拨。具体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第二三步在下一点中论述),给学生提供两个材料,分别用作泛阅和精读。这两个材料分别是:古丝绸之路上欧、亚、非三大洲的商人友好往来、交换不同地方的物产的过程,让学生在对这些材料的泛阅中感受各族文化的传播,尤其是要关注0~9的计数法的传播过程,看看这个计数法是如何影响世界文化与世界文明的;同时让学生精阅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中国的背景——向往中国文明与文化,精阅一个意大利人为什么能够在中国入朝为官,其回国后又是如何传播中国文化并最终促成中西方文化的有效交流的。
二、互动提质,强调学生的信息加工
在上述学习过程中,学生用时一般在十五分钟左右,有了这段时间的自主构建,学生已经能够初步建立起本课教学的相关认识,这一点可以通过笔者在研究过程中提供的问题以及基本的习题解答来证实。同时笔者也发现,基于学生自主构建的学习,还不能完全达到教学的目标,于是课堂教学进入第二个步骤:互动提质。
这个过程强调的是师生互动,最终的目标是提高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质量。明确了过程与目标之后,本课的教学过程是这样的:
首先,提出问题。在学生泛阅精读的基础上,先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这个时候学生一般会问出的问题有:古代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商路为什么就能形成?(还有学生想到现在的“一带一路”)为什么最终世界采用了阿拉伯数字这样的计数法?马可·波罗为什么要来中国?为什么又回去了?他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有没有中国人到西方去传播文化?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目标补充问题,比如说:马可·波罗来到中国是历史的偶然还是必然?
其次,互动交流。让学生带着上述问题进行互动,互动可以在小组内进行,在此基础上也应当允许学生跨组交流,只要学生在认真交流就行。教师此时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到各个小组,倾听各小组的观点。研究发现,在本课的互动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主要就是围绕不同问题产生的不同答案,以及生成的不同观点。比如学生在讨论笔者补充的问题时,就有学生认为是历史的偶然,因为除了马可·波罗之外,没有其他名人这样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而有学生提出不同意见,但又说不出有说服力的道理。在笔者看来,这样的互动过程是有效的,因为互动本身就是教学的目标,就是手段。
三、两者结合,需要教师的时机掌控
像以上这样的课例,在笔者的实践过程中还有多个。教学实践表明,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让学生泛阅精读,并在此基础上以学生互动为基础、教师指导为辅助,可以实现初中历史的有效教学。
当然,这其中有一个关键,那就是教师对教学时机的掌控,什么时候该泛阅,哪些内容应精读,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又应当什么时候进行,都需要结合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去判断。上一课内容的教学中,笔者就是通过调查,知道了学生对哪些内容相对熟悉,哪些内容相对生疏,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哪些观点相对成熟,哪些又是需要引导的。了解了这些之后,再去选择泛阅精读与互动结合的时机,最终促成了本课教学效果的彰显。
【参考文献】
[1] 刘雪婷. 谈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精读与泛读[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9(3):150-151.
[2] 张丽红. 新课改理念下的初中历史有效教学浅析[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9):80-80.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实验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