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志強
5月18日,多位在大陸高校就讀的台灣學生及家長到民進黨中央黨部外集會,呼籲即將上臺的民進黨當局放寬采認大陸學歷、採認醫事學歷並給予台生平等的工作權。
前 言
一如各界所料,於5月20日正式上任台灣總統的蔡英文,即使在其就職演說中一一提及有關台灣內部經濟結構的轉型、強化社會安全網、社會的公平與正義、區域的和平穩定發展及兩岸關係、外交與全球性議題等等內容,但是,對於中國大陸方面一再要求的就“一個中國”或“九二共識”的表態,她就是隻字不提。中國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的官方反應稱這是“一份沒有完成的答卷”,還表示“中止”兩會(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海峽交流基金會)對話的(半官方)“溝通管道”,將未來幾年的兩岸關係,引領到一條“未知之路”。
蔡英文就職演說
就是不提“九二共識”
在各方注視的就職演說中,蔡英文在有闗兩岸關係的內容中提及:“兩岸之間的對話與溝通,我們也將努力維持現有的機制。1992年兩岸兩會秉持相互諒解、求同存異的政治思維,進行溝通協商,達成若干的共同認知與諒解,我尊重這個歷史事實。1992年之後,20多年來雙方交流、協商所累積形成的現狀與成果,兩岸都應該共同珍惜與維護,並在這個既有的事實與政治基礎上,持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新政府會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其他相關法律,處理兩岸事務。兩岸的兩個執政黨應該要放下歷史包袱,展開良性對話,造福兩岸人民。我所講的既有政治基礎,包含幾個關鍵元素,第一,1992年兩岸兩會會談的歷史事實與求同存異的共同認知,這是歷史事實;第二,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第三,兩岸過去20多年來協商和交流互動的成果;第四,台灣民主原則及普遍民意。”
國台辦稱“一份沒有完成的答卷”
四個小時之後,中共中央台辦、國台辦負責人以《就前兩岸關係發表談話》一文,回應了蔡英文的就職演說,其重點如下:“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關鍵在於堅持‘九二共識政治基礎。‘九二共識明確界定了兩岸關係的根本性質,表明大陸與台灣同屬一個中國、兩岸不是國與國關係。‘九二共識經過兩岸雙方明確授權認可,得到兩岸領導人共同確認,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基石。我們注意到,台灣當局新領導人在今天的講話中,提到1992年兩岸兩會會談和達成了若干共同認知,表示要依據現行規定和有關條例處理兩岸關係事務,在既有政治基礎上持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但是,在兩岸同胞最關切的兩岸關係性質這一根本問題上採取模糊態度,沒有明確承認‘九二共識和認同其核心意涵,沒有提出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具體辦法。這是一份沒有完成的答卷。”
不但如此,前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副主任王在希亦在翌日表示舉行的一場探討台海形勢發展的講座中指出,蔡英文的“維持現狀”,就是要擺脫對大陸經濟上的依賴、軍事上的威懾、外交上的束縛、文化上的影響,進而達到軍事上建立自己的防禦力量,外交上與美日同盟,在台灣繼續建立反中民意基礎,使得大陸“文不能攻其心,武不能攻其志”,讓兩岸和平統一遙遙無期。王在希認為,蔡英文上台可讓大陸提前面對現實,丟掉幻想,反而有可能加速中國統一的進程,讓壞事變好事,他強調兩岸的軍事、經濟等力量對比,已懸殊且還在擴大,主動權在大陸。
“沒有直接說”
不等於“沒有說”
首先是蔡英文的就職演說,蔡英文沒有直接說出“一個中國”或“九二共識”的字眼,不等於其內容“沒有說”這些東西,只是用間接的方法表達而已。因為,讀過台灣法律的人士都明白,“中華民國憲法”就是一份建基在“一個中國”基礎上面的憲法文件,其誇張程度到甚至仍然將“蒙古人民共和國”認為是“中國領土”;《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其他相關法律)則是一組“國家統一前”生效的法律,其前提仍然是“一個中國”。至於“1992年兩岸兩會會談的歷史事實與求同存異的共同認知”,其實就是“九二共識”的另一種說法,“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那當然仍然是“一個中國”;“兩岸過去20多年來協商和交流互動的成果”,其實就是“維持現狀”。
因此,就“一個中國”或“九二共識”來說,有人說蔡英文的演講內容是“處處有提,直接不提”,但亦有人說她是“堅持台獨,死不表態”,其實兩方面的說法都沒有錯。理由無他,蔡英文的選民中實在包括不少一旦聽到“一個中國”或“九二共識”幾個字就會“抓狂”的台獨基本教義派,為了不致得罪這些“死忠份子”,讓自己4年後擁有更高的連任機會,故此,蔡英文是斷斷不會明白表示承認“一個中國”或“九二共識”,去討好遠在對岸也對自己選舉並無幫助的北京當局的。
至於蔡英文會不會像前民進黨總統陳水扁一樣,以“獨立公投”之類的手段去挑釁北京當局,依她過去的處事作風來看,應該是暫時不能也不敢去做的。
北京方面當然明白蔡英文的這種模糊做法背後的意義,回應的“一份未完成的答卷”亦反映出有關當局仍是存在相當不滿,但目前的態度則是“聴其言、觀其行”,先將過去給予馬英九政府的種種“讓利”措施,包括外交上不再挖走和台灣有邦交的國家、大量收購台灣農漁業產品、開給數以百萬計的大陸旅客前往台灣消費等等,一一或回收或削減。例如,自三月底開始的將大陸赴台旅客人數大砍至去年同期的三分之一,最近兩個月以來已令台灣不少旅遊及周邊產業的經營者和從業員感到非常吃不消。
陰霾不散,
山雨不來的兩岸關係悶局
自2015年3月4日,中國國家主席兼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為兩岸關係定性,稱“兩岸往來的基礎是‘九二共識,如果不承認‘九二共識,就會‘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最近兩年的兩岸關係發展,的確是有點峰迴路轉。
對中國大陸方面來說,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宣佈“中斷”兩會協商,就談判術語來說,“中斷”(suspend)與“終止”(terminate)並不一樣,北京當局其實仍然保留恢復與台灣當局恢復交流的可能性,至於何時恢復,主動權當然是在中國大陸那一邊。 就本人的研判,當前的兩岸關係和未來發展,應該是“陰霾不散,山雨不來”,“既非雨過天晴,也非狂風暴雨”,在中共“十九大”召開,亦即中國國家主席兼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和其他黨內高層領導人,達成一個相對平衡的“人事安排”之前,兩岸關係應該會維持一段長時間的“悶局”。因為,誠如毛澤東先生所言,動亂的根源其實都在中央,中央一天不安定下來,下面的所有官員就甚麼都不敢去做,對台政策、外交政策、經濟政策等等,統統都只會拖延擔擱。
對台灣方面來說,蔡英文政府希望通過“搞好經濟,解決問題”去復興台灣經濟,前景亦是很不樂觀。因為一來全球經濟迄今仍未見起色,二來台灣最近二十年以來都仍在實行早就在美國及全球化過程中證明失敗透頂的“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在內外夾擊之下,台灣內部出現嚴重的產業外移、勞動工作職位大量外判(勞動力派遣化)、大量刪減社會福利、階級分化兩極對立日益尖銳、權貴資本橫行無阻、房地產價格颷升年輕人所得增長遲緩,諸如此類,都是往績欠佳的民進黨政府不能也不會去解決得到的。
對澳門方面來說,萬一“兩會交流”的所有管道全面中斷,兩岸關係走回陳水扁執政時代(2000~2008)的那個“漸行漸遠漸無聲、萬木千聲都是恨”的惡劣地步,“澳門模式”(兩岸官方單位授權民間組織處理兩岸事務性談判)便會被迫正式上場,成為未來4或8年兩岸交流的唯一可取選項,未來的“台灣關係”一定會令中央政府更加重視澳門的中介作用,澳門特區政府可要對此做好準備,不要辜負了大家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