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玲
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是提高学生素质和完成中学历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本人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开拓学生的正确思维途径这一问题,谈点浅见。
纵观学生在做练习题或考试答题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错误,我发现很多都与审题能力有关。有的在回答问题时,喧宾夺主,或不从事物的全体、本质及其内部联系去分析回答问题。这不仅在问答题中多有表现,在其他题型的练习中,诸如选择题、材料解析题,也有类似的情况。有的学生往往将相近或相似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相互混淆,张冠李戴,捕风捉影,置问题的要求于不顾,信手写来,离题千里,甚至有的将意思完全弄反了。有的题目中有多个问题,学生往往只看到比较浅显的几个问题,还有问题可能隐藏在其中,学生不好好审题是难以发现的,势必造成审题遗漏。
学生为什么会出现上述问题呢?我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没有弄清楚题目的要求,不明确或不十分明确题目要求回答什么问题,应该取用哪些材料;次是对题意理解错误,对题目只是望文生义,没有认真思考;三是对题目在史论统一上的要求不明确。通常发生的错误一是有史无论或有论无史;二是史论不统一。所谓论,就是理论、观点;所谓史,就是史实。我们的要求是既有理论,又有史实,做到史论统一。这点学生一般很难做得到。有的学生由于不了解历史学科的这个特点,因此很容易出现这类错误;四是对历史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概念不清楚,史实不准确。这样就不能为准确审题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
我在历史教学的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认真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应该贯彻到全部的历史教学过程中去;审题能力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学生素质和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它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环节。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呢?我是这样做的:
一、 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培养学生多角度审题的能力
历史教学,要彻底摒弃那种死记硬背的做法,把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统一到教学过程的始终,努力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包括观察、记忆、概括、对比、分析、思维等能力。而审题能力的高低,乃是上述各种能力的综合表现,它是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要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审题能力。 这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历史教学中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急于求成,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在练习和各种活动中要自觉地、反复地作这方面的训练。为此,把练习题设计得灵活多样,有些题变化为多种形式,让学生适应各种不同题型的要求,并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得到训练。例如我在练习“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时,同时告诉学生,它的变化题即“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是什么?”这样学生就会思路开阔,就不至于出现上述错误。同时,我还从多方面作些分解训练: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有什么关系?它是怎样积累资金的?圈地运动是怎么回事等,让学生对事物的本质及其相互联系有着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然后再要学生简要叙述工业革命的过程中,使学生分清前提条件和过程完全是两回事。这样就可以避免离题现象的发生。经常遇到问你某个历史事件的作用或者意义或者结果,其实有些时候可以定性为答案是同一的。另如在学习“和同为一家”时有这样一道练习题,唐朝初年,哪个政权还未出现(吐蕃、回鹘、突厥、靺鞨) ,很多学生就被难住了,无从下手。我引导学生将知识点重新整合,发现回鹘改名前叫回纥,回纥是唐朝初年就有的,回鹘势必就要晚一些,所以应该把回鹘选出来。学生通过讲解,顿时豁然开朗,都觉得很有道理,自己怎么就没发现呢。从这可以看出,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也要注意细节方面的问题。
二、 引导学生总结答题规律,明确审题和答题的关系
我在作业和考试讲评时,就取其有代表性的问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总结。其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清楚,认真审题在解决各种问题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一般方法。我常提醒学生“愚者千虑,必有一得”,题目到手,要好好思索,切不可贸然下笔。一定要认真审题后方可下笔。大至问答题,小至选择题,一个时间,一个地名,甚至一个字,都要认真审查,把题意搞清楚,否则会闹出错误的。如“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失败了”这道题中的”说”如果审掉了,就会答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如果没有审漏,就应该作如下回答:辛亥革命有着伟大的历史意义,但是它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由此可见,这道题中的这个“说”字的确是举足轻重,万万不可漏掉。类似情况,只要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总结,使他们认识到,审好题是答好题的重要前提,不能出现丝毫差错。
三、培养学生史论统一的科学观点和表达能力,避免审题片面性
为了使学生从审题开始就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并达到应有的效果,我从下述方面进行了训练。(1)充分利用教材的示范作用。全国统编的现行教材是史论统一的典范,应提倡学生多读,使他们逐步领悟到这种表述。(2)教给学生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在社会科学中,历史学科具有鲜明的特性,学生审题时必须有自己的基本观点,因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去分析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提高辨别是非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有的学生将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历史事件,答成了鸦片战争。很明显他是没有弄清鸦片战争和“五四”运动的区别,没有弄懂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什么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的概念,以及他们各自的特点,因而把事件的性质弄错了。这里面虽有史实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是因为没有理论作指导。每讲到任何一个历史人物,我都会让学生来对其评价一番,很多学生现在一看到历史人物,都会思索后从正反两面去评价历史人物,俗话说人无完人嘛。(3)把理论和史实有机结合起来。每一课的教材中都有一些史料供学生阅读,我都很好的利用了起来,课堂上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们充分的阅读,理解中阅读。并根据实际情况,课外选摘一些适合学生程度的史料,让学生进行概括说明,或列出要点,让学生补充史料。训练中,还向学生指出,要防止简单化的对号,要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
四、 引导学生牢固掌握历史基础知识,为准确审题创造条件
要做到正确地、准确地审题,必须经过一番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就一定要将储存在头脑中的有机信息进行分析、对比、综合、概括,然后得出结论,应该写哪些,不应该写哪些,应该怎样写。而这番审题思考的功夫,只有在系统地、牢固地掌握大量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才能顺利进行。为此,我平时很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课堂上及时巩固,主要通过问答,抽背,默写的形式展开,一个阶段后还会以填空题的形式复习巩固学生已学知识。牢固的掌握所学基础知识和搞好审题,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只要我们在教学中能够正确加以对待,这两者之间定能起到互相补充和互相促进的作用。
由于本人在历史教学工作中,注重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学生审题能力大大提高,并提高了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了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成绩稳步上升。实践证明: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对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完成教学任务是行之有效的。今后我会继续努力,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