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设计问题,促进高中数学教学

2016-06-14 02:29刘杭冬
速读·中旬 2016年6期
关键词:课堂提问高中数学教学

刘杭冬

摘 要: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技能,更是调动学生思考、积极主动获取知识的重要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是对学生的各种思维进行启发的主要方法,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在开展高中数学教学时,老师应该对课堂提问进行精心的设计,活跃课堂气氛,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就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教学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教学

俗话说: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从这里可以看出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课堂提问属于教学技能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部分,是对学生的各种思维进行启发的主要方法,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教师如能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的学生,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特别是学习中的重点、难点、疑点问题进行适时设疑,巧妙发问,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强烈探究欲望,点燃学生的思维之火,还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增强师生情感的交流。因此,教师的“课堂提问”突显以下特点就十分重要了。

一、要注意提问态度与学生的全面性

课堂提问要语气温和、态度亲切,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心态。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在课堂提问时,不要摆出训人的姿势,更不能因为学生回答错误而斥责或体罚学生,这样只会使学生更加紧张、畏惧甚至产生逆反心理。相反,教师若在课堂提问时能鼓励性地对学生说一些“试一试”、“答错也没关系”之类的话,则能增强学生回答问题的自信心,消除其紧张心理。课堂提问不宜突然袭击,应保持课堂的稳定与学生心理的轻松,使学生始终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心态,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从教学效果出发,充分考虑提问的内容、方式和技巧。实施提问时,不要老是面向几个学生,以致其他学生不思考问题且易使师生之间产生隔阂;也不要将提问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以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二、要体现问题的层次性与巧妙性

课堂提问要有梯度,先易后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使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果子。将一道数学题的问题进行分解,所提出的问题由浅入深,贴近学生的认知结构,使学生经过努力思考可以获取新知识,因此,达到了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克服数学问题的难点、发展思维能力的目的,同时让学生对问题的实质和转化加以掌握。

课堂提问不应是一种无计划无目的的提问,而是在问之前,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当前知识储备而精心设问。对于提哪些问题、在何时提出、提问哪些同学、期望得到怎样的结果、学生可能回答的情况及处理办法等都要有明确的通盘设计。有些提问不一定要学生个别回答,甚至不一定要学生作出回答,关键要起到一个提示、引导、过渡的效果。有些提问不一定要学生口头回答,也可以让学生用书面的形式回答。课堂提问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进行设置,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状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这样才能充分体现课堂提问的目的。因此,提问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思考的强烈欲望。

三、要体现问题的渐进性与探究性

教师要选择探究性的问题,不可平铺直叙地提问学生,而要创造性地加以取舍,引导学生渐进性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突出教学重点,通过有计划地提出新颖独到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由于所设计的问题是围绕重点问题提出的,因此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既能突出教学重点,又极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和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和能力。例如在双曲线概念的教学中,当得出双曲线定义“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是常数的点P的轨迹叫做双曲线”以后,再通过演示实验,对学生进行启发、引申:①动点P的轨迹是双曲线,满足的条件是什么?当学生得出||Pf1|-|Pf2||=常数<|f1f2|后,可以将条件进行如下改变让学生思考。②将小于改为等于或大于,点的轨迹又是什么呢?③将绝对值去掉,其结果又如何呢?④令常数为0,其余不变,点的轨迹又是什么呢?⑤将小于|f1f2|去掉,应如何讨论点的轨迹?通过上述从不同角度,或同一角度中相似问题的讨论,学生对于双曲线定义中的“绝对值”、“常数(小于|f1f2|)”以至整个概念就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从而深化了知识。

四、要体现问题的趣味性与悬念性

趣味性的问题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在乐趣之中接受知识的熏陶。悬念性能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可根据教材内容有意识地提出一些相关的趣味性问题,创设生动愉快的情境,使学生感到新奇、刺激、有趣、迷恋,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主动地去思考。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同样一个问题,提出时平平淡淡,既不新颖又不奇特,而是“老调重弹”,那么学生就不可能被吸引;相反,如果变换一下提问的角度,使学生有新奇之感,那么他们就会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学生处于准备状态时,使用激励性的提问,激发学习情绪,促使其进行知识间的类比、转化和迁移,把学生从抑奋状态调动到兴奋状态。比如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首先写出一个系数较大的一元二次方程(如2003x2—2004x+1=0),激问:“老师能即口说出它的两根的和与积,同学们能吗?”这样一个带有趣味和悬念的问题诱导出了新生的求知欲,增强了学生了解的迫切感,也就能够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了。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氛围讲究温馨和谐,要让学生有一种如浴春风的感觉,这是学生能够真正放开手脚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重要前提条件。提问的艺术是一门不断探索的艺术,让我们通过课堂提问,让学生学会思考,成为他们学习生活中的一种乐趣,一种追求吧!

参考文献:

[1]张利亚.浅谈高中数学课堂的提问技巧[J].新校园(学习)

[2]陈孝飞.数学课堂中提问技能的有效性分析[J].考试周刊

[3]王作杭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案例分析[J].文理导航

猜你喜欢
课堂提问高中数学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数学课堂提问七要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