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国古代艺术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作为几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古代建筑有着自身的独特性。由于古代人文、地理历史环境、文化的特殊性,木雕艺术与建筑完美地结合,并显示出一个文化大国的文化底蕴,特别是木雕的镂空技术方面,可谓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我们要学会把镂空这种雕塑语言运用到现代雕塑中,并从中学会学习、借鉴、继承、发扬中国文化精髓、理清时代背景,甚至整个民族的特殊性。
关键词:中国古代建筑木雕;镂空;现代雕塑
木雕是雕塑的一种常见类型,无论古今中外都是雕塑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雕塑史上很早就有关于木雕的记载。在古代陵墓的陪葬明器中,陶制品和木雕是非常普遍的,而木雕的镂空又是古代匠人的一种绝活,从我国绝大多数的古建筑雕塑中我们能看到镂空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大型的古建筑,视觉上给人别样的震撼。这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经典,也体现了一个文化大国的底蕴。但是在现代建筑和艺术创作中我们很少看到这种文化精髓的影子,人们似乎已经忘却了它的存在,所以本人觉得中国古代木雕的镂空语言值得我们去重新认识与学习。
在古代建筑中,镂空艺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雕刻与建筑完美结合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这种技法更多地体现在木雕之上。中国古代建筑的木雕,并非是作者用以宣泄情感的载体,它采用镂空的方法,只是确保了采光、通风等实用功能,但在线条与小块面的组合中,它却注入了寓意深远的中华古国的文化内涵,形成建筑木雕艺术鲜明的个性特征,又展现了艺术内涵的丰富性,其装饰性既不同于生活的真实,却又是中国人生活中司空见惯的艺术真实,有一种非人间的神秘。或许这就是皇室贵族追求非凡的表现,在确保实用性的同时,又与艺术性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又体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理想、信仰、习俗和价值观、审美观。
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古代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建筑雕刻使雕塑与建筑成为天然合一的统一体,使它们完全融合。镂空的手法在古代建筑木雕中显得尤为重要,具有自身独特的工艺性,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我们应好好地继承并借鉴利用。中国古代重礼数,尊鬼神,由于历史和文化的特殊性,艺术重心更倾向手工艺美术,一般以实用性为主。古代建筑中的雕塑的存在都有其自身作用,作者在创作木雕时并不是把它当作纯粹的雕塑艺术进行创作。而现代雕塑它不仅是一种文化,它除了产生美,还可以传情达意,雕塑的创作其实是一种材料的再现过程,材料在艺术家手中得以再生,它可以根据作者的意愿进行切削,用递减的方法创作出作者想要的物象,也可以有意识地进行形态附加,使它满足人类审美的要求,也就是说,现代雕塑纯粹是作者倾泻情感的载体,它已经脱离了实用范畴。
在现代雕塑中,由于新的思想观念、新技术和新材料的介入,雕塑语言、形式比起传统雕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介入,中国文化受到很大的冲击,艺术家思想不再受到束缚,一股学习西方文化的热风随即兴起。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呈现一种萎靡的状态。国内很大部分艺术家们拼命、疯狂地追逐西方艺术,把中国文化远远地抛在身后,导致中国古代艺术“饱受冷落”,倒是国外一些著名的艺术家对中国古代文化起着浓厚的兴趣,并由此创作出大批令人震撼的经典作品。
中国古代雕塑以简洁、精练、弃形传神而闻名于世界各国,它没有繁琐精致的细节刻画,却能以少胜多又耐人寻味,给人一种运行成风、一气呵成的感觉。著名雕塑家马里尼就是吸收了中国古代雕塑这一特点,使其创造出来的作品既带有浓厚的东方文化气息,又不失现代雕塑的形式感,另有一番韵味。此外,大家熟悉的英国雕塑家亨利·摩尔在部分创作作品中其实也尝试了镂空的表现手法,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钱绍武说:“亨利·摩尔作品中的‘空洞,是摩尔作品的形式语言中特别典型的因素,也被认为是摩尔作品中的东方印记。他认为空洞比实体更有力量,更有吸引力。空洞可以增加雕塑的三维空间感;空洞可透视雕像的外部空间,使雕像与空间融为一体。”摩尔作品的震撼力很大因素来源于空洞的作用,正是摩尔对空洞的合理安排,才使他的作品充满张力。我们没有证据说亨利摩尔学习东方的镂空艺术,但从钱绍武教授所说的‘亨利·摩尔中可以找到东方印记这一点来看势必是对镂空这种雕塑语言的肯定,更反映出镂空语言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中国艺术的现状实际上就是一种本国艺术家向西方艺术家学习本土文化的一种怪状。前辈们的丰功伟绩就摆在我们面前,但是我们似乎早就麻木,而是一味地向西方艺术看齐。当然国内也有少部分艺术家苦苦地撑着中国古代艺术这面旗帜,邓乐就是其中一个,他是极少数坚持借鉴传统雕塑元素的当代艺术家,其作品使用传统镂空形式通过镂空、钻孔、透光等手法,把冰冷厚重的石头团块做得空灵通透,蕴积和衍射出迷人的光芒。如:《工业时代》系列以简单的点线面为元素,勾勒出充满美感的几何体结构,给人一种别于传统雕塑的震撼视觉感受。
总的来说,木雕艺术用于建筑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独特的形象与表现形式无一不显示出木雕艺术在古建筑中所独具的装饰作用;镂空的特点让中国古建筑更具特色,我们应该重新认识古人留下来的文化遗产,更好地利用中国古代艺术资源。从中进行学习,借鉴和陶冶自身的思想情操,丰富自身修养。
作者简介:
张斌(1985.9~ ),男,广西南宁市横县人,研究生,广西师范大学实验艺术系教师,研究方向: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