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节目中的女性身体建构
——以时尚真人秀《爱上超模》为例*

2016-06-13 02:11蔡雨坤

蔡雨坤

(重庆交通大学 人文学院,重庆400074)



娱乐节目中的女性身体建构
——以时尚真人秀《爱上超模》为例*

蔡雨坤

(重庆交通大学 人文学院,重庆400074)

摘要:时尚真人秀《爱上超模》节目通过对时尚产业的非标准女性身体的呈现,体现了女性身体的差异性,具有协商与进步的意义。然而它无形中仍然受到旧道德和男性审美的束缚,也没有摆脱精英主义和商业力量的控制,娱乐节目的生产通过表达我与他的不同来划分不同阶级和区隔我群与他群;同时节目受到广告商等商业机制的影响,女性身体的不同特点被消费文化吸纳和同化,最终扁平化为商品符号,成为符合时尚资本的女性身体。

关键词:娱乐节目;女性身体;时尚产业;大众消费;商品文化

近几年,真人秀节目备受学界和业界关注,它主要包括生存挑战型、情景体验型、表演选秀型、技能应试型、身份置换型、益智闯关型、游戏比赛型、异性约会型和生活技艺型[1]等类型,涉及唱歌、写歌、婚恋、亲子、旅行、舞蹈、商战、军旅等多种形式。2015年,由京东冠名、爱奇艺独家出品的时尚真人秀《爱上超模》在爱奇艺独家播出后,以其新颖定位以及独特风格获得了超高点击量,赢得口碑的这档视频网站自制综艺节目还反向输出至湖北卫视同步播出,进一步扩大了它的影响力。

《爱上超模》是一档模特类时尚真人秀。该节目从全国选出十四位有潜力的女孩,在澳大利亚进行长达60天、每天24小时的实时监控拍摄,通过团队或个人任务挑战、硬照拍摄等专业方式进行评比和淘汰,最终选出冠军。伴随着每一轮的淘汰赛,女孩们的竞争也更趋激烈。除了真人秀的节目元素如参与者、悬念、竞争、淘汰与选拔规则、时空设定、现场记录与艺术加工[2]无一或缺之外,《爱上超模》藉由时尚服装的展示大量呈现了女性的身体。尽管旧道德和男权制下的审美暴力依旧存在,女孩们仍然自由而大胆地展示自己的身体,并以各自的身体特点呈现出与“标准美女”不同的形象,然而,这种反抗力量因为商业文化和消费社会的控制最终被收编与消解。

一、时尚产业的女性身体:挣扎与协商

时尚产业被认为是由一套符号组成的系统,服装和身体都是其中的符号系统,两者都具有高度的象征意义,人们既在观看也在解读这些符号。因此,无论是拍摄照片还是走秀环节,模特都将以服装和身体两个方面共同构成时尚产业的魅力与特色。在《爱上超模》中,女模特们展示的服装和身体形象有别于传统规范,也潜移默化地束缚着时尚产业的女性身体表现。

(一)女性身体的异化:旧道德和男性审美的束缚

在中国文明史上,不同时代形成了对女性美的不同判断标准,即不同的典型与标准化的女性身体形象。比如,母系氏族强调粗壮结实,夏商周春秋战国多以柔弱细腻为美,两汉南北朝看重内外兼修,隋唐时期喜欢雍容富态、健康自然,到了宋元明清时期,女性在旧道德下被要求否定肉体愉悦和精神自由,出现了身体的异化比如缠足、束胸等,显示出男权显形的伦理暴力。如今,表面上女性受到的伦理暴力已经消失,但男性隐形的审美暴力又一次导致女性被性化、物化和身体的再一次被异化。当前社会对美女及其身体的判断标准变成了苗条、丰乳肥臀、皮肤白皙,大众媒介传递的信息也不断强调这样的特征。女性消费大量的化妆品、减肥药、面膜……都是为使身体充满女人味,而女人味的定义正是来自男性的要求[3]。

《爱上超模》中的女性身体仍然不自觉地被旧道德约束,这种束缚往往来自于她们自我的监控与管理。比如第四期节目中的硬照拍摄环节为室内棚拍,参赛者们被要求以唯一的皮包为造型道具进行全裸拍摄。大部分参赛者都认为这是一种特别的挑战,通过自我控制和老师的引导最终顺利完成任务,但选手钟鹿纯则哭诉并反复表示:“我一直在想观众们在视频上看到我这个照片是什么感觉?我以后该怎么办?”*所取参赛选手和导师语录均取自网络视频(参见http://www.iqiyi.com/zongyi/ascm.html)。而选手杨朵兰面对裸照挑战,笑着表示:“我怎么和我妈解释?我怎么和我爸解释?我怎么和大爷解释?我怎么和阿姨解释?我怎么和姥姥解释?”两位参赛者在哭与笑中表达的内容有内涵上的一致,即传统上女性被要求保守而不应该裸露,这是典型的旧道德对女性规训的反映。

同样,男性审美中对女性身体的要求也限制了参赛者的身体展示,如苗条被认为是必要的,面容美丽被认为是重要的。比如第一期中,当选手拍照时,几位导师纷纷指出“站的时候挺胸,把肚子吸进去。你的小肚腩出得太明显了”,或者“她必须要减肥,她拍照的这个,每一张肚子都凸出来了。这个绝对是要扣分的”。同时,另一位大码模特Linda的身材也一直被认为是其软肋:“她那个腿太粗了,小腿的肌肉,大腿,包括胯,她的胯是在整个十四个女孩子中胯最宽的,如果一直减不了,肯定是硬伤。”而评委对参赛选手杨柳的建议是“可能需要再加强锻炼一点点”;在第十期再一次指出杨柳应注意身体管理;第十二期冠军赛中,导师指出杨柳就是“带着微胖的超模”。从评委们反复提及的肚子、胖等细节出发,可知“胖”是模特儿们身体展示中的不利因素,现代人节食、减肥,都是在消费主义社会中对身体的自我管理,也是传统规范或男性审美对女性身体的限制。另一方面,“胖”显然成了模特生涯的不利因素,因为企业、品牌、产品基于男性审美而对于胖的身体形象没有需求,或者不关心这一市场,消费者们接受了瘦的身体特征,于是他们不能也不愿意去辨识胖的身体符号,所以胖的服装和身体也难以获得男性以至所有消费者的青睐,通过“你在工作的时候连衣服都穿不进去”的描述,胖的女性身体形象遭到了排除。

(二)女性身体的协商:非标准身体的展演

布尔迪厄指出,整个社会化作用倾向于对女人实行限制,这些限制全都与被定义为神圣的身体有关,应被纳入身体的配置之中。女性道德通过一种不间断的训练推广开来,这种训练事关身体的所有部分,而且持续地通过衣服或头发的限制得到强调和实行。传统观念认为,女性应该通过微笑、垂下眼睛、容忍别人打断说话等表现顺从;应该挺直背部、收腹、不能叉开双腿等姿态表现端庄;等等。通过衣服限制女性身体运动和移动的地域来实现象征的禁闭:衣服要么以各种方式限制运动,比如高跟鞋或经常占满手的袋子,特别是禁止或阻止各种运动(跑步、不同的坐姿等)的裙子。这些行为举止与适用于妇女的道德标准和自我克制有着深刻的联系,而且持续强加给她们[4]。

时尚产业因其商业属性,对女性身体的展示并不完全遵守“标准美女”的形象进行。在《爱上超模》中,选手们自由而大胆地对自己的身体进行了展示。如第二期中,选手们被要求根据街拍地点在大巴上迅速换装,镜头直接拍摄了换装过程;选手们的身体姿态也是变化多端的,既有舒展的、开放的、上扬的、双腿叉开的,也有收缩的、封闭的、交叉的、下垂的。比如第九期以“职业猛男”为主题的硬照拍摄中,杨柳和艾嘉同时挑战赛车手主题,效果却截然不同。杨柳身穿赛车服摆出亲吻的姿势,与四位性感男性一同拍摄,琦琦老师很满意杨柳的表现,点评说:“就像赛车手和他的女朋友,在赢比赛后一起庆祝。”另一边,金星老师则要求选手顾艾嘉更酷一点:“想象一下是他们的哥们儿,一个女汉子。”此外,女孩子们的着装也是自由而多样的。既可以穿牛仔服、运动服,也可以穿婚纱、花瓶底、比基尼。第二期节目牛仔主题的硬照拍摄中,模特们穿戴传统上被认为更具男性气质的牛仔服、牛仔帽,并且在身上抹上泥,使用两个帅气的男模为背景进行拍摄。第九期的主题为“职业猛男”,参赛选手接到了消防员、赛车手、伐木工人等不同的角色设定。女孩们可以穿高跟鞋、裙子来展示女性气质,也可以穿中性或男性化的服装。她们受到衣服的实际禁闭与象征的限制被大大减弱。

《爱上超模》强调女性身体的自由与开放,参赛选手在表情、身体姿态、衣服选择上都在冲破限制,并突出一些有特点的女性身体形象。如参赛选手陈曦在首期造型改造时,长发被剪成了短发,她的短发、高、瘦、平胸等非标准美女身体是被模特圈接受的。又如参赛选手蔡慧是一位聋哑人,她自我介绍时用手语表示:“我从小在无声的世界长大,但这不影响我对事物的美好向往与挑战。”选择一位聋哑人来参加比赛,她如何能够在听不见的情况下走秀,如何能够了解摄影师的要求,这本身就是一种大胆尝试。可见,《爱上超模》体现了大众审美的差异性和女性身体的不同。该节目通过对女性非标准身体的呈现,体现了女性身体的差异性与对这种差异的认同,这也被认为具有进步意义。但与风靡全球的模特选拔节目《全美超模》相比,《全美超模》对非典型身材的表现更多也更加大胆,比如肤色、肥胖、矮小、白化症患者、过高的身体、特定族群、移民或贫民窟、酷儿身体(变性人参赛者、双性人参赛者、同性恋参赛者)等[5]。而《爱上超模》对非典型身体的表现明显较弱,表面上鼓励模特儿以非典型身体挑战观看者的凝视,实际上其视角仍然偏向于迎合中国的传统观念。

二、新女性主体的幻灭:商业文化中的扁平化

以女性主义的观点来看,重点不是女性身体可不可以暴露,而是女性是否能成为有尊严、有决定能力的主体,由女性自己来决定女性的身体以何种方式呈现[6]32。尽管《爱上超模》对女性身体的限制有所突破,部分解构了旧道德和以男权制为视角的审美暴力对女性身体的束缚,但这种协商与抗争并没有摆脱广告商对节目生产的控制,而女性身体的异同通过商业机制以多样化为掩饰,最终实现了被商业文化接纳与整合的目的,大大减弱了批判的力量。这种回归凸显了一个事实:一切身体的差异最终仍需回归统一的商品符号,无论女性身体有怎样的不同或特点,只要能够被市场、被消费者认可就是可行的,而其中的差异将不再是差异,反而是促进销售的新方式或者新噱头。这一同化过程进一步加剧了女性身体的消费性和观赏性,而女性(包括男性)被经济笼罩的真相却被悄悄地掩盖起来。因此,女性不同的身体被扁平化为同样的商品符号,女性身体形象不由脸或胸来决定,一定程度上也不由道德和男性来决定,而是最终以交换价值为终点。有学者一针见血地指出:“目前的问题除了政策因素与专业主义以外,文化品味阶层中精英高级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对立;以及日益膨胀的商业市场势力,凭借日新月异的社会传播技术,以越来越精致、越来越巧妙的方式在大众文化中建构并扩散某种特定的女性形象,几者共同形成对女性的歧视。”[6]36

《爱上超模》引入了冠名商、赞助商等多样体系,京东成为节目的冠名商,并打造了“京东衣橱”、“京东女装”等概念,赞助选手们的上演生活及比赛服装、箱包、鞋靴等。第二期节目要求参赛选手在大巴上挑选“京东衣橱”中的时尚服饰,搭配完衣服后再去指定地点拍摄时尚大片。同时通过爱奇艺全新广告技术Video Out,让观众在观看节目的同时,点击选手的衣着服饰直接跳转至京东平台上的“京东衣橱”进行购买。最后一期则是三强选手为“京东女装”拍摄TVC。除了节目冠名商,节目的赞助商还包括海之言(第七期硬照)、黛珂、一生一纱(第三期婚纱硬照)、裂帛(第十期硬照)、美的快净洗衣机等数个品牌。

在《爱上超模》中,商品与消费奇观渗透于各个部分。比如,每期的三万大礼包,既是参赛者证明自我能力的机会,也是她们脱颖而出的奖赏。第三期在团队比赛中获胜的小组获得三千澳元现金的奖励,队员面对镜头兴奋得大叫“买买买”。商品与消费既出现在公众空间,也存在于私人领域。正如马丁·罗伯茨所言:“生活类型的电视节目以消费为核心,暗示新兴的女性主体与身份皆建构于消费行为之上。”[7]女孩子们都被呈现为热爱消费的人,被描述为通过消费与商品获得了全新生活的人。对参赛的年轻女性而言,获得冠军被当作是一种新的消费生活的开始,是达成自我实现的最佳途径。第四期节目中获胜的琦琦队对于豪华一日游的奖品颇为不满:“为什么每次我们赢,奖品都是这些呢?” “这些”内含的意思是没有获得商品或者消费。可见,身体管控必须放置在商品文化与大众消费的框架下才有意义[8]。

《爱上超模》还存在这样一个悖论:模特业透过商品的一致性使拥有不同身体特点的模特,通过同一品牌、同一系列的服装、有共同特点的化妆及发型、同一场时装秀和同一系列的照片拍摄,取得时尚行业一致性的回归。比如第十期在野生动物园的拍摄,选手们的发型、服饰、妆容出位,造型模仿火鸟、狮子、猴子等动物,这一系列的装扮体现了共同的主题,即亲近自然,而要求则是要有张力和野性美。换句话说,在商业化的背景下,不管女孩子们的身体特点有何不同,性格与精神气质有何不同,她们都要面对同样的产品和消费者;因此身体或性格方面的特点最终要顺利扁平化与商品化,化为恰当的商品符号,纳入时尚业。于是,一方面通过展示不同的身体特点,突出不同个性以增加多样性,另一方面又通过经济手段使之同化。具有不同特点的模特对同一品牌、同一系列服装的理解,强调通过服饰表现出来,而表现出来的整体面貌则以品牌或系列服装的意境为标准,也就是说,最终必须接近一致,而这正是对女性不同形象中批判力量的吸收与整合。

商业文化还推动着《爱上超模》将时尚产业平民化,目的是让大众特别是有消费需要和能力的人通过模仿向时尚看齐。时尚和流行是不一样的,时尚通常被掌握在社会较高层次的人手上,较低阶次的人正在通过模仿学习时尚。正如鲍德里亚所言:“时尚推行的逻辑顺序是从低阶层到高阶层的模仿,每个阶层都把高于自我理想群体作为模仿对象,但当低阶层真的获得了高阶层的仿像之后,又会很快发现这是已经被高阶层抛弃的过时套式,于是迅速调转方向继续寻求新一轮的时尚指向。在这个如同自我耗尽一般的模仿消费过程中,较低阶层以一种自我消费的方式完成了时尚的假象满足。”[9]通过对时尚业身体美的标准的确认,不同阶层的人在横向上保持了与社会更高阶层的一致性,在纵向上又区别于其他阶层,从而减轻了审美负担,增强了内心的优越感。

这也与早期对妇女杂志的研究类似,从一开始,女性杂志就与消费主义有密切的历史联系。最早的类似杂志的期刊是面向贵族读者的出版物,19世纪中期,已开始有出版物来满足在欧洲和美国快速增长的中产阶级。这些杂志迎合雄心勃勃的中产阶级读者,“为它们的读者——正在向更高社会地位攀升的专业人士或商业阶层者的妻子和女儿——提供关于购物、穿衣和行为举止的指南,推动她们实现远大抱负”[10]。因此,19世纪的杂志将时尚带到了消费不起真正时装的家庭。同理,《爱上超模》在“草根选秀”模式下,将属于高阶层的时尚行业改编成符合较低阶层的大众消费的风格,透过更亲民的视觉感官传达给大众以促进商品的消费,其对时尚身体的展示实际上满足着较低阶层的人们的一种虚幻假象,鼓励大家去追逐时尚圈的标准,最终形成更广泛的接受与消费。所以在第一期节目中,一些参赛者表示自己来自幼师等本来和时尚业、模特业并不关联的行业,明确表示自己参加比赛就是为了挑战自我、改变自我,想成为名模并藉此改变现有的生活状态。而普通的观众观看选手们的成长,就是观看普通人向时尚达人转变的过程,这种代入实现了身体与阶层认同之间的联系。

可见,娱乐节目无法脱离广告商的强力影响,节目中的女性身体无法摆脱商业文化,其建构的新女性主体是虚幻的,真相是女性身体的不同在多样性的借口掩盖下慢慢被吸纳和同化,所谓的女性身体协商就此幻灭,女性身体最终仍是符合时尚资本需求的。

三、结语

一种身体形象要想顺利地被扁平化为商品符码,就需要有相应的消费者能够辨识此符码,而这就是时尚产业对女性身材的要求。故而,符合商业与产品要求的身体最终才能获得成功。当前社会对身体的崇拜与审美已经超越了性别概念,身体后面不再是单一的男性凝视,男性身体同样可以成为消费的对象。《爱上超模》中所呈现的女性身体的变化与协商是暧昧而模糊的,反映了新旧价值的前进与止步、冲击与倒退。如果放在社会结构及其变迁的背景下看,所有的身体展演不过是多样化景观的组成部分,最终仍然回到了消费社会和商品文化的规训下;女性身体的差异与特点也不是最重要的,要想成功,只有将此不同融入同样的时尚资本当中。

参考文献:

[1]李叶子.浅析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基本元素——以《变形计》为例[J].今传媒,2012(6):87.

[2]尹鸿,陆虹,冉儒学.电视真人秀的节目元素分析[J].现代传播,2005(5):47.

[3]吴志翔.肆虐的狂欢:传媒美学谈[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6-13.

[4]皮埃尔·布尔迪厄.男性统治[M].刘晖,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87-88.

[5]施舜翔.时尚怪胎秀:《超级名模生死斗》与《模特王国》中的时尚美国梦与后身体政治[J].文化研究双月报,2013(140):69-76.

[6]林芳玫.女性与媒体再现:女性主义与社会建构论的观点[M].台北:巨流图书有限公司,2003.

[7]ROBERTS M.The Fashion Police:Governing the Self in What Not to Wear[M]∥TASKER Y,NEGRA D. Interrogating Post feminism:Gender and the Politics of Popular Culture.Durham:Duke University Press,2007:27.

[8]TURNER B S. Introduction: Body Paradoxes[M]// The Body and Society: Explorations in Social Theory. Oxford: Basil Blackwell,1984:3.

[9]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80.

[10] 玛丽·塔尔博特.语言与社会性别导论[M].艾晓明,译.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84.

(编辑:李春英)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emale Body Image in the Entertainment Program: Using “I Supermodel” as An Example

CAI Yukun

(SchoolofHumanities,ChongqingJiaotongUniversity,Chongqing400074,China)

Abstract:The reality show “I Supermodel” suggests the difference of the female body through the non-traditional images, which takes on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onsultation and improvements. But it still does not get rid of the traditional moral concept and the male aesthetics, still controlled by the elitism and commercial power. The consumer culture absorbs and assimilates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emale body, eventually flattening as the commodity symbols, becoming fin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fashion capital of the female body.

Keywords:entertainment program; female body; fashion industry; mass consumption; commodity culture

DOI:10.3969/j.issn.1673- 8268.2016.03.020

收稿日期:2015-11-13修回日期:2016- 03-15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网络制播青春剧的叙事发展及其对女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研究(15YJC760085)

作者简介:蔡雨坤(1985-),女,四川峨眉人,硕士,主要从事传播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8268(2016)03- 0127-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