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刚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融合
李安刚
信息技术的普及和迅速发展,让学生的学习和交流合作变得更加广泛与深入。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教师越来越注重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各种途径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融合,力求实现教学内容、学习方式的深度变革。为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和长远发展提供多元的学习途径,我们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加强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融合,深度变革单一的“满堂灌”教学方式和“题海战术”给学生造成的高度压力,走出一条轻负高效的学习之路。下面结合个人教学实践谈一下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融合的认识。
小学生对数学问题经常感到没有兴趣、过于抽象,很重要的原因是现行数学教材上“问题的呈现”和“教师的提问设计”脱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对于没有一定生活基础的数学问题引不起足够的联想和感知。只有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知识内容的融合,才能为我们的数学课堂增加生活化的兴趣,使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贴近生活,学生的学习内容才能活起来。如:在学习新课标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方向和位置》章节时,可在上课前安排学生回顾自己外出旅游的经历、通过计算机查阅自己感兴趣的旅游线路、用手机百度地图搜索周边的景点、查看微信朋友圈中其他人的外出行踪,注意这些经历和资料中与“方向”或“位置”有关的问题,在本子上记录下来,不明白的问题做好标记,准备好后带到课堂上来供大家一起学习和交流。在上课时学生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材料:有的是去济南旅游的路线,有的是去北京旅游的路线,有的是去淄博玉黛湖风景区旅游的路线等信息,而且还提出了很多有意义的问题。通过回顾自己的经历和通过信息技术获得的自己感兴趣、向往的生活情景,学生的兴趣得到调动,提出问题的针对性也很强,也对本节学习的重点问题进行了提前考虑,课堂学习效果一定会好得多。
当前,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大量存在着教条、静态、单一的学习状况。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缺乏合作、探究,缺少主动探求知识形成过程的机会和能力,导致学生缺乏了应有的创新力和主动学习的进取意识。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利用好多种教学软件为学生提供学习需要的图像和声音以及交互操作,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以及大脑与动手的配合,能够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为教师和学生创设更具有启发性、引导性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学习、个性创新变得更有激情和便于实现。如:在学习新课标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分数乘法》章节时,在课堂练习中,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把学生的计算结果进行统计,然后借助其有声有影的卡通人物将正确、错误的评价以及提示、指导、建议等信息即时播报给学生,对于重点题目,学生及时利用电子白板把不同的解题过程演示出来,让大家明白其中的道理。通过这种交互作用,既能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清楚地了解,也能体验学习过程的严谨和乐趣,更有助于教师看清学生的思路是否清晰、双基是否过关,便于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融合能够很好地体现数学知识的发现和探索,信息技术手段帮助学生呈现出知识的探索过程和应用过程,能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对学习内容的讨论和学习过程的交互性注定要一起协助研究,共同解决问题,共同成长。我校的信息化数学课堂的“四环”模式流程定位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达标评价。就是为了实现信息化与数学课堂的整合,其内涵是指在运用传统教学手段和教学用具的基础上,强化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注重营造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课堂的教学环境,加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融合,提高学习效率。这里的自主学习既重视学生的“学”,也更重视教师的“导”。合作探究主要是借助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解决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发现的疑难问题、有认知冲突的问题。教师可以提出需要深化和拓展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究,这些探究的问题也可以用投影出示问题的形式呈现。
图1
在师生的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指导探究的方法、点拨学生的思维,要鼓励学生提出探究性的问题后,先自行解决。学生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对学习过程进行展示,这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主体地位的确立,课堂上学生是主人,当然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机会和平台。课堂达标评价是教师围绕教学内容的三维学习目标(主要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设计练习题或达标重点问题通过电子白板出示给学生,学生学习完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后进行练习,然后通过投影机顺序投放学生练习结果,检查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了解学情,本环节就是借助教室内的各种教学仪器和信息化设备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呈现学生的学习结果。
用好信息技术手段和设备建立数学电子教学案和教学资源库,让教师和学生充分共享学习资源是可行有效的探索。电子教学案是教师根据教学重难点,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借助于图片、文字、视频、课件等进行整体设计而形成的宝贵资源。把这些资源集合在一起形成教学资源库,让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共享,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使用便利和研究准备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例如:临淄区高阳小学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融合,形成了各年级每个单元的单元三维目标、单元内容学习资源包,并借助信息技术手段绘制了所有单元的思维导图(详见: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探索与实践》一书)、教学课件,这些内容供全体教师共享,在应用中不断完善。
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数学课程整合会使数学贴近生活,会让数学课堂生动有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也有利于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必将极大的推动学生学习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作者信息
李安刚,本科,中教高级。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高阳小学,255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