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继周+覃炳忻
[摘要]校园文化以其自身独有的内涵和特征,为校园氛围建设和精神环境的梳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且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校园文化的有效建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自身创造性进行激发,从而提升其创造能力,为学生对知识的创新以及能力的提升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而要保证校园文化建设能够对人才培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学校应当充分对自身文化进行弘扬,并注重各方面水平的提升,才能达到培养创新性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深入探究
学校是知识、科研、高级人才等多方面资源有效集合的场所,同时也是先进文化思潮碰撞、集中、迸发的场所。而校园文化在现阶段已经成为了社会主义发展以及和谐社会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只有保证校园文化方向的正确,才能够提升学生自身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进而为营造宽泛、良好的校园文化奠定基础。21世纪是创新的时代,创新的时代需要创新型的人才,学校承担着提升人才素质以及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任,所以创新人才需要有与之相符合的校园文化来提供支撑。
1校园文化和创新人才的实质及特征
1.1校园文化实质和特征
1.1.1校园文化的实质内涵
校园文化与其他文化在本质上没有区别,它不仅属于一个具有相对特定的概念,还具备一定的隐性教育功能,会在无形中对学生进行启迪以及感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已经成为现阶段学校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良好、向上、积极的校园文化,能够促进学生自身创新能力的提升。对于校园文化的主体来说,校园文化中不仅包含了教师文化还有学生文化,而且学生文化已经成为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内容,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可以按照自身兴趣以及爱好的不同来参加各类活动,使学生能够在集体活动中逐渐形成互相尊重、理解以及平等观念,这些校园文化的有效转化能够推动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水平提升。[1]不仅如此,校园文化中还包含了多种不同层面、不同形式的文化,如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以及物质文化等,这些文化的发展和建设都会给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以及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1.2校园文化的特征
因为校园文化主要针对和传播的对象就是学生,所以校园文化本身也有着相应的特征性。第一,校园文化具有文化性。随着社会发展需求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才本身不仅要具有良好的科学理论知识,还需要具有人文精神等两方面的双重品质,所以传播文明的重任就需要教育工作者来承担。因此与教育相关的校园文化就需要对其自身文化性加以重视,进而更好地发挥自身作用。第二,校园文化具有先进性。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充分体现与时俱进的特点。[2]第三,校园文化具有创造性。在校园文化进行传承时,要重视其形式以及内容等方面上的创新,在育人过程中突出创新。第四,校园文化具有多样性。学校要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适合年轻学生个性特征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校园生活,进而提升学生自身的审美能力。第五,校园文化具有创新性。只有不断对校园文化进行创新,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真实需求。第六,校园文化具有民族性。校园文化建设一定要具有民族风采,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1.2创新人才的内涵简析
创新人才就是在良好的知识结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创新思维,使其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并将其与专业进行有效融合,从而构建出能够开发创造性成果的人才。而现阶段教育界通常使用以下几方面来衡量人才是否具有良好的创新性。第一,是否具有一定的知识面以及专业知识。第二,是否具备一定的想象力、灵活性以及全面性。第三,是否具备开拓创新的精神以及勤奋、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第四,是否具备相应的创新意识,遇到困难时敢于探索,承担相应责任的勇气。所以说创新人才要具备良好的创新精神、一定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以及人格等多方面的素质,才能够为社会发展做出良好的贡献。[3]
2校园文化建设对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2.1导向作用
优秀且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让每一名在校园学习的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真正对学生自身个体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保证学生三观价值取向、品质构建以及生活方式都能够被良好地建立。因为在通常情况下,学校提倡什么、重视哪方面的宣传,全体师生都会将注意力集中在哪个部分上,就会产生自觉行为和自觉遵守,进而对校园文化所主导的内容进行有效支撑。而校园文化的无形引导,一般都会比强迫性质的命令、强制性的规定效果更好。学校教育不仅担负着创建新文化的责任,还承担着对综合型人才培养的任务。因此,要保证这些任务能够良好的完成,就一定要有和谐、宽泛的校园文化作为支撑,使新思想、新文化在校园文化的作用下逐渐形成,推动学生自身品质素质和良好心灵的构建,因此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是不能够被忽视的。
2.2优化作用
决定当代学生自身是否具备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于,要看其本身是否具有相应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不仅如此,还要看其品德意志是否符合自身发展需求,是否能够为创新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通过细致分析可知,校园文化将理论知识、多样化的活动以及创新意识等方面进行有效地融合和集中,更好地为锻炼学生意志、提升其自身品质创造了机会及搭建了平台。[4]而品位相对较高的校园文化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坚韧性,提升他们敢于面对困难的勇气。并且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能力和意识,不断创造全新的人生目标,为了梦想以及目标的实现,不断去探索、去奋斗。同时,校园文化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使学生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对自己进行真实且有效的评价,既不骄傲自满也不自暴自弃。
2.3激励作用
校园文化无疑是学校内部系统中的关键以及精华之所在,其自身不仅能够推动学校各项发展目标的完成,还能为学校发展和建设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尤其是在学生遭遇失败和挫折时,隐性的校园文化不仅会为学生提供信念支持,还会为学生理想和目标的实现提供动力。通过大量的实践表明,学校中完善的校园文化不仅能够冲破传统课堂教学的限制,拓展学生的眼界,还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提高学生知识的储备量。同时还加强了学生在沟通交流方面的能力,又使学生个性得到了良好的发挥和张扬。所以,良好的校园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为培养创新人才拓宽了渠道,开发全新的视角,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得到良好的培养。此外,还能让学生想象思维、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得到相应的锻炼,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以及积极探索的精神。
2.4调节作用
随着学校的优质发展和建设,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以及欠缺逐渐凸显,校园文化能够对其不足进行补充和调整。校园文化自身所具备的知识性能够推动学生技能的构建与稳固,提升学生知识技能含量,使其能够在日后的工作过程中进行独立的思考,具备良好的分辨能力,形成勤学和自觉的品质。而校园文化的多样性又能给学生提供展示自身才华的平台,真正让学生能够从中获益;其趣味性还能对学生日常学习中的情绪进行调节,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进而更好地学习和生活,达到预期学习目标。[5]
3对校园文化建设和创新人才有效优化的策略
3.1提升校园环境建设水平,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校园内部良好的环境是构建校园文化中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没有这一部分的良好支撑,校园文化建设就会受到一定的制约和阻碍。由于校园文化的隐性特质,能够在无形中对学生人格、品质、思维等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一定要建立良好的校园环境,为文化建设奠定基础。
例如,在学校内部的建筑物设计、布局、颜色、教室设置等多个方面上,充分将自然、人文融入其中。同时还可以在校园标语、口号、宣传栏等方面,充分将创新追求及目标进行体现。此外,各学校还要加强对网络平台、图书馆、多媒体教室、寝室、文化角落等方面进行构思和布局建设,进而构建起良好且和谐的校园环境,为学生创造出宽泛、轻松且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校园的温暖,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6]
3.2加强对活动的创新,提高学生整体的实践意识和能力
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充分鼓励学生参与到各类竞赛、各类活动中去,要创设即时的教育环境,如体育运动会、文化技能节;主题活动月;学生社团活动;学生创业实践活动;学生的企业体验活动;“订单班、冠名班”“师徒制”对口培养适合企业个性要求的学生等,促进学生获得课堂中无法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进而将创造思维以及创新能力进行展现,使竞争能力得以有效提升,让学生心理素质得到锻炼。同时还要构建起相对完善且健全的奖励机制,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相应的竞赛中去,在学习以及生活等各方面给予了足够的支撑,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氛围内,尽可能展示自身优势,为其创新发展奠定基础。
3.3有效拓展课外活动内容,提升学生自身综合素质水平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以及图书馆是为学生提供良好学习环境的关键,课堂活动以及相应的社会实践就是其发展的第二课堂,因此学校一定要在构建校园文化的同时,拓宽学生学习的渠道,为学生创建一个更加良好且能够促进创新能力的环境。[7]
学校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特别是校企合作的企业这个平台,让学生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参与企业的活动,拓宽自己的眼界,并在提高自身知识储备以及运用水平的同时,使其实践能力和创造意识得到加强,挖掘他们自身的潜能,让他们自身优势能够被充分展现。此外,还可以聘请行业领域专家到学校进行讲座,或者是组织学生参加一些高雅艺术活动,这样不仅可以提升校园文化的内涵,还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享受和熏陶,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让其创新能力得以提高。[8]
3.4拓宽学生社会实践渠道,为服务社会奠定基础
众所周知,学校校园是现实社会的有效浓缩,因此学校不是避风港,而是帮助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做好角色转化的关键场所,所以学生就要在这一时期内做好适应社会的能力准备。不仅如此,要达到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既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又要让其能够参加足够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完善自身各方面能力。
要鼓励学生在寒假、暑假参加社会或者是学校组织的创业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让学生可以对社会现实情况进行了解,还能够体会真实的工作环境,加强与人的沟通交流能力,在实践中将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充分运用,进而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以及创新意识。所以,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融合,是推动学生各方面水平提升的主要途径,也是学校在培养学生创新水平过程中必须要运用的有效途径。[9]
4结论
总而言之,校园文化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只有对其进行合理的构建,充分认识到其自身特征以及实际作用,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创新人才进行培养,使人才能够更加符合社会发展,进而推动学校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范红丽,武永乐.创新人才培养视域下的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35):50-51.
[2]王晓蕾.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1):196-197.
[3]童李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J].科教文汇,2013(13):157-158.
[4]马骅.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北方音乐,2013(3):92-93.
[5]罗小燕,周静,朱燕娟,等.加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推动创新人才培养[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1):20-23.
[6]文仆.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东方教育,2015(2):132-133.
[7]高宏.论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2):118-121.
[8]丁小丽.基于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性校园文化建设探讨[J].江苏科技信息,2014(18):55-57.
[9]段媛媛,胡人予.探究以创新人才培养为基础的学校校园文化建设[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2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