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阿舒,罗文娜
(新疆师范大学语言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54)
新疆学前双语教育研究述评(2005-2015)
王阿舒,罗文娜
(新疆师范大学语言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4)
[摘要]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和国内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同时也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亟待解决。当前学前双语教育研究总体上滞后于学前双语教育实践,前瞻性的研究则更是少之又少。梳理新疆学前双语教育十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学前双语教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研究成果质量亟待提高,研究内容尚有空白,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等。
[关键词]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述评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科学的发展、进步,各民族的接触也在不断加深和普及,“双语双文化人”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自2005年全面启动新疆学前双语教育开始,至今已有10年历史,目前对新疆学前双语教育的研究逐年增多,而相关学前双语教育研究的回顾总结、元研究则少之又少。在实践快速发展的时期,理论也需要全面推进,因此特别需要研究者对过去学前双语教育研究的发展做一个全面梳理,从而为日后的研究做铺垫。
纵观国内外对新疆学前双语教育的研究,可以说寥寥无几,尚付阙如。笔者通过对中国知网已发表出来的文献期刊进行检索,仅有欧卡的《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研究文献计量分析》一篇,且研究年限为2008-2013年。横向来看,十年来有关新疆学前双语教育的文章,大都从教育学和儿童发展心理学、文化学及民族学等方面探讨过学前双语教育问题,展示了学前双语教育的历史及现实、理论与实践,但总体来说国内关于学前双语教育研究的分析还处于初级阶段,研究空间还很大,有待我们进一步汇总分析。
本研究采用的是文献研究法,拟从硕博论文以及期刊论文两个方面进行搜索。研究样本主要以“中国知网”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搜索平台,将已发表的期刊论文、硕博论文作为研究对象,为保证所得文献的科学性、真实性,所选的文章必须满足“全文或主题——新疆学前或幼儿并包含双语”且查找范围在2005-2015年间,通过检索后发现硕博、期刊文章共有348篇。笔者针对这348篇文章逐一排查,排除新闻类文章26篇,非新疆地区双语教育的以及英汉双语的文章93篇,重复的文章68篇,最后得到符合要求的期刊论文共145篇,符合要求的硕博论文16篇,共计161篇,本研究则对这161篇文章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及总结。
二、研究统计结果及分析
(一)研究成果数量在逐年增加,但仍需持续关注
一个研究领域的发文量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该领域学术研究的理论水平和发展速度。经历了十年发展的新疆学前双语教育,除了在规模上有了很大变化,在学前双语理论研究方面也是不断丰富和完善。
图1 新疆学前双语教育研究数量年度分布图
将研究成果按照年限分析可以看出学前双语教育研究总体的发展趋势。将当前161篇文献,按着前后时间划分,前五年(2005-2010年)共44篇,占文献百分比的27.3%,后五年(2011-2015)共117篇,占总研究数量的72.7%,由此可以看出,近年有关新疆学前双语教育的研究总体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这与党和国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资金的投入力度是分不开的,随着科技手段的日益提高,国家大力支持中央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研究队伍的相继加入,我们有理由相信相关研究会越来越多,学前双语教育研究的规模和领域在不断扩大,但同时也该认识到,与其他相关双语教育的研究数量相比,当前的研究基数还是相形见绌,所以只有我们持久地关注下去,才能使得新疆学前双语教育研究得到更加广泛的支持和帮助。
(二)研究期刊分布较散、核心文章少且硕博论文不多
研究论文期刊分布情况可以为文献的分析提供依据,并能通过文献来源了解到相关文献研究质量水平及各办刊特点。通过对文献的收集与整理,笔者将十年来公开发表的145篇期刊论文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了分类(见表1);同时也将16篇硕博论文按照发表来源进行了统计(如表2所示)。
根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虽然新疆学前双语教育研究在数量上逐年增加,但从期刊分布情况来看,从2005年的2种,增长到2015年的28种,一定程度上表明研究领域在不断扩大,但同时也说明新疆学前双语教育研究的期刊分布较散,161篇论文由60种期刊发表,呈现一种离散趋势。
在全部检索出的161篇论文中,硕博论文可以说凤毛菱角,仅有寥寥无几的16篇,占到研究总量的10%,而期刊论文共有145篇,占到90%的基数。硕博论文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着研究质量水平的高低。与普通期刊相比,核心期刊发表的文章在学术水平、观点创新、领域视角等方面都高于普通期刊,因而对学术界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对145篇期刊论文的整理和统计,发表在核心期刊的有关新疆学前双语教育研究的文章,有利于其研究成果更好地发挥引导作用。而纵观当前研究中,其中大部分文章发表在学前、中小学双语教师研究的刊物中,且部分文章内容重复率太高,虽从中国知网中可以查阅出来,但文章内容确实需要进一步考究,对学前双语教育缺乏指导性建议,希望在日后的发文中,能够严格把关文章质量。
表1 2005-2015年新疆学前双语教育研究期刊分布量
表2 新疆学前双语教育研究硕博论文统计
(三)研究队伍中缺乏一线教师的参与
对研究者情况的统计可以清楚地掌握当前新疆学前双语教育研究重点机构的分布情况,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文章质量水平、存在的优势及弱势,为日后的研究明确方向和目标。
表3 关于2005年-2015年新疆学前
笔者将161篇文章根据第一作者的从业、所在学校等情况大致分为两类,一类为各地区幼儿园教师,另一类为各大高校研究人员,根据统计结果显示,从事新疆学前双语教育研究的人员很多,大部分是各高校的研究者们,他们在161人中占到83.2%的比例,达到134人的数量。发文量最多的是周欣、王琴、辛宏伟、王阿舒、孙明霞、闵兰斌、张燚等人,这表明有关新疆学前双语教育研究的主要领域人员集中于新疆师范大学和新疆教育学院两所高校中。他们都是高校教师,对新疆学前双语教育有着独到的见解,为这个领域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也使得这个领域的研究更加系统化。但在161人中一线教师仅有27人,占总人数的16.8%,可见在新疆学前双语教育研究的队伍中,特别缺乏一线教师的参与,他们相对于理论研究者们来说,掌握了重要的研究信息和第一手资料,但大部分一线教师只管教学,不进行教育反思、研究总结,没有充分利用资源,非常可惜。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可以说明,当前学前双语教育缺乏研究的合作性、广泛性、持续性,进一步提高研究主体间的交流与合作将成为我们在日后研究中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之一。
(四)研究内容在个别领域出现空白、且研究缺乏多学科渗透
对研究内容的统计分析,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到当前研究的发展趋势,揭示出研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为新疆学前双语教育实践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图2 关于新疆学前双语教育研究内容的统计
据统计结果表明,十年来有关学前双语教育研究的文献种类十分丰富,可大致归为22类,有关学前双语教育当前现状、问题及解决对策方面的文章数量最多达到41篇,占总发文量的25.5%,这种重视程度有利于新疆学前双语教育的推进。但是研究中有关学前财政收入、对学前双语教育评价以及儿童认知方面的研究仅为1篇,说明这些方面,还未成为研究者眼中的重要内容,也并未注意到这些因素对学前双语教育的影响。教材的开发对于提高少数民族幼儿双语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当前有关学前双语教材的文章仅为5篇,同样在学前双语教学质量评估方面,几乎无人问津,更谈不上通过教学的评估反观学前双语教学了。
总的来看,当前研究多是与语言学交叉的研究,其他学科的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宗教学、人类学、心理学、认知科学、现代技术等学科。如果只从某一学科的角度出发分析新疆学前双语教育研究的结果会出现观点正确,而结论错误的现象,因为它看到的只是学前教育的一个侧面,得出的结论自然容易以偏概全。大部分的文章停留于对前人观点的回顾和梳理,一半以上的研究只停留于学前双语教育的表层现象,仅对当前研究现状进行笼统的概述,研究内容不够细化、深化,未能从理论高度分析和解决问题,使得文章之间的共性太多,缺乏实证分析、理论创新或区域试验取得突破进展的研究成果。因为分析的不够透彻,所以在对当前学前双语教育提出对策、建议时不具可操作性。而且很少有研究者提出自己对具有新疆特色的双语教育的独到观点和见解,更谈不上对学前双语教育的创新了。部分研究中对学前双语教育的问题随着政策的变动而变化,缺乏一定的前瞻性,没有及时、理性的根据当前新疆学前双语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和建设性意见,不注重超前性、预测性,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五)研究方法较为单一、技术含量有待提高
研究方法从某种程度上内蕴着研究展开的逻辑结构,它不仅能影响着研究者对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还影响着研究者对所要研究问题的结论与建议。因此研究方法的“工具性”价值对于一项研究来说至关重要。根据研究者研究的侧重点、关注点的不同,采用的研究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将检索到的文献,按照以下方法进行分类,可以清晰地看到当前研究中使用方法的趋势和特点,如表4所示。
表4 2005-2015年有关新疆学前双语
第一,我们可以看出当前的新疆学前双语教育研究中多采用思辨法进行,161篇研究中有74篇,占总发文量的46%。第二,是量化研究方法,共53篇,占总发文量的32.9%,其中量化研究中使用最多的又是问卷调查法,如有研究者通过问卷形式对乌鲁木齐汉族学前双语教师维吾尔语掌握情况的调查。但其中缺少量表法、行动研究法,说明当前我们的研究在不断追求宽度的同时缺乏深度的探寻,这在日后的研究方法上还需不断地扩充和丰富。第三,混合研究法是将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结合起来的运用,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法、观察法、辅以文献研究,此类研究共30篇,占到研究总数的18.6%,但其中大部分研究停留于浅层次操作层面,缺乏不同研究方法间的实质性融合。第四,单一的质化研究和文献研究是当前学前双语教育研究的薄弱环节,没有结合多种研究方法同时进行分析,容易使得研究内容空洞,结论片面。笔者认为当前研究中还存在着研究者对研究方法理解不到位,界定模糊不清楚的状况,这使得由于研究者自身的误解导致运用研究方法时的偏差,从而直接影响研究结论,这是研究中最忌讳的行为。而且,新疆学前双语教育研究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欠缺研究方法论意识,对研究手段和方法缺乏明确指导作用,使得当前研究的方法主要还是以思辨性为主,研究结果缺乏可靠的说服力度,这在以后的研究中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努力解决。
三、对新疆学前双语教育研究的建议
(一)理性面对前人研究,努力提高核心期刊发文量
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局部的、不确定的或境域的特性,它是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主动建构的结果。每个人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都会添加自己的理解,进行不自觉的加工、构建,从而完善自我知识体系。重新审视我们对待前人学前双语教育研究的态度,大部分有着盲从心理,因而我们的文章都显得极其相似,内容雷同,前人的研究多多少少会添加自己的态度和看法,但这种观点仅是一家之言,科学性还需考究。教育研究的积极意义就在于破除教育的话语霸权①, 因而要提倡采用多维视角研究教育问题。以理性的、批判性的眼光来对待前人的研究,努力发现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在教育话语的创新中不断促进学前双语教育研究的发展,提高研究质量。也可以进一步扩宽学前双语教育研究的发表源,吸引更多的学者、专家加入到新疆学前双语教育中来,在他们的不断带领下,多投稿,多研究,多向核心期刊趋近,从而不断提高学前双语教育研究的质量。同时相关发文机构也要严格把关文章质量,杜绝给钱就发的陋习,从根本上树立良好的学术风气,提高科研成果水平。
(二)不断提高一线教师的研究能力和水平
根据研究结果显示,新疆学前双语教育的研究在数量上呈上升趋势,从2005年仅有的2篇到2010年的17篇,再到2015年的30篇,学前双语教育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并且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尽管如此,但由于学前双语教育不属于我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前双语教育的运行机制由市场进行调节配置,所以研究者对学前双语教育的关注度明显比不上基础教育的关注程度。因而笔者认为,我们应充分调动教育研究者对学前双语教育研究的积极性,努力提高研究能力,为日后的教育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1.研究者要养成及时对学前双语教育实践进行反思总结的习惯。在教育实践中,教育者们经常会有奇妙的发现和对幼儿双语学习时的感慨,如果这时教育者们只满足于随便一想,或者随便一说,没有及时地记录,那么时间一长很可能就淡忘,从而失去了学前双语教育最鲜活的素材和资料。一旦日后要进行研究,很可能出现没有素材可用,写出的文章也不能很好地指导学前双语教育实践,长期以往不利于学前双语教育的发展。因而养成及时记录整理教育实践中的感触,是非常有必要的。
2.掌握学前双语教育研究的基本程序。基本方法大致包括:选题、论证课题、查阅文献资料、制定研究计划、表达课题成果。研究者首先要充分清楚和理解自己所进行的研究,通过良好的表达才能有效地向读者传递研究成果。
3.利用现代技术多渠道开发研究者的交流平台。充分发挥网络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通过网络学习空间,拥有个人学习平台,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寻找同伴,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边远地区缺少专家咨询的弱项,也可以通过交流了解因时空限制不能实地考察的部分地区的现状和大致情况,在与他们互动中碰撞出火花,激发灵感,不断完善自己的研究。
(三)扩展多元思路弥补研究领域空白,增进多学科间的相互影响
对新疆学前双语教育的研究,不论是宏观的外部关系或是微观的内部结构②,都需要很多学科的支持,比如语言学、教育学、民族学是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研究应当重视的学科,但也要更加注重幼儿心理学、政治学、人类学、社会学、跨文化教育学、教育技术等学科的渗透。封闭落后只能固步自封,举步不前,只有从多学科、多视角进行审视摸索,才能全面透彻地理解新疆学前双语教育。努力倡导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用多元化的思维汲取各学科研究领域的理论精华去其理论糟粕。这要求研究者要突破前期研究范式的局限,加强多学科间的渗透与融合,将多学科研究成果综合起来进行比较分析,才能全面地认识学前双语教育,从而进行无概念介入的发现式研究,同时加大对空白研究领域的探索,用多元视角研究学前双语教育问题,避免雷同现象的发生,增强研究的创新性,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
(四)促进理论研究与实践的进一步结合
当前研究中,新疆学前双语教育研究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相脱离,理论不能很好地指导教育实践,部分研究者们受研究水平的局限,不是只注重教学不搞理论研究,就是只研究理论不进行实地考察,使得研究结果过于空泛。因而加强新疆学前双语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学前双语教育实践与理论研究的互动,就要求在少数民族学前教育实践中加强研究的因素,或者将研究理念渗透在学前双语教育的过程中,把研究理念引进学前双语教学的课堂上。这不仅是对学前双语教育实践效果的提升,也是对研究成果的及时反馈。因为往往纯粹的“坐而论道”的研究理念就像是空中楼阁,经不起时间的推敲与考验。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的进一步结合,不仅能避免研究的盲目性,而且可以减少研究中对资源的不必要浪费。
(五)努力倡导多元与创新的教育研究方法
后现代教育理论在研究方法上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要求我们的视角从单义性到多义性、绝对性到相对性、线性到非线性、精确性到模糊性的多维视角的转变。要具有反思批判精神,尝试更加多元的研究方法。如在教育学和语言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实现在原有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的基础上进行田野调查法、解释学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并存;如可以在新疆各地区对同一时间内接受学前双语教育的儿童对其双语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比较,也可以对某个长期接受学前双语教育的儿童就其双语水平进行追踪研究,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实现多种研究方法相互补充,或者跳出狭窄的就教育谈教育的局限,充分利用新疆当前经济、文化、人口等因素,运用生态学的理念对学前双语教育研究进行深入探索,用科学的研究数据说明学前双语教育事实,摆脱主观臆断,获得理性可靠的研究结论,从而有效指导学前双语教育实践。
(六)加强学前双语教育研究基地的建设
2009年2月26日,一张维吾尔族教师古尔尼沙在给学前班的孩子们进行认识汉字词组练习的照片红遍网络。这标志着新疆首个学前“双语”(汉语和维吾尔语)教育研究实习基地的成立,这个幼儿园将从2009年开始为新疆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提供研究实习基地,由此开启了学前双语教育研究基地的构想。
双语教育研究基地既是建设资源,同时又是研究资源。基地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难题和课题都将成为日后科学研究的主题。因此,围绕研究基地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深入开展研究,将为学前“双语”教学的规范化、理性化的发展提供科学支持。笔者通过对新疆学前双语教育研究的搜集和研读,深刻清楚学前双语教育对于少数民族儿童一生成长的作用及意义。纵观国外学前双语教育,我们对学前双语教育研究基地的建设还不够完善,那么,努力建设一个符合新疆区情发展,体现新疆特色的学前双语教育研究基地,将成为日后完善学前双语教育的理想化工程。
四、结语
总之,近十年来新疆学前双语教育研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以上相对的不足之处。若能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断完善、提高,增强对新疆学前双语教育研究的关注度,努力弥补研究空白,多视角多维度地进行分析,才能从根本上使得新疆学前双语教育研究得到长足的发展。
另外,本研究还存在着某些不足之处,笔者尽量通过各种搜索渠道对十年来新疆学前双语教育的文章进行检索,但由于受到搜索路径的限制,未必保证目前所研究的文章数量是百分百穷尽式搜索的结果,希望在进一步的研究中能加以弥补。同时在研究过程中,本人对新疆学前双语教育研究发展变化的动因产生了极大地兴趣,但也因为目前功底薄弱,能力有限,该内容暂未添加进来,所以寄希望于日后的研究中能够加以补充,不断地提高新疆学前双语教育研究水平。
[注释]
①汤允凤:《后现代教育理论对新疆双语教育的启示》,《双语教育研究》2015年第1期,第15-20页。
②苏德:《以多语教育促进和谐社会与文化建设——兼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范式》,《民族教育研究》2013年第3期,第26-30页。
[参考文献]
[1]盛炎.语言教学原理[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2]威廉·维尔斯曼.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3]叶澜.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4]田菲菲.民汉学前双语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才智,2015,(4).
[5]欧卡.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4,(6).
[6]苏德.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综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11).
(责任编辑王鉴/校对王明娣)
A Literature Review of the Studies on Preschool Bilingual Education in Xinjiang During(2005-2015)
WANG A-shu,LUO Wen-na
(College of Language,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Urumqi,Xinjiang,830054,PRC)
[Abstract]With more and more efforts invested in the preschool education and the deepening domestic teaching reform,the preschool bilingual education system for ethnic minorities has been established in Xinjiang.Meanwhile,lots of new problems arise too.AS theory is the basis of thinking and the essence of practice,it is under the scientific guidance of theory that practice is feasible.However,the current research on preschool bilingual education lags behind the practice of preschool bilingual education,with few prospective studies and studies synchronizing with the current practice.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make a systemic summary of,reflection on and analysis of the previous studies on preschool bilingual education,so as to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find out the future developmental directions,and put forth some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to be taken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preschool bilingual education.This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value.
[Key words]Xinjiang;ethnic Minority;preschool bilingual education
[收稿日期]2016-05-11
[基金项目]自治区普通高校重点文科基地重大项目“新疆双语教育研究30年综述”(XJEDU 040414A01)
[作者简介]王阿舒(1967—),女,新疆乌鲁木齐人,新疆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双语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 610;G 527.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779(2016)03-008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