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郎,邵亚丽
(山东省单县中心医院心内科,山东 单县 274300)
急诊介入与择期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及预后效果比较*
刘志郎,邵亚丽
(山东省单县中心医院心内科,山东 单县 274300)
摘 要:目的:观察比较急诊介入治疗与择期介入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预后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诊治的12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两组各61例,分别给予急诊介入治疗和择期介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7d和半年后的LVEF、LVED比较A组明显优于B组(P<0.05),复发梗死率、30d死亡率、1年死亡率比较A组明显低于B组(P<0.05),90minST段回落率A组较B组明显升高(P<0.05),心脏破裂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急诊介入治疗能明显提高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诊介入治疗; 择期介入治疗;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近年来随着生活质量及社会环境的各方面变化,急性心肌梗死(AMI)已成为威胁人们生命安全的重要疾病之一。急性心肌梗死是因急性血栓形成引起冠状动脉血流完全阻断,导致局部的心肌缺血性坏死,心电图检查可见明显的、特征性动态变化,ST段升高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较为常见的一种心电图改变[1]。我院通过对经急诊介入治疗及择期介入治疗的122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以探讨两种治疗手段对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诊治的12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61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指南》的诊断标准,其中A组患者男37例,女24例;年龄38~82岁,平均年龄(61.3±8.2)岁;发病至入院时间为4~18h,平均时间(10.2±3.6)h。B组患者男35例,女26例;年龄36~81岁,平均年龄(61.5±9.0)岁;发病至入院时间为6~20h,平均时间(10.7±3.2)h。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纳入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心电图检查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导联ST段抬高(胸导联≥0.2mv,肢导联≥0.1mv)[2];②STEMI首次发作,临床症状保持时间≥30min,就诊前未给予任何药物等治疗;③经实验室检查发现多种心肌梗死实验室指标升高。排除标准:①严重的心肾功能障碍患者;②血液系统病变患者;③研究药物过敏,不能耐受治疗患者;④近期内发生过重大手术或脑血管意外的患者;⑤资料部分丢失,未跟踪随访患者。
1.3治疗方法:A组患者给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所有患者均给予嚼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78)300mg及氯吡格雷(赛诺菲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J20080090)300mg口服,冠状动脉造影开始前经鞘管给予肝素(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409) 3000u,手术前加用肝素至100u/ kg,手术过程中继续维持每小时加用肝素1000u。B组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主要包括溶栓、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ACEI、他汀类及β受体阻滞药物治疗等,第7~10h后给予择期PCI。
1.4观察指标:治疗后所有患者均随访观察1年,比较两组患者经PCI治疗后1周、半年的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及90minST段回落率、住院期间心脏破裂率、复发梗死率、30d死亡率、1年死亡率。LVEF、LVED检查应用飞利浦心悦IE33超声心动图仪进行检查,测定舒张期末容积( LVDV)、收缩期末容积( LVSV),LVEF = (LVDV﹣LVSV) / LVDV[3]。
1.5统计学方法:研究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比较采用t或X2进行检验,以P <0.05计为有统计学意义。
2.1LVEF、LVED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7d和半年后的LVEF比较A组较B组明显升高,LVED比较A组较B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半年时的LVEF、LVED比较(n=61)
2.2治疗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复发梗死、30d死亡及1年死亡率比较A组明显低于B组(P<0.05),90minST段回落率比较A组较B组明显升高(P<0. 05),心脏破裂率比较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ST段回落心脏破裂复发梗死30d及1年病死率比较n(%)
STEMI以冠状动脉病变为基础,因快速发作的心肌缺血性坏死而引起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急剧下降,最终导致心肌发生持久性缺血[4]。STEMI的心电图检查主要表现是,受累心肌所对应导联的ST段较正常状态明显抬高,这表示靶血管闭塞而引起心肌细胞缺血坏死,使得心脏组织全层受损,心肌坏死的标志性物质出现特征性改变,致使血栓负荷加重,可引起高病死率。
目前临床上对于STEMI的治疗首要目的是尽快恢复与梗死相关的主要动脉的前向血流,以挽救缺血心肌细胞,防止左心室的重构,对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进行有效改善[5]。PCI是临床上治疗STEMI重要的常用手段之一,但其治疗时机的选择也是医者一直争论的问题。根据其治疗时机的不同将PCI分为急诊PCI和择期PCI两种方法,急诊PCI能有效的对患者的缺血心肌进行再灌注,以达到治疗的目的。但急诊PCI同样对时间窗也有一定的要求,适宜急诊PCI的治疗要求有:①伴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临床症状时间<12h;②心肌梗死发生后36h之内又出现心源性休克,休克时间<18h;③较为严重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发作时间<12h。对于超出以上范围的患者经急诊PCI治疗效果较差,不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甚至加重。择期PCI则是在患者入院经临床常规治疗7~10d后在进行PCI,虽不能及时的挽救缺血严重的心肌,但对患者的左心室重构以及改善患者的心肌收缩功能仍有明显的益处。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第7d和半年后的LVEF、LVED比较A组明显优于B组(P<0.05),这与急诊PCI对梗死的相关动脉早期干预,患者及时开通相关血管,血液灌注能够早期恢复有关;复发梗死率、30d死亡率、1年死亡率比较A组明显低于B组(P <0.05),90minST段回落率A组较B组明显升高(P<0.05),这说明相较于择期PCI,急诊PCI早期即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远期疗效也更佳理想,有研究表明,经由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动脉再闭塞及再梗死的发生率很低,与本研究结果相同;心脏破裂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这可能与所选研究样本量较少有关,结合其它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急诊PCI对STEMI临床治疗的时效性。
参考文献:
[1] 贾静静,董平栓,杜来景,等.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对行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价值[J].中国循环杂志,2015,30(6):543~546.
[2] 廖鑫龙,王瑞,由天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院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11(14):2087~2089.
[3] 刘发俊,陈进业,沈桂冬.替罗非班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2012,11(18):1486~1487.
[4] 原斌.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20):2911~2912.
[5] 刘绍义,杜保全,杨春龙,等.rPA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13,19(8):1150~1144.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 j.issn.1006-6233.2016.01.053
文章编号:1006-6233(2016)01-0153-03
*基金项目:山东省卫生厅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13HZ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