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
摘 要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道出了教学的目的,也道出了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后的一种理想的学习境界。要做到无师自悟,无师自通,小组学习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怎样学习?学习些什么内容?什么时候进行学习?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小组学习就可能失去意义,收效甚微。下面就我的一些教学实践,谈一些体会。
【关键词】数学课堂;小组学习;实践与思考
1 要教给学生小组学习的方法
对于习惯了“讲授”模式的学生来说,“什么是讨论”他们并不明白。所以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讨论方法。例如:先建立四人或两人一组的学习小组。在明确讨沦内容后,小组内可以以一人为中心发言人,其他同学如意见基本相[.可以适当补充;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质疑;如有不同观点可以反驳,让小组内的每个人都能充分参与,积极发表见解。直至达成共识,给每位学生搭建展爪自己的舞台。
2 精心设计小组学习的内容
2.1 安排易混淆概念的小组学习
小组讨论最怕流于形式,有时学生的反映稍作停顿,就听老师安排小组讨沦,小组讨论好比是冷场的救生员。不管这时的小组讨论是否实效,只要有一个学生的回答正中老师的下怀,马上给予肯定。这种教学形式滴水不漏,看似很严密,且课堂气氛活跃,但在这热闹的背后,老师替代了学生的思考,或是一个学生的思考替代了其余同學的思考,恰恰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成了老师和个别同学表现的舞台。老师在设计提问时一直给学生解题的框架、模式,久而久之,学生只會被动思维,甚至形成思维的惰性。如:在教方程中,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是较易混淆的概念,当要求区别异同点时,学生不知从何处表达。这时我就说:“大家能否从数与式的关系上考虑?”针对这个问题,学生展开了小组讨论: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必须有“=”和未知数);
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如x=4就是2x=8的解)
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是一个过程)
如:2x=8 ……方程
解:x=8÷2……解方程
x=4……方程的解由于是自主学习,获取新知,所以学生的思辨能力得到了提高。
又如:42÷7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则可表述为(1) 42除以7的商是多少?(2)7除42的商是多少?(3) 42里面有几个77(4)被除数是42,除数是7。商是多少7(5)把42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多少?(6) 42是?的多少倍?(7) 42是多少个7连加的和?(8)什么数的7倍是427(9) 42除以什么数得7?(10)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42,其中一个因数是7,求另一个因数?(11) 42里连续减7,最多能减几次?……
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或术语,通过一式多说的数学语言训练,沟通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深化扩张学生的知识,使学生理解所学概念。这样的小组合作可谓把每个学生的智慧最大化。集小智慧于大智慧。
2.2 发现规律性知识的小组学习讨论
讨论的内容通常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之处。例如:在教商不变性质时,我设计了一组计算:6÷3=2、60÷30=2、600÷300=2,让学生通过观察,运用“比较发现法”,通过比较这些算式发现商不变的规律。再通过学生举例,6÷3 =(6 X 100)÷(3 X 10)≠2突出关键字“同时”“相同的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除以)相同的数,商不变。最后有一个学生提出除数为零的情况,使其他学生发现,刚才自己归纳的商不变性质是不完整的。从而进行补充。学生虽不能准确地用数学语言表述,然而他们通过小组学习,发现了规律,并且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是难能可贵的,正是我们教育的初衷。
2.3 完成竞争性作业的小组学习
学生每达到一个要求,教师要有相应的激励。如:在学习乘法简便运算后。我出示了许多题目,要求学生以小组学习形式,先判断能否简便?再讲述如何简便,比一比哪小组说得既对又多。这样组员和组员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都产生了竞争意识,对于不同见解不能统一时。各组都保留自己的见解。继续研究,加强了小组学习的竞争的气氛。
3 巧妙安排讨论时机
3.1 延展性问题进行小组学习
“凡作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教学亦是如此。课堂教学没有波澜,学生思维一直处于平静状态,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得不到发展,学习效率也就降低了,而延展性提问正是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
例如教学行程解决问题后,出示这样一题:甲、乙两人同时从对面走来,甲每分钟走52米,乙每分钟走48米,两人走了10分钟,求两地相距多少米?行止结果不明确,学生思维被激发,经过讨论,出现子种情况。相遇;未相遇,还相距一段路;相遇后交叉而过,又相距一段路。虽然条件不足,单加上合理的运动结果后就可以解答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对有许多延展性的讲述题时,由于这类题目答案多样化,但学生考虑问题单一,往往想不到多种的答案,这时就可以采用小组互相交流的形式。这样的学习形式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思路,而且培养了学生向别人学习的好习惯。
3.2 学生思考出现困难时进行小组学习
教学“凑整速算法”时,学生感到困惑:276+98=276+100-2原本是加法计算为什么要减去27究竟什么时候要加上,什么时候要减去?
创设情景:在暑假里,小丁丁到某电脑股份有限公司做推销工作,一个星期后,他到公司财务处出纳员那里领取奖金98元。小丁丁原有276元,拿到奖金舌有多少元?怎样列式计算?(板书:276 +98= )
请根据他得奖金的情况给出纳员做个参谋,使奖金发得又对又快。这时,我以”出纳员可能会怎样把钱发给小丁丁?”分小组操作、讨论。
276+50×1+10×4+5×1+1×3
276+50×1+10×4+5×1 +2×1+1×1
276+10×9+5×1+1×3
276 +10×9+5×1+2×1×1×1
276 +100-2
学生根据生活实践说出多种可能(即分为发零钞与付整找零),讨论决定付整找零276 +100-2又快又准,对于为什么要加100减2,也能作出合理的解释,引出运算法则“多加了要减去”,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在讨沦的过程中,展示思维的过程.掌握算理,还消除了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小组学习,使学生体会了提出问题——讲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教学效果得到了进一步地提高。
3.3 问题的涉及面大,学生回答不全面时进行小组学习。
教学常用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练习环节创没情景:
某款运动服原价每套150元。“十一”国庆各大商场搞促销:
A商场促销价每件110元。
B商场促销方法如下:买3套送1套;买5套送2套;买( )套送5套。
学校足球队需要买26套这种运动服。要使钱花得最少,该怎样买?最少需要多少元?
这题可以单独在A商场或I3商场买;也可以在A商场与B商场合起来买。但题目给学生预留空间很大,在学生畅所欲言根据自己想法购买的同时,还要考虑怎样买花钱最少?学生往往观察不全面,不能完整地回答出结果,这时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组内同学充分发表意见,互相补充,每个同学都可以得到完整的答案,而且也培养学生善于从他人身上取长补短的好习惯。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教师应该教给学生小组学习的方法,精心设计小组学习的内容,巧妙安排小组学习的时机,要把发展学生综合能力。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作为最终目标。从而使小组学习发挥最大的潜能,为提高教学效率服务。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市勤惜实验小学校 江苏省苏州市 2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