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几年来,伴随精神文明建设进程的不断提高和发展,志愿服务工作逐渐成为社会文明的一个亮点。创新社会的管理工作已经成为新时代的主要研究趋势,通过强化社会管理理念从而有效推动社会管理工作的创新已经成为目前工作研究的重点。本文通过对我国志愿者的服务现状进行详细的分析,并阐述了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在社会管理创新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切实提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志愿者 服务 社会管理 创新研究
志愿服务指的是不以获取任何报酬为要求,自愿贡献出自己的精力和时间的服务性活动,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推动社会发展而提供的无偿服务。志愿服务主要包括志愿者以及志愿团体和组织等。目前,我国社会发展存在不平衡、不协调以及不完善等问题,社会矛盾正在日益凸显和增加,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科学发展的目的。志愿服务能够有效弥补社会发展中的不足,以及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矛盾,因此,应该充分重视志愿者在社会管理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以志愿服务为服务载体,加大基层政工干部创新
1.加大志愿服务工作的力度。通过先进网络平台以及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运用新闻报道、网站宣传以及公益广告等形式,为志愿者普及相关服务知识,宣传志愿者的感人事迹以及活动经验等,构建利于志愿者服务的社会氛围。其次,可以扩大志愿团队以及志愿者的数量和规模,让广大群众可以积极加入到志愿服务团队中,除此之外,还需要将志愿活动的规模逐渐扩大和发展,让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次数可以适当增加,可以使得志愿者更加经常的为社会提供服务等。
2.明确志愿服务的工作实质。首先需要明确工作重点,积极深化关爱社会、关爱群众以及关爱环境等为主题的志愿活动,重点实施关爱活动的志愿服务品牌。将关爱活动作为志愿服务的重点推广内容的主要载体。其次需要注重与重点工作相结合,扩宽志愿服务的范围和领域。最后,需要重点服务社会民生,构建与民众交流和沟通的服务平台。需要着手于社会发展以及民生的精神文明需求,精心设计多样化的志愿服务活动,为志愿者构建组织志愿服务的活动平台。
3.打造合理化的志愿服务工作。首先,需要构建完善的领导体系以及服务机制。建立社会志愿服务的联席会议,并加强对各类志愿工作的针对性指导和领导。其次,需要为志愿组织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各级政府需要根据志愿服务活动的具体要求,为志愿组织提供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并且可以依靠当地的宣传基地以及行业协会等场所,对志愿者实施科学、合理的技能培训以及专业知识的培训,努力构建一支优秀的志愿者团队,提高志愿者的服务水平以及工作能力。最后,构建完整而又全面的保障机制。与此同时,需要努力探索建立志愿者的相关保险等机制,消除志愿者的顾虑和担心。除此之外,还可以构建完善的鼓励体系,努力探索适合现代化发展进程的鼓励机制和鼓励政策。努力研究和规划志愿者的评定体系,对志愿者在具体服务过程中的准确时间和实际内容,并评定出不同等级的志愿者,给予相应的激励方法。
二、志愿者在推动社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1.导向作用。志愿服务既是个人高尚品德的主要象征,同时更是我国中华民族的整体象征。通过积极参与志愿服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自身擁有的各项技能以及专业知识转化为对社会以及他人的帮助,有效改善了社会参与程度以及实用性的目的。志愿服务团队应该将崇高的服务精神积极引入到广大群众的实际生活中,成为引领社会行为发展的主导标识。通过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不仅可以体验到丰富的社会生活,还能够培养组织内部的合作以及团结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责任感和荣誉感。通过参与志愿服务的各项活动,能够积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可以鼓励政工干部积极努力付出,从而能够有效帮助每一名志愿者的协调发展。通过参与志愿服务还可以表现出志愿者对社会价值观的正确认识。作为我党长期坚持科学执政的管理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管理工作创新和进步的有效力量。在具体创新管理工作中,为了社会价值目标的完整实现和追求,需要将内在的伦理道德外在于人的具体行为上,志愿服务的开展能够发挥其自身强大的推动作用,并能够帮助志愿者将默默奉献的价值观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切实彰显了崇高的社会推动力和影响力。
2.促进作用。志愿服务能够有效增进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不同社会群体和各个阶层之间的联系和沟通,能够缓解社会分化带来的矛盾。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不同群体分化的情况出现,都会产生相应的矛盾,对于社会各个成员来说,由于社会在不断转型和发展的过程中,残酷的社会竞争以及利益关系,同时,高度的社会压力和生活节奏,将单位和家庭作为人类的主要生活区域,情感的交流也逐渐变少。而正是由于人们的内心情感得不到宣泄和抒发,孤独与漠然的情绪逐渐增加。通过开展志愿服务的各项活动,有利于促进人类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强人类之间的相互信任,从而能够缓解因为社会群体的分化带来的问题。在参与社会服务活动中,通过建立互相信任的友好关系,构建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友好关系。
3.统一协作作用。志愿服务既可以提供具备社会功能的服务,还可以作为国家、公民与政府三方面的沟通载体,可以有效构架起交流的有效枢纽。通过调查和研究表明,志愿服务是国家和社会间一种有效的沟通手段,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通过传播民众心中不同利益的需要,有利于国家民主体制的有效改革和发展,推进国家和社会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由于志愿者能够充分了解社会各个阶层的需求,因此,志愿服务的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针对性。与此同时,志愿者可以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将国家颁布的政策及时传达给社会民众,也可以通过具体实践,积极广泛的搜集社会群众对国家政策的看法和态度,并统一整理形成系统的反馈记录。总的来说,志愿服务可以成为国家、个人以及政府三方之间的有效交流载体,并对创新社会的管理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结语
志愿服务需要积极倡导理想主义的旗帜,切实弘扬努力奉献、友好互助的志愿服务精神,形成了有效的社会管理创新机制,营造出符合人们内心需求的精神文化,创造出符合社会经济变革的有效媒介,积极丰富我国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积极推动社会管理工作的创新。
参考文献:
[1]谭建光,叶淦奎.中国共青团与青年志愿服务的示范性——党的领导人关于青年志愿服务科学论述及其启示[J].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2(04).
[2]李迎生,方舒,卫小将,王娅郦,李文静.社会工作介入社会管理研究——基于北京等地的经验[J].社会工作,2013(01).
[3]陈振明,吕志奎,耿旭,郑曾,林民望,李连华,黎剑峰,毛万磊.厦门综改区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及其特色[J].东南学术,2013(04).
[4]王建新,王凌光.行政法视野下的社会管理创新——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综述[J].行政法学研究,2010(04).
[5]范忠烽,杨东娥,刘仰智,孙健.新时期高校志愿服务运行机制建设探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4(12).
[6]肖湘愚,李茂平.志愿服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载体[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2).
作者简介:蒋淑(1987—),女,学历:本科,籍贯:浙江建德,职称:助理政工师,研究方向:共青团工作、少先队工作、志愿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