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菁华 吴卫东 杨莉
霉酚酸酯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的疗效与安全性
李菁华 吴卫东 杨莉
目的 观察霉酚酸酯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方法 选取78例过敏性紫癜肾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视自身情况给予激素联合硫唑嘌呤、环孢素A治疗或仅单纯激素治疗,观察组则给予激素联合霉酚酸酯治疗,2组患者均给予1个疗程治疗后,对比分析2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9.2%,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发生率2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霉酚酸酯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疗效突出,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霉酚酸酯;过敏性紫癜肾炎;疗效;安全性
过敏性紫癜肾炎是以坏死性小血管炎为基本病变的一类免疫性疾病,简称紫癜性肾炎,儿童及青少年为主要患病对象,发病率高,预后较差,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紫癜、关节炎、出血性胃肠炎及肾脏损害。临床上常规治疗方案为免疫抑制剂、皮质激素、抗凝药物等单独或联合治疗,目前常用免疫抑制剂主要有硫唑嘌呤、环孢素A等,虽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但疗效和安全性尚未得到证实,故临床需要新的、安全有效的药物[1]。霉酚酸酯是一类新型免疫抑制剂,可有效抑制淋巴系统抗体的产生,从而抑制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还可抑制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的浸润以阻止炎症的发生[2]。为观察霉酚酸酯在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中的临床疗效与用药安全性,选取过敏性紫癜肾炎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江西省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于2013年1月~2015年1月确诊并收治的78例过敏性紫癜肾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其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已排除具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男41例,女37例。其中对照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5~13岁,平均(8.0±2.3)岁,病程2~12个月,平均(7.2±1.8)个月;观察组男20例,女19例,年龄4.5~14岁,平均(8.5±2.7)岁,病程1.5~13个月,平均(7.5±1.6)个月。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其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制定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2011年版)》的标准[3],过敏性紫癜肾炎的诊断包含以下3个条件:有过敏性紫癜引起的皮肤紫癜等肾外表现;有蛋白尿、血尿、高血压等肾损伤表现;肾活检镜下系膜增生及IgA在系膜区沉着[1]。
1.3 治疗方法 患者确诊入院后,进行常规检查,如血压、体温及肝肾功能等。视对照组患者自身情况,给予激素联合硫唑嘌呤、环孢素A治疗或仅单纯激素治疗,观察组则给予激素联合霉酚酸酯(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1240)治疗,于治疗过程中定期检测尿红细胞计数、尿蛋白、血清白蛋白等实验室检查指标,并密切监测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如呼吸、脉搏、血压、体温等。2组患者均给予1个疗程治疗后,对比分析2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症状和体征消失并半年内无复发,尿红细胞计数<3个/HP,尿蛋白<0.5g/24h,血清白蛋白≥35g/L;有效: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或明显好转,较治疗前,尿红细胞计数下降≥50%基础值,尿蛋白>0.5g/24h且24h尿蛋白定量下降50%,血清白蛋白<35g/L;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尿红细胞计数、尿蛋白定量下降均<50%基础值或未改变,血清白蛋白<30g/ L[4]。
1.5 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数据录入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过敏性紫癜肾炎治疗效果比较[n(%)]
2.2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共发生10例(25.6%),分别为关节疼痛7例、恶心1例、肠绞痛1例、皮疹1例;观察组共发生不良反应2例(5.1%),分别为关节疼痛1例、皮疹1例。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过敏性紫癜肾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继发性肾小球肾炎,是过敏性紫癜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多为儿童及青少年易患,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紫癜、关节炎、出血性胃肠炎及肾脏损害。弥漫性小血管炎是过敏性紫癜肾炎最基本的病变,伴有患者皮肤、肾小球系膜区、内皮下及内脏小血管IgA免疫球蛋白复合物的沉着[5]。其肾小球病变主要表现为系膜增生,易有灶状节段性纤维素样坏死,WBC增多,炎症浸润以及间质纤维化,形成新月体,表现为蛋白尿、血尿等肾病综合征或肾炎综合征,病情反复且易迁延,严重者可发展为慢性肾衰。
临床上部分过敏性紫癜肾炎轻症患者可自行痊愈,仅给予支持治疗、控制血压等措施即可。但大部分患者需经免疫抑制剂、皮质激素、抗凝药物等单纯或联合治疗,治疗反应和预后与疾病病理改变的严重程度、临床类型有关[6]。硫唑嘌呤、环孢素A是临床常用免疫抑制剂,常与激素联合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虽可控制病情,但疗效不佳。有研究表明,霉酚酸酯是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可选择性地抑制B、T淋巴细胞增殖,以及抑制内皮细胞、动脉平滑肌细胞、纤维母细胞的增殖。霉酚酸酯不仅能够有效抑制炎症的发生,还可以对系膜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产生抑制。本次研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激素联合硫唑嘌呤、环孢素A治疗或仅单纯激素治疗后,总有效率为69.2%,明显低于观察组激素联合霉酚酸酯治疗的9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汪珊[7]的研究结果相似;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对照组发生率为25.6%,而观察组为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陈业倩[8]的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霉酚酸酯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效果好,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是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的有效药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赵建辉,何红权.过敏性紫癜肾炎诊治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3,14(4):363-365.
[2] 熊加川,田茂露,何朝霞,等.霉酚酸酯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4,14(2):184-190.
[3] 杨静,邓代华.吗替麦考酚酯治疗难治性狼疮性肾炎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34):12-14.
[4] 张卓.霉酚酸酯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疗效和安全性系统评价[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3):140-141.
[5] 刘玲珍,王永清,蒋敬庭,等.过敏性紫癜患儿发生肾损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6):3-6.
[6] 刘玲,张东风,李春珍,等.儿童过敏性紫癜肾炎的临床及病理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5,33(2):151-154.
[7] 汪珊.霉酚酸酯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1):359-360.
[8] 陈业倩.霉酚酸酯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北方药学,2015,12(6):41.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9.089
江西 332000 江西省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 (李菁华 吴卫东 杨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