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慧
雄黄酒的传说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划龙舟,还有一项由来已久的传统,那就是:“樱桃桑葚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传说屈原投江以后,百姓们担心先生的身体会被鱼虾吃掉,于是往江里投入粽子的同时,也倒入一坛雄黄酒,不久便浮上来一条被药晕的蛟龙,从而保住先生全身。后来《白蛇传》故事中也引用了这个典故,白娘子在端午节这天喝了雄黄酒现出原形。可见自古百姓都相信雄黄酒可以驱虫、解毒、辟邪,且端午节正值南方的梅雨季节,喝点酒驱寒,精神也愉悦不少。
然而,近些年来,服用雄黄酒中毒的事件偶见报端,甚至还有其导致死亡的案例。中毒者均呈现四肢抽搐、焦躁不安、面色苍白、呼吸困难等症状。对死者进行解剖以后,发现肝、胃、肺损伤最为严重,而且这三种脏器中的砷含量非常高。
关于雄黄酒,还有一则流传已广的传言,即喝雄黄酒可以生儿子。据报道,一位孕妇在怀孕4周的时候开始每天喝少量雄黄酒,生下的婴儿却双耳失聪,医院确诊为胎儿期砷中毒,而严重的砷中毒还会导致胎儿致畸、孕妇流产等。
雄黄的毒性
喝了千百年的雄黄酒竟然能使人中毒?这是真的吗?答案是肯定的。雄黄是一种矿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雄黄的毒性主要来自以下两个方面。
1.纯度不够。雄黄是一种天然形成的矿石,往往含有许多杂质,这其中不乏汞、铅等重金属。除此之外,雄黄燃烧或者在空气中被氧化,就会产生一种特殊的物质——三氧化二砷,即砒霜。砒霜会使人中毒以致死亡,小说中武大郎就是喝了含有砒霜的中药因而“七窍流血”毙命。
2.有毒产物。雄黄进入人体后,会产生复杂的化学变化,砷也由硫化砷转变为各种价态的砷化物,这些物质中包含有毒性的亚砷酸盐、甲基砷酸、二甲基砷酸等,会引起肝细胞肿胀或坏死,最终影响细胞正常代谢,首先是消化道细胞,其次就是神经细胞。所以砷中毒的症状也多为消化道和神经症状,肝脏损伤非常大。
雄黄酒的药用
既然雄黄有毒,为什么还会有雄黄酒以及中药呢?也许是因为古人发现了雄黄显著的驱虫功效,而在当时的条件下,对其毒性认识还不够,也缺乏相应的研究手段去发现。西汉时期记载“夜烧雄黄,水虫成列。”意思是夜间烧雄黄,冒出来的烟就可以把虫杀死。所以我国古人就把雄黄纳入中药材的范畴,主要用于杀虫、止痛、去疥疮等。
民间服用雄黄酒的历史已久,如果一饮即中毒,雄黄酒早就不复存在了。这说明雄黄酒中毒事件并不常见。入酒也好,入药也罢,雄黄毕竟一直在为人所用,而引起的中毒以及致死率很低,这主要因为:
1.雄黄并不是原始的矿石拿来直接入药,而是要经过非常复杂的炮制过程,其中一道工序就是去除氧化砷,减少了一定的毒性。而且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对雄黄的炮制也越来越趋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比如有研究利用微生物炮制雄黄,发现可以降低毒性,增强药性。
2.中成药的成分也是重要因素,目前雄黄入药绝非只有雄黄一种药材,而是多种中药配伍制作而成,比如六神丸的配方,就有明显的减毒作用。《中国药典》中记载的26种含有雄黄的中成药,其中有我们非常熟知的牛黄解毒片、牛黄清心丸、安宫牛黄丸、六神丸等,儿童常用的至宝丹中也有雄黄成分。这些中成药都经过了严格的毒理学研究,证明其有效性远大于毒性。对经过医生诊断需要服用这些药物的人群来讲,利大于弊。
3.雄黄是治病还是致病的第三个关键,就是剂量。砷在体内积累到一定的量才会出现中毒症状。硫化砷不溶于水和酒精,溶出物很少,除非大量饮用,少量喝雄黄酒是不会引起急性中毒的。
端午莫饮雄黄酒
除了雄黄,为人们所熟知的“黄”矿还有雌黄。雌黄与雄黄堪称“双胞胎”,成分性质都很相似,雄黄的主要成分是硫化砷,雌黄则是三硫化二砷,二者都有杀菌消毒防虫害的作用。但二者颜色不同,雄黄是橘红色,雌黄是柠檬黄色,颜色与古代用纸相似,又有很好的覆盖性能,所以常被古人制成“涂改液”,用于涂改字迹,“信口雌黄”也由此而来,用于形容乱写文字,乱发议论。而我国文化瑰宝——莫高窟壁画中鲜艳明亮的黄色,也含雌黄。雄黄和雌黄的成分决定了其毒性,无论入药、入食还是入画,都被谨慎使用。为了安全起见,我们建议:端午莫饮雄黄酒!
如果还希望保持老传统,那就将雄黄酒由“内服”转为“外用”,不再饮用,而是用于喷洒房间庭院,或者少量涂抹手腕脚踝,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如果患有皮癣、脚气等真菌引起的皮肤疾病,在痛痒难耐的时候,患处涂抹雄黄酒会极大地缓解症状。
对于含有雄黄的中药,最重要的是判断我们需不需要吃、吃多大剂量以及吃多久,这都应由专业医生给出建议,我们则应严格遵医嘱用药,切莫以为“中药都是安全的”而长期服用,也无需认为“雄黄有毒”而拒绝服用。
雄黄酒的替代品
端午节,如果不喝雄黄酒,我们喝什么好呢?首选鲜榨果汁,当然是不滤除果肉的果汁。因为粽子一般都比较油腻,无论馅料是红枣豆沙,还是肉或者蛋黄,热量普遍较高,此时我们的身体最需要的就是膳食纤维,可以减少能量物质的吸收,延缓血糖上升速度。鲜榨果汁保留了膳食纤维,大量的果酸还会促进胃酸的分泌,更有利于消化粽子。
其次是喝茶,普洱茶配肉粽子,既解腻又去脂;绿茶配甜粽子,中和了枣与豆沙的甜腻,使得粽子口感趋于清淡。当然,帮助消化的还有山楂茶、菊花茶等。
不管喝什么,都建议在饭前半小时少量喝,滋润消化道、唤醒肠胃,进食时便于吞咽。如果喝太大量或者边吃边喝,容易冲淡胃液,反而造成消化不良。若是饭后饮用,也建议半小时以后再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