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应李运生副局长邀请,我在徐州中小学校观摩了课堂教学,召开了座谈会,与张德超局长、李运生副局长进行了交流,深感徐淮大地暖风浩荡,春潮涌动。在课改走过十多个年头后,徐州教育人再次吹响集结号,全力推进“学讲计划”,打响课堂教学改革攻坚战,形势相当喜人。
一、“真学习”的丰富意蕴
“学讲计划”说的是徐州市教育局《“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方式行动计划》。“学讲计划”直指课堂教学“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等突出问题,以转变学与教的方式、彰显教育和生活的意义为主题,努力建构一种“真学习”的课堂生活。“学进去”指的是通过自己学、合作学、质疑学等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调的是达成“学进去”的结果;“讲出来”是指通过同伴互助的“做、讲、练、教”等方式,用所学的知识帮助同伴解疑释难,解决问题,强调的是在“讲出来”“教别人”的过程中,强化所学知识,达成学习目标,发展自身综合素质。“学进去,讲出来”正在走向“真学习”。
何为“真学习”?可以从谁在学习、怎样学习、学得怎样等方面加以研究。
谁在学习?似乎不成问题,但只要到课堂去,就会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在状态。“学讲方式”努力确认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体现在:(1)参与性。所有有价值的教育思想、教育模式都强调学习者对学习活动的参与。参与了,学生才“在学习”,才可能“真学习”。“学讲方式”从“自主先学”起步,每个环节学生都参与其中。(2)互助性。合作学习是“学讲方式”主要的组织形式,几乎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而且也为每个学生参与创造了更好的条件。(3)表现性。“讲出来”是一种生活化的表达,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自己所学的知识,经过充分内化、加工和组织之后,通过同伴互教互助、课堂演示、作业、检测等方式,表达和外显出来,既是一种结果呈现,又是一种能力锻炼。(4)内省性。真正的学习都是学习主体不断反思的过程,“学讲方式”有自学、互学、问学、“教”学、悟学的“五学”步骤,反思、内省有独立的地位,既贯穿全程,也通过内外的多次转换和递进,最终确定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怎样学习?从过程考察,我以为“学讲方式”很重要的贡献是在还原学生学习过程的完整性。比如:(1)结构的完整性。“学讲方式”的基本环节为“自主先学、小组讨论、交流展示、质疑拓展、检测反馈、小结反思”。通常以讲解为中心的教学,基本忽略了学生的预习性学习,完全忽略了检测反馈后的学习步骤,“学讲方式”显示出结构的相对完整。(2)内化的完整性。专家们认为,教学信息在学习过程中要实现两次转换,第一次是由教到学的人际转换,第二次是由学习到学会的自我转换。这两次转换未必是先后承续的,其实可以理解为同步整体的推进过程,其中最重要的是知识内化实现的自我转换。“学讲方式”突出“讲出来”是用外观的手段强化了内化的目的。(3)结果的完整性。“真学习”很重要的内容是向学习结果学习,是通过对学习结果的反馈展开新的学习。“学讲方式”至少有三次向学习结果学习:第一次在小组,向自己和组内的学习结果学习;第二次是在“讲出来”环节,向自己和班级同学的学习结果学习;第三次则是在检测后的总结反思,又一次向自己的学习结果学习,进而达到提升。伴随整个过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现,自然是另一层含义的学习结果完整性,而教学相长则又拓宽了学习结果完整性的内涵。
学得怎样?学习的有效性,与学习主体、学习过程紧密相连,与“怎样学”其实只是换一个角度讨论,从可测量角度看,“学讲计划”比较关注的是:(1)学习目标与学习知识状态的距离。有效教学的意义就在于缩短以至消除这样的距离,“学讲计划”有掌握学情、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生“教”学、当堂巩固、指导学法六个实施原则,在评价时,学情调研和“以学定教”也是第一位的要点,“研究学生”受到高度重视。(2)学习过程中学习思维活动的质量。还是在课改伊始,我们在讨论教学时就提出,一节课关键看学生有效思维的时间长度。杜威说,教育成长的标准是学生心理活动的质量。心理活动不仅仅是思维,但主要是思维。心理活动的质量,主要是有效思维的时间长度。我在翻阅徐州一中的材料时,发现老师们比较关注挑战性、小步子、快节奏,这就是他们结合本校情况提出的有效策略:挑战性关注思维的强度,小步子关注思维的坡度,快节奏关注思维的速度,其学得怎样似乎不言自明。(3)教学反馈的质量。“学讲方式”采用当堂利用学生练习检测学习目标达成的方式,有助于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同时各地各校在实施时又努力把每日备课的反馈与阶段性教学结果反馈结合起来,对学习的有效性起到了保障作用。
二、“南秀北雄”的行动风格
徐州市“学讲计划”引人注目,不仅在其内容,更在其“作派”:全市统一,强势推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是“南秀北雄”的文化基因,决定了“学讲计划”基本的行动风格,统个结合,刚柔相济,收放灵活。
政府主导,统一要求,强力推进。“学讲计划”提出:改变教学行为,教师人人达标。一年内,1/3的教师达到“学讲方式”要求的教学标准;两年内2/3的教师达到“学讲计划”要求的教学标准;三年内,教师全面达到“学讲方式”要求的教学标准。改变课堂生态,学校校校过关。一年内全市1/3的学校达到“教改达标学校”标准;两年内2/3的学校达标;三年内所有学校达标。
徐州市共有111万中小学生,有1225所中小学校,以偌大的体量,做课堂改革的同一件事情,其魄力可以想见,而且在每一个推进步骤上,都体现这种刚性统一的要求,尽显“北雄”特征。比如提出赛课推进“入轨”,要求各学校要以赛课、评课为抓手推广“学讲方式”。一是要通过三轮赛课基本入轨。第一轮赛课主要去除“满堂灌”现象,第二轮赛课主要矫治形式主义现象,第三轮赛课努力提高老师的课堂设计、组织、引领、调控能力。二是要坚持经常性评课、赛课,持之以恒。再如,为了在全市顺利推进“学讲计划”,徐州市教育局建立巡课制度,每天对全市的15万节课进行巡视监测,并把基本数据传送到市数据库进行处理。勇武刚毅,全面彻底,大概是“北雄”本色吧。endprint
鼓励创新,价值引领校本建构。“学讲计划”提出,要“充分调动一线教师的积极性,不设框框,不囿于固定的模式”。在一定意义上,“学讲计划”方向性大于操作性,强调的是对课堂意义的追寻,是对人的成长的关注,是对“真学习”的探求。伴随“学讲计划”的推广,徐州市掀起了新一轮深化教育思想学习的热潮,其实是在进行再一次的思想启蒙。老师们的文章很多也都是在探讨策略、方法背后的意蕴。因为是大面积推广,经过反复琢磨,提出比较合理的基本程序,好上手,是必要的。徐州市的“学讲”六环节,既是操作程序,也有腾挪的足够空间。基本环节的开放性,成为“学讲计划”的重要亮点。我们在地处农村的姚庄小学听课,看到老师呈现的是交流预习、互助探究、巩固提高、总结归纳四个环节,加上先学后教也就是五个环节。徐州一中提出的课堂教学规范则是“四步一环”:一是以案导学,查知学情;二是自主深化,创设情境;三是点拨精讲,学会提升;四是即练即成,迁移达成。老师们上课时,又可以有相对个性的呈现。统个结合,给予足够空间,这种开放性、灵活性,以及贴近校本后的精细化,大概又是“南秀”风格影响所致。
贴近现场,及时引导步步扎实。“学讲计划”的推进,重要特点在实。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自觉贴近教学现场,不断研究发现新问题,及时加以引导,使“计划”迄今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部分抄录李运生副局长所列出的教师疑惑,就能很好地说明问题。李局长列出的有:(1)导学案是什么?需要讨论导学案内容是习题,导学案是教案,导学案的作用是检查预习情况,导学案有模式,导学案必不可少,导学案应该一样,导学案是教师编制的,导学案环节细致为好。(2)怎样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需要讨论学生为什么自学不起来,是不是基础知识不足以支撑自学,没有掌握自学的方法,没有自主的意识、习惯,没有自学的动机、兴趣、意志、毅力,没有自学的资料、资源,没有自学的咨询、指导、支持,没有自学效果深层的诊断评价,没有自学的环境、条件,不会计划学习,不能掌控时间,等等。(3)怎样组织合作学习?需要讨论的是什么样的问题需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有哪些功能,合作学习有哪些规则,合作学习中角色如何分配,合作学习的秩序如何维持,合作学习的效率如何提高。(4)“学科味”是什么?需要讨论学科素养是什么,学科素养、课程标准相关表述与教材呈现知识点的关系是什么,自主学习怎样体现“学科味”,课堂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科素养。(5)怎样才能“学进去”?比如要关注不想学,不会学,学不会,书看得懂但不会解题,学会了但记不住,题目变个样又不会了,学习速度跟不上,粗心等现象。(6)怎样做到“讲出来”?思考为什么要“讲出来”,在哪儿“讲出来”,从哪里“讲出来”,怎样用学科语言“讲出来”,怎样反思“讲出来”。其现场的烟火气,问题的精致性,精力的专注度,都有明显的体现,这自然会带来科学推进的扎扎实实。覆盖所有学校、所有教师、所有课堂,如果大而化之,那只能是空喊口号;针对性、及时性地发现问题,提出对策,就把“学讲计划”组织化的程度奠定在科学性基础上。“南秀北雄”大概才能融铸出这样的行事特点,可谓风格使然。
三、令人欣喜的开局
徐州市“学讲计划”的实施促发了徐州市基础教育领域的全面改革,从教师理念上、课堂形态上、教研方式上都已经出现了很大的改变。
思想观念新认识。“学讲计划”出台后,全市各个学校围绕“学讲”主题开展了大量工作,自上而下带领教师深入解读“学讲计划”文件,学习相关理论;各个县区学校请专家对“学讲计划”进行理论解读,分层开设“学讲计划”校长论坛、业务校长和骨干教师论坛,加强对“学讲”的理论学习研究,推荐阅读书目,促进教师学习,用“学讲”的方式推进“学讲”,要求教师“读进去,讲出来”,从理念转变到行为改变,到逼着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改变。
课堂形态新变化。“学讲”活动开展以来,实施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方式,教师的讲授时间较以前大为减少。这就要求教师课前要在深入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中要有效组织,及时反馈,不断生成,使学生真正能“学进去,讲出来”。这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讲”课堂上的师生关系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师生关系明显改变。在教学管理上也锐意创新,开发了“学讲”背景下的智能备课和巡课系统,使现代信息技术更好地为学校教学和管理服务。
教研方式新转型。为了更好地研究、落实和推进“学讲”工作的开展,在全市开设了“学讲”专项课题研究;建立了“学讲”项目工作室,开展专题专项研究;举行研讨课、观摩课、赛课等形式,深入探讨“学讲计划”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培养先进,树立典型,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举办论坛研讨,开设教师沙龙,开展教学论文和学习心得的评比活动,促进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深入反思。
徐州市“学讲计划”基于课改十多年的丰富经验和深刻反思,筹划周全。从推进的情况看,已经是初步告捷。虽然其中有些表述还需要再合理推敲,现场生成的经验走向理论还需假以时日,与改革需求相适应的教师专业素养也亟待提高,但良好的开始意味着成功的一半,我们有信心充满美好的期待!
(杨九俊,江苏省教育学会会长,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特级教师,210013)
责任编辑:颜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