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惯影响习惯,和学生一起读书
走进南京十三中,伴着《十三中赋》的淡淡墨香,信步于绿树掩映的林荫小道,一种浓得化不开的书卷气息扑面而来。到过十三中的人无不感慨,这是一个读书治学的好地方。“在大树下读书”已成为南京市标杆性读书活动,《中国教育报》《江苏教育报》等都曾报道过十三中师生的校园读书生活,在教育界引起较大反响。屠桂芳校长正是这一活动的策划者、推动者、参与者。
学校怎样为学生的人生发展创造优良的教育氛围和条件,这是屠校长常常思考的问题,而引导和激励孩子们读书是他选择的路径之一。在他的眼里,喜欢读书的孩子会求真向善。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到读书好,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屠校长倾注了大量心血。
为了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十三中精心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的课程体系。经典研读、特长写作、演讲辩论、戏剧欣赏与表演、微电影创作等49门精品校本课程;大唐文学社、戏剧社、湖畔诗社、经典夜读小组、启明星读书社、模联社、辩论社等社团;玄武湖中秋月光诗会、戏剧节、古诗词吟诵节、英语歌曲全班唱、文学大师故乡行、名家行踪访问行等读书实践活动应运而生。
为了引领师生读书,屠校长自己带头读书。不管工作有多忙碌,他都坚持每周至少阅读一本教学杂志,每月至少阅读一本教学理论著作,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及时把握教改动态,积极探索素质教育规律。因为好读书,他非常善于用故事、用事实、用信念述说一个个教育的哲理,成了学生、教师及家长口中的“教育故事大王”,他的讲话有着读书人的特质,始终给师生以激励和启迪。
为了鼓励师生读书,屠校长十分重视校园图书资源建设,从书香校园建设、图书馆管理,到教室图书角的使用、流动图书的传阅,他都非常关注。学校不仅经常发书给教师和学生阅读,定期组织师生去书店选购图书,还鼓励师生出版自己的著作,每年都有十名左右的读写特长生出版自己的专辑。书,成了十三中校园最丰富的资源,也是最受师生欢迎、使用频率最高的资源。
用行动带动行动,与教师共同进步
在屠校长看来,成就学生,发展学校,首先要培养教师。十三中拥有一支勇于担当、勤于超越、乐于奉献的教师团队,其教学业务、管理水平、敬业精神一直为家长称道、同行认可和社会公认,每门学科都有在省市有一定影响力的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市学科带头人等领军人物,拥有硕士学位教师86人、博士学位教师2人。2014年学校成为南京市首批教师培训基地学校,2015年成为南京市首批校长培训基地学校。
为了打造教师成长共同体,屠校长带头走进课堂、参与教研、融入教师,尊重和保护教师的专业自主,营造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重视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组等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学习型组织,搭建丰富多样的专业学习与研修成果的交流平台,促进教师相互学习;倡导教师研究方式的多样化,包括磨课、研题、读书沙龙、反思日记、教育叙事交流、课例开发、微型课题等,引导教师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式,自己教育自己。
在屠校长的心中,培养教师首先是培养其进取意识、敬业品格、踏实作风,因此,他总是致力于凝炼师生共同价值追求。无论是学校大会还是年级组、教研组小会,老师们交流得更多的关键词是责任和荣誉。
屠校长在全校倡议:“人人有课题,成为研究课题的行家;人人搞科研,成为科研的能手;人人有理性思考,成为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勇于教育实践、与时俱进的新型教师。”通过成立学校教师发展专家委员会、开设智慧论坛、开展师徒结对等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等方法,给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外在路径,引领教师牢固树立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的思想,坚持把行动拿出来研究,把研究的成果付之于行动,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近年来,十三中教师独立主持国家级、省级课题三十余项,每年在国家级、省级专业刊物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各类专著5部以上。
课堂是师生成长的平台,也是教学研究的实验室。屠校长十分重视课堂建设,学校定期开展校内公开课、展示课活动,每学期均举办课堂教学大赛和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
屠校长一直坚守在课堂教学第一线,他与老师们一起投身于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改革中,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他勤于探索,注重积累,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数学教育与教学的思想。从对问题解决的兴趣的研究,到对传统教学的数学思维批判和优化,再到对现代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以及对数学自主课堂及催生高品质思维的深层次思考,他对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越来越深刻,认识越来越透彻。《谈数学解题中的转化》《重视学习主体的数学阅读》《聚焦课堂:实现从权力到影响力的管理》等60多篇有关数学教学的论文相继发表,其中13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有2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他的数学课堂教学,注重“引发”与“唤醒”,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注重思维过程的优化,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注重学科能力和学习效能的不断提高,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走出了一条“自主学习、渐次提高”的教学实践之路,课堂教学深受学生好评。其成功的经验也多次应邀在省市教学研讨活动中进行展示或作交流,其中在江苏省教研室组织的江苏省第九屇中学数学教学高级论坛上所作的“课堂·教师·生长”报告,充分展现了他对课堂改革的思考与实践。他开设的“数学思想方法”校本选修课程,着力于提高数学素养、发展思维品质、培养理性精神,成了学校的热门课程。
屠校长每年坚持听课100多节,坚持参加数学组的集体备课活动。他指导徒弟也首先立足课堂,带头示范、跟踪听课、研教跟进、资源共享,把他对课堂教学的思考和理解毫无保留地言传身教给教师。他常常鼓励被指导教师,教师的专业成长主要不是靠灵气或特质,靠的是勤于钻研,日积月累,不断超越自己,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靠的是有自我的专业追求,体现在行动上就是拥有专业探索的精神。在屠校长的带领下,十三中老师用心最多的是自己的课堂,最值得自豪的也是自己的课堂教学。
靠执着实现理想,推动学校持续发展
“当一个人的思想内化成为一种品格,这个人的思想境界就到达了自由王国;而当一位教师将追求教育理想和专业成长当做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个人的师德才会焕发出五彩的光芒。”这既是屠校长的职业价值追求,也是他自己教育人生的写照。熟悉屠校长的人,都能从他善良的笑容里看到强烈的事业心和职业的自豪感,从他忙碌的身影里感受到改革的信心和创新的精神。
“学生的成长是我的责任,教师的发展是我的幸福。教育最终是为了提高人的生命质量。”这是南京市名校长“陶行知奖”获得者屠桂芳的教育理想。为了实现这样的理想,他勤勤恳恳地工作,认认真真地做事,善于在工作难点、热点中寻找亮点,择善而为,敢为人先,把对教育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办学的行为中,不断完善“升级版”的精致化管理思想和模式。为了实现这样的理想,他努力做一名“学研型”的教师和学校管理者。他坚信:科研可以改变教师的工作,让教育更具有专业的引领;科研可以改变教师的成长,让教育更具有智慧的挑战;科研可以改变育人的方式,让教育更具有人文的光辉;科研可以改变学校的办学路径,让教育更具有科学的保障。
“人的心在哪儿,收获就在哪儿。”十三中师生的进步和学校的发展正是屠桂芳校长追求教育理想人生的映射。
(杨维风,南京市第十三中学,210008)
责任编辑:颜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