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东星
◇中图分类号:F23;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6)09-0113-02
摘要:随着我校近几年来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不断修改,以及当今社会用人单位对会计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成本会计课程的传统考核方式已远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面对教学形势的变化和社会人才需求的挑战,成本会计课程考核方式的变革迫在眉睫,必须引入多元化考核方式,提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使会计专业学生获得一种适应社会需要的职业核心能力。
关键词:多元化考核 成本会计 教学实践 职业核心能力
成本会计作为会计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在整个会计类课程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当今社会迅猛发展,用人单位对会计专业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具备一定的成本会计理论知识以及成本核算、分析等专业技能,而且要求在掌握成本会计理论的基础上,具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参与项目策划、成本预算、成本管理的能力,甚至要求具备独立、合伙创业所需的综合能力。因此,面对挑战,成本会计课程传统的考核方式变革迫在眉睫,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元化考核方式,提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效果,使会计专业学生获得一种适应社会需要的职业核心能力。
一、成本会计传统考核方式需要改革的原因
近几年来我校会计专业因缩减学分以减轻学生考试课业压力,不断调整培养方案,教学计划中成本会计课程考核的性质由原来的考试课变为考查课。因为考试课是在固定的时间段、规定的地点完成测试,而且是由学院教务处统一安排,所以考核方式多以闭卷为主,缺乏灵活性。值此会计专业培养方案进行调整之际,实质考核方式的权力下移给了任课教师,激发了教师变革考核方式的主动性,加之社会对人才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考核方式的变革势在必行。
(一)传统考核方式单一,知识点和能力考核不全面。传统考核方式基本上采用期末闭卷笔答形式,考核方式单一。考核内容主要以成本会计基本概念、成本核算程序中的费用分配方法、相应账务处理以及简单成本核算报表填写为核心,试题结构大致分为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计算题、综合题等固定模式。因闭卷考核时间有限,很多内容的考核涉及不到,一般较多涉及原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辅助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等,而这些内容中融入了多种分配计算方法,考核内容并不能面面俱到考察学生的掌握情况。学生所需要准备的就是考前熟练记忆,没有太多发挥余地,缺乏对学生分析能力、应用能力、实践能力的考核。考核成绩也会给师生造成误导,单凭期末成绩来决定教与学的效果,不仅存在教学效果评价的片面性,而且会助长缺乏学习主动性的学生“考前突击”的不良习惯,同时给热爱学习的学生带来考试压力,从而影响其真实水平的发挥。
(二)传统考核成绩测评重理论、轻实践。传统成本会计考核成绩由期末闭卷笔答和课堂平时成绩两大模块构成,期末成绩以笔答的卷面分数体现,平时成绩由平时课堂表现、课后作业、课堂考勤等模块组成。平时成绩的构成缺乏科学性,主观性比较强,期末与平时成绩的权重比为6∶4或者7∶3。课后作业形式和期末闭卷考试方式无本质区别,侧重考核成本会计理论知识点,对于实践性的动手能力涉及甚少,这主要受限于课程学时和专业实训条件。一方面,教学计划中成本会计的授课时数为48学时,原则上每周安排3学时,根据教学内容往往以讲为主、练为辅。每周3学时经常会造成讲练分离,学生形不成系统性的概念,知识点难以把握,且教师还会在练习课上重复前次课的教学内容而浪费时间,致使成本会计实践教学环节课时捉襟见肘,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我校会计专业前几年实训室建设不完备,缺乏可用的模拟实践环节的教学软件,即便有也是与课程脱离,实践陷于断层不能和理论紧密结合。
(三)传统考核方式忽视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测试。传统考核方式强调学生单一专业技能的测试,如重点考核学生进行费用计算、填表、账务处理的能力。但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这些从理论到实践环节的传统考核方式都已不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因为每一个人的一生中会从事一种或多种职业,需要具备职业核心能力。而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已由狭义的职业技能拓展到综合素质,由单纯地满足上岗要求,转向适应社会发展。它是学生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以外的最基础、最核心的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能适应的岗位不断变换,是伴随人终身的关键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当今社会,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成本会计多元化考核方式的实践
鉴于我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不断修改,将成本会计由原来的考试课设定为考查课,考核的时间和地点移出了考试周,这并非削弱了该课程的专业地位,而恰恰为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创建新的考核标准,将多元化的考核方式紧密结合提供了契机,使教师更加主动、有的放矢地拓展思路,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考核方式进行合理、科学化设计,以达到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目的。
(一)加强阶段性测试,力求知识点和能力测试的全覆盖。成本会计阶段性测试强调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考核,考核方式可以多样而灵活。如针对课前准备、课上任务的完成情况都给予考核,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学堂、微信群、QQ群等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手段进行课前布置,学生则可以利用移动通信技术等科技工具查询相关信息进行泛在学习。只要明确学生课前应完成的任务,无需限定学生以何种方式在何地获取,鼓励学生尽可能根据自身对指定任务的理解在多样的空间、以多样的方式进行学习。如对成本会计第一章总论中涉及的成本的内涵,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对其内涵进行诠释。那么,针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则可以通过提交纸质信息、电子邮件、课堂随机提问、小组讨论以及利用UMU互动平台进行课堂测试,做到每次课都测试,成绩按照权重计入总评成绩,但考核方式灵活多变,不给学生千篇一律的感觉,使学生重视期末考试变为重视每一次课,加大阶段性测评比重,但前提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由被动变主动学习,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科技工具丰富自己,提高学习能力,不能盲目禁止学生课上玩手机行为,而是指导他们在课内外合理有效运用,变单纯的娱乐、通讯工具为身边的掌中宝,获得更多书本以外的知识。这样考核的知识点也就不仅仅拘泥于学生对成本会计基本理论、费用分配方法等内容的掌握,且也脱离了学生考前死记硬背的模式,锻炼了学生搜集信息、沟通与交流、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增加实训环节的机考测试,从而调整理论与实践的测评比重。随着近几年我校对会计专业实训室建设资金投入的加大,我们购置了相关教学软件,如厦门网中网公司研发的成本会计课程实训软件。该软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模拟企业真实区域环境下的成本会计实训环境,让其在模拟企业环境的背景下进行成本会计账务实操,提高了今后能够更快融入工作环境的能力。尤其是这个实训软件系统分别按照成本会计核算的操作流程:即成本要素的归集和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期间费用的结转、编制记账凭证、登记成本账簿、编制汇总表等逐一训练。实训软件功能清晰而全面,难易程度由浅入深,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时数、学生掌握程度以及考核需要进行灵活设置,推送任务,提高了实训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任课教师还可以运用自动判卷的在线考试系统实施考核,以检验学生学习效果。这样在学生总评成绩中就有一部分权重赋予机考成绩,加大实践能力测试的比重,因为这部分测试不仅考核了学生对专业知识应用性的掌握,而且考核了学生对会计软件实务操作能力的水平。为了增强实训效果,笔者还尝试将每周授课3学时调整为4学时,每一次都力求讲解一个完整的知识点内容,做到讲练同步不脱节,以增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三)增加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测试。职业核心能力不是教师“教”会的,而是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在不断的训练和练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因此,在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不仅要融入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在考核中也要测试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水平。经过笔者多年教学实践,小组任务驱动式考核方式是有效途径之一,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锻炼学生的语言交流、综合分析、决策判断和动手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竞争力。在当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笔者的做法是分小组进行创业构想,撰写创业规划书,在成本预算、财务报表等内容上要彰显专业特色,小组成员可以结合自身性格特征、优势等进行有效分工,项目规划要务实具备可行性,最终以文本和PPT、Prezi等形式派代表展现给所有同学,接受同学提问,让同学通过手机中的QQ、UMU互动平台参与评价投票,教师则在最后进行点评,参考学生评价结果给出各小组成员成绩。这些准备工作都在课下完成,教师可以分阶段进行任务指导,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中检查自身的职业核心能力水平,从而找出今后的努力方向。
综上所述,教学改革是无止境的,只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师都应该大胆尝试。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引入多元化考核方式起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不仅让教师抛弃了以往紧握书本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丰富了教学媒介和教学手段,更让学生背离了只啃书本的单一学习模式,在空间、时间上得到了有效拓宽,从而激发了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发挥。S
参考文献:
[1]赵改玲.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J].商业会计,2015,(12).
[2]贾艳宇.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J].科技信息,2014,(08).
[3]史煜娟.多元化考核视角下的成本会计教学实践能力研究[J].甘肃科技纵横,2015,(02).
[4]许捷.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商业会计,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