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丽芳 顾一煌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针灸科 (南京 210011)
电针背腧穴并膝局部穴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姜丽芳△顾一煌△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针灸科 (南京 210011)
摘要目的:对比电针背腧穴联合膝局部穴位治疗法与双氯芬酸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以电针背腧穴联合膝局部穴位方法治疗膝关节炎63例的疗效与双氯芬酸钠治疗63例的疗效进行随机对比研究。结果:电针背腧穴联合局部穴位方法治愈50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96.9%,双氯芬酸钠药物组治愈42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79.4%,两组疗效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1)。结论:电针背腧穴并膝局部穴位治疗法对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明显。
主题词骨关节炎,膝/针灸疗法穴,犊鼻穴,梁丘
流行病学统计膝骨性关节炎在中国老年人群中患病率为9.6%,且以40岁以上为主,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膝骨性关节炎多伴有疼痛症状[1]。目前治疗方式有手术[2]、口服、涂抹多甾体类抗炎药物(如双氯芬酸钠等)[3]及针灸治疗等[4]。现对本院2014年7月~2015年4月间采用电针背腧穴联合膝局部穴位针刺治疗方法与口服双氯芬酸钠药物疗法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两种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
临床资料 病例来源为上述时间段来我院门诊就诊的126例病例,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随机分为电针背腧穴联合膝局部穴位治疗组(治疗组)与双氯芬酸钠药物治疗组(对照组)。两组的基本资料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情况对比表
注:两组男女比例经χ2检验、年龄、病程经t检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诊断标准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95年制定膝骨关节炎诊断标准[5]。
纳入标准①年龄40岁~80岁之间;②治疗前1周未进行药物及其他治疗;③同意加入本临床课题研究者。
排除标准①患有半月板损伤、韧带断裂及血管神经损伤者;②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肝、肾及造血系统疾病;③不能完成治疗疗程,无法判断治疗疗效者。
治疗方法 治疗组治疗: 局部针刺主穴:犊鼻、梁丘、血海、绝骨、阳陵泉、足三里、行间。针刺配穴:膝关节内侧疼痛者加膝关、阳谷;外侧或后侧疼痛者加环跳、膝阳关;关节屈伸不利者加委中;湿重者刺阴陵泉、丰隆[6]。背腧穴以取穴标准选取肝俞、肾俞穴。取2寸毫针针刺,进针0.5寸,行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接长城牌KWD-808Ⅰ型电针治疗仪,采用疏密波,频率为2 Hz/10 Hz,电流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留针30min。连续治疗14d。
对照组治疗: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国药准字H20023856);1d2次,每次1片。连续治疗14d。
疗效标准 采用美国膝关节协会AKS综合评分标准评价[7]。该标准分为膝评分和功能评分两大部分,各100分。膝评分包括疼痛项(50分)、活动度(25分)和稳定性(25分)及减分项(俯屈挛缩、主动伸展不全、力线不良等);功能评分包括行走能力(50分)和上下楼能力(50分)及减分项(如使用拐杖或腋杖辅助等)。
采用治疗前首次及治疗后末次评分制,以末次膝评分及功能两项各100分为治愈标准;末次比首次双评分提高且无疼痛者为显效标准,首次与末次双评分无变化者或末次评分仍有疼痛分值者,视为无效。治愈及显效病例均为有效病例。
治疗结果见表2。
表2 治疗结果对比表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P=0.008
治疗前后评分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评分相对于各组治疗前评分均有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二者治疗方法均有效;且治疗组治疗后评分相对于对照组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表±s)
注:与对照组治疗前评分比较▲P>0.05;与治疗组治疗前AKS评分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前AKS评分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AKS评分比较□P<0.05
讨论 膝骨性关节炎者多伴有冷痛感,属祖国医学 “痹”症范畴[8]。其湿性重着,黏滞缠绵,寒主收引,血液遇寒则凝。故多以寒湿阻滞经脉,气血不通为病因;除湿散寒,活血通脉为治疗方法。
水湿之运化,脾胃健,则水湿除,脾胃为后天之本。故局部主穴选用脾胃经的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以内外膝眼用于疏通膝关节经络,血海用于活血化瘀,针刺委中可直达病所,梁丘穴亦为治疗膝关节痛的验穴。背腧取穴源于《灵枢·背腧》中记载“背中大腧,在杼骨之端,肺腧在三焦之间,心腧在五焦之间,膈腧在七焦之间,肝腧在九焦之间,脾腧在十一焦之间,肾腧在十四焦之间。皆挟脊相去三寸所,则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输也”。《素问·骨空论》中有“膝痛不可屈伸,治其背内”及《灵枢·邪客》言“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腘”。故在取穴时加肝俞、肾俞穴。
本文研究表明电针背腧穴位联合膝局部取穴治疗法对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明显,本文治疗组总有效率96.9%,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9.4%,且电针背腧穴位联合局部取穴治疗法减轻了患者疼痛。
参考文献
[1]陈灏珠,李宗明.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833-833.
[2]张东旭.膝关节镜下微骨折技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J].中国疗养医学,2015,24(6):643-644.
[3]刘克敏,刘晓磊.不同方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80例[J].陕西医学杂志,2011,40(4):459-461.
[4]张丽蓉,田亚慧,刘青青,等.透刺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60例[J].陕西中医,2012,33(6):733-734.
[5]刘克敏,刘晓磊.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康复治疗的现状及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4):972-976.
[6]张鹤,赵百孝,宋艳,等. 近10年来灸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现代临床研究及选穴规律的分析[J].中医药信息,2015,32(2):118-121.
[7]柴伟,孙长鲛,倪明,等.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胫骨内侧疼痛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骨伤,2014, 27(4):269-273.
[8]王小刚,张自强,祁文兵,等. 阳和汤加减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J].陕西中医,2015,36(5):552-553.
(收稿2015-10-13;修回2015-11-17)
【中图分类号】R274.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0-7369.2016.02.043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南京21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