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涛
(周口市文物考古管理所,河南 周口 466000)
新莽铸币地域及原因浅探
唐涛
(周口市文物考古管理所,河南 周口 466000)
摘要:西汉末,王莽掌握政权之后,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稳定局势,实施了极为重要的币制改革。币制改革先后共进行了4次,在多个地域铸造钱币并发行铸币20多种。截至目前,考古发现了许多新莽铸币遗址、新莽钱范、新莽铸币。通过对考古资料铸币遗址、新莽钱范、新莽铸币具体出土地点的研究分析,将其铸币地域分为三大区域,并说明其在这些地域铸币的原因。
关键词:新莽铸币;遗址;钱范;地域
货币是一个国家权力的重要象征,是记录历史、见证历史的重要物化资料。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金属铸造钱币、使用货币的国家。新莽王朝在中国历史上仅存了15年,虽然短暂,但执政者王莽先后进行了4次重要的币制改革,并且在全国不同区域进行铸币,数量达20余种,在中国古钱币史上创造了奇迹,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史书上记载有王莽曾“遣谏大夫五十人分铸钱于郡国”。基于新莽铸币的主要出土地点,可将王莽铸币地域分为三辅地区、经济发达地区、边郡地区。王莽在不同的地域铸币,地域选择性强,目的各有侧重。
本文拟用近年来在全国多个地域的考古发现,结合相关的史料对新莽铸币的具体地点做一研究分析,亦以此为基础对新莽王朝时期在不同地域铸造钱币的背景和目的做一探讨。
一、新莽铸币年份、种类及出土遗址概况
新莽王朝是中国历史上较为短暂的一个王朝,仅存了15年(公元8-23年)。王莽辅政与执政期间,先后进行了4次币制改革,在多个地域铸造钱币向全国发行铸币达20多种,可见其次数之频繁,地域之广泛,种类之复杂。
《汉书·王莽传》载,居摄二年(公元7年)“五月,更造货:错刀,一直五千;契刀,一直五百;大钱,一直五十,与五铢钱并行”[1]卷99上·第69上:1163。铸造的三种新币称之为金错刀、契刀五百、大泉五十。公元9年,王莽篡汉,铸造了“小泉直一”钱。公元10年,实行宝货制,又开始铸造了“幺泉一十、幼泉二十、中泉三十、壮泉四十”钱,同“小泉直一、大泉五十”合称为六泉。同年,又铸造了“小布一百、幺布二百、幼布三百、序布四百、差布五百、中布六百、壮布七百、第布八百、次布九百、大布黄千”,统称为十布。公元14年,也就是天凤元年,便铸造了“货布、货泉”钱。
上述这些钱币全部都是铸币,其流行时间长,发行数量多,当数“大泉五十、小泉直一、货泉”这三种钱。
新莽时期,根据《汉书·卷二十四下·食货志第四下》记载,现统计出新莽币及存世实物对照如下,见表1、表2。
钱范是铸币不可或缺之物。一直以来,通过考古工作人员的一系列考古调查和考古发掘,至今已发现了多处铸币遗址和钱范出土地点。
西安好汉庙遗址。西汉长安城故址西南处发现“小泉直一、幺泉一十、中泉三十、壮泉四十、大泉五十、小布一百、幺布二百、幼布三百、序布四百、差布五百、中布六百、壮布七百、第布八百、次布九百、大布黄千、契刀五百、货泉”钱范接近20种[2]。
表1 现存实物列表
表2 现存实物二十八品表
长安城时为新莽王朝的都城,行政区划属京兆尹管辖。此处应为新莽王朝时期最大的中央制范、铸钱工场。
西安雁塔区制范遗址。2001年,西安雁塔区三召村发现一处新莽时期的“小泉直一”制范遗址,经过考古发掘,出土了百余件“小泉直一”残陶范母[3]。考古人员通过对史料和出土物的研究分析,认为该遗址系新莽时期铸造“小泉直一”金属钱范制作陶范母的作坊。
周口发现货泉钱范和新莽铲币。1988年,商水县程刘村新安故城发现了新莽时期“货泉”铜范母1件,铜范母为盘式,呈八边形,带边沿,钱文“货泉”二字为小篆悬针体。据史书上记载,铜铸范母的使用始于西汉文景帝时期。《汉书·王莽传》载,天凤元年(公元14年),王莽进行第四次币制改革,“罢大小钱,更行货布,长二寸五分,广一寸,直货钱二十五。货钱径一寸,重五铢,枚直一。两钱并行”[1]卷99下·第69下:1182。因此该铜范母应是新莽末期的遗物。2014年秋冬之交,商水县城西南一新建药厂工地,考古人员通过考古钻探,发现了一处古墓群,发掘清理出土了“五铢、货泉、货布”等钱币。其中,3枚货布系新莽时期铲币,呈长条形,首部有圆孔,两足为方形,悬针篆“货、布”二字分列左右[4],造型古朴,文字精美,铸造规整。该币年代久远,周身布满绿色铜锈,周口尚属首次出土,是不可多得的货币珍品。该货泉钱范和新莽铲币的发现,对研究新莽时期的铸币地域及原因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西安北郊新莽钱范窑址。1986年,西安北郊汉城乡发现了一处新莽时期的烘钱范窑址,出土了大量的“大泉五十”钱范。从出土物分析,该窑址应该是公元7-19年所造[5],这个年份正值新莽铸造钱币的黄金时期。
陕西耀县(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新莽陶钱范。出土的“大泉五十”钱文为阴文篆书,属于“分流直铸式”钱范[6]。耀县为汉景帝时的始建县,西汉时期的祋祤县境,今陕西耀县为西汉时期祋祤县地。新莽王朝时期,王莽将祋祤县改属列尉大夫,祋祤县制废止。证明该钱范就是新莽时期所造。
洛阳613研究所新莽钱窖藏。2001年,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在613研究所清理一处新莽时期钱窖藏,钱币大多数属新莽末期的“货泉、布泉”[7],入藏时间应该在新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绿林军攻陷洛阳之际。
河南巩县(今巩义市)里沟铸钱作坊遗址。文化层包含的遗物极为丰富,除散存在地面上的铸范碎块之外,经过考古发掘出土的大块铸范和部分完整铸范达2000余件。从出土的遗物上研究分析,均不会晚于西汉末新莽时期,今巩县为当时西汉的河南郡巩县,这是一处专门铸造“大泉五十”的作坊遗址[8]。证明王莽曾在河南郡铸造过钱币。
河南安阳天宁寺新莽铸币遗址。在该遗址中发现了铜铸炉、陶范、坩埚,出土有“大泉五十”钱范[9]。从出土的钱范来看,制作较为规范,文字字口深峻,可以推断是新莽时期早期的铸钱钱范。西汉初,安阳县被废止,合并于汤阴县,直至西晋予以重置。今安阳市西部当时属河内郡,东部属魏郡。说明当时王莽在上述郡地(安阳)铸造钱币。
南阳汉宛城遗址出土的新莽钱范。考古人员在中原技校,新华东路卧龙区公安局、市信用社工地,市十三小学等处,均发现有“契刀五百、大泉五十”钱范[10]。今南阳市是西汉时期南阳郡治宛县故地,新莽王朝时期王莽曾改宛为南阳。该遗址应为王莽在南阳郡铸币的一重要证据。
安徽阜南新莽钱范。2000年,安徽阜南县赵集乡王小庄农民农作时挖出“大泉五十、契刀五百”陶范。后来又采集到比较完整的“大泉五十、契刀五百”陶范35块、坩埚碎片1块、紫色蜂窝状炼渣1块[11]。今阜南县为西汉时期置富陂县,属于汝南郡。当时的汝南郡商贾云集,交通便利,是一个非常富裕的大郡。此地应该是铸造“大泉五十、契刀五百”钱的作坊遗址。
荥阳娘娘寨遗址出土“大泉五十”钱范。娘娘寨遗址位于河南省荥阳市豫龙镇寨杨村西北处,2008年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遗址北部发现了一座“大泉五十”钱范窖藏坑,出土了许多钱范残块,其中,保存较为完好的有3块面范和2块背范[12]。现荥阳是西汉时期河南郡一重要区域,新莽王朝时期王莽改河南郡为保忠信乡,即今荥阳应是当时的京县。经研究分析出土物是新莽早期遗物,证明王莽曾在此铸造过钱币。
山东海阳县新莽钱范。通过考古发掘,在山东海阳县赵疃乡庶村,出土有“大泉五十”钱范。今海阳县属西汉时期琅琊郡所辖之地,新莽时期王莽曾改琅琊为填夷。证明王莽在海阳县域铸过币。
青海海晏县新莽钱范。1972年,海晏县三角城遗址发现一块陶钱范残块。从残留文字研究分析,应为“大泉五十”母范[13]。海晏县三角城为新莽王朝时期西海郡郡治所在地,该陶钱范的发现,证明青海自西汉以来在国家版图上就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也为当时东西交通要道增添了实物依据。
甘肃通渭县新莽钱范。1986年,通渭县委修建楼房的清基工地上,距地表5米处采集到新莽“大泉五十”“小泉之一”钱范残块数件;1988年,又在原县委后院修建楼房清基工地上发现了“大泉五十”钱范数块[14]。今通谓县属西汉时期天水郡之地,此处应为新莽铸币工场遗址。
内蒙宁城县黑城新莽钱陶范作坊遗址。该遗址与黑城城南墙相距100米,考古发掘出土了“大泉五十”范64枚,“小泉直一”范多达150枚[15]。今宁城县是西汉时期的右北平郡,新莽时期王莽曾将右北平改为北顺。黑城又是一座汉代古城。证明该遗址应为王莽时期一铸币地点。
二、新莽铸币地域及原因分析
新莽王朝时期的铸币活动区域较为广泛,我们从上述发现的新莽铸币遗址和钱范出土地点来研究分析,可以把这些地区划分为三个区域,即京都三辅地区(陕西西安)、经济发达地区(河南、安徽、山东) 、边郡地区(如青海、甘肃、内蒙古)。王莽铸币主要集中在京都三辅地区、经济发达地区、边郡地区这三个地域,其原因值得考析。亦值得注意的是,除京都三辅、经济发达、边郡这三个地区,全国仅有南方诸郡故地没有发现新莽铸币遗址,也没有出土新莽钱范的有关报道,南方诸郡在新莽时期是否铸造过钱币,有待考究。
新莽王朝时期,他的京师所在地就是京都三辅地区,即陕西西安,为当时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之中心,该地区的发展、稳定直接关系着新莽政权的存亡与安定。王莽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进行了一系列重要改制措施,并首先在这一地区顺利推行然后实施至全国。币制改革当是王莽改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推行得也较为彻底。关中地处渭河平原,地势平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水丰草茂,这是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也是人类生息繁衍的理想之地。农业发展了,经济自然就发达了。西汉晚期,长安达20多万人,是全国最大、最富庶的物资集散地和商品交流中心。历来关中经济富庶,三辅地区理所当然就是当时新莽王朝的经济中心。三辅地区拥有这样十分有利的条件,着眼于经济发展和稳固核心地位,王莽不得不在三辅地区铸造钱币。
西汉和新莽时期,经济发达地区除陕西西安外,河南、安徽、山东一带农业发展非常迅猛,手工业、商业极其繁荣昌盛。这一态势令人瞩目。故在河南、安徽、山东这些地区发现铸币遗址和钱范亦是意料之中。
新莽时期在京都三辅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铸币很容易理解,在青海、甘肃、内蒙古这些边郡地区铸币的原因何在,值得考析。秦汉以来,实力壮大的匈奴是中原王朝北边的重要威胁。西汉初期,汉王朝初建,实力抵不过匈奴,一直采取和亲的方式以求得北部边境安宁,处于防守态势。到汉武帝时期,国力逐渐强盛,为了消除匈奴的威胁,不断地向匈奴发动大规模战争,屡战屡胜,沉重打击了匈奴,随后双方相互安定了很长一段时间。公元9年,王莽篡汉后,非常歧视匈奴,趁其伤势未愈,加紧攻势。命曰:“普天之下,迄于四表,靡所不至。”其东出者,至玄菟、乐浪、高句骊、夫馀;南出者,逾徼外,历益州,贬句町王为侯;西出者,至西域,尽改其王为侯;北出者,至匈奴庭,授单于印,改汉印文,去“玺”曰“章”。“匈奴单于求故玺,莽不与,遂寇边郡,杀略吏民。”[1]卷99中·第69中:1170匈奴势力不除,新莽王朝不得安宁,王莽当机立断,调遣虎贲将军王况、五威将军苗诉出五原,震狄将军王巡、厌难将军陈钦出云中,平狄将军王萌、振武将军王嘉出代郡等六路大军出击匈奴[1]卷99中·第69中:1171。这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沉重地打击了匈奴的嚣张气焰。上述发现新莽铸币遗址的青海、甘肃、内蒙古在地域上连成一线,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王莽在这些地区铸币,也就是应付战争和稳定边郡的需要。
新莽时期经济格局变化不大,当时的陕西西安、河南、安徽、山东经济比较发达,青海、甘肃、内蒙古边郡地区战事频发,货币的需求量也必然就大,因而王莽在这些地区铸币,更多考虑的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需要。至于像南方诸郡这些经济欠发达地区,货币需求量较小,直接可以由中央提供所需货币,无须直接在当地铸币,避免其内耗,至今南方没有发现新莽时期的铸币遗址和钱范的现实,亦可让人理解和接受。
以上对新莽王朝铸币地域的分析都是通过考古资料梳理分类进行的,考古发现具有一定的偶然性,虽然南方地区至今未曾发现新莽时期的铸币遗址和钱范,但是随着文物考古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或许会有新的发现和惊喜。目前,根据现有的系列考古调查、考古发掘资料和史料的显示,经研究分析,王莽铸币的地域分布比较集中,并且在不同的地域铸造钱币,其流通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目的不尽相同。在三辅地区铸造钱币其政治目的要大于经济目的,在经济发达地区铸造钱币更多地考虑的是当时经济上的需要,在边郡地区铸造钱币主要侧重于军事上的需求。亦可信:在今后诸多考古发现和考古资料的不断积累中,会逐步获悉中国历史上新莽铸币的地域及其原因。
参考文献:
[1]班固.汉书·王莽传[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2]党顺民.西安好汉庙出土新莽陶钱范[J].中国钱币,1990(3):45-60;81.
[3]党顺民.西安雁塔区三召村发现“小泉直一”制范遗址[J].中国钱币,2002(2):45-46.
[4]沈化朗.商水发掘一批汉代墓葬[J].河南文化文物年鉴,2015年卷(周口篇):537.
[5]马骥,陈安利.西安北郊发现莽新“大泉五十”钱范窑[J].文博,1987(2):28-29;100.
[6]金真.耀县出土新莽陶钱范[J].西安金融,2000(7):20.
[7]王炬.洛阳613研究所新莽钱窖藏[J].中国钱币,2003(2):52.
[8]陈立信,郭书营.巩县里沟铸钱作坊遗址试掘简报[J].中原文物,1988(1):25-27.
[9]谢世平.安阳天宁寺附近发现新莽铸钱遗址[J].中国钱币,2002(2):42-44.
[10]凌皆兵.南阳发现的汉代钱范及相关问题探讨[J].中原文物,2008(5):70-76.
[11]刘敏,杨少哲.安徽阜南发现新莽钱范[J].中国钱币,2003(2):47.
[12]鲍颖建,刘丁辉.荥阳娘娘寨遗址“大泉五十”钱范初探[J].中原文物,2015(2):79-81.
[13]李峰,王麟.青海海晏县出土的新莽钱范[J].中国钱币,1990(3):2.
[14]何珏.甘肃通谓县出土新莽钱范[J].中国钱币,1989(4):69-70.
[15]安丽,赵爱军.内蒙古宁城县黑城出土新莽陶钱范[J].内蒙古金融研究,2003(S3):39-42.
DOI:10.13450/j.cnki.jzknu.2016.03.021
中图分类号:K875.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9476(2016)03-0083-04
作者简介:唐涛(1977-),男,河南新县人,馆员,主要从事文博研究。
收稿日期:2015-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