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应用型本科院校新闻学专业“双师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

2016-06-04 19:11王忠国
戏剧之家 2016年9期
关键词:双师素质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能力

【摘 要】随着人才需求市场的变化,地方本科院校必须面临转型发展的时代需要。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实质就是教师队伍的转型。目前,地方本科院校新闻学专业教师队伍转型面临三个难点:一是双师素养界定难以通过双证来衡量;二是地方本科院校普遍存在教师实践水平不高;三是从根本上缺乏激励的保障机制。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素养;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5-0182-02

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对地方本科院校新闻学科深化课程改革、实践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普通本科院校在向应用型转型的过程中,新闻学专业“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必须研究新闻学专业“双师素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双师素质界定存在问题

双师概念起源于职业教育。1986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关于加强职业技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意见》,该意见要求通过培训的方式提高在职教师的学历。同时,在意见中,职业院校要“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教学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到校兼课,以加强教学与实践的联系”[1]。

针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2008年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对“双师型”教师素质做了四点界定,从四个可量化的维度考量双师素养中的实践能力。

随着教育部试点推行部分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地方本科院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借鉴了职业教育中双师概念及双师素养的界定。在借鉴过程中,容易将双师型教师素质等同于双职称或者双证书,等同于短期内实践工作经验。而对于地方本科院校的新闻学专业而言,由于新闻行业职业资格证书的特殊性,双师素养又很难通过双职称或者双证书去衡量。

二、教师实践能力不强

长期以来,地方本科院校新闻学专业师资往往都是从高校引进,导致师资实践水平有限。因此,地方本科院校新闻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就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问题一,教师缺少甚至没有在媒体实践锻炼的经验;问题二,教师课堂授课与实际严重脱节;问题三,业界人士参与新闻教学流于松散和随意。针对上述问题,大部分研究者建议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解决:一是引进媒体资深人士;二是安排自有教师到媒体实践锻炼;三是聘请媒体资深人士开展讲座、进行技能培训等。

在实际工作开展中,全国只有少数知名的高校可以做得比较好,而对于很多地方本科高校来讲,困难还是很多。一方面,地方本科院校自有师资本身缺乏媒体一线工作经验,新闻业务技能本身较为欠缺;另一方面,高校与媒体之间缺乏良好的师资互动机制,媒体资深人士发挥作用有限,而自有师资又得不到很好的新闻业务技能训练。因此,地方本科院校新闻学专业教师所教授的新闻业务技能只局限于书本,而缺乏与业界的动态互动,从而造成所教不能应用于实践,学生的培养质量不符合行业要求。

关于新闻院校师资的实践能力方面,可以借鉴西方的模式。有学者经过考察和分析,认为美国新闻院校普遍重视师资的新闻实践背景,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和密苏里新闻学院是美国新闻专业教育方面最有影响力的两所院校。在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许多主干课程都是由各大新闻媒体聘请的兼职教授担任,对教师“有严格的发表作品方面的要求……经常在一些媒体如《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上发表新闻作品。”[2]密苏里新闻学院创立了一种影响深远的新闻教育模式——“密苏里方法(The Missouri Method)”,它作为培养应用型新闻人才办学模式的方法,离不开该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密苏里新闻学院的老师“有良好的职业经验......教师包括了在报纸、广播电视、广告公司有专业工作经验的教授......几乎我们所有的教授,包括那些有博士学位的教授都有过一些专业经验。”[3]美国其他新闻院校的师资中,“业界人士占三分之二左右”。[4]

三、缺乏相应的保障机制

关于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规定。2011年,教育部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中规定“高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职务(职称)评聘、表彰与奖励继续纳入高等教育系列”。[5]2012年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公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指出“各高校要制定完善教师实践育人的规定和政策,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教师实践育人水平......教师承担实践育人工作要计算工作量,并纳入年度考核内容”。[6]2014年6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明“健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探索在职业学校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7]

上述规定均强调职业院校要加大实习基地建设,实现校企共建师资队伍的目的。职业教育关于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经验值得地方本科院校借鉴和学习。

为了提高高校新闻学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水平,2013年,教育部、中宣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高校新闻传播院系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高校与新闻单位从业人员可以实现互聘。该意见指出“2013年9月至2017年7月,教育部、中宣部从新闻单位选聘500名优秀编辑记者到计划实施高校新闻传播院系兼职或挂职任教;从相关高校新闻传播院系选派500名骨干教师到新闻单位兼职或挂职”。[8]通过互聘,可以有效推动新闻学专业理论教学与新闻实践的结合。该意见还规定了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的主要任务和保障。

但是,《关于加强高校新闻传播院系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并未对双师型师资培养的目标提出具体要求,甚至没有具体的考核标准。由于没有考核标准以及配套的激励机制做保障,教师参与该计划的积极性不是很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各级激励机制不健全,或者有激励机制但是落实不到位。

众所周知,职称考核指标是教师参与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指挥棒。因此,调动教师提高实践育人的水平、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应将教师的实践育人水平纳入职称考核体系里。在职业教育体系中,只是规定将教师实践育人工作纳入年终考核,但并未纳入职称评审考核中。在本科院校的职称评审文件中,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分为教学型、教学科研型和科研型。职称评审文件中也明确规定了教学型和教学科研型职称评审的实践育人内容,而在实际执行中并未真正落实,这就极大地阻碍了教师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实践育人水平的热情。

由于职称评审缺乏激励内容,导致地方本科院校在出台相应的激励措施时缺乏有力的支撑,在执行激励措施时就显得力不从心。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必将围绕职称评审这个指挥棒进行,因此,教师参与学校各项有助于提高实践育人水平的教学改革的积极性自然不高。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实质就是教师队伍的转型,由于缺乏相应的自上而下的制度保障,教师队伍转型势必受到影响,进而会影响地方本科院校的整体转型。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职业技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意见[R].1986.

[2]蔡雯.如何加强学界与业界的联系与合作—对美国新闻教育改革的调查及思考[J].中国记者,2005,(8):63.

[3]蔡雯.新闻教育的“密苏里方法”——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办学模式探析[J].现代传播,2006,(2):125.

[4]刘海贵.美日新闻教育及变革对中国的启示[J].新闻爱好者,2013,(3):73.

[5]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R].2011.

[6]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R].2012.

[7]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R].2014.

[8]教育部,中宣部.关于加强高校新闻传播院系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R].2013.

作者简介:

王忠国(1978-),男,新疆沙湾县人,昌吉学院中文系新闻教研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传播学理论及运用,新闻教学改革。

猜你喜欢
双师素质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能力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协同开展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衔接的探析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校企合作是提升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双师素质”最有效的途径
高职计算机专业加强企业锻炼培养教师“双师素质”的分析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