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脾养胃汤联合西药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疗效及对幽门螺杆菌、胃黏膜的影响

2016-06-04 02:01:31杨君平
陕西中医 2016年1期
关键词:养胃螺杆菌胃镜

杨君平

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人民医院(定西 748200)



温脾养胃汤联合西药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疗效及对幽门螺杆菌、胃黏膜的影响

杨君平

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人民医院(定西 748200)

摘要目的:观察温脾养胃汤联合西药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疗效及对幽门螺杆菌、胃黏膜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研究的165例患者抽签分为治疗组(85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使用奥美拉唑抑酸,存在幽门螺杆菌(HP)感染者给予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各1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自拟温脾养胃汤。治疗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相关症状、体征变化情况以及HP根除情况、胃黏膜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29%,对照组总有效率77.50%,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HP根除率82.28%,对照组为68.00%,两组HP根除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胃黏膜充血、糜烂、水肿以及胆汁反流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为明显,两组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治疗中常规使用西药的同时联合应用温脾养胃汤可显著改善疗效,提高HP清除率并有助于胃黏膜的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主题词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疗法补益剂/治疗应用@温脾养胃汤

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而自幽门螺杆菌(HP)的发现并认识到其致病机制后,根除HP治疗成为治疗该病的重要方法,但临床越来越常见根除HP失败病例,或虽然HP已得根除,然临床相关症状仍存在的情况[1],亟待改进治疗方案以克服上述不足,其中联合应用中药是常见的选择。脾胃虚寒型是慢性胃炎常见的中医证型,笔者在近2年采用自拟温脾养胃汤治疗了85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研究病例来源于2013年1月~2014年11月我院科门诊治疗的慢性胃炎患者,临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上腹部不适/隐痛、嗳气、食欲下降、反酸、恶心呕吐等症状,并经胃镜、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慢性胃炎表现,均符合2000年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制定的诊断标准[2]。选择中医辨证为脾胃虚寒型[3]、胃镜检查分度[4]为中度以上的患者纳入研究,在上述临床表现的基础上存在胃脘不适、疼痛遇寒加重得温则减、喜按,畏寒肢冷,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沉迟等症状。共得研究病例165例,依据抽签结果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85例,男54例,女31例;年龄23~68(46.13±15.41)岁;病程1~14(6.42±4.24)年;胃黏膜病理特点:伴腺体萎缩11例,伴肠化生7例,伴异形增生4例。对照组80例,男48例,女32例;年龄28~70(47.45±16.03)岁;病程1.5~15(6.23±5.02)年;胃黏膜病理特点:伴腺体萎缩11例,伴肠化生5例,伴异形增生5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及胃黏膜病理特点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所有纳入病例均给予奥美拉唑肠溶片,用法为:20mg/次,2次/d口服,连用4周。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清除HP治疗,开始1周HP根除治疗,治疗开始即加用药物为:①克拉霉素片,用法为:500mg/次,2次/d口服,连用1周;②阿莫西林片,用法为:1.0g/次,2次/d口服,连用1周。

对照组对照组即按照上述常规方法治疗。

治疗组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方法的基础上给予自拟温脾养胃汤,主方如下:熟附子(先煎)、饴糖、砂仁(后下)各12g,党参20g,黄芪、白芍各30g,丹参、陈皮各15g,桂枝、干姜各6g,甘草9g。随症加减:疼痛明显加延胡索、木香各12g;吞酸明显加锻海螵蛸12g;大便稀溏加白术15g,茯苓20g。每日1剂,分2次,饭后半小时温服。

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治疗期间不使用其他治疗慢性胃炎的药物。忌辛辣、生冷、油腻饮食,忌烟酒,嘱合理运动,按时作息。

观察指标主要包括:①一般情况观察:主要为相关临床症状变化情况;②胃镜检查:胃镜检查胃黏膜变化,观察充血、水肿、糜烂、胆汁反流等情况,并依据参考文献[5]标准对检查结果进行分级;③HP感染情况:依据碳13尿素呼气实验评估HP感染情况。上述检查治疗前后各1次。

疗效标准参考2002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的疗效标准,分临床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临床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统计学方法全部数据采用SPSS20.0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认为有显著性差异。

治疗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4周,治疗组总有效率95.29%,对照组总有效率77.50%,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1.2924,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两组治疗前后HP感染情况比较治疗前,治疗组85例患者HP阳性79例占92.94%,对照组80例阳性75例占93.75%,两组HP感染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HP阳性者根除65例占82.28%,对照组阳性者根除51例占68.00%,两组HP阳性患者HP根除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4.2202,P<0.05)。

两组治疗前后胃镜检查结果比较两组治疗两组胃镜下胃黏膜充血、糜烂、水肿以及胆汁反流发生情况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后,两组胃镜检查结果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治疗组胃黏膜充血、糜烂、水肿以及胆汁反流有效情况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两组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χ2=18.3502、6.2712、12.7948、7.1541,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胃镜镜像比较[n(%)]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同期比较,▲P<0.05

讨论自现代医学认识到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子后,根除HP治疗迅速成为该病的主要治疗手段,其中一种质子泵抑制剂联合两种抗生素是较为理想的方案[5],如本研究中使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就是该类方案的代表。根除HP治疗大大提高了慢性胃炎的疗效,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病例HP清除失败,使临床认识到对该病的治疗远未结束。

慢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范畴,脾胃虚寒是其主要中医证型,该证型所占比例在35~50%之间,对该证型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也是当前的研究热点。脾胃虚弱是脾胃虚寒发生的基础,其时脾胃阳气业已受损,运化、收纳功能异常更为明显,因此温养脾胃为主要的治法,而随着病程的迁延,或多或少存在血瘀之侯[6],故可适当给予活血祛瘀之品。本研究中使用熟附子、桂枝、干姜温中散寒,散脾胃虚寒的同时鼓舞阳气温煦脾胃,助其功能恢复;党参、黄芪、砂仁益气健脾和胃,纠正脾胃虚弱以固本;丹参活血祛瘀,可除血瘀兼症,并利于益气固本;白芍、甘草、饴糖益中缓急止痛,且可防熟附子、干姜温热太过;陈皮行气健脾,使诸药补而不滞。上述药物合用温阳脾胃力著,恢复脾胃功能可期。本研究自拟用方,包含了黄芪建中汤的方意,并在后者的基础上有所加强,以求尽快恢复脾胃正常功能。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应用该方后总有效率为95.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0%,显示了自拟温脾养胃汤的有效性。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结果显示,黄芪、党参可双向调节胃酸分泌、调节胃蛋白酶活性,并且能对抗自由基、调节表皮生长因子,有助于促进胃黏膜的恢复[7];丹参可改善局部血流变,并且有抗炎、抗氧化作用,有助于抑制局部异常炎症浸润;甘草、白芍、饴糖等除调节免疫、抗炎作用外,还可缓解胃痉挛而减轻疼痛;而黄芪、党参、干姜、砂仁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抗HP作用。可见,中药治疗慢性胃炎具有多靶点共同作用的特点,配合三联疗法西药有助于提高HP的根除率,并有利于胃黏膜的修复,这在本研究结果中也均有明确体现。

参考文献

[1]陈枝俏,黎秋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脾胃虚寒型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29(12):1008-1009.

[2]刘文忠.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2000,20(3):199-201.

[3]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24.

[4]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1年 天津)[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6):738-743.

[5]李慕然,刘艳迪,唐涛,等.幽门螺杆菌和慢性胃炎胃黏膜病理变化的关系研究[J].天津医药,2015,57(1):54-56.

[7]李力,周晓玲,税典奎,等.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120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4,22(8):471-472.

(收稿2015-03-11;修回2015-04-19)

【中图分类号】R57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0-7369.2016.01.028

猜你喜欢
养胃螺杆菌胃镜
养胃六法 缺一不可
基层中医药(2020年1期)2020-07-27 02:44:06
幽门螺杆菌阳性必须根除治疗吗
早餐这么吃,健康又养胃
今日农业(2019年12期)2019-08-15 00:56:32
春季养生六个字 春捂 养胃 护肝
人大建设(2018年3期)2018-11-17 22:01:21
解开胃镜报告上的纠结
特别健康(2018年9期)2018-09-26 05:45:32
粗粮养生不养胃
特别健康(2018年4期)2018-07-03 00:38:26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口腔与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
幽门螺杆菌重组蛋白OipA6间接ELISA法的建立
电子胃镜引导下放置螺旋形鼻肠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