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立志教育

2016-06-03 17:44付玉蕊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

付玉蕊

摘 要 对于中小学学生而言,立志教育是必要的。无论是学校、教师、家长、社会还是学生个人都应该采取行动,本文主要从教师的层面来探讨开展立志教育的原因以及教师能为学生的立志教育做些什么。

关键词 中小学 教师 立志教育

中图分类号:C65 文献标识码:A

1开展立志教育的原因

1.1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

自古以来,立志教育倍受推崇。孔子在《论语》中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说:“老当益壮,宁知白首知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俗语有云“有志者事竟成 ”,由此可见传统文化对立志的重视,开展立志教育,有利于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使传统文化更富有生命力。

1.2当前中小学学生面临的一系列道德及学习危机

当前中小学生面临着一些道德危机:追求功利、追求金钱、是非观念不分、漠视人的生命、感受不到人生的价值感、道德意识淡薄等,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中小学同时面临着一些学习危机如厌学,沉溺于网络,荒废学业等。这些危机究其根源是中小学生没有确立明确的人生追求,是立志教育的缺失。当学生真正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感受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时,这些危机将荡然无存。

1.3立志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推动力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他论述了志、学、才三者的关系,其中志是成学、广才的前提。一个有着明确人生方向的人更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动机也更强烈,学生更能自主自愿的学习。周恩来青少年时期就立下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雄心壮志,这无疑使周恩来更加勤奋刻苦的学习。

1.4立志教育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志教育通过明确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确立个人的奋斗目标,以自身的立志追求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中小学教师肩负的责任

中小学教师在学生的立志教育中应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在中小学立志、持志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1教师必须把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志向置于重要地位

在《张子正蒙注》中,王夫之说:“正其志于道,则事理皆得,故教者尤以正志为本”立志教育是增强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应该有意识的开展立志教育。

2.2教师引导学生立志应坚持的原则

(1)坚持学生立志的主动性,不立强迫之志。只有志向是学生自主自愿确立的,学生才能积极主动的采取行动。教师在立志教育中是引导者,而不是强迫者。

(2)认可学生立志的多元化。学生在个性、兴趣、学习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教师应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找到适合的人生坐标。

(3)告知学生立志建立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学生只有了解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明确自身的兴趣爱好,才能做出合理的选择。

(4)引导学生立志中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是社会中的人,在立志时在考虑自身需求的同时,要有服务和奉献社会的意识。北宋思想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明确自身肩负的社会使命。

(5)引导学生在立志中处理好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孔子在《里仁》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高远的志向,不能一味追求眼前的利益,不能过分功利化。这就要求教师采取一定的措施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6)帮助学生立志时确定奋斗目标,并做出短期、中期、长期规划,使学生明确人生方向,脚踏实地,实现人生理想。

(7)引导学生立志专一而不唯一。志向一旦确定,就不能随着自己的心愿随意更改。不能今天想做这个,明天想做那个,这样只会一事无成。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发现志向不能适应自身发展时,应做出适当的调整。教师应对学生的志向进行评估并引导学生适时自我评估。

2.3将立志教育融入到课堂中

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课堂内容,将立志教育融入到课堂中,挖掘课堂教学内容的立志信息,丰富课堂活动,这样教师就能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使学生明确自身的志向。

2.4鼓励学生阅读优秀书籍,寻找丰富的网络资源开阔视野

通过给学生推荐好书以及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寻找丰富的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源,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从而明确自我的人生价值以及社会价值,明确人生方向,并为此而执着的努力。

2.5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如组织兴趣小组、开展交流讨论会、设计板报等活动,开展社会实践如志愿服务、社会调查、职业体验等活动,在交流、合作与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

2.6对学生的立志意向给予及时的反馈

教师应进行辨志工作,与学生多交流。不是所有的学生的立志意向都是科学合理的,教师应从旁观者的立场上对学生的立志意向给予及时的反馈,使学生的立志意向更科学。

2.7引导学生持志,以坚忍的品性来践行

苏东坡在《晁错论》中说:“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不拔之志”。立志的工作虽然重要,但是只立志不行动,志向不过是一纸空文。教师应引导学生以坚强的意志,明确的计划,强烈的学习动机来实现人生理想。

参考文献

[1] 河江,李文焕.士贵立志,志不立则无成[J].金田,2013(1).

[2] 陈深汉.论德育工作中的立志教育[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

[3] 刘献君.论立志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15(12).

猜你喜欢
中小学教师
最美教师
大山里的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师赞
论多媒体技术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