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洛酮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对肝性脑病血清β-内啡肽血氨水平的影响

2016-06-03 01:40卢高峰郑鹏远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8期
关键词:纳洛酮

崔 静 花 威 卢高峰 郑鹏远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郑州 450014



纳洛酮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对肝性脑病血清β-内啡肽血氨水平的影响

崔静花威卢高峰郑鹏远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郑州450014

【摘要】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对肝性脑病血清β-内啡肽、血氨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肝性脑病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给予常规治疗方案;研究组3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纳洛酮与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ALT、AST、总胆红素)、血氨浓度以及β-内啡肽变化。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81.58%,对照组为65.7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5,P<0.001);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β-内啡肽、血氨水平及肝功能指标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β-内啡肽、血氨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疗效显著。

【关键词】肝性脑病;纳洛酮;门冬氨酸鸟氨酸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是严重肝病、以代谢紊乱为基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目前对于HE的确切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在诸多的发病机制假说中,其中较为公认的机制是“氨中毒假说”和“β-内啡肽诱导学说”[1-2]。部分研究证实,纳洛酮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但对其具体作用机制尚存在争议。本研究采用纳洛酮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探讨治疗前后血清β-内啡肽、血氨水平变化。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12-03—2014-10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肝性脑病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按照就诊顺序依次分为2组。治疗组38例,男15例,女23例;年龄21~68岁,平均(52±1.2)岁。对照组38例,男18例,女20例;年龄20~70岁,平均(50±1.5)岁。2组性别、年龄、HE分期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2组入院后均给予治疗原发肝病,去除HE的诱因、维护肝功能、促进氨代谢及调节神经递质等措施。对照组仅使用门冬氨酸鸟氨酸10~15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滴,qd,7 d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0.8 mg静脉推注,q8h,完全清醒或连用3 d无效予以停用。

1.3观察指标2组治疗结束后,依据HE诊断标准[3],再次判定HE分期并进行疗效判断。显效:治疗后HE分期改善2期以上或恢复到0期;有效:HE分期改善1期;无效:HE分期无变化、恶化或死亡。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病例数× 100%。入院后治疗前以及治疗结束后测定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及血氨浓度。

1.4β-内啡肽检测采集空腹肘静脉血3 mL,常规处理后,离心(3 000 r/min )5~10 min后取血清,置于-20 ℃冰箱保存待测,采用酶联夹心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β-内啡肽,试剂盒购自于北京海科锐生物技术中心。

2结果

2.12组疗效比较研究组38例,显效20例(52.63%),有效11例(28.95%),总有效31例(81.58%);对照组38例,显效15例(39.47% ),有效10例(26.32% ),总有效22例(65.79%)。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5,P<0.05)。

2.2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比较治疗后2组ALT、AST、TBiL水平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ALT、AST、TBiL水平虽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2.32组治疗前后β-内啡肽和血氨水平变化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血氨、β-内啡肽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β-内啡肽和血氨治疗前后变化比较±s)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较,aP<0.05

3结论

目前关于HE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根据其发病机制,有关学者提出了一下几种假说:氨中毒假说,神经递质变化,包括γ-氨基丁酸/苯二氮复合受体学说、假神经递质学说,以及锰离子中毒学说。在诸多的发病机制假说中,氨中毒学说和β-内啡肽诱导学说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以及循证医学研究的肯定[4]。因此,降低患者血氨浓度和内啡肽类神经肽类物质水平成为治疗肝性脑病的关键。

严重肝脏疾病患者,对氨代谢能力明显下降,血液中的氨浓度上升并透过血脑屏障,通过干扰脑细胞三羧酸循环、增加假神经递质抑制中枢神经的正常活动,病情严重时可以导致患者精神障碍甚至昏迷。目前临床上对于肝性脑病的治疗,其中最关键一环就是降低血液中血氨浓度,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降血氨药物是门冬氨酸鸟氨酸。门冬氨酸鸟氨酸是鸟氨酸和L-门冬氨酸的复合物,其中L-门冬氨酸通过促进谷氨酸和谷氨酰胺的合成,从而降低血氨浓度;而鸟氨酸作为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和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的催化剂和底物,发挥对血氨的解毒作用[5]。另外,门冬氨酸还可参与肝细胞内核酸的合成,促进肝细胞内的能量合成,使损伤的肝细胞得以修复、再生,恢复肝脏功能[6]。

β-内啡呔为阿片类受体激动剂,广泛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研究表明,过量β-内啡呔可以损伤脑组织神经细胞,并抑制 ATP的合成与代谢,促使cAMP下调,从而对中枢神经通路产生抑制,影响患者意识,导致意识障碍。纳洛酮是阿片受体拮抗剂,容易穿透血-脑屏障,特异性竞争结合阿片受体而阻断中枢性抑制,并促进外周β-内啡肽的利用和降解。此外,纳洛酮可清除自由基,增加脑血流量,减轻中枢神经抑制,促进患者意识恢复。

本文研究组总有效显著高于对照组,β-内啡肽、血氨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纳洛酮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可以快速降低血氨浓度,并对于β-内啡肽也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另外,两者联合应用对于肝功能指标亦有很好改善作用。

综上所述,纳洛酮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效果显著,可以迅速降低β-内啡肽及血氨浓度,促进肝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4参考文献

[1]Jain L,Sharma BC,Sharma P,et al.Serum endotoxin and inflammatory mediators in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and hepatic encephalopathy[J].Dig Liver Dis,2012,44(12):1 027-1 031.

[2]Parker T,Freilich S,Tidswell T,et al.Hepatic encephalopathy with epilepsia partialis continua: a case report[J].Seizure,2012,21(10):813-815.

[3]《Verdana》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国肝性脑病诊治共识意见(2013)[J].中华消化杂志,2013,33(9):581-592.

[4]秦万龙,张静,李伦,等.纳洛酮对肝性脑病疗效的系统评价[J].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35(3):55-59.

[5]Degos B,Daelman L,Huberfeld G.Portosystemic shunts: an underdiagnosed but treatable cause of neurological and psychiatric disorders.[J].J Neurol Sci,2012,321(1):58-64.

[6]黄献球.门冬氨酸鸟氨酸针持续微量泵给药对肝性脑病患者肝功能及血氨水平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7):110-111.

(收稿 2015-10-10)

【中图分类号】R747.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5110(2016)08-0123-02

猜你喜欢
纳洛酮
纳洛酮联合无创呼吸机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及PaO2、pH、PaCO2水平的影响
纳美芬与纳洛酮联合NPPV治疗对COPD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氧代谢、肺功能和动脉血气指标的影响
纳洛酮治疗急性非麻醉药物中毒性昏迷的临床治疗效果
WONCA研究论文摘要汇编
——阿片类药物成瘾和使用过量:医生在社区应用纳洛酮的经验、态度和喜好
纳洛酮:不仅仅是“解酒药”
依达拉奉联合纳洛酮治疗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效果分析
纳洛酮在院前发生急性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盐酸纳洛酮的药理学及临床应用的效果分析
纳洛酮治疗急性海洛因中毒24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