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络拔罐与火针疗法治疗慢性湿疹疗效比较

2016-06-03 02:01陈宁刚张恋叶静静浙江省宁波市中医院宁波315010
关键词:火针湿疹

陈宁刚,张恋,叶静静(浙江省宁波市中医院,宁波315010)



刺络拔罐与火针疗法治疗慢性湿疹疗效比较

陈宁刚,张恋,叶静静
(浙江省宁波市中医院,宁波315010)

关键词:湿疹;刺络拔罐;火针;糠酸莫米松

湿疹(Eczema)是多种内外因素相互作用而发生的迟发型超敏反应,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本病病因不清,病情顽固,反复难愈。西医大多为对症治疗,以局部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及全身抗过敏药物为主[1],中医多为辨证论治,而在传统治疗方法中,刺络拔罐和火针疗法是治疗慢性湿疹疗效较确切的方法,但文献尚无两种方法疗效的比较。笔者在临床中验证前者疗效优于后者,但后者在治疗小面积皮损及关节活动部位皮损更有优势,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来自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就诊于宁波市中医院皮肤科门诊的患者,符合慢性湿疹诊断标准,按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患者分为3组,每组32例。A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21~60岁,平均(40.24±2.05)岁;病程6个月~33年,平均(5.24±2.15)年,治疗前总评分(13.57±0.20)分;B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25~62岁,平均(42.00±2.18)岁;病程7个月~28年,平均(5.14±2.24)年,治疗前总评分(12.43±0.31)分;C组男15例,女17例,年龄23~62岁,平均(41.00±2.18)岁;病程6.5个月~29年,平均(5.37±2.31)年,治疗前总评分(12.79±0.27)分。3组性别、年龄、病程及治疗前总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2诊断纳入标准①符合《临床皮肤病学》中的慢性湿疹的诊断标准[1]。②年龄在18~65岁。③皮损总面积未超过全身面积的30%。④观察前2周内未使用任何治疗湿疹的药物或其他治疗方法。⑤未服过避孕药及其他影响内分泌及免疫的药物。⑥签署知情同意书。

1.1.3排除标准①皮损位于面部或阴部。②合并细菌、真菌或病毒感染者。③对糠酸莫米松乳膏中的相关成分过敏者。④合并糖尿病或严重心、肝、肾病或造血系统功能障碍和精神病患者。⑤经期、妊娠、哺乳期妇女或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者。⑥易晕针或晕血者。

1.2治疗方法

1.2.1A组刺络拔罐联合糠酸莫米松包敷治疗。因点刺时有轻度疼痛,施治前先向患者解释治疗过程,以消除疑虑,缓解精神紧张。针具选择:在安全性、操作便捷和患者舒适度的综合考量下,使用一次性皮试针头进行点刺放血操作。选穴:阿是穴(皮损局部),偏湿热者加脾俞、大椎,偏血虚风燥者加肺俞、膈俞。操作过程:嘱患者取卧位或坐位,以充分暴露皮损、便于操作和自觉舒适为目的,皮损部位75%乙醇棉球常规消毒后,左手作为押手舒张局部皮肤,以减小进针阻力,减轻进针疼痛感,右手持针,针尖对准皮损部位,快速浅刺,以刺破血络,轻度出血为度,0.3cm2/1针;点刺结束后局部拔火罐,10~15min后取下,用消毒棉球擦去拔出的血液;结束后用糠酸莫米松乳膏涂于患处,约5分硬币的厚度,再用无菌纱布或敷料将其包敷好,24h后取下纱布或敷料。其他时间不再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大椎及背俞穴处每穴点刺数下,以微出血为度,然后拔罐,拔罐后不必药膏包敷,其余操作瘦削、骨骼、关节部位施以点刺后,用我院自制气罐(有不同规格,根据部位需要选择)进行拔吸。刺络拔罐后2d内,皮损局部避免碰水,以预防感染。7d治疗1次,疗程为3周。

1.2.2B组火针联合糠酸莫米松外用。因烧红的火针往往令患者感到畏惧,因此施治前先向患者解释治疗过程,以消除疑虑,缓解精神紧张。选用直径0.45mm的中粗火针,嘱患者取卧位或坐位,以充分暴露皮损、便于操作和自觉舒适为目的,皮损部位75%乙醇棉球常规消毒后,医者左手持夹有乙醇棉球的血管钳,点燃后移近针刺部位,右手以握笔式姿态持针,待针尖及针体前段烧至发白后垂直快速点刺皮损部位,针刺深浅根据局部皮损厚薄而定,针刺密度约每针0.3cm2。根据病变范围大小的不同,由病变中心向外缘点刺,点刺后迅速出针。若局部有出血,用消毒干棉球擦拭,结束后用糠酸莫米松乳膏涂于患处,用法同A组。7d治疗1次,疗程为3周。

1.2.3C组口服地氯雷他定分散片联合糠酸莫米松乳膏薄涂。地氯雷他定片5mg/片(芙必叮,海南普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晚1次口服,皮损局部温水洗净后,将药膏薄涂于患处,2次/d。疗程为3周。

1.2.4护理指导在治疗期间嘱咐患者避免搔抓、摩擦、碱性肥皂及洗涤剂接触患处或开水烫洗,避免穿化纤衣物,忌烟酒及辛辣刺激食物。同时引导患者保持心情放松,心理健康。

1.3观察指标

1.3.1疗效观察分别于治疗1周、2周、3周后随访填写观察表格,临床观察指标包括皮损情况(皮损面积、红斑、丘疹、浸润肥厚/苔藓化、脱屑)和自觉症状(瘙痒)及不良反应,均采用计分法评价,重度3分,中度2分,轻度1分,无为0分。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分级量化评分。

1.3.2瘙痒改善情况采用视觉模拟尺度评分法(VAS)评价瘙痒,采用长度为10 cm标尺,两端(10~0分)分别代表最痒和不痒。判断治疗前后及每种方法的瘙痒改善情况。

1.3.3安全性分析观察治疗是否耐受,是否有感染、皮肤萎缩等不良反应。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情况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及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5疗效判定标准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以总积分计算出疗效率分4级判定。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为[(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基本痊愈:皮损全部消退,积分减少≥95%;显效:皮损大部分消退,60%≤积分减少<95%;好转:皮损部分消退,20%≤积分减少<60%;无效:皮损消退不明显,积分减少<20%。愈显率=基本痊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愈显率+好转率。

2 结果

2.1愈显率及总有效率的比较A组愈显率为87.5%,总有效率为100%;B组愈显率为75%,总有效率为100%;C组愈显率为40.6%,总有效率为75%。经χ2检验,A组与C组、B组与C组愈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愈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与C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治疗疗效比较例

2.2瘙痒改善情况A组、B组治疗后瘙痒即刻缓解率可达到80%,瘙痒缓解程度达50%,瘙痒缓解可维持时间达72h。

2.3安全性观察A组、B组进行点刺时疼痛感明显,但告知患者后,均可耐受;拔罐过程中未出现烫伤、局部水疱等情况;治疗后均未出现感染情况;结束后观察均未出现明显的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慢性湿疹,多由急性、亚急性湿疹迁延不愈,反复发作演变而来,也可由于刺激轻微、持续而一开始就表现为慢性化,发病率高,是临床常见难治性皮肤病。该病临床表现为患部皮肤浸润性暗红斑上有丘疹、抓痕及鳞屑,局部肥厚粗糙,有不同程度苔藓样变、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3]。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大多为对症治疗,以局部外用激素软膏联合全身抗过敏药物为主,主要目的是控制症状、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治疗应从整体考虑,在保证治疗中患者的耐受和安全的同时,兼顾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4]。因此探索一种安全有效的中西医药结合治疗湿疹的方法成为了目前研究的热点。

湿疹中医称为“湿疮”、“浸淫疮”。湿疮的发生,总由禀赋不耐,风、湿、热邪阻滞肌肤所致。急性期以湿热为主,常夹有风邪;亚急性期多脾虚湿蕴,郁而化热;慢性期,湿热未清,血虚风燥。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言:“诸久疮者……为风湿所乘,湿热相搏,故头面身体皆生疮。”《外科启玄》曰:“凡疮疡皆由五脏不和,六腑壅滞,则令经络不通而所生焉。”表明皮肤病病位虽在皮肤,但其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与气血、脏腑、经络的关系极其密切。

火针治疗慢性湿疹的主要机制在于清热祛湿,消痰化瘀,迅速止痒,即借“火”之力刺激病灶局部,集毫针与艾灸的功效于一身,从而达到调和气血、开门祛邪的目的。其次,火针局部针刺后会通过针孔流出适量血液,瘀血痰浊随血而出,从而达到活血化瘀、疏经通络的功效,使临床症状得到迅速控制[5]。

刺络放血疗法具有祛除病邪、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等作用;研究证明刺血疗法能调动人体的免疫功能,激发人体内的防御机制,增强免疫力[4]。同时火罐通过机械刺激、负压和温热作用,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两者结合更好地发挥通经活络、开窍泄热、逐寒祛湿、消肿止痛作用,并调和气血、调节免疫、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6]。局部放血后,针孔临时增加皮肤孔径,局部皮肤温度有所升高,利用拔罐时负压使局部组织中的炎性介质排放体外,同时激素等抗炎症药物进入皮内,可使药物最大限度地被利用,可减少激素的使用时间,使激素药的不良反应也降到最小程度,包敷后患处不易被搔抓,从而切断了瘙痒-搔抓-肥厚-再搔痒的恶性循环。酌加大椎及背俞穴刺络拔罐可达到标本兼顾的目的,有效地控制疾病的复发。大椎有诸阳之会之称,在大椎处放血能泻肺胃蕴热,起到条达气机,泻热散结,活血化瘀之功;膈俞为血之会穴,刺血能活血祛瘀、清热解毒;脾俞刺络放血,可以健脾和胃,助运化水湿之功;肺俞善解全身之表邪,还能清解里热,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祛风之效。

本临床观察表明,刺络拔罐及火针疗法对于慢性湿疹的治疗效果均优于常规的对症治疗,尤其在改善瘙痒情况方面,前两种方法,起效快,且维持时间长。而刺络拔罐疗效更优于火针,能更加有效改善患者的皮损情况和不适症状,能更好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由于操作及器具的适用限制,对于治疗小面积皮损及关节活动部位皮损方面火针因其使用灵活方便而更有优势,本次临床观察由于病例数较少,随访时间较短,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参考文献:

[1]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731.

[2]中国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78.

[3]李曰庆.中医外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67.

[4]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湿疹诊疗指南(2011)[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1,44(1):5-6.

[5]郑勇,黄蜀,童丹丹,等.黄蜀教授治疗慢性湿疹经验介绍[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2):89-90.

[6]王佳惠,陈军秀,官昌斌.中药药浴配合刺络拔罐治疗湿疹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3,32(25):138-139.

收稿日期:(2015-12-20)

通信作者:张恋,E-mail:lifewo123@163.com

中图分类号:R758.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0709(2016)02-0113-04

猜你喜欢
火针湿疹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肛周湿疹1例
火针联合西药治疗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火针疗法联合甲硝唑治疗玫瑰痤疮疗效观察
总有过敏、湿疹,可能是太讲究卫生惹的祸
战胜湿疹是持久战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从历代火针治疗病种的变化探讨火针功效的发展
烦人的湿疹何时休
战胜湿疹是持久战
浅谈火针练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