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图书馆工作;高校图书馆;馆报
摘要:高校图书馆馆报具有重要价值,它是宣传图书馆服务的窗口,也是见证图书馆发展的历史档案。吕梁学院图书馆馆报《逸夫馆导读》创办以来,竭力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但在办报过程中也遭遇到了困境。文章结合作者在馆报从事的编辑工作,从增加办报经费、拓宽来稿渠道,立足读者需求、调整馆报栏目,重视馆报数字化工作、招集英才三方面提出解决对策,以期为高校图书馆馆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6)05-0064-02
馆报是通报图书馆内部工作情况的出版物,一般可包括馆藏情况、图书馆服务介绍、书刊评介、读者与馆方的交流、图书馆通告以及其他有关图书馆组织、管理、活动、业务工作的各种动态。[1]在信息技术广泛融入图书馆工作的时代背景下,图书借阅已不再是馆员的主要工作,更多的馆员开始从事参考咨询、阅读推广、馆报编辑、学科服务等工作,成为信息文化的传播者。就以馆报编辑为例,能否创办一份馆报,将图书馆的最新资源和服务推送给广大读者,使其成为图书馆和读者之间沟通的桥梁,无疑会提高图书馆的人文内涵和学校对馆员工作的认可,树立图书馆在读者心目中的新形象。据统计,全国39所“985工程”高校图书馆中,26所图书馆办有或曾经办有馆刊或馆报;[2]112所“211工程”高校图书馆中,有63所图书馆有馆办刊物,[3]可见全国大部分高校图书馆都已认识到馆报的价值功用。笔者工作的吕梁学院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主办的馆报《逸夫馆导读》于2014年12月创刊,每学期两期,出版时间不固定,到2015年10月31日笔者截稿时已出版三期。在近一年的时间里,《逸夫馆导读》在宣传图书馆资源、介绍服务动态、促进学生阅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笔者结合从事吕梁学院图书馆《逸夫馆导读》编辑工作的切身感受,探讨高校图书馆馆报兴办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1图书馆兴办馆报的价值
小小馆报集中融合了馆员和学生的智慧和能力,是图书馆综合实力的体现,对图书馆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1.1馆报是宣传图书馆服务的窗口
现在的图书馆不僅仅是藏书、借阅的场所,而是秉承着“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理念,为读者提供资源、检索和借阅服务、学科服务等,在某种程度上图书馆已成为综合式信息服务机构。图书馆可以利用馆报这个宣传媒介,将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业务工作、服务项目等推送给读者,使读者知道图书馆有哪些纸本资源及具体的馆藏分布,已购置和最新试用数据库有哪些,馆员负责什么工作,遇到问题找谁咨询,从而消除读者在利用图书馆时茫然无助的心理。
1.2馆报是见证图书馆发展的历史档案
馆报上刊载的图书馆内部机构设置、人员任免、规章制度、参会信息,是一段时期内图书馆的工作纪实,开辟专栏采访图书馆历任馆长、馆员及图管会学生,既是总结历史,又能启迪未来。馆报的持续出版,可将图书馆的发展过程保留起来,是一种历史档案,为将来编写馆史提供了必备的查考资料。
1.3馆报刊登读者意见,是联系读者和图书馆的桥梁
图书馆的科学发展本身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对高校图书馆而言,读者资源更是特有的、宝贵的资源,[4]读者的意见反馈是图书馆改进和提升服务的原动力。通过在馆报上刊登读者意见,一方面可以使图书馆了解读者需求,及时调整工作策略,完善图书馆服务内容;另一方面也能将回复普及到广大读者,使其切实感受到图书馆的人文关怀,认识到图书馆是竭尽所能地在满足读者需求,从而对图书馆产生归属感。
1.4馆报是阅读推广强有力的平台
阅读推广是当前图书馆界最流行的文化服务方式之一。馆报上刊载阅读书目及内容简介、书评、馆藏地及索书号等信息,以达到知识资源共享、易于查找的目的。另外,通过学生供稿,可以了解学生在读哪些书,哪些书对其印象深刻,这些书有何价值。研究学生的阅读倾向,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做好阅读导读工作。
1.5馆报是发现和培养人才的基地
图书馆是人才相对缺乏的地方,人员年龄结构又偏大。以我馆为例,在编人员中年龄在45岁的占到88%,对业务知识的学习劲头已明显不足,对图书馆创新服务实践参与又少。为了弥补上述缺陷,我馆这种非学术性馆报的兴办采用馆员指导学生的模式,从采、编、写、排、美图、印、发等环节都启用学生。在办馆报的过程中馆员和学生的直接接触,既可以激发馆员保持学习热情、了解专业以外的知识,又可以让学生开阔视野、锻炼能力、增长才干,进而可以发现学生特长。在馆报这个平台上,馆员和学生相互沟通,创造出积极、上进的工作氛围。
2兴办馆报面临的困境
2.1稿件不足,办报经费有限
充足的稿件是兴办馆报的必要条件。第一期《逸夫馆导读》稿件由编辑部人员和图书馆馆员提供,从第二期开始通过展板、电子屏等方式宣传,从学生中征稿。第二期征得稿件48篇,第三期征得稿件6篇,相对于20,000人的在校生规模而言,稿件量远远不足,造成版面排不满,严重影响了编辑进度,使馆报不能及时印发。而经费支撑是兴办馆报的前提,但是目前办报经费主要从办公经费支出,以往办公经费被分割成出差费用、办公用品费、购置软件费等若干块,现在又将办报费用加进去,每一项所分割的经费越来越少。为了保障馆报的正常出版,目前可行的办法一是削减印刷量,二是零稿费,提倡投稿者自愿。
2.2栏目设置面狭窄、呆板
“栏目设置是关乎馆刊质量与风格的主要因素,应充分发挥其导编、导读、导投等导向性作用。”[5]《逸夫馆导读》在创刊时固定为四大版块:第一版为“综合信息”,相当于要闻版,报道馆内动态、馆际交流;第二版为“图林荟萃”,采访报道馆员工作、数字资源专栏;第三版为“图管会之家”,报道图管会工作;第四版为“馆缘”,分书语、书缘、书景三大块,主要选取一些学生投稿、经典书评、美文予以刊登。中缝则是一些临时性栏目,比如“考研专题”“毕业专题”。以第二版和第三版栏目为例:第二版馆员专访,我馆馆员数量少,组织机构简单,流通部馆员日常工作又一样,采访一个就代表了多个,有些馆员还不太愿意接受采访;第三版“图管会之家”专栏介绍图管会部门设置、现任成员的工作感悟、刊登即将毕业的图管会成员对学弟学妹的寄语。几期专栏做下来之后,发现这两版栏目设置面有些狭窄,很难再开辟新的话题。
2.3馆报数字化技术无法实现
王利利:高校图书馆馆报兴办面临的困境及对策数字化馆报可以使信息传播更快捷、时效性更强,省去印刷、发行的时间,而且可回溯性增强,方便读者轻松找到特定期次的内容和对内容进行管理。我馆编辑部最初由一群热爱新闻采访报道、编辑的在校大学生组建成立,以新闻采编和语文教育专业学生为主要带头人,他们在电子数字化技术方面能力欠缺,对专业的排版软件也不熟悉,且馆内也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给予指导,致使馆报数字化技术无法实现,未能形成数字报纸与纸质报纸的良性互动和联动。
3解决对策
3.1增加办报经费,拓宽来稿渠道
关于办报经费,建议今后馆内在编制年度预算时,为馆报设立专项经费,并增加稿费预算支持。对于增加稿源,可以采取以下途径:一是可以鼓励馆内工作人员写稿。我馆可将在馆报上发表小文章作为年终考核的一个指标,对于经常在馆报上发表文章的馆员在年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以此来调动馆员投稿的积极性,营造学习氛围。二是组织学生读者的投稿。事先设定主题,提前通过微信、网站、宣传屏等途径将征稿启事传达给学生读者,用稿费、奖品等物质奖励措施来吸引读者积极参与。
3.2立足读者需求,调整馆报栏目
館报的办报宗旨是服务读者,所以首先要在读者中开展调查,了解读者对馆报的看法和要求,从读者角度出发增加和调整馆报栏目安排,尽可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其次要视情况设立一些灵活机动的专题栏目,并将其放在显著位置。比如:在某一段时间内读者可能对某些热点话题或者与图书馆相关的话题感兴趣,编辑人员可以设立专题栏目,就某一现象或问题,通过采访专业人士、读者辩论等活动给予适当的报道,然后给出编辑人员的意见。通过这种方式既能改变现有情况下馆报创办初期的艰难被动局面,又能使读者跟图书馆形成良好互动,提高图书馆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
3.3重视馆报数字化工作,招集英才
针对馆报数字化无法实现的问题,馆领导和主编应重视编辑出版工作,招集英才,除了新闻采编类专业学生,还需从学校内招聘一些计算机专业学生,负责将WORD格式的馆刊转化成PDF格式,建立具有独立网页的馆刊网站和馆报交流互动平台,使读者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在第一时间浏览到电子版的馆报。另外,馆报不单是通篇文字的简单叠加,还需要一些能吸引读者眼球的、贴近读者生活的图片、漫画作辅助,这就需要招聘一些摄影爱好者和善于绘画的美工。
馆报是推介高校图书馆服务的一个重要宣传窗口和媒介,它的历史文化价值和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日益凸显,所以馆报的编辑出版成为高校图书馆一项业务,理应受到馆内领导和校领导的重视。要办好一份馆报,一是需要设立专项经费预算,保障办报支出,多方渠道征集稿源;二要根据读者需求,及时调整馆报栏目,吸引读者;三是要重视馆报数字化工作,在学校内部吸纳人才参与馆报的编辑出版。只有这样,高校图书馆的馆报才可能稳定展开、有序发展,并在读者心目中树立起图书馆工作的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1]王绍平.图书情报词典[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0:846.
[2]聂凌睿.基于全民阅读推广的“非正式出版”的图书馆所编“小杂志”[D].南京:南京大学,2013.
[3][5]孙怡然.“211工程”院校图书馆馆刊现状调查与分析[J].河北科技图苑,2014(1):69-71.
[4]蔡晨,韩博文,覃铭添.高校图书馆利用读者资源开展阅读推广工作研究[J].情报探索,2013(3):113.
(编校:崔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