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祺蓉,陶志琼
(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宁波 315211)
儿歌教学中师幼互动效果研究
——以一次幼儿园语言活动课为例
潘祺蓉,陶志琼
(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宁波315211)
摘要:儿歌学习对于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儿歌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效果是决定语言教学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以儿童语言能力发展为目标,结合研究者自身在幼儿园上的一节语言活动课为例,运用FIAC互动分析分类体系,立足幼儿语言教学的实践活动,运用观察法、访谈法,为教师更好的组织语言课堂活动,提高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的师幼互动质量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儿歌;师幼互动;FIAC互动分析分类
幼儿的语言学习能力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过与他人不断的交流互动中发展起来的。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语言教育活动[1],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该为幼儿创设相对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且能得到积极的回应”[2]。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是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师幼互动的效果与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有着直接的联系。
本文以研究者在幼儿园上的一堂儿歌语言活动课为例,采用FIAC编码体系对这堂课上的录像视频进行师幼互动情况分析记录,总结整堂课的经验,反思缺点与不足,并对今后儿童语言教学活动的良好开展提出自己的见解,以期提升儿歌课程设计水平和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儿童的语言发展和儿童交际水平的提高。
一、师幼互动效果在幼儿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
幼儿语言教育中,应答是指教师对幼儿回答与反应的处理,是提问行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处理幼儿答问的教育智慧。在回答与应答不断互动的过程中,教师与幼儿之间构建起对话的平台,幼儿碰撞出语言思维的火花,语言能力由此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索式的师生互动”[3]。教师合理、恰当的应答能发展积极的师幼互动关系,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一方面,通过幼儿的回答,教师能更加准确地认识幼儿的认知水平,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及其对问题认识的难点、误区,进入幼儿主观经验结构内部;另一方面,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朝着预期目标前进,可以顺利地将教学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
二、FIAC师幼互动分析分类体系在儿童语言教学活动效果研究中的应用
(一)FIAC师幼互动分析分类体系简介
弗兰德斯师生语言互动分析分类体系(FIAC)是一种编码体系,属于定量的课堂观察方法。FIAC是对师生的语言互动进行研究,把课堂的言语活动分为十二个种类,每个分类都有一个代码,见表1。
表1 FIAC互动分类体系
它主要采用时间抽样的办法,在指定的一段时间内,如每隔5秒种观察者就依照上述分类几下最能描述教师和班级语言行为的种类的相应的编码,记在表格中。如第2个5秒内发生的是教师提问行为,就在相应的格子内记下“4”这个编码。
(二)FIAC在儿童语言教学活动效果研究中的应用
本文以幼儿园一堂儿歌(语言活动课)为例,采用FIAC互动分类体系对该堂课的儿歌教学片段中师幼互动情况进行分析[4]。
研究对象:宁波市某幼儿园小班下学期幼儿
研究目的:通过记录课程中教师教学行为以及孩子的反应情况,分析本次语言课活动中幼儿掌握儿歌的效果,对整堂课师幼互动现象进行探讨总结,反思整堂课的优缺点。
研究内容:笔者在幼儿园给该小班幼儿授课,分析小班儿歌学习中师幼互动情况
儿歌:雷公公
雷公公,雷公公,请你轻点打呼噜,我的蜗牛在睡觉,不要吵醒小蜗牛!
研究方法:录像法、FIAC编码体系、观察法、图表法等。
观察内容:通过10分钟的幼儿儿歌教学片段,观察教师与幼儿互动的时间,教师提问的时间,孩子朗诵学习的时间,课堂混乱的时间、游戏时间等分别占整个课堂的比重,根据最终的数据确定此次儿歌教学的效果,观察孩子的儿歌掌握情况。
以下根据FIAC互动分类体系方法,在10分钟儿歌教学中,把每一分钟都分12次,每一次5秒钟,观察教师与孩子的互动情况,见表2,表3。
表2 FIAC观察记录数据表
表3 FIAC观察记录数据统计表
(三)语言教学活动效果分析
根据以上数据,大概有3分钟45秒的时间用于纯粹的教学,占一堂课约38%的比重。其次,指正引导学生朗诵儿歌大概用了2分钟的时间,占整个课堂比重20%,这两者加起来已经有将近60%的比例了。同时,教师为了更好地与幼儿互动交流,花了约1分钟零5秒的时间用于提问上,占了整堂课的11%。幼儿玩游戏环节,也仅仅占了1分零 5秒的时间。最后,在幼儿回答环节上,主动回答,被动回答及自言自语加起来一共有40秒的时间,由于是小班幼儿,语言的发展还是没那么快,所以,幼儿自身在课堂上还不够活跃。
由上述数据分析,不难看出虽然幼儿能接受教师所传授的儿歌,但是师幼互动水平不高,并且教学方式还不能很好地吸引幼儿,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整堂课是以教师为主导的,幼儿的回答,独立朗诵能力稍弱,虽然还是小班幼儿,但是已经进入下学期了,教师应在课堂上开始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
(2)主动举手的幼儿并不多,教师应采用多种方式,鼓励幼儿以各种形式进行发言,同时,采用更吸引幼儿的教学方法来主动引导幼儿提问发言。
(3)教师在儿歌教学中可以配合音乐、肢体活动等,使得课堂内容更加生动形象,黑板上面展示的教具也还不够大,突出,不能很好地吸引幼儿。音乐、肢体活动等的配合,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幼儿学习,又能使教师和幼儿一起朗诵儿歌,表现儿歌,搭建一个良好的师幼互动平台。
(4)教师在游戏环节中过多地参与了孩子的活动,使得游戏环节有点失去了游戏的意味,而只是在分角色朗读。教师让孩子向全班朗诵的出发意图是好的,但是活动之前应制作一些小头饰,丰富幼儿的表演,吸引孩子更好地进入角色扮演中去。
(5)教师在本次语言教学活动中没有利用多媒体技术,如果能在课堂中播放一段下雨打雷,小动物们纷纷受到惊吓的视频,孩子们或许会更加热爱这首儿歌。
三、提升幼儿语言学习中师幼互动效果的策略
著名的学前教育专家蒙台梭利认为:教育的基本问题,不是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而是建立成人和儿童之间的关系问题。因此,在幼儿园的语言教学活动中,如何使教学获得成功,一个关键性的重要因素,就是能否建立起良好的师幼互动关系[5]。当前的幼儿教育活动虽然时有进行,但总体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为:教师课堂掌控度高,师幼互动效果不明显;教师只专注语言活动内容讲授,忽视了儿童学习语言的内在需求;更甚者,教师操控了整堂课内容,且教学内容复杂枯燥,使得幼儿难以接受。
根据上述幼儿语言活动中存在的一系列现象,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提升幼儿语言学习中师幼互动水平,帮助幼儿更好地从语言活动课上得到长足发展。
(一)儿歌文本应充满童趣,令幼儿喜爱
学龄前儿童处于语言发展的敏感期,然而其年龄小,语言思维能力发展水平有限,因此我们应选择一些短小、简单、有趣、优美的儿歌和儿歌让幼儿喜欢,乐意诵读。幼儿刚入园时其语言学习是以口语为基础的,更容易接受短小、简洁、富有韵律的文学形式。儿歌恰好符合了这样的要求:短小精悍、意境优美、情感充沛、充满情趣、构思巧妙、语言精辟等。充满童趣的儿歌琅琅上口,既能使幼儿快速掌握儿歌,又能使幼儿更好地回答教师课上的问题,提高师幼互动的质量。如本文的儿歌“雷公公”,儿童能够很快朗朗上口,又充满了童趣,富含了情感。
(二)儿歌内容应贴近生活,再现情境和趣味
儿歌的读者是儿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启发幼儿体会儿歌中的童趣,最好的办法就是帮助他们将儿歌中的内容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比如,《小兔子乖乖》这首儿歌在利用动听的音乐辅助下,讲述了小兔子拒绝给陌生人开门的故事。幼儿在念读、学唱的过程中能了解简单的安全常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贴近生活内容的儿歌在教学活动中应辅以必要的道具、提供相应或适宜的环境,更有利于丰富幼儿儿歌学习中的情感体验。本文的“雷公公”儿歌,能让儿童潜意思里学到,要有爱心,照顾别人的需求,并能够勇敢的站出来,向雷公公提出建议,让雷公公睡觉时不要吵到别人。
(三)儿歌教学方式应具有互动性和生动性
教育本身就表现为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互动,没有互动的教育是难以想象的,更谈不上是有效的。师幼互动是教师与幼儿之间不断进行着的一种生命之间的沟通和交往,在活动过程中,通过重新建构新型的师生关系,优化互动方式,形成交互影响,达到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6]。如现在常进行的区域活动,就是一个良好的师幼互动的环境。幼儿在与教师共同创设的活动区活动,分享自己与教师的劳动成果,同时,教师也可以了解各活动区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儿歌教学也可以体现良好的互动性,多融入教师提问、游戏环节,充实幼儿儿歌学习的方式。
另外,在教学活动中设计增进师生互动的团体活动。如“猜猜我是谁”、“盲人带路”游戏等,融入儿歌教学内容,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增进与教师的情感交流,同时,也能更好地掌握儿歌的内容与情感。
(四)儿歌教学活动中应给予幼儿更多鼓励和表扬
师幼互动对于幼儿语言思维能力、问题处理能力、社会交际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每个幼儿都具有其自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因此,即使是同一班级的幼儿,其语言发展水平,表达方式都有很大的差异。部分幼儿依赖性很强,喜欢和自己最亲近的人说话,遇到新的环境和陌生人或不熟悉的人则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就要求教师在幼儿完成任务时要及时表扬,在幼儿遇到问题或困难时要及时地给予鼓励,教师的鼓励对幼儿来说是一种精神力量,在教学活动时,经常使用“嗯,真能干!”,“好孩子,继续做下去。一定行!你太棒了!”等语言,加上教师亲切的表情、爱抚的动作,能使许多内向、胆怯的幼儿受到极大的鼓舞,信心百倍地参与到活动中来,提升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频率,活跃课堂气氛[7]。
(五)儿歌教学中采用有效的提问促进师幼互动
本次儿歌教学课程中,教师比较好的采用了提问的方式,加强师幼互动,伴着音箱发出的“雷声”,问小朋友们这是什么声音?把双手摆在脸颊下做出睡觉的姿势,问小朋友们小蜗牛做干什么?儿童大都很积极和正确的回答了所提的问题,再伴以老师的表扬,使得课堂氛围得到了很好的调动。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仅要有知识、经验与技能的投入,更要有感情的投入。而在幼儿园实际的师幼互动过程中,师幼间多为事务型互动,缺少情感性交流的现象,值得教育者深刻地反思[8]。幼儿教育者的基本素质中,要求包括对幼儿的热爱。然而在没有情感的言语中如何能够体现出教师的爱?对话不仅是一种言语活动,还应该是一种情感互动的教育氛围。对话不仅是师幼双方言语上的你问我答,更是师幼双方包括情感、经验、思想等多方面、多层次的知识性与精神性的相互交流。在儿歌教学中,教师应采用有效的提问,构建对话式师幼互动,教师除了要以信任、理解、尊重的态度对待幼儿,还要拥有宽容之心、倾听之情。同时,教师的这种情感也不能只是对某些聪明、活泼、可爱、家庭条件好的幼儿表达,对那些有缺点或问题的幼儿也要平等耐心对待,倾注感情。
[参考文献]
[1]周兢,程晓樵.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1-6.
[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75-80.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4]郑金洲.学校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5]许美玲.在语言教学中构建有效的师幼互动[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08(10) .
[6]郭芸芸.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的调查研究[J].早期教育(幼教版),2007(2):6-7.
[7]孔海清.幼儿园师幼互动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3(4):20-21.
[8]马玲亚.幼儿园师幼互动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0(4):54-55.
[学术编辑甄丽娜]
[责任编辑张雁影]
PDF获取: http://sxxqsfxy.ijournal.cn/ch/index.aspxdoi: 10.11995/j.issn.2095-770X.2016.04.015
Study on the Effect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Preschoolers in the Teaching Activity of Children’s Song:Taking a Language Activity Class in Kindergarten as an Example
PANQi-rong,TAOZhi-qiong
(Schoolofeducation,NingboUniversity,Ningbo315211,China)
Abstract:Learning to chant children’s song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hildren’s development in their language abilit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children determines the effect of the teaching activity of children’s song. Based on the teaching experience of the author, with FIAC as the major analyzing method,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children in children’s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ability. Observation and interview are two major research methods mainly employed in this research. This study, on the basis of language teaching practice, aims at providing references for preschool teachers to improve their organization of their class, and enhance the effect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m and the children.
Key words:children’s so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children; FIAC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70X(2016)04-0062-04
作者简介:潘祺蓉,女,浙江宁波人,宁波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研究生;陶志琼,女,浙江宁波人,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学前系主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收稿日期:2015-12-10;修回日期:2015-12-22
■学前教学研究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