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幼之间对告状行为差异理解的探究

2017-01-05 18:07黄朋丽
基础教育参考 2016年23期
关键词:师幼互动

黄朋丽

[摘 要]告状行为作为幼儿主动发起师幼互动的一个重要方式,看似是一个麻烦,其背后的教育价值对幼儿影响深远。师幼之间对告状行为理解的差异,是影响告状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因此,正确理解告状行为,做一个引导者,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幼儿的健康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师幼互动;告状行为;差异理解

师幼互动是幼儿园活动的主要内容,渗透在园中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师幼互动中,通常情况下是教师主动和幼儿交流,这往往容易使幼儿产生一种紧张的心理,且受制于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教师获取的信息也实在有限。其实,幼儿也在积极尝试和教师沟通,只是他们主动沟通的方式区别于成人,因此需要教师认真的倾听。告状是幼儿发起的主动交流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种形式。从师幼互动角度理解,告状行为是指当幼儿自己、同伴受到侵犯或察觉同伴的言行违反幼儿园规则时,幼儿借助教师的力量来满足自己需求的行为[1]。告状行为就好比幼儿抛给教师的一个球,如何接住这个球,是教师在专业化成长中发挥教育引导作用的必备技能,也是教师理解儿童期独特价值的重要体现。

一、 理解幼儿:

师幼之间对告状行为理解的差异

幼儿教师对告状目的的理解和处理方式,是影响幼儿与同伴交往、建立规则的重要因素。如果师幼之间对告状行为的理解存在差异,那么势必会影响教师对告状行为的回应方式,并最终影响教育效果。下面,将以两个案例进行分析说明。

【案例一】在下午的区角活动中,羽羽突然跑过来,拉着教师的衣角说:“老师,她们都不和我玩!她们不让我参加她们的游戏,你说过要一起分享的……”还没说完,羽羽就大哭了起来。教师安慰了羽羽,并答应和她一起去问清楚原因。“羽羽老是告状,我们都不喜欢她。”小雅说完,其他小朋友也频频点头表示同意。原来,在早晨的时候,羽羽曾向教师告过小雅的状。现在小雅联合其他小伙伴,拒绝羽羽参加她们的游戏。弄清楚事情的原因后,教师同小雅商量道:“你们的游戏很好玩,羽羽特别想参加,你看她一个人玩很伤心的,她都哭了。让她加入你们好吗?”小雅思考了一下,说:“除非她答应我们以后不再告状,并且她愿意当娃娃。”羽羽连忙说:“我愿意做不告状的乖孩子!以后不会再告老师了……”

【案例二】在上午的美术活动中,阳阳又一次打断了教师的讲解。“老师,玉玉又在和别人说话!她一直在和别人说话,我都听不到了。”教师随口回应了一句:“阳阳,老师在教小朋友们怎么画,请你好好听讲,有什么问题待会再告诉我,好吗?”在之后的美术活动中,阳阳一直表现得兴趣缺缺,不一会儿,阳阳就开始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话,不再听教师说什么了。

案例一中,羽羽向教师告状的目的是寻求教师帮助,渴望与同伴交往,属于求助型的告状。案例二中,阳阳告状的目的是对“上课能不能说话”规则的试探,是从教师的态度或回应中去判断自己对规则理解的试探型告状,而教师却把告状目的理解为惩罚他人,认为这是一种打扰活动秩序、破坏规则的行为,从而对阳阳的行为进行了制止。在案例一中,教师的处理方式是值得肯定的:先弄清楚幼儿告状的原因,即为了获得教师的帮助而不是惩罚小伙伴,然后通过协商,让幼儿自行处理问题。可以看出,教师分别给了两个幼儿一次沟通的机会,让她们自己提出如何解决问题,这样的处理方式能够锻炼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够让幼儿通过同伴对自己的态度来纠正不良行为。羽羽通过这件事,主动认识到自己爱告状的“坏”习惯,这比教师指出更能让幼儿接受。而在案例二中,教师不经意的回应,使阳阳对规则的习得陷入了一个误区:上课说话也不要紧,老师不会惩罚的。阳阳从最开始的维护规则到自己破坏规则,是因为教师对告状原因不清楚,随意回应影响了他建立规则。

二、评价幼儿:对告状行为目的的判断

通常,幼儿教师倾向于按照预定的活动框架来展开教育教学活动,对于活动期间出现的一些突发状况,往往是立即解决,排除情况,而告状行为作为这些突发情况中的“佼佼者”,让教师感到尤为头疼。博尔诺夫提出教育既包括连续性教育也包括非连续性教育。所谓非连续性教育,是指在教育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干扰,它们经常会给教育者带来麻烦和障碍,但同时也是一种契机,如果处理得当,也会产生良好的影响。如果把教学活动看成连续性教育,那告状就相当于非连续性教育,虽然告状会带来教学活动的中断,但也是进行个体化教育的机会。幼儿教师面对告状时,应该把它看作教育的途径而非麻烦[2]。雅斯贝尔斯提出存在交往的含义,就是指教育应该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教育环境,师生之间通过爱的交流,从而达到爱的理解[3]。师生之间应有一种“人格平等的求知识获智慧”的关系,不是教师始终“控制”着幼儿。根据不同动机,告状行为大致分为四类,然而无论哪一种告状行为,动机一般都不是单一的,还需要幼儿教师多多观察再下判断。

1.试探教师态度,理解规则或要求的告状

这种类型的告状是指当幼儿对规则或教师的要求存在疑惑,不确定事情是否可行时,通过告状的行为试探教师的态度,从而加深或确定对规则和要求的认识。例如案例二中,阳阳告状的目的是想要弄清楚要求和规则。

2.寻求帮助,保全自己或维护他人的告状

当幼儿之间发生矛盾时,处于弱势的一方希望借助教师的力量得到保护,这就是寻求帮助的告状[4]。案例一中,羽羽的告状就是为了寻求教师的帮助,学会如何与同伴相处。再比如,当一个孩子受到欺负时,或是同伴受到别人欺负而自己无能为力时会说:“老师,他又打我!”“老师,他刚刚把明明推倒了,明明现在还在哭!”,等等,这种类型的告状是为了寻求保护,是幼儿无法独立解决问题时获得安全感的常见表现方式。

3.惩罚他人,满足自己报复心理的告状

当幼儿因为同伴之前有过类似行为,出于报复或嫉妒别人表现优于自己的心理,借助于告状希望教师能惩罚或批评他人。例如,丽丽由于小红之前向教师告过自己的状,而不喜欢小红了,于是跑到教师身边说:“老师,小红今天向别人说我的坏话,我很生气。她今天表现一点都不好,吃饭的时候老是和别人说话!”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丽丽此次告状是因为之前小红告过她的状,出于报复想让教师也批评小红,平衡自己的心理。通常报复与嫉妒是结合在一起的,对于幼儿来说,这些都是不健康的心理。

4.寻求教师关注,表现自我的告状

幼儿的观察很仔细,一旦发现同伴有违规行为,会立即告诉教师,希望教师关注自己的表现,获得赞赏。例如,在排队洗手时,宇宇主动跑过来说:“老师,你看我把手洗的可干净了,有的小朋友就没有好好洗!”宇宇的目的是引起教师的关注,希望从教师那里得到夸奖,而不是惩罚他人。

三、引导幼儿:对不同告状行为的解决策略

1.做一个倾听者与观察者

遇到告状行为,教师要以一种接纳、倾听的方式,判断幼儿的告状动机,理解幼儿告状的诉求,再给予恰当的帮助和回应。教师容易忽略的是告状行为背后的关系意义,对问题的解决通常包括“理解—评价—行动”三个步骤,并且往往把评价代替理解,还没有看清病因就急着开药方,这样往往会治标不治本,可能会导致同种动机的告状行为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无形中增加了工作的负担[5]。幼儿早期主要用成人的眼光和标准来评价周围的事物,发展到后期,幼儿就会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了自己对是非对错的理解。教师对幼儿教育理念的领悟,决定着其教育策略的选择与运用,因此教师首先要正确地了解幼儿告状行为的原因。

2.积极引导,放手让幼儿自己解决

由于告状的动机在很多时候可能是交杂在一起的,所以教师采取的策略也应该是多样的。无论采取何种解决方式,教师都要在扮演好倾听者的角色后,也作为引导者给予积极反馈,强化好的行为,纠正不恰当的行为。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要让幼儿尝试自己想办法去解决问题,这比教师直接干预产生的效果要更好。在一日生活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和思考,当幼儿们遇到困难或产生疑问时,教师要适时引导,让幼儿变被动为主动,不再时时依赖教师出面解决。如此既可以提高幼儿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勇气,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对于拓展幼儿的知识、启发幼儿的心智都大有益处,更有利于促进幼儿的成长。

3.行为记录,反思效果

针对不同的告状行为进行记录,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发展需求,从而针对不同的特点差别且有针对性地教育幼儿,这也为教学反思提供了材料,并最终帮助教师获得成长。教师对告状行为的恰当处理,有利于幼儿改正不良行为,获得是非对错的正确理解,更有益于以后与其他幼儿的交往。例如,针对出于报复或嫉妒的第三类告状,教师要及时纠正幼儿的这种不健康心理,不能纵容或搁置。要及时教育幼儿,明确告诉幼儿:老是说别人不好是一个缺点,但是每个孩子都既有优点又有缺点,只有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乐意帮助他人的孩子才能获得大家的喜爱。嫉妒或报复心理在人类心理活动中很常见,但却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教师要培养幼儿合理调控自己情绪的能力,可以通过绘本进行渗透教育,或者与幼儿单独沟通,告诉幼儿应该怎样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班里其他小朋友喜欢自己,成为他们的榜样。

参考文献

[1]刘晶波.幼儿告状行为分析[J].幼儿教育,1999(2):6-7.

[2]博尔诺夫.教育人类学[M].李其龙等,译.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8.

[3]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三联书店,1991:1-6.

[4]周文斌.纠正幼儿告状行为的教育策略[J].考试周刊,2015(30):190.

[5]周兴国.理解学生行为的关系意义[J].教育科学研究,2014(9):41-46.

(责任编辑 张慧籽)

猜你喜欢
师幼互动
幼儿园师幼互动策略研究
小论如何构建良好有效的师幼互动关系
数学活动中的师幼互动探究
在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促进师幼互动
从中班球类游戏中探究师幼互动
谈幼儿园集体活动中师幼互动操作材料的体验
优化师幼互动,促进幼儿自主学习与发展
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师幼互动探讨
幼儿园开展体育游戏活动的策略研究
浅谈音乐活动中师幼有效互动的有效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