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玉霞
(黄河科技学院国际学院,河南郑州 450000)
■学前教育理论
当前我国婴儿读物本土化回归探究
田玉霞
(黄河科技学院国际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随着我国对婴幼儿早期阅读的重视,婴幼儿读物亦蓬勃发展,但是目前婴幼儿读物还主要以引进为主,国内作品本土力量薄弱,原创数量较少,针对上述现象,在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实证分析之后,对婴幼儿读物去本土化现象进行了原因探讨,提出婴幼儿读物的本土化回归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婴幼儿读物;去本土化; 理性回归
一 、前言
在相当长的时间中,我国对婴幼儿早期阅读普遍不关注,婴幼儿读物相对较少。随着我国国际化视野日渐开阔,国内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婴幼儿的早期阅读,市场上婴幼儿读物越来越丰富。但是目前国内婴幼儿读物的发展还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作品主要以引进国外为主,国内婴幼儿本土作品缺乏创新意识,所创作品照抄国外,没有真正利用好本国优势去推陈出新,创作的作品不免差强人意,尚缺乏鲜明的本土化特征。
二、我国婴幼儿读物市场本土化回归面临的实际困难
纵观中国婴幼儿读物市场,其本土化回归仍有待进一步发展,究其致困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第一,我国政策导向不明,国内对于婴幼儿读物发展指导政策方面存在空白,只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学前教育中提到“婴幼儿服务市场产品多、研究少,缺乏自主性”的弊端,这其中包含图书市场,虽然多个政府部门也力图改善这一状况,终因导向不明而收效甚微;第二,对能够大力发展本土作品的相关服务支持力度不够,各个图书馆、书店、绘本馆等本应能大力发展本土作品的地方,因对其本土化推进的监督不够,也没有很好的起到促进婴幼儿读物本土化的传播作用;第三,国内缺乏专门针对婴幼儿读物本土发展的鼓励政策。最后,国内从事婴幼儿读物本土化研究的业界人士较少。
(二)出版机构关注不够
首先,出版体制相对落后,缺乏对婴幼儿读物市场变化感应的灵敏度,导致出版社之间缺乏资源共享,出版市场上各出版社之间交流甚少,各自为政,缺乏龙头出版社的引导。我国很多出版社的相对成熟度和品牌出版社的集中度与国外先进国家尚有差距。其次,大多数出版机构受利益的驱动,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去精心推出新生本土化婴幼儿读物,毕竟培养本土新生力量是件耗时耗力的事,而且还要承担失败的风险,相反,引进国外优秀的婴幼儿读物,操作起来更简便,且见利快,更重要的是引进的作品还能受到家长的追捧,不愁销路,经济利益立竿见影, “既然都能赚钱,谁还愿意原创呢?”[1]如果大多数出版机构不转变这种“拿来主义”的运作心态,我国婴幼儿读物的本土化回归将依然困难重重。
(三)创作队伍力度不强
近几年来,我国婴幼儿读物发展不甚理想,难出好作品,与创作队伍建设水平具有一定关系。首先,大多数从事文学创作的人员不愿从事婴幼儿读物创作,毕竟婴幼儿读物受众群体有限,而且还需要创作者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潜下心来研究婴幼儿的兴趣爱好,发展特点[2],在什么事情都要讲效益的快节奏时代,创作者很难保证有足够的时间精力来完成一部看似小儿科的作品。其次,因为针对婴幼儿发行的图书一般都是图文结合的,图片占主要部分,文字倒退居其次了,有的书甚至都没有文字,只是由幅幅精美的图片组成一个有趣的故事。[3]在欧美国家以及图画发达的日本,许多婴幼儿创作者都是集绘画与写作于一身,而我国这方面人才明显不足,一般都是图文作者分开的,要出一本婴幼儿读物,需要绘图作者和文字作者一起合作,这无形为作品的创作增加了一些障碍。[4]
(四)僵化思维模式较多束缚
首先,受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一些僵化思想影响,我国对婴幼儿读物的本土化理解还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认为本土化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一味追求历史深沉,一味强调文化韵味的审美、价值取向,却无形中赋予作品过多、过重的精神负荷,”[5]。很多创作者和出版社在编写婴幼儿读物时,其编写的内容都会自觉不自觉的显现出“介绍口气”,语言不够生动,不够幽默,不能引起婴幼儿的兴趣。其次,长期形成的“说教”传统也阻碍了本土作品的发展。很多人片面地认为有教育目的的读物才是优秀的读物,有的作品甚至在结尾时缀上大段说教的话,认为这样才算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三、促进本土婴幼儿读物发展对策
我国本土婴幼儿读物内部受各方冷落,外部受引进作品冲击,面临很多困难,但其本土回归是不容质疑的历史任务。对我国本土婴幼儿读物的发展应从以下方面努力改善:
(一)国家多出激励政策
首先,政策导向是婴幼儿本土发展的“风向标”,有了完善的法律法规及发展纲要等做指导,才能把婴幼儿读物本土化发展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才能使相关部门在执行时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其次,各个图书馆、书店、绘本馆等本应能大力发展本土作品的地方,要利用好其资源,如,书店是读者最集中的地方,对于店内优秀和被读者认可的本土婴幼儿读物,可通过一些鼓励措施,适当做些宣传;图书馆、绘本馆等在现有的资源上,应多举办一些本土婴幼儿读物阅读活动;在监管方面,政府可以制定一些监管政策来保障这些公益活动的有效开展,在考核公共图书馆图书流通量时,可以把本土婴幼儿读物的流通量作为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鼓励措施方面,还可以通过设立奖项、基金等形式对本土婴幼儿读物的发展加以引导和扶持,还应鼓励国内的优秀作品参加国外的一些奖项评比;政府或民间组织还可以在国内多举办专门的婴幼儿书展,通过此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本土婴幼儿作品。
对于从事婴幼儿读物研究方面的科研人员,可鼓励其多关注婴幼儿读物本土发展的前景与未来,必要时可把对本土婴幼儿读物发展研究作为一项考核制度。
(二)激励出版机构的更多关注与支持
首先,对现有出版体制进行改制,改变原有运作模式,开阔视野,出版社之间应多沟通交流,促进资源共享,最好有龙头出版社的引导,对各方面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和结构调整。其次,出版社在婴幼儿本土创作中应该在资金和人力上有所倾斜,本土创作初期,只有投入足够的人力和物力,才能确保所需的高质量作品产出。在这方面,出版社应且有高瞻远瞩的眼光,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无论是对创作者的寻找、选择,还是培养上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来慢慢成熟,不可操之过急。另外,为了确保作品质量,出版社还应给创作者充裕的时间。
(三)积极培植本土创作人员
首先,对于现有优秀婴幼儿读物创作人员,特别是致力于本土创作的作者,要为其保驾护航,排除其创作道路上的突出障碍,使其能潜心创作。婴幼儿读物看似浅显,实则蕴含高深的文学造诣,背后包含着创作者的辛劳和智慧,“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6]在婴幼儿读物本土化创作中,只有那些不遗余力投入创作中的优秀创作人员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其次,在鼓励原有创作人员的同时,还要积极培育新人,使得更多的人投入到婴幼儿读物本土创作上来。在现在信息发达的今天,出版机构应主动出去,利用现代先进信息网络,去网罗本土优秀婴幼儿作品创作者。
(四)加快本土化观念转变
本土化概念是与国际化、全球化概念紧密相连的,婴幼儿读物本土化回归应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不固步自封,紧跟时代步伐,随时代变迁而不断调整自身状态,所创作作品不但要为国内读者认可,还要被世界接纳,使读者在欣赏的时候既能感受到浓浓的“中国情”,又能感悟到“世界风”。
首先,本土化创作对中国传统文化应持既继承又发展的态度,应创作出口味更多元、互动性更强的婴幼儿读物。婴幼儿读物在本土化创作时应打破常规,其体裁可以更新颖、大胆、锐意,只要其本质适合国内国情和幼儿教育方式,不妨多做尝试。
其次,本土化创作不仅仅是着眼于对国内传统作品的改编,它也可以是引入创新,是国外优秀作品的中国化,如,曾三度荣获美国凯迪克大奖的美籍华裔儿童图画大家杨志成,其创作的作品就风格多变,但细读其作品,不难发现其作品充满了浓郁的中国味,再如其中一部获奖作品《七只瞎老鼠》,改编自印度的一个民间故事“盲人摸象”,虽是印度民间故事,但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个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因此,这部作品一进入国内市场就被国内读者认可[7]。
虽然目前国内婴幼儿读物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但近年来,我们各界人士都在为婴幼儿读物的本土回归在不懈努力着。笔者相信,在国家提倡本土化回归的大背景下,在各方共同努力,同心协力下,婴幼儿读物本土化的回归之路将会越来越宽,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儿童读物市场乱象:同质化、成人化、无聊化现象严重[EB/OL].http://www.022net.com/2012/2-29/496642392330835-2.html,2012-2-29.
[2]Beverly Lyon Clark,Margaret R.Higonnet.Girls,boys,books,toys:Gender in Children’s Literature and Culture[M].Baltimore: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2000:42-44.[3]松居直.我的图画书论[M].郭雯霞,徐小洁,译.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19-27.
[4]金波.谈幼儿读物的编创问题[J].中国编辑,2003(3):49-51.
[5]李学斌.图画书的本土化之路——熊亮作品《看不见的马》的启示[N].文艺报,2009-3-14(4).
[6]张美妮,巢扬.幼儿文学概论[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6:4-6.
[7]薛珺.杨志成:三夺凯迪克奖的画家[N].新京报.2008-8-6(4).
[责任编辑张雁影]
PDF获取: http://sxxqsfxy.ijournal.cn/ch/index.aspxdoi: 10.11995/j.issn.2095-770X.2016.04.005
On theReturn of Children’s Early Readings to China
TIANYu-xia
(InternationalSchool,HuangheScienceandTechnologyCollege,Zhengzhou,Henan4500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 attention from the public to children’s early readings, a growing number of readings emerged on the market, of which most are introduced from other countries. Only a small portion of the readings are created by Chinese. On the basis of data and materials, with an empirical analysis method, the paper probes into the causes of this phenomenon and tries to propose feasible ways for the return of children’s early readings to China.
Key words:children’s early readings; adaptation; rational return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70X(2016)04-0020-03
作者简介:田玉霞,女,河南商丘人,黄河科技学院国际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学前教育,教育原理。
基金项目: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2015年度调研课题(SKL-2015-1857)
收稿日期:2015-11-11;修回日期:2015-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