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同辈群体环境的探析

2016-06-01 01:34张琰霞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张琰霞

[摘要]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对象绝大部分都是大学生,所以在本文中同辈群体环境主要是指的大学生同辈群体环境。同辈群体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发展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因此高校必须利用有效途径对同辈群体环境进行优化,从而能够更好地发挥同辈群体环境的作用,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同辈群体环境;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4-0058-03

同辈群体的概念由美国学者戴维·波普诺首先提出,他将同龄人通过自由平等结盟关系形成的组织定义为同辈群体或伙伴,即由社会地位相当、年龄相仿,兴趣、爱好、行为方式大体相同并有较多互动的人组成的非正式群体。同辈群体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他们基本都处于相同空间,有的甚至住在一个屋檐下,而且作息时间都很相近,是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接触、交往最频繁的人,并且他们的价值观念和情感相接近,因此他们彼此间影响十分明显,成为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

一、同辈群体环境的特点

(一)自由性

大学生同辈群体之间交往的方式和交流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广泛性和自由性。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大学生的活动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有时候都不得不做一些违心的事,接触一些不想接触的人。但是在同辈群体中,大学生都是按自己的意愿选择交往的对象,各成员间的交流也是自由的,不受束缚。

(二)渗透性

在高校中,大学生同辈群体问的联系交往最为密切,同时他们在心理上、感情上的相容的,因此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很容易受到彼此的影响,并且这些影响是在成员的互动过程中潜移默化、不知不觉的渗透给彼此的。此外,每个群体内都有一个核心人物,他一般在学识、能力、品行等方面都具有过人之处,并且群体内成员在思想及活动的时候会不自觉的以群体内的核心人物为榜样向她学习,在群体核心人物的感染下,群体内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熏陶和影响。

(三)独特性

每个同辈群体都拥有属于自己群体特色的亚文化。这种亚文化为群体成员提供了独特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从群体成员交流的方式、消费的方式、行为方式到所追崇的偶像、榜样、英雄乃至到他们的服饰、发型等都能体现出群体极具特色的亚文化特征。同辈群体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都是本群体所特有的,具有很强的独特性。

二、同辈群体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同辈群体环境的特点决定了同辈群体在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中起着其他环境无法比拟的作用,因此高校必须重视。

(一)同辈群体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1.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要,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大学生在同辈群体的交往和活动过程中很容易找到归属感,并且他们在群体中都会扮演一定的角色,使得他们找到自己的价值和闪光点,从而产生一定的满足感,同时在群体成员遇到失败、挫折时同辈群体也会给予关心、鼓励与支持,这极大的满足了大学生的交往和被尊重的需要。同辈群体满足了大学生的这些正常需要,从而避免了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而带来的消极不良的消极影响,有效的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有助于大学生获得大量的知识信息和社会经验

群体成员通过频繁的相互交流与活动,能够更舒适、直接、频繁的将彼此所掌握的学习知识和社会信息以及生活经验与群体分享,使他们能够获得大量的知识信息和社会经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这种信息、经验获得的渠道要比从书本上获得来的更直接,留下的印象也更深。同时,群体交往活动为大学生在以后生活工作中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进行团队协作,自觉遵守团队的道德规范及各种规章制度等奠定了基础。

3.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深入的了解大学生的真实情况

大学生思维活跃,情感日益丰富,追求自由与独立,希望自己能够早日摆脱家长和老师的束缚。许多大学生遇到兴奋快乐或是烦恼麻烦的事时都很排斥和教育者或者家长分享沟通,他们往往更愿意去和自己的同辈群体进行述说或分享。因为在同辈群体中,大学生都基于相近的年龄层次、生活爱好和心理需求,他们更能敞开心扉,互相倾吐不愿向其他人所袒露的思想、情感。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充分利用同辈群体这一有利条件,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同辈群体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1.同辈群体内情感纽带单一,导致大学生思想情感发展不稳定

当前大多数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都娇生惯养的,拥有自己的性格特征和很强的自我意识,很注重自我个性的发展,导致他们在同辈群体中很难做到群体成员之间的彼此照顾、关心、宽容、忍让更不用说对彼此有责任感。此外,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以往群体成员面对面直接交往的方式,使得同辈群体间交往的方式变得多样化和虚拟化。在高校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煲电话粥、低头族、上网一族等现象。这都造成群体内部的情感纽带单一,导致群体很容易发生内部分裂,这会给群体成员的情绪和感情带来很大波动,有的甚至会产生心理问题,这无益于大学生思想情感的健康发展。

2.同辈群体内思想行为规范的非正式性,致使许多大学生盲目从众

同辈群体是一种非正式的群体,他们谈论的话题具有很强的自由性,并且群体没有正式的规定性,随意性较强,这使得同辈群体的亚文化可能与社会主流价值标准不符,甚至有对立。然而群体成员很容易受彼此的影响,思想行为具有趋同性,这就会使得许大学生盲目从众,导致许多与主流文化相悖的东西在大学生中流行起来,对他们的思想行为产生广泛的消极影响。特别是由一些常有不良思想和行为表现的大学生组成的同辈群体,他们之间相互影响,导致整个群体成员的思想行为越来越恶劣,使得群体成为他们坏习惯甚至是违法犯罪的滋生地,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极大的消极影响。

3.同辈群体对群体外的大学生进行排挤,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每个同辈群体都有属于自己的圈子,同时群体内部具有一定的凝聚力,但是群体一旦形成,他们与群体外人们的交往和联系就变得越来越少,这就会使得一些群体外的人被排斥、被孤立。这就会使得那些被孤立的同学心理产生自负感、自卑感、孤独感,有的甚至产生报复的心理,这样就不利于这些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和健康的成长。另外,有些群体成员过于热衷于同辈群体活动而对高校正常的集体的活动缺乏热情,从而影响到班级、学校集体的正常工作,不利于班级和学校凝聚力的形成。

三、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同辈群体环境的对策

大学生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具有能动性,能够能动的改变环境,因此高校必须对同辈群体环境进行优化,加强对同辈群体的积极引导,利用环境中的积极因素并将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一)高校要重视同辈群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高校必须要正确看待同辈群体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不能因为同辈群体是非正式群体而就忽略它的影响和作用。高校要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为大学生同辈群体创造良好的交往氛围,鼓励并支持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必要的同辈群体的交往和活动,为同辈群体开展积极有益的活动供必要的物力财力支持。高校要建设各种活动场所,积极组织各种社团活动、娱乐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使大学生的群体活动处于可控制范围之内,尽可能地避免同辈群体对大学生的不利影响。

(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群体意识

高校大学生思想上还是很不成熟,在群体意识方面还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自发性。因此高校在大学生选择什么样的群体、怎样维持群体关系等问题上给予必要的关心和引导,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群体意识。高校通过开展课堂教学、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等方式在生活中不断地给大学生灌输正确的群体意识,教会他们正确的选择群体,和谐健康的与人相处,还要教会他们用理性和批判的态度去分析和评价彼此的关系。还要在群体成员遇到矛盾时要给予他们适当的意见和点拨和,从而避免群体内的冲突。只有大学生树立了群体意识,这样才能保证同辈群体起到积极的影响,才能更好地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三)区别对待不同性质的群体

不同的同辈群体都具有不同的性质,它们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也就不同,对于承载着不同性质的同辈群体,高校要进行区别对待。对于那些承载着主流文化的积极型群体,高校应积极鼓励,利用学校广播、网络宣传他们的正能量,同时可以适当地给予一定的的物质奖励,并继续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其继续发挥它的优势;对于那些中间型群体,要继续发扬积极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将群体内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还要它们在未向消极型群体转化之前加强防范,做到未雨绸缪;对于那些传递反文化的消极型群体,高校要依靠一定的制度和舆论压力甚至是法律手段加以规范,当然也不能完全运用强制的手段,还要重视对其的教育、引导和改造,努力帮助这些群体的成员转变他们思想行为观念。只有正确看待同辈群体的影响,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性质的群体采用不同的优化方法,才能更好地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四)特别重视群体核心人物的教育

对同辈群体的优化高校要抓住重点,要特别重视群体核心人物的教育。首先,高校要创造实现的条件,让群体核心人物的需要得到满足,还要积极教育、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并且教会他们如何正确的维护和评价群体关系,鼓励他们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带动整个群体向积极的一面发展。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对那些消极型群体做转化工作的时候,更要牢牢抓住群体核心人物,耐心细致地对核心人物进行说服和教育。如果核心人物改变了一些消极的观念和行为,对其他的群体成员就会起到一定的参照和引导作用,会带动群体成员转变错误的价值观,摒弃不良的行为方式,对实现消极型群体向积极型群体的转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最后,高校也需要发掘一些优秀的群体核心成员,把他们培养为正式的班级或校学生会组织的骨干,这样够利用群体提高班级甚至学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有利于班级或学校整体活动的健康进行。

(责任编辑:章樊)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