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AFP、TK1、DKK1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2016-05-31 03:01李祚品张平安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1期
关键词:肝病良性标志物

李祚品,张平安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 武汉 430000)



血清AFP、TK1、DKK1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李祚品,张平安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 武汉 430000)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胸苷激酶1(TK1)、分泌型蛋白Dikkopf-1(DKK1)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PHC)的价值。方法选择84例PHC患者作为PHC组,50例良性肝病患者作为良性肝病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3组血清AFP、TK1、DKK1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PHC组血清AFP、TK1、DKK1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肝病组和对照组(P均<0.05);三项指标联合检测诊断PHC的灵敏度、特异度均显著高于各单项指标检测结果(P均<0.05)。结论血清AFP、TK1、DKK1联合检测诊断PHC的灵敏度、特异度均较高,对临床诊断PHC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甲胎蛋白;胸苷激酶1;分泌型蛋白Dikkopf-1;肿瘤标志物

原发性肝癌(PHC)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隐匿、病情进展快、恶性程度高、临床病死率高,即使行根治性切除术术后5年内仍有超过50%的患者出现复发转移[1]。一旦出现复发转移,PHC患者的近期随访存活率极低[2]。由于PHC早期症状及体征不明显,待发现时大部分患者已经为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而早期确诊、早期治疗能够有效延长PHC患者的生存期。单项指标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不高,易出现误诊、漏诊,多种标志物的联合检测能够有效提高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为PHC的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甲胎蛋白(AFP)、胸苷激酶1(TK1)、分泌型蛋白Dikkopf-1(DKK1)均是PHC的血清标志物,但各单项指标检测诊断PHC的灵敏度、特异度较低,故本研究分析了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对PHC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84例PHC患者作为PHC组,诊断符合《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3]相关标准,且均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男52例,女32例;年龄34~65(55.7±14.7)岁。选择同时期于我院就诊的50例良性肝病患者作为良性肝病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32~66(56.4±14.1)岁;肝硬化17例,肝炎16例,脂肪肝9例,肝血管瘤8例。另选择同时期于我院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33~64(56.1±14.2)岁。3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学委员会同意批准,且患者知情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1.2检测方法PHC患者和良性肝病患者均在治疗之前进行采血,以避免药物治疗对试验结果准确性、客观性产生干扰。抽取试验对象空腹静脉血4 mL置于带有惰性分离胶的真空采血管中,静置30 min后,以4 000 r/min离心10 min,置于冰箱中恒温(-25 ℃)保存。血清AFP水平采用Dxl800 Access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检测,检测所需试剂盒由罗氏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提供;TK1采用CIS-1型化学发光数字成像分析仪检测,检测所需TK1细胞周期分析试剂盒由深圳华瑞同康公司提供;DKK1采用DNM-9602G酶联分析仪检测,检测所需ELISA试剂盒由上海抚生公司提供。以上项目的检测操作均严格依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3阳性判定①AFP<10.0 ng/mL为正常,超过上述范围则判定为阳性;②TK1<2.0 pmol/L为正常,超过上述范围则判定为阳性;③DKK1<2.0 ng/mL为正常,超过上述范围则判定为阳性。

2结果

2.13组血清AFP、TK1、DKK1水平比较PHC组血清AFP、TK1、DKK1水平显著高于良性肝病组和对照组(P均<0.05)。见表1。

表1 3组血清AFP、TK1、DKK1水平比较

注:①与良性肝病组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3组血清AFP、TK1、DKK1阳性表达情况比较血清AFP、TK1、DKK1联合检测的阳性率高于单项指标检测结果(P<0.05)。见表2。

2.3血清AFP、TK1、DKK1联合检测诊断PHC的价值三项指标联合检测诊断PHC的灵敏度、特异度均显著高于各单项指标检测结果(P均<0.05)。见表3。

3讨论

PHC是临床病死率很高的恶性肿瘤之一,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的3倍,且年龄越大其发病风险越高。超过80%的PHC患者存在长期的慢性肝脏疾病的基础病患,且约有九成的肝硬化患者会最终发展为PHC[4]。由于PHC恶性程度高且病情隐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PHC患者生存时间的关键和重点。目前,临床上用于诊断PHC的方法较多,但大多存在难以逾越的局限性,很难为PHC的临床诊断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肝组织活检病理检查是PHC临床诊断方法准确性最高的一种,但肝脏穿刺的出血风险、肿瘤种植以及患者不适等均限制该方法无法在临床中获得大范围推广[5]。B超筛查,MR、CT联合检查也是目前临床上用于诊断PHC的常用方法,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方式,其检测结果具有一定可靠性,但影像学结果的判定需要熟练掌握生理解剖知识以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即医师水平的高低是影响影像学结果可靠性和准确性的重要因素[6]。

表2 3组血清AFP、TK1、DKK1阳性

注:①与良性肝病组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③与本组其他3项指标比较,。

表3 血清AFP、TK1、DKK1联合检测诊断

注:①与3项联合比较,P<0.05。

蛋白组学、免疫学以及基因表达等学科的发展为癌症的筛查提供了新的途径,不少血清学标志物均已经被用于肿瘤的诊断。AFP是目前临床上用于诊断PHC使用范围最广的血清学标志物,且血清AFP浓度与肿瘤的尺寸存在正相关关系,即血清AFP浓度越高,则意味肿瘤的尺寸可能越大,直径<30 mm与直径>30 mm的肝肿瘤的AFP诊断敏感性分别为25%和52%[7]。但也有大量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血清AFP的PHC诊断敏感性、特异性不高,不少肝硬化、肝炎等非肝脏肿瘤患者的血清AFP水平也存在异常升高现象[8-9]。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清AFP诊断PHC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均不高,这与上述论述基本一致。因此,为提高PHC诊断的准确,需要敏感度较高的其他血清标志物进行联合检测,提高辅助诊断可靠性。

TK1是DNA合成的关键酶,与细胞增殖存在密切关联[10]。肿瘤形成的第一步便是肿瘤细胞的过度增殖,而由于TK1与细胞增殖存在密切关联,检测TK1浓度变化情况便可以发现恶性细胞增殖风险[11]。对于健康人群而言,血清TK1的水平极低或趋近于无,所以,检测血清TK1能够用于筛查恶性增殖性病变以及治疗后治疗效果的评价。本研究结果显示,PHC组血清TK1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肝病组、对照组。表明血清TK1是一种极具潜力的肿瘤筛查标志物。但TK1的临床应用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2]:如TK1对多种恶性肿瘤均呈高表达状态,PHC患者单独检测TK1的敏感性不高,无法成为PHC的首选诊断指标;患者身体情况的个体差异会导致细胞增殖速率的不同,某些患者的细胞增殖速率较低,则血清TK1水平也较低,易出现假阴性,造成漏诊;另外月经期、妊娠期等细胞处于增殖状态的特殊时期,血清TK1水平也有异常升高,易出现假阳性,造成误诊。因此,有必要联合其他敏感度较高的血清标志物进行联合检测以解决TK1癌谱较广的问题。

DKK1是一个已知的经典Wnt信号通路负调节蛋白,它在细胞增殖、分化、存活以及细胞凋亡、细胞动力等各种过程中均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3]。Wnt信号通路不仅参与胚胎的发育、生长及平衡调整,也与肺癌、结肠癌、乳腺癌、甲状腺癌、前列腺癌、肝癌等多种恶性肿瘤存在密切的关联[14]。但是,DKK1既是肿瘤抑制剂,也是肿瘤激活剂,导致其在不同类型的肿瘤中有着不同的表达:在结肠癌、宫颈癌等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水平下降,而在多发性骨髓瘤、食管癌、乳腺癌、肺癌、肾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肝癌等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又会升高[15]。本研究结果显示,DKK1对PHC的诊断有着良好的临床指导意义,PHC组血清DKK1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

综上所述,血清AFP、TK1、DKK1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均较高,对临床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马晓路,谈绮文,彭颖斐,等. 血清DDK1水平对肝细胞癌(HCC)患者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J]. 复旦学报:医学版,2014,41(5):589-595;623

[2]陆再英,钟南山. 内科学[M]. 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57-46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J]. 临床肿瘤学杂志,2011,16(10):929-946

[4]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 中华内科杂志,2006,45(2):162-170

[5]王强,谢跃文,夏洁. 血清TK1、AFP、CEA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9):1101-1102

[6]顾丽华,朱勇根,徐海峰. 血清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与肝癌的相关性分析[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8):1991-1992

[7]李清茹,桑士标,袁 航,等. 血清胸苷激酶1检测对恶性肿瘤诊断及疗效评估的意义[J]. 中华核医学杂志,2009,29(4):271-273

[8]田福洲. 肝癌肿瘤标记物[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8(4):440-441

[9]Peng SY,Chen WJ,Lai PL,et al. High alpha-fetoprotein level correlates with high stage,early recurrence and poor prognosi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ignificance of hepatitis virus infection,age,p53 and beta-catenin mutations[J]. Int J Cancer,2004,112:44-50

[10] 陆奎英,崔素芬,徐亮,等. 重组DKK1及pCMV-HA2/DKK1重组质粒对宫颈癌细胞体外增殖作用的影响[J]. 临床检验杂志,2012,30(11):898-901

[11] 陈志恒,王雅琴,朱小玲,等. 血清胸苷激酶1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J].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1,5(6):349-352

[12] 罗冰,刘国瑞,严孝岭,等. 评价胸苷激酶 1 和多种恶性肿瘤相关物质检测肿瘤的价值[J]. 临床检验杂志,2010,28(5):341-342

[13] Kanke F,Kumada T,Toyoda H,et al. Reference change values for lens culinaris agglutinin-reactive α-fetoprotein and des-γ-carboxy prothrombi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J]. Clin Chem Lab Med,2012,50(5):957-960.

[14] 李说. 连续线状排列125I粒子条联合金属支架+TACE治疗肝癌门静脉主干癌栓实验及临床研究[D]. 上海:复旦大学,2009:5-7

[15] 赵云鹏,高春芳. 糖组学研究在肝病中的应用进展[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7,28(5):538-541

[收稿日期]2015-05-17

[中图分类号]R73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8849(2016)01-0094-03

doi:10.3969/j.issn.1008-8849.2016.01.036

[通信作者]张平安,E-mail:zhangpinggan@aliyun.com

猜你喜欢
肝病良性标志物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胆汁酸代谢在慢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GP73在HBV相关性肝病中的水平及意义
一种基于LBP 特征提取和稀疏表示的肝病识别算法
基层良性发展从何入手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
甲状腺良性病变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冠状动脉疾病的生物学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