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晗,徐仲卿,袁凤云,李 聪,黄马玉,卢苏梅
(1. 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上海 200336;2.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上海 200336)
中医胃血止糊剂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
吴晗1,徐仲卿2,袁凤云2,李聪2,黄马玉2,卢苏梅2
(1. 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上海 200336;2.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上海 200336)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胃血止糊剂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选择97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口服泮托拉唑、克拉霉素及替硝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胃血止糊剂治疗,比较2组胃镜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幽门螺杆菌清除率与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胃镜有效率、中医证候有效率、幽门螺杆菌清除率与根除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胃血止糊剂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可有效根除幽门螺杆菌,利于溃疡愈合,同时减轻西药毒副作用,且服用方便,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胃血止糊剂;胃黏膜
消化性溃疡为临床常见病,致病原因以幽门螺杆菌感染为主,我国消化性溃疡患者中75%左右检出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且其中70%~90%患者为幽门螺杆菌阳性[1]。因此,有效根除幽门螺杆菌成为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治疗关键[2]。西药治疗该病有一定毒副作用且对复发患者的疗效欠佳,因而中西医结合治疗逐渐成为治疗新思路。笔者采用中医胃血止糊剂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97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所制定《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共识意见》[3]中诊断标准:①经胃镜检查确诊;②13C-呼气试验结果显示幽门螺杆菌阳性;③存在胀满不适、上腹部疼痛、食欲不振、嗳气反酸等症状。中医诊断标准:①主症为胃脘痛势急迫、食入易痛、口干而苦或有灼热感,舌红苔黄,脉弦或数;②次症为喜冷饮、嗳气泛酸、恶心呕吐、情绪抑郁、便秘。纳入标准: ①符合以上中医及西医诊断标准;②年龄18~65岁;③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脑血管或肝、肾、肺等脏器疾患者;②有精神病疾患史者;③接受过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者;④入组前3个月参加过其他临床试验者;⑤对治疗药物过敏者;⑥妊娠或哺乳期女性;⑦未按规定用药者。按照就诊顺序进行标号,奇数号纳入观察组,偶数号纳入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9例,男30例,女19例;年龄20~63(40.4±9.3)岁;病程0.3~6 (1.8±0.5)年。对照组48例,男26例女22例;年龄18~60 (40.8±10.2)岁;病程0.2~8 (1.9±0.6)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予泮托拉唑钠肠溶片(沈阳圣元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20067169,规格:40 mg×7片)口服,40 mg/次,1次/d,于早餐前服用;克拉霉素口服,500 mg/次,2次/d;替硝唑口服,500 mg/次,2次/d。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中医胃血止糊剂治疗。5 g胃血止糊剂由本医制备提供,与25 g藕粉混匀后加入100 mL水煮沸,放温后口服,3次/d。胃血止糊剂处方:乌贼骨50 g、白芨50 g、浙贝母45 g、白芍45 g、乌药30 g、柴胡30 g、槟榔30 g、枳实30 g、生大黄30 g、苍术30 g、厚朴30 g、生甘草16 g。制备方法:以上药材准备好后,白芨留下一半备用,除大黄外所有药材混合进行减压煮提,于第2次将生大黄加入,2次所得药汁合并,浓缩为膏状,加入备用白芨粉末并拌匀,之后减压干燥,粉碎过80目筛即得到胃血止糊剂。
1.3观察项目①胃镜疗效评定标准。治愈:活动性炎症消失或溃疡处于瘢痕期,慢性炎症好转至轻度;显效:黏膜急性炎症基本消失或溃疡为H2期,慢性炎症明显好转;有效:溃疡缩小范围超过50%或处于H1期,炎症有所减轻;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②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以胃部灼痛、口干而苦、嗳气泛酸进行评定,采用三级计分法,无症状、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计0,1,2,3分。减分率=(治疗前后总评分的差值)/治疗前总评分×100%。减分率超过90%为治愈;>70%~90%为显效;30%~70%为有效;减分率低于30%为无效。治疗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③幽门螺杆菌清除率与根除率。幽门螺杆菌清除判定标准为13C呼气试验结果阴性;幽门螺杆菌根除标准为幽门螺杆菌清除后停药4周,再行13C呼气试验结果依然为阴性。④不良反应发生率。
2结果
2.12组治疗效果比较胃镜疗效:观察组痊愈11例,显效23例,有效7例,胃镜有效率84%;对照组痊愈7例,显效17例,有效5例,胃镜有效率60%。中医证候疗效:观察组痊愈14例,显效26例,有效5例,中医证候有效率92%;对照组痊愈10例,显效18例,有效7例,中医证候有效率73%。观察组胃镜与中医证候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
2.22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与根除率比较观察组幽门螺杆菌清除46例(94%)、根除42例(86%),对照组分别为33例(69%)和31例(65%),观察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与根除率均高于对照组(2=10.130,5.815,P均<0.05)。
2.3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4/49)和25%(12/48),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2=4.990,P=0.025。
3讨论
现代研究并未完全明确消化性溃疡病因及发病机制,多认为与胃黏膜侵袭因素及防御因素失衡所致[4]。侵袭因素包括胃蛋白酶、胃酸、创伤、吸烟饮酒、幽门螺杆菌等,防御因素则包括黏膜血流和微循环、胃肠激素、胃黏液-黏膜屏障、黏膜细胞更新和再生能力、内源性前列腺素、碳酸氢盐屏障等。已经有研究证实,不良饮食习惯、幽门螺杆菌感染、吸烟饮酒、胃黏膜保护作用及胃酸分泌过多等因素均会引发胃黏膜损伤而导致消化性溃疡的发生[5-6]。中医将消化性溃疡纳入“胃脘痛”“吞酸”“痞满”范畴,其认为胃为五脏六腑之大源,主受纳、腐熟水谷,而脾胃同居中焦,脾主升、胃主降,因而胃脘痛的发生与脾胃损伤、胃气壅滞有关,胃失和降、不通则痛;过度饮酒、嗜食肥甘厚腻则蕴湿生热,气机壅滞;此外,七情所伤、忧思恼怒易伤肝损脾以致横逆犯胃、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胃气阻滞、气机郁滞,日久致胃络血瘀。即胃失和降、胃气阻滞为消化性溃疡主要病机。
目前西医治疗该病以抗感染、根除幽门螺杆菌为主,常用药物包括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泮托拉唑等,多采用联合用药,包括三联疗法与四联疗法等,虽有一定治疗效果,但药物不良反应明显。中医药在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治疗中均有独特优势,已经得到众多临床及实验研究证实[7],主要防治机制为中医药可抑制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降低胃蛋白酶活性、抗氧自由基损伤并对幽门螺杆菌进行抑制与杀灭,最终促进黏膜黏液分泌及黏膜细胞增殖与胃肠激素的分泌,减轻黏膜炎症,保护胃黏膜,促进溃疡愈合[8]。且中医学认为感染属“邪气”,因而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脾胃损伤加重,机体无力祛邪,临床治疗应以和胃止痛、清胃泻火、疏肝理气为主要原则[9]。
本研究所用胃血止糊剂中含多味中药,其中大黄为君药,可凉血解毒、清热泻火,使上炎之火下泻;白芨为臣药,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之效;乌贼骨收敛止血、制酸止痛;浙贝母散结解毒、清热制酸,与乌贼骨配伍强化收敛止血、制酸止痛之功;苍术为引药,具有强胃健脾之功;枳实泻热破结、理气解郁;柴胡疏肝解郁、透邪外出,厚朴、枳实、柴胡、乌药、槟榔等药物的应用可助大黄通腑,保持腑气通畅;白芍养血柔肝、缓中止痛,甘草泻火解毒、养心润肺、补脾益气,同时调和诸药。另外,甘草与白芍配伍可柔肝止痛,作为佐药发挥通调腑气、制酸止痛作用。全方共奏和胃止痛、清胃泻火、疏肝理气之效,切中病机。此外,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大黄可改善局部微循环障碍并增加组织器官血氧供应,抑制胃酸分泌,使得肠营养耐受性获得提高,利于溃疡愈合[10]。白芨可刺激胃黏膜对内源性前列腺素的合成及释放,通过黏胶质蛋白粘在消化道黏膜表面而形成保护膜对胃黏膜进行保护,从而发挥抗溃疡功能[11]。药效学研究表明,胃血止糊剂除可保护胃黏膜、抑制胃酸分泌及溃疡形成外,还可发挥凝血与止血功能,防止溃疡患者发生出血,对于已经出现出血患者则可减轻出血症状[12]。本研究观察组应用中医胃血止糊剂后,与单纯泮托拉唑治疗相比,胃镜有效率与症状有效率、幽门螺杆菌清除率与根除率均显著提高,提示中医药的应用可发挥良好积极作用,强化单纯西药治疗的效果。此外,中医药毒副作用少,且可中和西药不良反应。本研究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中医药的应用可发挥综合作用,缓冲西药毒副反应从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故安全性高。另外,姜莉芸等[13]研究结果显示,中医胃血止糊剂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也具有较好疗效,再次证实其在胃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当然,本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消化性溃疡属于易复发疾病,在疗效判定时复发率也为重要评价指标,但由于本研究未做随访,因而只体现近期疗效而无法明确远期治疗效果,有待进一步验证。
综上所述,中医胃血止糊剂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可有效根除幽门螺杆菌,发挥和胃止痛、清胃泻火、疏肝理气功效,并能促进溃疡愈合,且可减轻西药毒副作用,服用方便,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武胜,李霞,黄玉荣,等. 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危险因素[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0):2882-2884
[2]张鹤鸣,李菊兰,袁涛,等. 老年消化性溃疡96例临床特点[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5):1048-1050
[3]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 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共识意见[J]. 中医杂志,2010,51(10):941-944
[4]白衣成. 浅析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病因及临床特点[J]. 中国医药,2010,5(1):84-85
[5]何卫,吕文家. 老年消化性溃疡的危险因素与预防策略[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418-419
[6]童三香.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老年消化性溃疡的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0):2392-2394
[7]陆凤鸣,李春婷. 中医药提高消化性溃疡愈合质量的研究进展[J]. 河南中医,2009,4(3):66-68
[8]敖丽丽,李晔.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44例[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18):196-199
[9]杨沛华,蔡志诚. 化瘀通络、健脾舒肝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刍议[J]. 环球中医药,2011,4(1):45-46
[10] 董卓渊,温立春,范艳平,等. 大黄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师杂志,2013,15(1):94-96
[11] 武桂娟,赵伟丽,赵楠,等. 白芨多糖对大鼠乙酸性胃溃疡治疗作用及机制的探讨[J]. 黑龙江中医药,2012,41(2):50-52
[12] 王友兰,姜莉芸,胡志宇,等. 胃血止糊剂止凝血药效学研究[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11):56-57
[13] 姜莉芸,刘明,魏丹霞,等. 胃血止糊剂治疗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并上消化道出血32例临床体会[J].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9):1517-1518
[收稿日期]2015-06-14
[中图分类号]R0656.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8849(2016)02-0160-03
doi:10.3969/j.issn.1008-8849.2016.02.014
[通信作者]卢苏梅,E-mail:lusumei_00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