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如何做好灾难报道

2016-05-30 21:00秦红星王俊义
新闻论坛 2016年1期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媒介素养

秦红星 王俊义

【内容摘要】 灾难性事件常常表现出突发性、破坏性、社会性等特征,因此会迅速成为大众媒体报道的焦点。在全媒体时代的背景下,媒体既具有报道优势,又存在泛娱乐化倾向、二次伤害、谣言传播等问题,如何避免这些问题,是做好灾难报道值得思考的课题。

【关键词】灾难报道 全媒体时代 天津爆炸 媒介素养

所谓灾难报道,就是对新近发生的灾难及其发展、危害、抗灾、救灾等新闻事实的报道。其报道对象包括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如2008年中国南方雪灾)、重大自然灾害(如汶川地震)、恐怖主义事件(如美国9·11事件)、意外安全事故 (如马航失联事件)、突发群体性事件(如云南昆明火车站砍人事件)等类型。灾难性事件常常表现出突发性、破坏性、社会性等特征,因此会迅速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成为大众媒体报道的焦点。

2015年8月12日23点35分,天津滨海区发生特大爆炸事故,各大媒体对地震事件做了跟进报道。面对自然灾害,在全媒体时代的背景下新闻媒体如何做好报道,是值得思考的课题。

一、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灾难报道的优势

长期以来,传统媒体往往只注重新闻报道的全面性、思想性,但缺少与受众进行即时互动。与传统媒体不同的是,新媒体具有开放性、平民化、交互性等特征,民众可以参与事件的报道、讨论,大大满足了民众对话语权的渴求,因此新媒体在信息报道、舆论引导方面与传统媒体形成互补机制。因此,“全媒体”的“全”不仅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音像、电影、网络、电信、卫星通讯在内的各类传播工具,而且针对受众的不同需求,选择最适合的媒体形式和管道,深度融合,提供超细分的服务给受众。在全媒体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可以相辅相成,各自发挥优势,共同形成一个新闻传播的生态环境,为受众提供最优质的新闻服务。

二、全媒体时代灾难报道存在的问题

灾难来临时,任何与灾难相关的信息都是大众最关心的,但是灾难一般都是动态的,事件的真相很难一下调查清楚,因此各大媒体在报道灾难时更要提高对各种信息的辨别意识,尤其在网络如此发达的全媒体时代,各类媒体在报道时要谨慎,没有核实清楚的不能随便转载发布。

(一)极易出现谣言传播

在灾难面前,人心变的极度脆弱和敏感,可能报道的一点偏差就会引起灾后的集合行为,触发社会性事件。因此,作为获取灾难信息的最主要、最权威的通道,媒体在注重时效性时更应保证新闻真实性。在天津发生爆炸后,传出“700吨氰化钠泄漏毒死全中国人”“方圆两公里内群众撤离”“爆炸物有毒气体两点飘到市区”等消息,事后媒体澄清均为不实信息。这样的谣传会在救灾期间制造恐慌气氛,不利于救灾行动的顺利开展。天津爆炸事件已经造成了死亡与伤害,此时更应该防止“谣言爆炸”这个灾难事故最大的“次生灾害”。作为媒体人,必须明辨真伪,不猜测,不传谣,不添乱,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

(二)人文责任感缺失

美国全美新闻记者摄影师协会前会长威廉·商德斯有句名言:“你首先是人类的一份子,其次才是新闻工作者。”记者李梓新提到“新闻记者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是最重要的,他们的目的就是阻止灾害进一步危及受害者或记者自己 ”。 可见对于新闻媒体,报道事件是新闻人的职业使命,在灾难中展示人文关怀则是新闻人的社会责任。不论是在天津爆炸事件的现场报道中,还是媒体发布消息、参与微博话题都应体现新闻人的社会责任感。

(三)采访报道造成二次伤害

在灾难报道中,往往隐藏着以经济利益和媒体竞争为主导的报道方式与以人文关怀为基础的新闻伦理之间的矛盾。而只顾经济利益和媒体竞争利益往往会造成“二次伤害”。记者在迅速报道事件状况时,更要切记尊重他人的隐私和尊严,不能不顾受难人的情感而大肆采访报道,尤其是现场新闻图片的拍摄,为了报道效果一味追拍受难者的行为更是不可取。在网络如此发达的全媒体时代,人人都有话语权,不光记者在报道,普通民众也在参与,尤其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很多现场信息都是网友发出的。这就要求各媒体在做转载报道时要扮演好“把关人”的角色,要对网友曝出的图片加以选择,避免对受难者造成二次伤害。

三、 全媒体时代如何做好灾难报道

全媒体时代,做好灾难报道需要发挥新媒体优势。这样才能加快传播速度,提升传播力度。

(一)发挥新媒体优势

如今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不再是简单的社交工具,它们已经成为媒体竞争的主战场、意见领袖发声的主平台和网民获取信息的主渠道。

首先,媒体报道更加侧重官方微博和旗下公众号,不仅把核心内容在微博、微信首发,还发表大量动态信息,在时效性上超过传统媒体。《人民日报》、新华网、《新京报》、澎湃新闻、财新网等在事件报道中表现突出的媒体,均显现这一特点。

其次,微信、微博能迅速推送文字新闻、视频,成为与公众互动主平台。网民12日23时26分在微博上发布了关于塘沽爆炸的第一条微博视频。事故发生后大约10分钟,众多网友纷纷上传事故现场照片,并且@多个微博大V。微博大V转发后,天津爆炸、天津塘沽等成为微博热搜词。在传统媒体没有参与的情况下,现场情况早已在微博平台快速传播。同时,在突发性事件面前,微博成为网友互动最活跃的平台。

(二)提高网民的媒介素养

全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是即时传播。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很多谣言都是从网上流传出来的。因此,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每一个传播者都有必要加强媒介素养。尤其是在微信这一社交媒体中,信息呈树状迅速传播。据天津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天津的消息,8月14日,天津一网民康某某在QQ空间发布内容为“普通群众死亡482人,重症监护室52人没脱离生命危险、消防大队死亡11个中队400多人,两次爆炸全部阵亡,总计死亡人数1300人”等信息。公安机关根据群众举报传唤康某某,最终康某某承认自己发布虚假信息的违法事实。公安机关对其处于行政拘留5日的行政处罚。另外,此次爆炸事故发生后,国家网信办对90多个微博账号、70多个微信公号予以永久关闭,还对200多个账号采取临时关闭措施。国家网信办对谣言的零容忍态度提醒网民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切勿造谣传谣,网民应当提高媒介素养,加强自律。

(三)建立突发事件报道机制

重大灾难发生后,权威信息发布渠道的不通畅往往会成为谣言发酵的温床。在民众对信息需求的基础上散播谣言极易引发群体行为,甚至有可能造成比灾难本身还严重的危害。在网络发达的时代,谣言的迅速传播一方面是因为普通民众辨别能力一般,看到新出炉的消息几乎是不加辨别的转发,另一方面媒体作为“把关人”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必须看到,谣言并非止于智者,而是止于信息公开。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和媒体有必要建立突发事件报道机制,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和真实透明的新闻报道,遏制谣言发酵。

从灾情发布、救援跟进,到回应网民关切,引导理性救灾,政务新媒体呈现了独特的价值。在本次“天津爆炸事件”的报道中,在微信端,“赤峰公安”“唐山交通安全微发布”等地方政务微信对事故予以关注,点击量冲入新媒体指数排行榜前列。天津方面最初表现欠佳,后来官方微博也及时发布城市交通信息,环境监测数据也在微博上及时公布。(下转第97页)(上接第92页)政府十场发布会逐渐公布爆炸伤亡、损失及相关调查的进展,多角度、多层级构筑起抗震救灾信息的“绿色救援通道”,使得网友更快、更广泛地了解灾区情况。

四、小结

总的来说,近年来媒体格局正在发生着变化,传媒业已经进入了报纸、广播、电视及互联网等多媒体融合发展的全媒体时代,在突发性事件面前,媒体人应当有如何做好灾难报道的整体意识,从而提升媒体在灾难新闻报道中的专业性。

参考文献:

[1] 董晓玲 .《网络媒体如何做好灾难报道》 [J].传媒e时代,2014年第5期

[2]李梓新. 《灾难如何报道》[M] .南方日报出版社,2009年出版

(作者单位:秦红星为内蒙古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硕士研究生,王俊义为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编辑:徐峰

猜你喜欢
全媒体时代媒介素养
全媒体时代的时政新闻创新
全媒体时代文学评论的寻路与重建
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应具备的媒介素养之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中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与应对
网络负面热点事件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法治类新闻报道的新出路
全媒体时代高校新闻人才培养应对舆论新环境改革研究
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研究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