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式学习”在博物馆学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2016-05-30 10:48徐松岩
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 2016年10期
关键词:博物馆学实践教学

徐松岩

摘 要:文章从博物馆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现状出发,阐述了“基于问题式学习”教学模式的特征,并提出将“基于问题式学习”教学模式应用到博物馆学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中的策略。

关键词:问题式学习;博物馆学;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10-0043-03

博物馆学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博物馆学家苏东海先生曾说“博物馆学的理论来自博物馆的实践”,学科性质决定了在本科教学中开展实践教学的必要性。本科实践教学形式多样,包括常规性、长时段的专业实习或毕业实习,以研究探索为目的的科研活动,以及直接与课程知识学习相结合的课程实践。课程实践教学是基于课程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对已有知识的理解和学习新的知识,并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问题式学习”倡导“把学习置于复杂而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学习者之间协作式解决问题的过程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1]。“基于问题式学习”在博物馆学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将课程知识的学习与学生的独立思考相连接,可以实现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学习知识,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种在做中学的教学模式。本文将探索这种教学模式在博物馆学专业本科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应用方式,以达到提升课程实践教学效果的作用。

一、创建真实的问题情境

以“问题”为牵引,将学习置于问题情境中,通过思考和解决问题,实现对已有知识的理解、掌握,并获得新的知识,这是“基于问题式学习”应用在博物馆学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关键。通过问题的解决,学生们建构的认识能否成为指导实践的知识,取决于“问题”的真实性如何,以及问题与博物馆之间的关系如何。创建真实的问题情境,应该将课程实践教学放置在真实的博物馆环境中进行。博物馆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也是开展文化教育服务的机构,单纯地在课堂上传授博物馆学知识,无法建立学生对博物馆现象和机构功能的深刻理解,需要伴随每一门课程的学习,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在真实的博物馆环境中开展实践教学,帮助学生建立对博物馆空间和机构属性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博物馆学课程实践最好的环境不是课堂,而是课堂以外的博物馆空间,博物馆公共文化空间的营造,是基于博物馆学理论和方法实现的,博物馆本身就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最好例证。“基于问题式学习”在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要充分利用作为实践教学基地的博物馆资源,创建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身接触和体验真正的博物馆环境,结合真实的博物馆,提出真实的问题,从而产生真实而有效的思考。

创建真实的问题情境,需要指导教师从课程教学目标出发,结合博物馆工作实际,设计供学生在未来的博物馆工作中可能面临的需要思考和解决的真实的问题。国际博物馆协会将博物馆界定为“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博物馆学学科的主要价值是为解决博物馆机构运行、发展、服务社会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提供理论和方法的支持、指引。博物馆学学科知识体系主要涉及与解决博物馆机构运行相关的通用理论和基本方法,以及针对不同类型博物馆机构运行的理论和方法,此外还包括阐释博物馆现象的产生、发展,作为公共机构和文化空间的博物馆与社会、自然环境之间互动关系的相关知识。如何履行博物馆“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使命,如何开展“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遗产”的工作,将是博物馆学专业大学生毕业后进入博物馆工作的主要任务。能够掌握并一定程度上运用博物馆学基础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工作中面临的问题,是博物馆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为了实现培养目标,博物馆学专业开设了“博物馆学通论”、“博物馆史”等基础课程,以及与开展具体工作有关的“陈列设计”、“博物馆公共教育”、“博物馆藏品管理”等课程。结合各门课程教学内容和目标,从博物馆机构运行的实际出发,提炼学生需要解决的真实的问题,并通过问题的解决获得隐藏在问题背后的可以指导实践的新的知识,实现在做中学。“真实的问题”还应具有可操作性,一方面问题能够依赖已有的知识得以解决,另一方面是能够让学生通过问题的解决获得课程教学目标中需要掌握的新的知识。

例如“博物馆陈列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通过“博物馆学通论”这门专业通识性课程对博物馆陈列有了基本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陈列设计”奠定了知识基础。实践教学环节,将选择真实的博物馆空间,结合具体的博物馆陈列项目进行问题设计,在利用已有的知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获得“陈列设计”课程需要掌握的知识。

二、以学生为主体构建“问题解决小组”

“基于问题式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知识的热情,老师发挥“脚手架”和“教练”的作用,引导和协助完成问题的解决,因而教师在设计问题之后,要组织学生建构问题解决小组,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查阅资料,思考问题,完成任务。“问题”的解决是以学生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小组成员各有分工,为了确保团队合作的有效性,并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在进行小组建构上,教师应该遵循“合作”和“因材施教”的原则。

良好的合作是确保小组问题解决效果的关键。问题的解决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小组成员间的凝聚力和彼此信任、相互依赖十分重要。在组建小组之初,教师应向学生明确问题解决小组的使命,有效的合作是以明确使命为前提,只有小组中的每个成员清楚小组存在的价值,并以实现这个价值为使命,以使命为驱动,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才能集合每个个体的智慧和热情。每一个小组都具有使命,使命并不仅仅是来自问题的解决,问题地解决只是完成使命的需要。在“陈列设计”课程教学中开展“基于问题式学习”的实践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陈列设计各个环节彼此间的关系,及其对陈列整体效果的意义,真正理解每个环节的存在价值和操作规范,并通过解决问题的实践操作思考完成陈列设计需要设计者具备哪些素质,使学生理解进行“问题式学习”的目的,帮助学生将陈列设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联系。以“博物馆陈列设计”的“问题解决小组”的组织建构为例,首先教师向学生明确每名学生都是“策展者”,组建的小组就是策展团队,实践教学中教师将依据陈列设计的每个环节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面对问题每个小组的使命是要明确“问题解决”与陈列设计之间的关系,从而理解陈列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个环节是系统的一部分,从陈列设计整体高度思考设计的不同环节存在的价值及其对陈列设计的影响,并提出自己的想法。虽然每个小组会承担不同的问题,思考陈列设计不同环节的价值和操作法则,但每组都是从陈列设计的整体高度上认识自己的任务,学生面对问题才不会困惑,更加清楚“解决问题”的意义,清楚哪些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可以用于问题的解决,也能够有方向、有目标地查阅资料、进行分工与小组讨论,从而做到有的放矢。

有效的合作来自良好的分工协作,分工协作需要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每个问题解决小组为4—5人,学生们结合问题本身,并根据自己的兴趣方向,自发地组织学习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解决。分工之前指导教师首先向学生明确每个问题需要思考的要点,结合问题解决的各个要点,由学生从个人兴趣出发,选择分工负责的内容。例如关于陈列大纲设计的教学,陈列大纲是基于主题建构的内容信息层次,课堂上对于陈列大纲的建构进行理论上的讲解,配合课程教学内容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通过观摩一个真实的陈列,教师提出“该陈列如何围绕主题建构内容信息层次”的问题,教师再将该问题分为几个要点,小组成员各自分工完成一个要点问题的解决,基于要点准备相应的资料(见表2)。

除了结合解决问题的要点进行分工,明确组长人选的标准也是分工的一部分。虽然是分工协作,但以小组为单位解决问题,选择一个能够有担当的组长是分工协作的关键。组长是团队的核心人物,肩负团结同学、监控任务进度、与教师沟通、帮助同学们解决面临的困难等职责,特别是要有大局意识和责任感,教师应在组建小组之前向学生明确组长人选的标准,让每个组的学生能够选出带领大家顺利完成任务的领导者。

三、基于“问题解决”的成果评价

“基于问题式学习”的应用效果是依据学生对问题解决的成效来评价的,组织学生进行问题解决的成果评价,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清楚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通过学生们彼此间的评价和交流,刺激学生思考自己对已有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程度,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认识,提升教学效果。成果评价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自评,以及学生彼此和老师对问题解决效果的他评构成。问题解决过程是学生思考和建构知识的过程,问题的答案是学生通过问题解决获得的新的认识,也是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内容。问题解决成果的自评可以由小组成员制作报告,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成果汇报,自评依据包括小组对选择解决的问题如何理解;对于该问题中的思考要点,负责分工的学生如何理解和分析解决的;小组成员如何利用所学的知识理解和认识具体的问题;如何进行问题的解决;查阅了哪些资料;运用的解决方法是什么,方法使用的效果如何;最终通过问题的解决获得了哪些新的认识。他评由其他小组和指导教师进行,他评的依据包括:成果汇报是否逻辑清晰、表达准确;成果部分是否突出,即对已有知识的运用是否得当,问题是否得到有效的解决;通过问题的解决是否获得了具有理论意义的认识,并能够对博物馆改进工作有所帮助。

自评和他评采用打分和发表评价意见的方式进行。对每个小组的问题解决效果的自评和他评的分值总分各为100分,并将100分分配给不同的评价依据。自评的部分在成果汇报的阶段,小组负责人针对每个评价依据给出本小组的分数。他评的部分则由其他小组成员和教师结合自评汇报,针对每个评价依据给出相应的分数。其他小组成员和指导教师除了给出评价分值,还要对给出分值的理由进行说明,对于问题解决的效果提出意见和建议。

博物馆学人才培养要以博物馆机构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博物馆机构需要具有高层次思维能力的,有意识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人才。“高层次思维不是简单的感知、记忆、复述或应用,而是有意识的,围绕特定目标的,付出持续心理努力的,需要发散、研究判断和反思等认知活动的复杂思维,它包括问题解决、创造性思维、判断性思维以及自我反思等思维活动。”[2]将“基于问题式学习”应用到博物馆学专业课程教学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一种训练。通过以真实问题为牵引,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问题解决,通过独立的思考和实践操作获得新的认识,利用成果评价对自己的认识进行反思,并进一步完善认识,实现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激发他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意识,成为博物馆事业发展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周久桃.基于问题的学习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

2007.

[2]刘儒德.基于问题学习对教学改革的启示[J].教育研

究,2002,(2).

猜你喜欢
博物馆学实践教学
再论“新博物馆学”
博物馆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中国博物馆学研究创新方向
博物馆学的理念倡导和创新研究
论中国高校博物馆学学科发展的四重困境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