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伟
随着以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普及应用,人类步入了信息社会。信息技术不仅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教育和学习方式。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是课堂教学的一场大变革,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越来越显现出它的优越性,各种信息技术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增大了课堂的可利用空间,加大了课堂信息容量,优化了课堂结构。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语文教学改革,培养具有现代专业素质的学生已是当前最流行的课堂表现手段,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地融合,笔者结合自己的课堂实践、感悟谈谈。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课堂情境教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没有兴趣就没有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力量。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化静为动,化枯燥为有趣,化无声为有声,利用音频、动画、录像等丰富多彩的媒体将过去的历史在小小屏幕中再现,突破了课堂狭小天地,大大加深、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创设出浓郁的学习情境。如教学《二泉映月》时,三次播放“二泉映月”的曲子,由浅入深,让悲愤、激昂的乐曲贯穿整个课堂,层层深入,在聆听乐曲中感受到阿炳的悲惨遭遇,对命运的坚定的抗争的精神。在最后一次聆听乐曲中,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背诵段落,背诵得情感激昂悲愤,不屈不挠的精神由感而发,可以说在乐曲的渲染下,学生已与阿炳成为了知心朋友,已真正走进阿炳的内心。而教学《三亚落日》一文时,朗读很重要,要引导学生深情读出三亚落日的色彩美、意境美,如果光凭讲、光凭想象,想读出那种不可言喻的意境之美,太难了。这时通过看三亚落日的几组图片,那透蓝的海水、玉屑银末般的细沙、赤朱丹彤的太阳,一切是那么美好。有了这一层铺垫,辅以轻柔的音乐,那朗读就别有一番情调了。在完成落日的教学中,融入三亚落日的一段小视频,学生脑海中落日就不仅是课文上的那个图画。落日,可以有很多的场景,很多种颜色,学生们更是朗读得如痴如醉了,效果极好。整节课都沉浸在柔柔的海南风情之中,学生读的兴致高了,那课堂教学目标也达成了。在这种情境的创设中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无穷无尽地被激发出来,因此,视、听、触多感觉结合的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广泛使用,让课堂更加精彩纷呈。
二、利用信息技术整合语文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的内容与自己接触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但也有一些课文有离生活现实、离这个时代比较远的信息,那就需要利用网络教学弥补此中不足。如教学《大自然的文字》时,学生对此类科普短文还是比较感兴趣的,但光凭工具书加上教师的讲解及学生的想象是远远不够的。高年级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还是比较强的,在教学中,就可以让学生自主上网搜集资料,借助网络把什么叫砧状云、如何辨别北斗星、什么是冰川运动等通过视频、图片、文字说明一一呈现,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完美整合。这样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还让他们形象直观地了解了科学知识。在教学《海洋——21世纪的希望》时,学生需要了解海洋,了解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了解如何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信息量是庞大的。如何整合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轻松、直观地了解这些知识点呢?可以将学生分成六个学习组,分别将以上需了解的知识点作为各小组任务,在网上收集信息,汇总信息,最后分组汇报。这样,一节课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轻松,更有效达成教学目标,而且在搜集过程中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合作探究的精神。
三、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因材施教
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媒体是双向的,它既可以呈现教学信息,又可以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地对反馈信息进行诊断和评价。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及时反馈教学信息,以帮助教师调整教学内容,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识字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在备课时,教师要预设学生在本课的教学中会出现哪些误区,容易写错哪几个字,以便在课堂教学中重点指导,但有时的生成往往是预设不到的,课堂40分钟很难反馈。有效将信息技术融合到识字教学,能达到用时少而高效的效果。利用信息技术在课堂中当堂进行听写,当堂反馈,当堂巩固,效率很高。在进行新课的识字教学后,课堂中听写了八个词语,手写或是键盘输入至电脑后提交,由电脑统一进行汇总反馈,主机屏幕中会显示每个词语的正确率或是错误率,这样教师就可以马上进行因材施教,当堂解决学生的错误。如在教学《最佳路径》一文结束后,教师设计了两道练习题:1.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事是“给人自由,任其选择”,举例说一说。2.格罗培斯的迪斯尼乐园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它与法国南部农民买葡萄有什么联系?学生当堂完成。成绩优秀的学生能够马上写出来,但学生差异的存在导致一些学生不会答,这时可以直接在电脑上点提示,电脑会提示几个关键词或是小提纲,帮助他们有效完成。完成答题后,学生可以点击参考答案给自己评判并能及时改正,这就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巩固了课堂学习内容,有助于学生及时对知识点的消化与吸收,同时还兼顾了学生之间的不同差异。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及时有效互动,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四、利用信息技术完成有效的课外预习
随着年段的提升,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预习习惯是衡量一个学生是否能学好语文的重要依据。在信息技术不断融入语文教学的背景下,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有效的语文预习,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中高年级可以开始尝试建立班级QQ群,新课前教师将预习要求、预习重点、预习练习题设计发至QQ群中,学生根据要求自行预习。学生预习时还可以在规定的时间中进行班级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把预习内容上传至QQ群中与同学分享。网络上的预习资料可以说是应有尽有,了解作者生平简介、词语的解释、语句的理解等都可以在预习中解决。学生在自主收集资料的过程中,逐步提高了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包括获取信息、生成信息等方面的素养,促使学生从多角度、多渠道获取知识,提高了自学能力。教师还可以将文章的重点段落的朗读音频文件或是本课的重点资料上传到网上供学生参考。在教学《长江之歌》《明天,我们毕业》时,将《长江之歌》诗歌朗诵的音频与《明天,我们毕业》的视频发给学生,并要求预习完成朗读练习,初步感受朗读时的语速,把握这篇课文的基调。在第二天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诵就事半功倍了。除此之外还要利用信息平台对在课堂中表现精彩的、预习优秀的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以激励学生的预习兴趣。当然在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的同时,教师还要扎扎实实教给学生具体预习方法,把图片、音频和视频以及大量的知识信息有机结合,这样可以给语文教学中的预习环节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将是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语文学科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但并不意味着课堂中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越多越好,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效融合要遵循切合实际的原则,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育信息量、拓展教育学习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为目的,这样才能使语文课堂充满情趣、充满智慧,从而快捷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